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贼猫 >

第26章

贼猫-第26章

小说: 贼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王寺古井口窄腹大,井底是个天然石洞,井眼下方正对着一处深潭,潭水深不可测。原来天下之渊,共分作“三十六脉、七十二眼”,皆是极深极幽的“潭、井、渊、泉”。这口古井正是其中之一,西接八百里洞庭湖,东边则联着浩瀚无际的汪洋大海。

在早年间,大约是唐朝的时候,灵州城方圆数百里内,常有灾荒出现,不是炎赤田裂,便是洪水泛滥,十年里头,往往有九年都是灾年,以至斗米千钱,民不聊生。朝廷认为肯定是在灵州城的千年古井当中,有条老龙兴妖作怪,于是请来高僧镇伏,并且下旨建了一座寺庙,又在井上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塔,用香火供养着一尊“风雨钟”,祈求风调雨顺。

那风雨钟能预知风雨阴晴,乃是塔王寺里的镇寺之宝。据传早在大禹治水之时,多有鬼神相助,一次在深山里疏通河道的时候,遇到黑雾弥漫,白昼里伸手不见五指。幸亏有一头大野猪口衔明珠作为前导,不断将附近涌出的云雾吸入嘴里,才使得禹王带着大伙在黑雾中伐通了河道。其实那颗明珠是块罕见的莹光矿石,能够吞聚云雨,风雨钟上正是嵌铸了此物,所以时常在塔王寺上空显山异云象。

有道是:“世间好景难久长,彩云易散琉璃碎。”到后来改朝换代,刀兵四起,灵州城也免不了饱受战火摧残。塔王寺里的高僧担心风雨钟毁于战乱,就将它偷偷藏在了塔王下的古井里,又恐贼人盗宝,便把青铜钟锁在了两尾“鼍鱼”身上。

鼍鱼并非中土之物,原是由一位印度僧侣,从“婆罗甘孜国”携带而来的两栖异种,存活的寿命能比老龟还要长,它们形如金鳞鲤鱼,背上有硬壳如甲,在水中力大无穷,要是有贼子妄想盗取风雨钟,即便不是被鼍鱼咬死在水里,也会惊得它们拖拽着铜钟遁入深水,几十上百年里不复出现。

张小辫和孙大麻子摸到水潭边,举着灯笼四下里一照,只见那水面平滑如镜,也不甚宽阔,却比普通的井水大得多了,约有四张八仙桌子大小,一大团白雾从水面飘涌上去,愈到高处愈多,井底水潭四周并没有雾气,那井壁和洞穴中有无数尊大大小小的石佛,宝相千变万化,妙态庄严。

那伙以金玉奴为首的野猫们,也在后边相继跟了进来,它们整日都在灵州城里游荡厮耍,从穷街陋巷,到朱门大户,乃至“玳瑁梁间、鸳鸯楼头、画阁之中、绣屏之内、城里城外”,没有一处不是它们往来惯熟的,却向来不曾到过塔王寺古井,此刻见这井底的藏仲洞里石怪水异,都感觉大为好奇,聚在一处瞪大了眼睛四处打量。

张小辫指着水潭中白雾涌动之处,对孙大麻子说:“水中这个所在,便是藏着风雨钟的地方了,若有手段取出此物,何愁换不来顶戴花翎的高官厚禄……”

孙大麻子吃惊地说:“俺说张三,想来这是何等隐秘的事体,你又是从哪里知道得如此详尽?再者说来,那风雨钟是灵州重宝,向来司掌着方圆百里之内的风调雨顺,咱们岂敢轻易惊动它?莫非你又撞见了金棺坟里的老鬼?别忘了咱们先前在槐园惹祸上身,还都是由此而起,俺劝你可再也别听信他的妖言了,那厮未必是安的什么好心。”

张小辫随口遮掩道:“金棺坟一片荒冢,哪里有什么老鬼?三爷这是自家传下来的憋宝相猫之术,不过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故此以前没在金棺村里施展过,如今井底的风雨铜钟聚住了云雾,显出塔灵异象,搅得满城军民人心不安,咱们兄弟怎可袖手旁观?”又说这古井里藏的风雨钟,只不过是件能聚集云雾的古物,岂是当真管得了什么风调雨顺?咱们灵州自古就是猫多朝多,诸如什么“塔王寺、金棺寺、龙王庙、猫仙祠……”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把上下九十九重天的神仙佛道都供遍了,但逢上灾年,还不是照样该旱的旱,该涝的涝,风雨钟何曾起到过半点用处?要不是当年的猫仙谭道人除掉了火蚕,哪里还能有灵州城今天的繁华规模?所以说天底下的事情,向来应当是“在德不在险、在仁不在物”,如果世人没做出那分德行来,纵然有宝也无灵。

孙大麻子是个直肚肠的实心眼,听罢怔了一怔,迟疑道:“这等?”又想了想,终于觉得有点开窍了,随即点头说:“嗯……果然有理,别看俺有一身恨天无把,恨地无坏的莽撞力气,可要说起见识机智,还是三弟更胜一筹,依你说,此事该当如何理会?”

张小辫道:“井底的水潭深得直通海眼,又有成了精的老鱼藏在其中,要是冒然过去,多半要被水怪拖到龙宫里充做龙王爷的上门女婿,据说龙女绝非花容月貌,可个个都是药叉修罗的撮鸟模样,若真如此,三爷岂不尴尬?幸好咱们把灵州猫王金玉奴引到了塔王寺古井里,你我兄弟只躲在一旁等着坐收渔人之利也就是了,且看野猫们如何施展。”

孙大麻子可想不出几只野猫能济得甚事,对此半信半疑,只好耐着性子,同张小辫攀到井壁上的一个佛龛里,挑了两盏灯笼,望前照着那片深冷寂静的深潭,这正是:“安排扑鼻芳香饵,静待金鲵上钩来。”

再说灵州野猫最喜鱼腥,自古就有在水边观鱼的习惯,加之最近几年来,当地天灾兵祸相连,早已无人再去猫仙祠供奉鱼鲜,即便是臭鱼烂虾,也等闲难得一见,此刻见了井底游鱼,免不了要凑近前去过回眼瘾。

谁知群猫刚到潭边,就见水花突然一分,从中涌出一个大鱼头来,那鱼体态奇异,鳞甲灿然,瞳子大如大碗公,吓得野猫们大惊失色,急忙四散躲避,其中有只“灶上懒”最为笨拙,虽然侥幸没被拖入水里,但它躲得稍稍慢了半步,竟被那怪鱼一跃之力,撞得横飞了出去,直落在石佛丛中,懒猫折脱了一条猫腿儿,惨叫不迭。

鼍鱼平时以吃潭中的“鱼、蛙、龟、蛇”为生,更擅能拖拽野狗野猫入水吞食,此时一击未中,也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便隐入水底静伏不动。

灵州野猫们领教了厉害,再也不敢靠近水边半步,那只全身锦绣的金玉奴,是城中野猫的首领,它带着大小群猫,凑过去看了看那只摔断了腿的“灶上懒”,神态甚是怜惜,见伤了同伴又都有些恼火,不肯就此善罢甘休。

群猫嘀嘀咕咕地似乎是商量了一阵,那支灶上懒便拖着那条瘸腿,一步一步挪蹭到井壁旁,顺势依贴在墙上,也不知它是使什么法子,自已挨着石壁跳了几跳,虽然疼得嗷嗷直叫,但竟然把骨头重新接合了。

其余的野猫见灶上懒腿骨没有什么大碍,就分头跑出井外,一瞬间散了个一干二净,张小辫也不清楚这伙野猫究竟会做出什么名堂,和孙大麻子在井底苦等了一个多时辰,正以为野猫们一去不复返了,却见群猫带回了一头肥大异常的老猫,那老猫胖得出奇,分量怕有不下几十斤重,周身上下长毛邋遢,把耳鼻双眼都给遮住了,这猫脏兮兮的,稍微一碰就劈里啪啦往下蹦“活物儿”,行动起来也格外迟缓。

张小辫和孙大麻子看得暗暗好奇,想不出野猫们是从哪里请来的这位“爷台”,但张小辫能够相猫,心知别看这只老猫虽然肮脏邋遢,但它须毛俱长,毛为白褐两色,胡须分作金黑,头圆爪短,体胖如同葫芦,吞江吸海,遇水不沉,乃是隋唐时的名品古种,世上多呼为“渡水葫芦猫”的便是,此猫非同小可,事迹之奇盖世无双,倘若讲出来,真正是:“古往今来未曾有,开天辟地头一回。”欲知后事如何,且留下回分说。

第四卷 塔王 第五话 渡水葫芦猫

常言道得好:“五个手指头尚且不是一般长短。”可见普天下的人,虽然都是两肩膀顶着一个脑袋,但若比起“美丑善恶、高矮胖瘦、文武技艺”却实在是有万般差异,从不能一概而论。

人是如此,猫也一样,譬如猫能捕鼠,那就好比是人会张口吃饭,是牠身上与生俱来的本事,不足为奇,普天底下的家猫野猫,除了捕鼠爬树,更是根据其品相种类不同,也自是有千支万派的能为,哪能够一模一样?

所以有的猫擅能捕鼠镇宅,有的猫则专门会些偷食摸雀之道,更有许多罕见罕闻的奇异能为,不在本回话下,本回单表在隋唐年间,唐王李世民率军东征西讨,有一天他单骑探营,结果暴露了行踪,遭遇大队敌军追杀,逃到黄河边上,眼看着走投无路,就要被生擒活捉了,但他是真龙天子,免不了有百灵相护,正在千钧一髮的紧要关头,就见黄河裡有一隻形如葫芦的大花猫,随波逐流起起伏伏,从上游漂了下来。

唐王李世民情急之下落到水裡,两手揪住猫尾巴,挣扎着游到对岸,终于摆脱了敌兵的追击,事后连他自已都觉奇怪,世上怎麽会有能渡河的猫?便以此事询问部下,唐王驾前有个徐茂功,是个广识方物的奇人,他先说此乃我主“吉人自有天相”,然后讲起有种“渡水葫芦猫”。

这种葫芦猫,说是猫,其实不是猫,体形比常猫大出许多倍,应该是深山裡的一种“狸猫”,体态浑圆,尾长毛长,习性反常,能够潜渡长江大河,在水裡靠着捉小鱼小虾为食,牠可以七天七夜都不上岸。

灵州城的野猫们,在塔王寺古井裡吃了亏,倘若在平时也只索要罢了,毕竟野猫没办法下水捉鱼,可那深潭中的“金鳞鼍鱼”是婆罗国的珍异生灵,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群猫嗅到了鱼腥,便再也按捺不住,打定主意要吃这两条井底金鳞。

野猫们见那水中鼍鱼厉害,端的是难以对付,群猫中为首的金玉奴最为精明多智,也不知牠们是怎麽商量盘算的,竟出去找来了“渡水葫芦猫”相助。

就见那葫芦猫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来到水潭边,牠并没有直接渡水,而是找了一块极阴极湿的地方,用爪子拨开地上砖石,这井底下终年阴晦潮湿,养肥了许多蜈蚣、蜘蛛一类的毒虫,红黑斑斓,奇毒无比,发觉到失了藏身所在,便纷纷游走出来,对那隻胖大的“渡水葫芦猫”乱鑽乱咬。

原来葫芦猫皮糙肉厚,耐得住剧毒,牠被蜈蚣蝎子咬中,便开始从头到尾虚肿起来,而那些毒虫在吐毒之后则翻滚扭动着死在附近,看得躲在一旁的张小辫和孙大麻子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髒兮兮的葫芦猫全身受尽毒螫,自已觉得差不多了,就哼哼唧唧地爬到潭边,将牠那条长得出奇的猫尾巴浸入水中,猫的威风全在尾巴上,登房上树更是要凭着猫尾掉风,以便掌握平衡,有的大户人家养猫只作观赏之用,并不需要牠们捕鼠,为了防止牠到处乱蹿,便特意将猫尾裁去一截,那猫就会变得老实乖巧,再也翻不了天了。

“渡水葫芦猫”的猫尾分做九节,按“猫谱”上来讲,猫尾贵长,尾节贵短,就是说猫尾巴愈长,而且摆动的频率愈高,这隻猫就愈敏捷,能够捕鼠不倦,可葫芦猫这条大猫尾巴又粗又圆,是个贪懒贪睡之尾,沉到水裡就如同是条船舵一般。

水中那两个“金鳞老鼍”,守着风雨钟,活得年头久远了,都是有些个道行在身的,等閒的渔网钩饵自是不会被牠们在眼裡,可忽然见那水中有条猫尾巴,都不知那究竟是个什麽物事,有些像水蛇,可显得太过笨拙了些,若说是水草之类的,又为何有股奇异的腥味?

一对鼍鱼虽是疑心正盛,但抵不住腥,赴水游到近前,一口咬住渡水葫芦猫的尾巴,那葫芦猫刚被毒虫螫了一通,皮肉间都是毒质。鼍鱼体内同样有七个毒囊,遇毒后自然而然也要运毒抵御,两条老鱼咬住猫尾不放,不多时竟已吐淨了“鼍毒”,老鼍吞噬有剧毒的水蛇水蛛,才会每隔数十年才能结出一个毒囊,是牠自身精气所在,散尽鼍毒后,不由得全身虚软脱力,半分也动弹不得。

葫芦猫趁机使出怪力,用尾巴将两条老鼍拖拽上岸,其餘的野猫红着眼睛一哄而上,团团围在四周,但那两条老鼍自知落入险境,使尽最后的力气,调头摆尾就想逃回水中,但鱼背上的锁链被葫芦猫胖大的身躯死死压住,真是“肥猪拱入屠户门,自投死路命难逃”,只得任凭野猫一片片扯脱鱼鳞,露出血淋淋的鲜活肉身。

灵州野猫如风捲残云一般,把那两条金鳞鼍鱼吃了一个痛快,果然是鲜活味美,野猫们个个心满意足,早把那枚奇怪的“狐玉”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当下簇拥着“金玉奴”和那隻“渡水葫芦猫”,喵呜呜叫了几声,摇摇摆摆地迳自去了。

张小辫和孙大麻子闪身从石佛后边鑽出来,在地上死鱼残骸裡找到链子,合力拖动,缓缓将水中的风雨钟拽上岸来,见那铜钟只不过尺许长短,遍体青绿,蚀透了朱砂水银之色,铸满了饕餮鱼龙波浪的纹路,从中渗出缕缕轻烟薄雾,好似祥云缭绕。

张小辫用指节试敲一下,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