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180章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180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气很沮丧,暑假期间,他本来得到一个极好的机会,进入一个知名的公司实习做暑假工,却被一个洋人同学顶了。

刘晨是一个要强的人,在父母亲友面前从来是报喜不报忧,真有什么不顺想说,也只有大山和吴涛等几个交情颇好的朋友可以说说了。

“这边毕业的学生,求职时公司很看重你的实习经历,我本来想,有了这个机会,以后找工作就顺利多了。竟然出了这种事,大山,你相信吗?那个顶替我的人,是我的同学,我们在一起聚过餐,亏我还以为,大家相处的不错……在国外可真难,什么都得靠自己,做的再好再优秀又怎么样?该死的种族歧视……”

“在洋人的世界想要出头,就得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努力。”

大山听他发了一通抱怨。有时候心里积累了不平和怨气,说出来会轻松得多,做为朋友,要及时尽一份劝慰的义务,“如果种族歧视已经是事实,抗议能改变什么?有空抗议,不如闷头多努力一下……你行的,相信自己……”

“吴涛现在怎么样?有一个多月没和他通电话了。他真成了一个大忙人,我给他办公室挂过两次电话,一次没人接,一次接电话的说他出去了……你们都毕业了,哎,我在北京大学认识的那些同学,差不多都离开了……前些日子接到几封信,跟我打听国外一些大学的招生情况,基本上都不是很认识的人,大家是校友,互相帮助一下也应该。好像有不少同学想出来?只可惜美国太大了,学校也多,申请来纽约大学的好像没有……嗯,大家分配的工作怎么样?顺利吗……”

隔着电话聊了好半天,心气顺了一些,理智回来,刘晨开始心疼电话费了,“谢了,跟你说说心里好受多了。刚刚越想越气,想想能联系到地人。也就是你那里可以播通电话,也没注意时间,你那边是半夜吧?有没有打扰你睡觉啊?……要睡了?还好还好。不是把你从梦中吵醒,睡这么晚?看来,管理一家公司也真不容易……行了,不多聊了,下次你来纽约,我请你吃饭……”

毕业后,大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公司的大小事。

每天起床,晨练然后跟董洁吃早饭。不用上学赶时间。第一个改变的就是早饭不用那么赶,可以在一起吃了。

早饭很简单,清粥小菜,两个白水煮蛋。董洁吃一个蛋青,大山吃一个鸡蛋外加一个蛋黄,一碟切好的应季水果,口味清淡、营养又全面。

然后分开活动。有时候董洁会跟着一起去公司。大多数时候她还是选择留在家里。

刘大同和李益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后,已经渐渐卸下了负责安全的工作,他们分别于去年和前年在家乡成了家。

年轻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是回事,况且,毕竟是成了家的人,不像单身时候顾虑少。再担任保镖,真要有个万一对家里妻小也不好交待。

虽然这几年一直平平安安,但,大山给负责兄妹俩个安全工作的这几人的薪水很丰厚,而且包吃包住,刘大同和李益没有什么私人开销。因此攒下了不菲地积蓄。如果要求不高。在北京置一处房产也使得,便是缺也缺不了多少。有了安身之所。再把妻子接到身边,小夫妻俩做个正当的上班族,小日子完全可以过的红红火火。

这两人国内国外陪着兄妹俩奔波了几年,大山很希望他们最后能过上平静和幸福地小日子。

虽然不舍,两个人还是搬了出去,置屋另住。陈群通过留在部队发展的战友,另找了两个特种兵出身的年轻人。

他们与熟悉情况的田志祥和王凯分别配合,两个人跟着大山上下班,对外的名义,一个是司机,一个是特助。另两个陪在董洁身边,她在家也好,出外兜风也罢,物必要做到安全第一!

这一年,海外的真丝服装市场风起云涌、鱼龙混杂。

按照大山的要求,销售公司及时把市场信息反馈回来,有喜有忧。

好消息是,DJNO。1毕竟是外国人比较熟悉和认可的名牌,早一年上市,也为他们赢得了大多数消费者地认可。丝绸文化的宣传尤其深得人心,同样是来自“东方丝国”的服装,穿品牌也穿文化的理念得到了中上层消费者的认可。

有时候,竞争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抢得先机并有独一无二的品牌优势,消费者自然知道如何选择,不致于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举棋不定,摸不准哪家地质量比较好而买到让自己失望的服装。

然而,低价倾销也有低价销售的好处,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力仍然不可以小瞧。

大山对比了一下各家的报价,唯一可以稍有欣慰的是:早先公司采取地一系列措施,到底也见了一点成效,至少价格还没有低到让人觉得中国制造的真丝服装是廉价品而让人瞧不起的地步!而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并不比去年同期少,利润还有所提升。

公司一位负责真丝出口的管理人员给大山送来了一则相关报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禅衣,袖长一点九米,衣长一点二八米,而重量不超过一两,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织造技艺高超,堪称巧夺天工……

大山注意到地是:据权威人士经科学考据后断定,不但现代工艺没有办法制出类似素纱禅衣地复制品,而且,现在世界上最细的乔其纱纤度比它还要粗!

这代表什么?

面料,中国本土地丝绸面料,完全具备超越现在国外最好的同类产品的水准!

得到这个结论,大山很兴奋,他安排专人负责,对这件事进一步深入核察。

只是结果让他有些失望。原来西汉时代的蚕种还保留着野生特性,个体较小,蚕丝纤细,而生物学上有个不可逆定理,就是当一物种向一定方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不可能走回头路。

“看来,咱们是高兴的太早了。也是,如果这问题有可能解决,早就有人生产出成品面料,也轮不到我们今天来伤这个脑筋了。”

大山在董洁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失望。

“现在生物学多发达啊,这个问题一定能有人解决!”

董洁却抱着一种乐观心态,和克隆羊比起来,这个问题总要容易的多,“哥,我觉得,真想解决也好办,咱们可以出资,请专门的研究小组当个课题来做……”

便是最终不能批量进入生产流程,小量做出来也有个好处,做成限量款当奢侈品来卖,总是一个高端和亮点。

大山忙于处理公司各种事务,董洁也没有闲着。

她的工作室堆满了各种高档的真丝面料,还有外国人鲜少耳闻、便是在国内也快要绝迹的一些高档丝绸品种,许多都是由民间老艺人纯手工织就,有别于机械化流水线上下来的成品。

公司有雄厚的财力和人脉,请来技艺高超的师傅按她的设计,在某些款式的某个部位做出手工的精美刺绣——基本上都是很小的一部分,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各种名绣都有,做到不重样。而一件耗时耗工耗资巨大的云锦服装,董洁打算把它做为本次真丝服装发布会的压轴服装。

云锦是中国最复杂的织锦,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在过去,这东西一直是御用贡品,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只可惜织造困难,需两个熟练技师操作,且每日也只能织造五厘米。

董洁印象里,日后动辄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云锦服装,已经开始叫板国际顶级品牌“阿码尼”、“范思哲”等。

但,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产品有足够好的质量,却缺少响亮的品牌,这是中国奢侈品行业致命的缺陷。

兄妹俩个商量后,准备投资开发云锦服装,把它做为DJNO。1品牌真丝系列的高端拳头产品,限量推向市场。

当然,不想限量也没办法,甚至,这个限量的数字将少的极为可怜。

原因很简单,大山调查后发现,谨以云锦最为著名的南京来说,从事云锦制造的熟练工人不足二百人,织造、染色、配色、切金线、搓绒等工艺,都要师傅带徒弟慢慢学,学会至少要5年时间。独特的品质和工艺以及高档的定位,都是进入顶级品牌的保证。

第二百五十九章 … 应酬

商业应酬是所有生意人必须要做、而且是经常做的一件事,这与喜欢与否无关。用一句有些俗气的话形容,这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大山是个学生的时候还可以以此为借口推托,现如今成为彻头彻尾的生意人,又是知名的年轻企业家,一时间,以各种名义为借口的邀约就多了起来。

这些邀请基本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官面上的应酬,参与社会公益、各种政策可行性的座谈会、招商会谈、与各种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打交道等等。

大山手下有专门的筹划部,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背景,可以借用家里的关系和人脉,他们负责与官场上一些人打交道,多少减轻了他一些负担,但,很多场合,仍然需要他亲自出面就是。

一种是商场上的会晤。大多是某些个人或集体出面组织的宴会,有点头脸的人好讲究个面子,邀请到了,你不去就是不给人面子,甚至会因此莫名其妙得罪人而平白多了仇家、日后被人背地里使绊子。

胜海服装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高胜海花了专门的心思琢磨东方元素服装公司,誓把模仿进行到底了。设计师方面人家是得天独厚,这个羡慕不来,但大山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却是很值得借鉴。这家于去年开张的新公司,发展的很顺利。仅真丝服装出口方面,就为公司两位老总高胜海和于乐江,赢得了不菲的金钱收益。

高胜海骨子里不乏精明和勤劳的一面,他一心抓生产和质量,出口和销售完全由于乐江负责,两人分工明确,倒也合作愉快。

于乐江最开始并没有抱着多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现在也慢慢做出了兴趣。的确,做实业带来的满足感。远非倒买倒卖和买卖股票等投机行为所能比拟。就服装业来说,他对生产环节一窍不通,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烦去处理琐碎的事体,高胜海在这方面确实是个人才。

端正了态度,也下了长期把服装当做事业做地决心。这两个人坐下来认真商谈。最终决定:除了抓住眼前的时机,出口真丝服装,从海外市场大赚一笔以外,国内方面也要做自己的品牌,聘请和发掘有实力的设计人才在借鉴人家热销款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京城地商圈就那么大,又是同行。大山免不了有些时候,与他们在某些场合碰面。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地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不管大家过去有过怎样的不愉快,将来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至少。表面上的和气总是要维持地。

高胜海是一个有钱人。

生意上他很有眼光,心计也不缺,然而一心扑在生意经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培养出与财富相匹配的学识与涵养,他身上仍然保留了一些最早地痕迹。

突然暴富的人,总喜欢用满身的名牌来彰显富贵之气。还没适应自己社会地位的提升。却已经有了太多的钱。没有学会如何去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只好被名牌品味压制得奄奄一息。没有型,更没有面对一切的处之泰然——普通人面前和不如他的人面前,表现地当然很有一点气势,但在京城这个非富即贵的名流圈子里,到底显的相形见绌。

用一个最简单的词可以精准概括:富而不贵!

相形之下,于乐江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是富贵逼人的典型代表。

单论交际能力,很多时候,于乐江表现出来的交际手腕和能力还在大山之上。他讲话有理有力,对自己所说地每一个字都充满自信——这是在习惯于发号施令之后所养成地语调。

成功人士大都有同样的特点。站在高处,习惯了掌控之后,首先改变地就是“气”,气势的积累先是量变,然后引起质变。

十年的商场历练,大山其实也是这种类型,真要板起脸来,不被唬住的却也不多。只不过,他一直在公司负责人、学校的学生、家中做人家哥哥和晚辈的角色中转换,以致于身边亲近的人如董洁,反而很少见识到他的这一面罢了。也正因为要适应多种角色,不知不觉,大山已经养就了一定的城府和圆滑。||

“我们公司出口的真丝服装,说句不客气的话,除了你们公司的产品以外,在所有同类出品商品中,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就是与你们的产品比,差距也没有多大,可价格方面,硬是差了非常大的一截。”

于乐江与大山交谈,语气中藏着不易让人察觉的叹服。

他动用关系,公司用的都是高档面料,某种程度来说,多少占了大山的便宜——面料选择和印染方面,大概比照着人家公司的标准来,用不着在国际上流行什么颜色和什么样的面料上伤脑筋,省心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更别说款式方面的“借鉴”了。

“看来,品牌策略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