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水煮清王朝 >

第163章

水煮清王朝-第163章

小说: 水煮清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哟哟,您刘保正是人物,那您就给咱们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有人激将道。

“老子凭什么告诉你们?你们请老子吃饭还是请我喝酒?”刘保正不上当,反而倒将一军。

“既然不知道,刘保正,你也就别拿着捏着的了……喂,看嘿,巡抚大人出来了!”

……

马德出来了,他只是为莫睛带路。

由于有事要做,莫睛不能再在安徽长呆,所以,跟马德商议完事情之后,她就很快离开了。只是这回不是南下,而是北上。

“睛姐,我猜,等你回去的时候,于哥正在家门口等着呢!”马德笑嘻嘻的说道。莫睛离开他自然是要送行的,不过,他骑着马,还穿着二品官服来送行,却不知道这惹得那些路人对坐在马车里并没有露面的莫睛的身份猜测不已……

“他哪有那么快回去!泉州的事了了,他还得进京去……再说了,我管他做什么?这回南下又不是要去找他,我只不过是想去看看南方的市场罢了。……整天呆在满洲,咱们的生意也是时候该进关内走了走了!”莫睛坐上车子,掀开连帘对马德说道。

“呵呵,就知道睛姐你呆不住。”马德笑着,一挥手,队伍缓缓起行。

“什么呆不住、呆得住的?闲着无聊罢了。不过,你这回倒也算帮了我一个忙。本来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生意顺利进入山海关,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我们现在的身份跟关内的商人起冲突,不过现在好了,既有了正当理由,又能拿两淮盐商立威,震摄一下关内的商人,顺畅一下以后的路,可是一举数得呢!”莫睛也笑道。

“一举数得?这还很难说啊。睛姐,咱们的先手还不知道能不能行呢,能行的话才成,要不然,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呀!”马德说道。

“放心吧!虽然我的这个计划看似有些艰难,可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那些人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所以,你只要做好准备就成了……对了,你准备把奏折让谁转交上去?”莫睛笑问道。

“马齐!”

“他?……嗯!他确实合适。不怕事,性子也直爽,虽说跟咱们没什么交情,可终究跟于中有着‘本家’的关系,不会看着这事不管的。你选他算是选对了。”莫睛说道。

“我就怕他耍起蛮来,逼着皇上真管事,到时候,一出好戏可就难出场喽!”马德笑道。因为是在队伍里,他不好直接称呼“康熙”。

“不会的。这事皇上很难插上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逼着别人卖盐买盐,而且,皇上这个人也很重信诺,那些盐商花钱买下了产盐贩盐的权利,他自然不能再以强权硬夺,也不会轻易的改变现行的盐制,所以,在你束手无策之前,他只会旁观。……只要你奏折上的措词别那么急切就行了。”莫睛说道。

“放心吧,一切都是按莫大老板您的吩咐做的!”马德答道。

队伍朝着凤阳北门而去,留在原地的那些“闲杂人等”远远的站在后边朝着他们的背影遥望着、议论着……

……

“沈庆余!”

出了城门又走了几里,莫睛便让马德回去。马德答应之后,立即又朝后面队伍里叫道。

“标下在!大人有何吩咐?”一名四十多岁,面貌普通的汉子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大洋马跑了过来。

“你负责在路上保护格格,另外,到了京城之后就把这封奏折递到上书房大臣马齐手里,听到了吗?”马德对这人说道,接着,又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封让邢名和一干幕僚斟酌了一夜的奏折。

“标下听令。”沈庆余接过奏折,躬身答了一声,也不停留,又转回队伍里去了。

“这就是你招安的那个大盐枭?”莫睛从车里看了看那个沈庆余的背影,朝马德问道。

“没错,就是他。当初安庆总兵赵恒生被我逼着去逮他,秘密派了一千五百兵马,借着拉练的名义突袭他只有三百人的两艘船,结果,还是只敢包围没敢动手,最后,他也跑不了,官兵也不敢先动手,只能招安了!……睛姐,你说丢不丢人?”马德苦笑道。

“呵呵……是够丢人的。不过,你怎么把他招到你的‘抚标’营里了?”莫睛又问道。“抚标”是各省巡抚直属的军队,一般有左右两营,最多为四营,其兵额以陕甘巡抚为最多,达六千余人,湖南最少,仅七百余人。一般为一千至二千多人不等。各抚标最高武职官为参将,以下有游击、都司等,与督标同。马德的抚标营就有两千多人,以旭日干和那日松分领。

“没办法。既然招安了自然就得有个有个安置不是?他把赵恒生打得那么没面子,要是弄到别处被暗害了,还不让人说我言而无信?所以,就只有我自己留着用了!”马德说着,突然话音又一转,“睛姐,这家伙以前也是吃水饭的,要不,我把他送给于哥怎么样?”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二百零一章 理藩院尚书的用处

离开凤阳之后,莫睛并没有急着赶路。

她只是派了人快马加鞭先朝奉天送了一封信,然后,就一路观景,放任而行。

那封信自然是叫费老头帮忙出盐的。自从在大连复州湾开了盐场之后,几年以来,那个盐场一直有些不太景气,每年的产量不小,可销量有限,盈利也仅仅是在百万两上下浮动。虽说这已经让那些吃干股的股东们喜出望外了,可是,不景气就是不景气,费老头和有关人等都心里明白。

不过,现在机会来了。

两淮盐商是天下最大头的盐商集合,他们居然出了这么一个昏招,那就怪不得莫睛对他们不客气了。

以前,除了一向比较缺盐的山东,辽东盐很少能销到关内其他地方,而且,康熙和清廷也不太允许。可现在不同了,安徽要闹盐荒,自然得四处求盐,辽东盐卖到那里,谁也没话说。

不过,这事还有一个限制,那就是得等到清廷知道盐荒的事之后才行。所以,莫睛故意放慢速度,一路晃晃悠悠等着消息,十几天的时间,她才从安徽凤阳走到河南开封,而再往北,却又是山西了。

……

北京!

湖北天地会,黄教、石意那帮叛军被朝廷的军队追着进了四川,终于跟万提喜起事的部队汇合了。可是,汇合的同时他们却也陷入了朝廷各路军队的包围,不久之后,他们就会发现各项物资短缺,为了不致于坐困愁城,他们将不得不放弃防守转而突围。可是,面对数倍于起义军的官兵,他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打败,俘虏,砍下脑袋。

而在此之前,山东巡抚准泰也终于抓住了那位被天地会“请走”,号称是祟祯第三子朱慈焕的张用观,并且,经过察证,确认有九成的可能并非假冒。此事上报清廷之后,康熙说:朱某虽受挟持,且无谋反之事,然焉知其无谋反之心?下旨全家赐死。结果,已经六十九岁的张用观和其子一同被斩,妻女子媳一家自缢。

而处理完这两个心腹之患,康熙也终于有空带着几个亲信到御花园里面逛一逛,散散心了。

“皇上,奴才最近收到了一份从福建来的奏折,倒是颇为有趣!”散心自然要说些愉快的事情,康熙命几个大臣挨个讲了几个笑话,轮到佟国维时,这家伙却突然提起了这么一件事。

“福建?那里能有什么趣事?难道是于中跟蓝理两个人打架了?”康熙笑问道。

“哈哈,虽然不是,却也差不多。皇上,郭琇参于中夜宿娼门,有违朝廷律法。”佟国维笑着答道。

“于中宿娼?”高士奇抢在康熙之前叫了一声。

“正是。刚从青楼里面出来,就被咱们的郭大御使逮了个正着。”佟国维笑道。

“有趣有趣。听闻于中‘家教’甚严,这一回,恐怕有的他受了!哈哈哈……”高士奇笑道。

“是啊。那莫睛和罗欣都是极厉害的女子,管得朕手下两名大员老老实实,想不到,于中居然还是……呵呵,朕倒是也想看看他会有什么结果了!”康熙也笑道。

“那皇上您看该如何处置此事?郭琇可是要求皇上按律严惩咱们这位于大都统呢!”佟国维又笑道。

“严惩?还是算了。人家已经注定要倒霉了,朕也就不为难他了。你们随便拟道公文申斥一下就是了。……那于中是自己去的青楼?”康熙又问道。

“哦。郭琇说是德舒派人把他给弄过去的!”佟国维答道。

“德舒?他倒是会看风色!……传旨,严斥德舒,再罚他俸禄一年!”康熙说道。

“奴才遵旨。”佟国维应道。

……

“说起于中,朕倒是想听听你们对台湾这一仗有何看法?”康熙突然又朝几个臣子问道。

“……皇上,奴才以为台湾不过弹丸之地,须臾平定不过是意料中事!所以,没什么值得特别关注之处。”佟国维抢先答道。

“哦?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康熙又朝高士奇等人看去。

“皇上,台湾叛民之多实是让人大为吃惊,不过,奴才依旧以为其不过是蚍蜉撼树,是故,奴才愿附佟相之议!”马齐说道。

“皇上,臣对军事不太熟,不过,台湾地势正好钳制大陆,所以,臣以为其不可有万一之失!”高士奇说道。

“皇上,臣附高相之议!”依然是张廷玉最后发言。

“呵呵,你们倒说得清楚!”康熙笑了笑,“那你们知不知道胤禔是怎么对朕说的?”

“大阿哥?”

“是啊!朕问胤禔此番南下有何收获,他只给朕说了四个字,就是‘火器厉害’!”康熙说道。

“火器?……这倒是,此番不仅台湾叛逆,就连川鄂一带的天地会叛逆也有大量火器,确实让朝廷很难再如以往那样轻易平定他们!”马齐捏着下巴说道。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康熙又微笑着问道。

“皇上,既然火器厉害,那就禁断其行。我大清是自马上,凭着弓弩刀枪得的天下,应用火器反倒显不出咱们的本事来,徒让那些叛贼恃此嚣张!哼,若无火器,这帮乌合之众,哪能嚣张到今天?”佟国维说道。

“可那帮叛逆虽然一时嚣张,却连于中半个时辰的炮击都没挡住就溃败而逃了!……于中也是满人,可他好像也挺会用火器啊!”康熙看着佟国维又微笑着说道。

“这……皇上,于中不过一人,他会用火器又如何?而且,奴才一直以为,火器不外乎就是炮击,然火炮造价甚高,杀伤力却不强,对敌之时不过起震慑之用,实不宜大量装备!”佟国维接着说道。

“唉,这个铜锣脑袋,怎么老是转不过弯来呢?皇上都下令建五支水师了,你怎么还这么乱说话?水师难道不用炮了?你还禁行火器,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高士奇看着佟国维“正儿巴经”地回答康熙的问话,眼睛微微朝侧面扫了张廷玉一眼,暗暗撇了撇嘴。

“皇上,此番天地会诸逆叛乱,而且大肆制造各式简易火器,臣想,这些火器的制造法门肯定会通过他们的手流入民间,若是担心日后有人凭此再来闹事,朝廷所做的不仅是在民间禁行火器,而且还要多多制造威力更加巨大的火器以克制之方可!”张廷玉说道。

“呵呵,你们说得倒都是一套一套的嘛!”康熙笑笑,对两个臣子的话不置可否,只是突然说道:“于中表年羹尧为台湾总兵的折子朕已经准了,明天你们就把这折子发还福建吧!他们都还在等着呢!……记着,让于中留下一半的战船兵马,先给年羹尧用!”

“臣(奴才)遵旨!”

********

“这帮丫头小子,有事的时候就只会麻烦我老头子!……不孝,不孝啊!”

奉天,老郑亲王府,已经不用再亲自监管京旗回屯事宜的费老头拿着莫睛派人送回来的信,不住地摇头叹气道。

“主子,有什么事啊?”阿古达木依旧忠心耿耿地为费老头当着贴身护卫。

“没什么!我这老头子前几天才刚刚接到正式的任命,没想到,第一件要办的居然是帮自己人!这帮小子丫头还真是不怕麻烦我这老家伙!唉……我可是有些心亏哦!”费老头叹气道。

“主子您很高兴啊!”阿古达木看着费老头一边叹气却又一边笑嘻嘻的,也忍不住笑着问道。

“哈哈,那是当然!要发财了,当然要高兴!……阿古达木,你去通知一下佟保和杨中讷,让他们都过来,就说我有事要他们去办!另外,再请萨布素提督来一趟!”费老头笑呵呵地说道。

“请萨提督?他好像去选派回京的旗人,正在大连那边呆着呢!”阿古达木说道。

“在大连?呵呵,那正好!老头子我也正要去那儿呢!我还要让他派人去朝鲜!……呵呵,这个理藩院尚书的职位倒还真是不错,刚刚才到手就用上了!”费老头笑道。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二百零二章 朝鲜

理藩院的前身是皇太极所设的“蒙古衙门”,专管归附的蒙古族,后来,随着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理藩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