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138章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138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趟旅行,兄妹俩个尽兴又满意。

车子进入江南水乡的地界,董洁已经迫不及待摇下车窗,饶有兴致的打量周围的风景。

路程由大山安排,田志祥他们具体执行,董洁不管这些,也不去打听他们路经的是不是后来有名地江南名镇,她只管看风景。

水乡的特色就是河多水也多,纵横交错,蛛网一般。

河两边是老民居,一律的灰瓦白墙,那白中,却爬满了灰黑地苍桑。靠河的人家,有地门前有窄窄的小石板路,人就蹲在路边洗菜、洗碗,洗衣服。有的人家却没有,房子好象直接建在水里,只在门前开出一小片地方铺个台阶下去。河边不时有一大丛一大丛不知名地绿藤,从人家地墙上或台阶边长出来,向河里伸展着身子。

有时候,河里有小孩子在戏水为乐,飞溅地水花,洋溢着无暇的童真童趣,那笑容比阳光更灿烂。勤劳地年青妇女,一边在水边劳作,一边用当地方言聊得高兴……

他们的车所经之处,也引来路人注目,更有调皮的小孩子,好奇的跟在车后,往往跟着走出老远,你推我我推你,对着他们的车指指点点,吱吱喳喳小鸟一样,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应大山的要求,车开的很慢,大山偶尔会探出身子取景拍照。

在一片河边稍微宽敞一点的地方,有两位老人,摆了个小小的木几,两把老式的木椅,几上放着茶壶、茶碗,一边说笑,一边相对饮茶。看到大山拍照,还笑着同他们招手示意,很友好的样子。

咦?

董洁忽然被一闪而过的某个身影吸引住眼球,只来得及把身子从车窗探出去,对方已经拐入一个拐角,不见了。就在她怅然若有所失的时候,跟着另有两个说笑的年轻女孩迎面走来。

大山留意到她异样的专注,举起相机便冲人家“咔嚓”了几下。

两个姑娘先是惊了一下,跟着发现一个拿着相机的英俊小伙子,笑着向她们点头示意,脸上顿时腾起一片红云,那份少女的羞涩,伴着银玲般的笑声,交织出一种阳光般耀眼的美。

她们避在路边,和车子很快交错而过,忍不住止了说笑,回头细瞧,却见另一个小姑娘冲她们摇手,赶紧回身,紧走几步,还是忍不住偷偷回眸。也许,这一次邂逅,会给她们平静的生命,带来一丝涟漪,供她们闲时,慢慢回想……

这边,董洁招呼着大山,也给人家留了几张背影照。

“怎么了?那两个女孩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

董洁缩头,安稳的坐好,连眼睛里都透着十足的欢喜,“因为她们很漂亮呀,哥,你不觉得她们长得很美?”

只看她挑起的眉梢,一双眼睛滴溜溜转来转去,大山就知道,她又在调皮了。于是配合着她,一脸回味的点头赞同,“嗯,这倒是真的,那俩姑娘长的可真漂亮,怪不得人说,自古苏杭出美女,江南美女呀,果然是名不虚传。皮肤好,身段好,声音也水灵灵的……”

董洁推了他一把,皱了眉头,不乐意道:“你看得可真仔细呀。”哼哼,虽然知道哥哥在说玩笑话,可是,听到他夸别的女孩子,她心里竟然觉得泛酸。糟糕,她竟然是这么小心眼的人吗?

“哎呀,只许你夸人家漂亮,就不许我说人家长得美呀?真是霸道呀!”

大山点点她翘起的鼻头,“好了,不闹了。快说,你为什么特别注意那两个女孩?”

董洁心思立刻移开了,“哥,你注意到她们穿的衣服了吗?”

“衣服?”大山仔细回想,“嗯,没什么特别的呀……只是很普通的短袖样式。”

“我说的是她们衣服的面料。一个是蓝地白花,一个是白地蓝花,这种面料,叫做蓝印花布。”

她告诉大山,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

“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到现在,蓝印花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一种原汗原味的东西。”

“哥,你不是说过,我的设计作品,民族特色太少,希望我有一天,可以给外国人,看一场有浓烈东方特色的时装发布会吗?我刚刚正好有了一个灵感……”

身为设计师,有时候会做一些与商业无关的发布会,当然,大多数人会说是为了艺术。董洁不会特别去做一些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另类设计,只能在T台展示,除了提升设计师的知名度,一无是处的设计,这样的工作她不喜欢。

自己有兴趣的设计又另当别论了。她从前就一直对蓝印花布很有兴趣。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她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思,以水乡风情为底蕴,蓝印花布唱主角,做一场民族特色的东方设计发布会。与赚钱无关,就当是向世人展示东方风情和文化。嗯,她连发布会的名称、展台的布置,甚至几件大概的款式都有了清晰的雏形……

第二百零二章 … 夜宿

“那个是荷塘吧?”

车子从河边驶过,连成片的莲叶闯进大山的境头。隔的远了,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偶尔间杂着几点花影。

他是北方人,很少接触眼下这般纯粹的江南乡下风光,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田志祥告诉他,“咱们来的晚了,要是再往前推几日,大片荷花盛开,那景色才美呢。”

他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姥姥家隔的不远了。大山,今天晚上,咱们去我姥姥家,我请你吃地道的江南农家菜,怎么样?我姥姥手艺可好啦。”

“会不会太麻烦你姥姥啊?”

“不会,咱们这才几个人啊。”田志祥见大山没有反对,一打方向盘,操纵着车子,熟练的拐向一条岔路,“这一带我以前来过,大体还记得路怎么走。今年过年回家,爷爷有点不舒服,我一直陪在身边,也就没有过来看望她老人家,这次赶巧了,正好上门瞅瞅。”

“这样啊,行,那我们就跟你沾光,去蹭顿饭吃。”大山想了想,补充道:“就说你出差路过,我们是你的朋友——对了,找个商店停一下,买点礼物,咱们也算远道而来,哪有空着手上门看望长辈的道理。”

说是隔的不远,道路迂回曲折,中间还走岔了一段路,折腾到地方时,太阳已经向地平线隐入了大半个身子。残阳西斜,余光与水光相映,另一番动人之处。几个人一路上东张西望,倒也不觉得寂寞。

田志祥的姥姥一把年纪了,精神却好得很,身材矮小,做起活利索的不得了。老人家不会讲普通话,她那口吴侬软语,大山与董洁半个字都听不懂。

礼貌的称呼“阿婆”,送上礼物。老人家就忙着张罗他们的晚饭。

唤了邻居家一个探头探脑的小子,嘀嘀咕咕几句,小孩子脆生生答应一声,飞快的跑远了。

他们是客人,也插不上手。田志祥钻进厨房,一会儿工夫。端了一个盘子上来,盘子里放着白白的几节嫩藕。

“正巧,姥姥说。今天刚摘了一些藕。来,大家尝尝,这叫花香藕,大暑后就可以上市,渴了饿了都可以直接吃,这边的当地人拿来当水果吃,味道嘛,和梨差不多。”

他拿了一节,大口咬着吃做示范。

大山这半天有些渴了,也拿了一节。试着吃了一口。嗯,味道不坏,吃进嘴里,很脆,又有一股别样地清甜。“小洁,你也尝尝。”

董洁摇头拒绝,呃,她对藕这个东西。向来没有兴趣。

大山也摇摇头。他知道她偏食,也知道这个习惯不好,却又不忍心勉强她。要说这偏食,也真奇怪了,许多明明没有尝过的东西。第一次见到。尝都没有尝,就可以断定自己不吃。想不明白!

没坐一会儿,外面传来动静,一位中年妇女和刚刚那个孩子进来了,手里拿了青菜,和几条鱼。

田志祥和那个妇女说了几句话,“我舅妈。舅舅正在撒网,准备捕些河虾和螃蟹。他们去年承包了一片河塘,养鱼种藕,今天的菜都是自家产的,舅妈说时间太赶了,来不及准备更多的菜,请大家不要嫌弃。”

“有鱼有虾有蟹,又是刚从河里捕捞上来的,已经很丰盛了。我们来地太仓促,给你们添麻烦了。”

大山笑着跟她道谢,中年妇女大概听懂了,也点头笑笑,转身去厨房忙活去了。

****************

这顿饭,只吃得宾主尽欢。

活虾活蟹,北京也有得卖,但是不多,更不及这里的新鲜,味道当然也差了一点。

田志祥的姥姥手艺果然不错。白煮虾、油爆虾、清蒸鱼……八月中地螃蟹已经开始肥了,这边产的螃蟹,两只前腿特别大,洗净后,一刀两半,用了黄酒烹熟,特别香。

吃罢晚饭,天还没有全黑,几个人就决定出门走走。

田志祥的姥姥一定要留他们住一晚,安排儿子媳妇去鱼塘那边的草棚住。

田志祥推辞不过姥姥的热情,只能很抱歉的看着大山,乡下的住处自然是简陋一些。大山当然不会在乎这个,他看董洁也没有表示反对的意思,于是点头表示同意。

乡下人家,鲜少会见到城里来的四轮轿车。忽然来了一辆比电视上和偶尔看到的城里地干部坐的车,还要气派的轿车,晚饭后出来纳凉的乡亲们都很感兴趣,更有那调皮的孩子,团团围在车边,好奇且小心的用手摸来摸去。

有人围着田志祥的姥姥说话。老人家一脸骄傲的同邻人闲话,估计是在向邻居介绍田志祥地事吧?在一般人眼里,能在大城市工作,开这么好地车,真的是一件值得仰望和羡慕的事。

远远看到这一幕,他们绕开了,在田志祥的带领下,一路向着村外,沿着水路信步而行。

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一条绕村而过的大河,比周围地纵模交错地水道要宽阔许多,河面宽敞处,更像是一个湖。

董洁来了兴致,“可以做船吗?”

来到江南,不坐一坐水乡特有的船,就不能算完全领略水乡风光。

大山更提议道:“我们租条船,今天晚上,宿在船里怎么样?就做一回水上人家。

反正天气也合适,这地方晚上也清静,没有车声人声打扰,听着水声虫声入眠,很特别地体验吧?”

董洁立刻鼓掌赞同,“这主意好,今天晚上的月亮也很好……”

他们一路上,谈不上舟车劳顿,反而因为贪看风景,昨天就早早歇下了,现在也不觉得累。似眼下这般清静,天气环境也适合,客居船上倒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田志祥找舅舅商量了一下。在舅舅的带领下,去邻村一户人家租船来玩。

“舅舅说,虽然有些人家家里也养船,但临时坐着看看风景还行,不适合过夜。隔壁有一户姓周的人家,家里正巧有一艘船,前些日子刚刚维修过,很干净也比较大,咱们去跟他们租借一晚,应该没有问题。”

去邻村,走水路最近。

田志祥的舅舅用自己的船载他们去。那船类似于乌蓬船,极小,用什么油漆得黑亮黑亮的,四个人坐上去已经不觉得宽敞。田志祥的舅舅坐在船尾,左臂腋下夹着一支划浆,却用一只脚一弯一伸地蹬着另一支浆,船体就轻盈地飘在水面上了。

“这船是小了点。”董洁好奇的左右张望。凉凉的水气扑面而来,顿觉暑气全消。水面平稳如镜,船行其中,几乎没有丝毫起伏,和海上行船,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

他们去拜访的姓周的人家,一家人吃过晚饭,串门去了,不在家。

有那热情的乡亲,主动为他们找来主人,他们向主人道明了来意。

大山很大方的付了五十元的租借费。五十块钱,一个晚上,只是用来休息,这笔生意当然合算。主人爽快的答应了。

向外走时,他们和一个匆匆进门的姑娘走了个碰头。

“周若璇?”

“李悠然!”

乍见故人,双方都愣住了。

“你怎么在这里?”

异口同声又问出了同一个问题。

大家都笑了。然后周若璇道:“这是我家呀,你们怎么来了?”

周父问女儿,“怎么,你们认识?”

“爸,他们是我的——同学,我们在北京认识的。”

周父立刻拿出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