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517章

大明1937-第517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容置疑地说道:

“不行,就这么跟璁璁说。就说是我说的。她不听你的起码得听我的。……还有,这事儿你亲自发报,别叫别人干。”

十四格格无奈笑道:

“好吧好吧,我这就去发报……”

放下电话,向小强再抬头望着地图上的日本舰队,心中稍安了一些。

……

1月15日,广武开始陆续冻结日本在北清的各种财产。日本的准备比较充分,早就逐渐地将大部分活动资产撤回去了。但是各种不动产,如工厂、矿山、铁路等等没法撤走,现在都被北清以各种借口冻结。

说实话,这正是日本求之不得的。如果是正式宣战的话,这种借口未免牵强了些,但是日本军部就没打算采用宣战这种“传统方式”,而是打算采用日清、日俄战争中惯用的手法——现在事前不断制造各种摩擦,一来提升紧张气氛,为后面的进攻进行“借口积累”,二来也在国内煽动爱国热情,把举国的战争狂热提升起来。

现在北清“无故”冻结日本在清资产,正式“借口积累”中良好的一环。

广武也明白自己这么做可能会给日本提供借口。但他知道“借口”这个东西对于日本可有可无,他真想进攻你的话,没有借口也会自己制造一个。现在冻结日本财产,还能对日本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也表明我大清不在乎你。

1月20日,日本内阁书记官长腾沼庄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日本实际上非常不赞同清帝广武采用的株连方式。腾沼庄平在内阁里职务不高,因此说话似乎也十分大胆。他直接说“广武皇帝这个人太过血腥,这一点从他政变后干的事情就能看出来了。”

然后记者又问道:“官长阁下是否赞同政变这种方式呢?”

腾沼庄平斩钉截铁道:“非常反对。我认为这种政权的合法性,是可以受到质疑的。”

当天,日本报纸头版头条连篇报道了这个“内阁官方态度”。北清驻日大使递交了照会,表示大清帝国“对此强烈抗议”,并要求日本政府作出澄清,腾沼庄平那段话是不是日本政府的官方态度。

但是,日本政府只是收下了照会,丝毫不作任何澄清。这等于是默认了。

广武哪受得了这个。他看看地图,鸭绿江边的大清七十万大军陈列,而对岸的日军兵力只有十几万。特别是,日军还不像明军那样,是被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可是传统的步枪加刺刀。

因此广武觉得没有什么好怕的。他针锋相对采取了行动,立刻将北清对日的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到了“公使级”。

……

1月23日晚上,日本一艘700吨级货船“菊川丸”号由大沽口开出,返回日本。

当天夜里,刚出了渤海,就在渤海海峡以东30海里处被一枚鱼雷击中。这艘700吨的小货轮迅速沉没,只有两名船员生还。按照日本的说法,当时在渤海外海巡弋的一艘日本驱逐舰收到了求救信号,急速前来救援,这两个船员才得以返回日本。

第二天驱逐舰返回日本,便有几家报馆到医院采访。两个船员一口咬定之前听到了高速柴油马达的声音,说一定是北清鱼雷艇干的。

当天,日本报纸就大加报道此事。各家报馆都自发地使用了最具煽动性的言辞进行渲染。顿时,日本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当天下午,日本各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和市民涌上街头,进行反清大游行。那些日本“愤青”额头上缠着布条,眼珠子通红,热泪盈眶,挥舞着日本国旗,声嘶力竭地高喊着“踏平支那”、“杀光支那猪”、“大日本武运长久”等口号。

几乎所有在日本的中国人都受到了攻击。北清老百姓是不能出国的,在国外的全都是北清公派的官方人员。在日本的中国人中,至少98%都是大明人。而那些日本愤青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几乎所有外出的大明人都被殴打了。那些躲在家里不出来的,大门上也都被泼上油漆、粪便,还有的用煤油泼在上面,点火焚烧。

很多日本年轻人泪流满面,在华人门口高声叫骂着,见不开门,就拔出小刀,大喝一声,斩下自己的一根手指头。然后就用鲜血淋淋的手指头在华人的大门上写下威胁的字眼。

……

大明政府火了,立刻让驻日大使提出最严重的抗议,勒令日本政府保护好在日华人的安全,否则大明将撤回驻日使节,并将对日本实施制裁。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

日本政府也慌了,它没想到这次玩得有点过。它知道现在万不能同时和明清两国交恶。大明要制裁日本很简单,只要对日本船只关闭马六甲海峡,那么日本的海上运输将不得不大兜圈子。

当天晚上,广田弘毅首相在广播里宣读天皇陛下的圣谕,要求日本国民保持冷静,不要攻击华人。因为那些华人“绝大部分都是帝国的友人”。

天皇说话还是绝对管用的,对日本的国民来说,绝对是神的旨意。当天夜里,各大城市的华人都敢出来在大街上走了,谁也受到任何攻击。

但是,日本人上下的怒火并没有消失,都在压抑着,等待着找出一个突破口。

第七卷 统一战争 第129集 冲过鸭绿江

1937年1月26日凌晨3:00,鸭绿江入海口——大东沟港(东港)以南5000米处海面。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已经泊在这里了。

今夜是阴历十四,一轮圆月高挂夜空。尽管海面上波光粼粼,但是日舰特有的深蓝灰色外漆,仍完美地将其隐身到黑色的大海背景中了。一小时后,这支舰队将对大东沟和安东(丹东)之间的清军阵地进行炮击。

从日本主力舰停泊的位置到最远处的安东县,距离已经超过40000米。这几乎已经是战列舰主炮的极限了。但是日军参谋制定计划时,要求的就不是精确打击,而是火力准备性质的覆盖射击。战舰的巨型炮弹在清军阵地上爆炸,肯定能够起到很强的精神威慑作用。日军参谋们估计,鸭绿江对岸的清军尽管是从南方明清战场调过来的,尽管也见识过炮火,但绝对没有见识过16英寸战列舰主炮的炮火。

炮击清军防线之后,这支舰队还要压低炮口,炮击近在眼前的大东沟港。当然,并不是要把港口打烂,只是把岸防火炮和岸防守军摧垮。随后日军还要在大东沟港登陆,直接穿插到清军防线的侧后,配合鸭绿江东岸日军的正面攻势。

……

参加大东沟炮击的战舰有:

陆奥号战列舰,42753吨,8门16英寸主炮。

伊势号战列舰,39535吨,12门14英寸主炮。

日向号战列舰,39535吨,12门14英寸主炮。

其中陆奥号是这支舰队的旗舰。陆奥号是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的姊妹舰。长门号作为联合舰队的镇宅之宝,向来是不出战的。今天对清第一战,日本人把同一级的陆奥号拉出来了。现在日本正在秘密设计“大和级”,但是还没开工建造。长门级仍然是日本海军中威力最大的一级战舰。

妙高号重巡洋舰,14743吨,10门8英寸主炮。

古鹰号重巡洋舰,10341吨,6门8英寸主炮。

加古号重巡洋舰,10341吨,6门8英寸主炮。

青叶号重巡洋舰,8760吨,6门8英寸主炮。

衣笠号重巡洋舰,8760吨,6门8英寸主炮。

此外,还有轻巡洋舰天龙号、龙田号、球磨号、多摩号、阿武隈号、五十铃号,共有55英寸主炮34门。

这支炮击舰队共拥有16英寸火炮8门、14英寸火炮24门、8英寸火炮34门、55英寸火炮34门。

除了这些大口径火炮,还有几百门各种中小口径的副炮。要是按照清军的编制,这已经能组成一个战略炮兵军了。

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决心在第一战豁出血本,说什么也要把大东沟到安东之间的40公里防线砸烂,让陆军那些家伙一举形成突破。要让今后帝国的每一个中小学历史课本上都写着:帝国对满清战争的第一战,是海军的大炮把陆军送过鸭绿江的。

为这支庞大的舰队担任警戒的,是32艘一级和二级驱逐舰。此外,还有各种辅助舰船、运输船、运兵船等等,一直排到外洋海面几十公里。那32艘驱逐舰往来穿梭,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护网,严防清军鱼雷艇钻进来,伤到宝贵的主力舰。

……

一月份,正是朝鲜最寒冷的时候。鸭绿江两岸滴水成冰,江面上封冻得结结实实,完全看不出这曾经是一条大江,而完全就是一条白雪覆盖的“大道”。

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中,几千名日本兵穿着厚厚的白色伪装服,在冰面上非常慢的匍匐前进。对面就是安东县。

日军每个人的身体都尽量紧贴着冰面,以尽可能小的动作向前移动着。就连每一次呼气,都是把脸埋在雪里,让口中的热气先喷到雪上,防止在空气中形成白气。这几千个人呼吸产生的白气,在对岸雪亮的探照灯光柱中,还是有可能被发现的。

几千人散布在冰原上,竟然没有一点声音。对岸的探照灯光柱每次从头顶横扫过,日军士兵就都立刻停止动作,全身摊平,和身下冰冷的冰面完全“亲密接触”。灯光住扫过去后,再慢慢的继续移动。

凌晨两点左右,最前沿的日军士兵已经距离对岸的安东清军岗哨只有两百多米了,而竟然还没有被发现。

日军先头的侦察营长慢慢把手腕移到面前,看一下夜光表。差五分钟到两点。行动比预料的顺利。但是,他判断这个距离已经是极限了,再往前哪怕一步,都极有可能被清军发现了。这个营长决定,就在此潜伏,等待进攻信号。

不需要任何信号,不需任何语言或手势,只要他一旦停下,他身后的士兵也都会同时停下。整个江面上几千先头部队也都会同时停下。直到他再次向前移动。他不向前移动,身后的几千人哪怕趴到世界末日,也不会动一下。几千人配合的精确无缝,就像一架钟表一样。为了这一次偷袭,他们已经在朝鲜鸭的一处冰湖上苦练半个月了。

凛冽的寒风不时嗖嗖吹过,这些日本兵刚爬过的“雪窝”马上都冻成了“冰窝”。每人的鼻子下面呼出的水汽和刮下的清鼻涕,也开始慢慢结冰,形成“冰溜”。但是,仍然没有人动一动。

今天夜里,比他们训练的半个月中哪一夜都要冷。而且因为潜行比预料的顺利,所以也比预定时间早很多到达清军前沿。也就是说,这一次潜伏的时间,将要比训练时候长得多。

……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

大东沟外海的日本舰队,旗舰陆奥号上快速升起了一面“Z”字旗。陆奥号用信号灯向四面八方的友舰打出了一句话——

“皇国兴衰在此一战!诸君努力!”

当年日俄战争对马海战前,东乡平八郎就曾升起“Z”字旗,并且打出了这句话激励全舰队士气。今天,对这些日本舰队军官士兵来说,时间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

四点正,陆奥号的16英寸主炮首先开火,紧接着,整支舰队大小几百门火炮密集射击。上千枚炮弹炮弹夹着恐怖的呼啸声,排山倒海地向北边飞去。

一两分钟后,鸭绿江最南端几公里的清军阵地上,首先开始地动山摇起来。阵地上开了锅,大团大团的红光密集地闪过,在海上都能看见。在随后的两三分钟里,“爆炸地带”不断向北延伸。由于距离遥远,和南边同时打出的炮弹,直到现在才落下。

不过,安东县这一段是让出来的,不在炮击范围内。倒不是日军参谋多么人道、不忍炮击县城,而是这个县正是日军潜伏偷袭的重要目标。当第一批炮弹在安东县南边和北边炸响的时候,江面上的日军就要向县城发起冲锋了。

……

果然,随着第一颗炮弹炸响,冰面上匍匐的日军纷纷跳起来,端着刺刀,大喊着“万岁”,冲向西岸的安东县。

这些日本兵跳起来的动作都显得有些迟缓。在冰面上潜伏了两个小时,所有人都冻僵了。竟然还有好几百人没有爬起来。

这些人已经完全冻僵了。有的人已经失去意识了。

第七卷 统一战争 第130集 喋血白雪

“四百余州兴兵、十万余骑之敌!此乃国难当头,就在弘安四年之夏!无论多么可怕,还有镰仓男儿在此,以正义武断之名,向世间大喝一声!……”

26日早上六点不到,安东县城头上已经插上了一面太阳旗。穿着土黄色军大衣的日本兵排成整列整列,戴着钢盔、背着行囊、刺刀在肩上寒光闪闪,大皮靴“跨跨”的整齐前进,进入安东县城。两旁日本随军记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举着照相机连连拍照,要把大日本武士的雄姿登在报纸上,展示给国民。

几个日本军官摆弄着一架发条唱机,放着雄壮的日本军歌《元寇》。这是明治年间的一首军歌,唱的是当年蒙元忽必烈征日本,遇到“神风”,日本人保家卫国大获全胜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