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387章

大明1937-第387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欧洲启蒙运动。可以说西方世界的复兴,就是从意大利开始的。而现在的英国、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包括你们南明,你们这些民主政体,还有你们脑子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等这些东西,最早都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

“这一切,都造就了意大利人骨子里的国民性:热情、精明、不喜欢受拘束。你可以轻易地让德国人在某种整齐划一的秩序下生活,而想让意大利人长期忍受这种整齐划一的秩序,那要难得多了。向将军你看,这就是土壤。而德国的土壤就好得多。普鲁士长期在斯巴达式的、举国军事化的体制下,人民早就习惯了这种整齐划一的生活方式,也习惯了整齐划一的思考方式。这已经融入德国人的国民性了。意大利人对墨索里尼的忠诚度,远比不上德国人对希特勒的忠诚度。

“德国又是《凡尔赛条约》的主要整治对象,已经破产的情况下,还要为整个欧洲大战买单,再加上经济大萧条,雪上加霜……所以尽管它战后有个短暂的民主政体,但是这一段民主政体给德国人留下的印象,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饥饿和屈辱。……这些境遇,都是意大利没有的。因此,德国的土壤,是上天为希特勒精心准备的礼物。德国也是注定要出一个希特勒的。即使不是希特勒,也会是别人。”

……

向小强听的已经很有兴趣。他知道广武皇帝是个独裁者,但没想到还是个博学的独裁者。

郑玉璁也听得入迷了,已经不再夹菜吃,而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广武皇帝,听他说。

向小强发现了郑玉璁眼神不对,很是不爽,下边踢了她一下,把这小妮子“唤醒”。然后,他笑呵呵地说道:

“皇帝陛下,那么,俄国呢?俄国的土壤一定是最好的了。”

广武也点头笑道:

“俄国的独裁土壤当然是最好的。欧洲中世纪有两大瘟疫,一是黑死病,二是蒙古人。你们南明总说我们是鞑虏,是野蛮人。呵呵,好吧,即使我们是野蛮人,那也是开创了康乾盛世、编修了四库全书、言行如一地善待汉人、实现了治下满汉平等的‘野蛮人’。而中世纪的蒙古人是真正的野蛮人。他们从亚洲开始毁灭文明,一路毁灭到东欧,把他们的愚昧和野蛮播洒到了大半个欧亚大陆。

“蒙古大帝国最东端的一部分叫做‘大汗汗国’,也就是‘元朝’。最西端的一部分叫做‘钦察汗国’,也就是‘金帐汗国’。而被称作‘俄罗斯’的这个国家,就是在原金帐汗国的土地上诞生的。一诞生就在欧洲最野蛮、最蒙昧的部分,这也算是俄罗斯的不幸。

“俄罗斯处在欧洲的最东端,几百年来,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都没有吹进俄罗斯一丝一毫。即使是彼得大帝学习西方,采用的也是最野蛮粗暴的手段。直到本世纪初,俄罗斯还是个农奴国家。身为一个欧洲国家,一个白人组成的国家,居然还是个农奴国家。这也算是上帝对白人的最大讽刺吧。

“不过,同样,这也是上天赐给列宁和斯大林的最好礼物。愚昧的国民,永远是独裁者最喜欢的。我也喜欢,呵呵。愚昧,代表了不会思考,代表了容易相信任何东西。你不能想象20世纪的英国国民、法国国民、美国国民、荷兰国民、甚至德国国民会相信世界上有‘乌托邦’。但是20世纪的俄罗斯国民却相信。俄罗斯国民更愚昧、更贫穷,更渴望自己命运能被一个神话而改变。于是,当布尔什维克们为那些愚昧的工人、水兵、农奴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后,他们就相信了。于是,改变命运对俄罗斯来说,也永远成了一个神话。

“和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比起来,布尔什维克可以说是最成熟的一个体系。它的理论诞生的最早,有着近百年的完善演变过程,也有一套最完善的组织体系,终极目标也最诱人,自我巩固的手段也最酷烈,它可以说是进化最完善的一个。这都是另外两种不能比的,另外两种只不过是狂人脑子一热的产物,在它面前只是新生儿而已。

“纳粹是希特勒一个人的纳粹,法西斯也是墨索里尼一个人的法西斯。这两人一旦死去,他们留下的国家是否还能继续这两种主义,就很难说了。但是布尔什维克不是斯大林一个人的布尔什维克,它是有自己的生命的。它既然不是随着斯大林的诞生而诞生,那也不会随着斯大林的死亡而死亡。”

……

郑玉璁听得入神,这时候大着胆子插话道:

“皇帝陛下,您这么悲观?”

广武笑道:

“悲观不悲观,那要看对谁来说。对俄罗斯老百姓来说,对你们来说,自然是很悲观。但对于斯大林、或者对于我来说……”

他拿汤匙戳起一块酥烂的熊掌,缓缓填进嘴里,闭上眼睛品尝着最奢侈的人间美味。片刻后咽下肚去,才继续笑道:

“……那是最乐观、最好不过的事情。呵呵呵。”

广武放下汤匙,拿起湿巾擦了擦嘴角,望着向小强笑道:

“难道不是吗?你们的女皇朱佑榕难道不羡慕我吗?你们首辅大臣沈荣轩难道不羡慕我吗?或者说向将军你,你难道不羡慕我吗?……当朱佑榕想干点什么事还要翻宪法、看内阁脸色的时候,当沈荣轩整天被报纸骂得狗血淋头、被老百姓堵着官邸骂得不敢出门的时候,当向将军你三番两次因为屁大点事、差点被都察院抓进监狱的时候……你们难道不羡慕我吗?嗯?”

向小强盯着广武嚣张的样子,恨不得扑上去把他掐死。

但他又不能说“不羡慕”。说不羡慕那是假的。脸上依旧笑嘻嘻的,但心里窝火的不行。他很想说“你就得瑟吧,你得瑟不了两个月了”,但还是忍住了,话到嘴边变成了:

“皇帝陛下,你好像并不是想和我讨论出什么结果来,而纯粹就是享受这种讨论的感觉,可见你平时身边连个敢说话的人也没有了。你不觉得你这样太孤家寡人了吗?你看,你连想享受一下和人讨论的快乐,都要千里迢迢地从敌方找人来,是不是很悲哀呢?而我们女皇陛下想讨论什么问题,随时就有一大堆的大臣和她讨论,甚至是争论,争论到面红耳赤都没有关系。……这是不是也让皇帝陛下你很羡慕呢?”

广武皇帝哈哈一笑,说道:

“有道是‘高处不胜寒’,自古至高无上者都是孤独的。这也是取得权力后必须付出的小小牺牲。将军你看一看,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宁可舍弃安全的生活、舍弃妻儿老小、甚至愿意付出九死一生的代价?至于‘争论的快乐’,这种小小的代价算得上什么?而那些得到了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又有哪一个宁可为了得到‘争论的快乐’而把手中的权力交出去的?没有,你一个也找不出来。

“你不要说你们的女皇朱佑榕。那个女孩从出生到长大,一天也没有品尝过‘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来的快乐,当然有一大堆人敢跟她争得面红耳赤。因为她根本就是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女皇,她的权力也是被关在笼子里的权力。”

向小强心中默默地想着:

“关在笼子里的最高权力”,这个形容得好。后世有人说过,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火药印刷指南针,也不是飞机大炮汽车电脑,而恰恰是一种“把最高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正因为有了这种发明,人类才得以逃脱了周而复始的暴力革命、定期自我毁灭的悲剧怪圈,人类的财富和技术才可能在近几百年来以加速度积累,才有了工业革命,才有了后世的一切。

否则,永远无法解释人类几千年来都没什么大的变化,为什么却在最近几百年爆炸式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只是表象。它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导致生产力摆脱桎梏、甩开膀子飞奔的,不是从美洲抢来的黄金,而正是这种“把最高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否则,朱佑榕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一个善良、温柔、优雅、富有同情心的女孩,而会成为吕后、武则天、慈禧那样权力欲无限膨胀、满手沾满鲜血的恶毒女人。

当然,也找得出来‘为了得到争论的快乐’而自愿把自己关进笼子的人。不过这种人非常罕见就是了。但是一旦出现了,就会被载入史册,受到后世的无限敬仰。比如,乔治华盛顿。打赢独立战争后,华盛顿无论是实际权力还是巨大的威望,都完全可以当美国国王,把手中的权力终生享用,然后传于子孙。

但是他只做了两任总统,和同僚们制定了一部《宪法》,把最高权力关进了笼子,就回家务农去了。正是华盛顿两百年前的这一选择,才有了后世那个傲视全球的美国。否则,北美最多是南美的翻版。后世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哪怕他只知道一个美国总统,那也一定是乔治华盛顿。

……

向小强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些说给广武皇帝听,郑玉璁突然笑呵呵地道:

“皇帝陛下,你想必是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的。你这样的话,就不怕有一天落得路易十六那个下场吗?”

向小强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着郑玉璁,惊叹她怎么讲话这么彪悍。路易十六两口子被断头机切下脑袋,一百多年来已经成了所有君主的噩梦。小妮子拿这个刺激广武皇帝,气昏了头吗?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66集 没有核武的时代

但是看着郑玉璁笑吟吟地,不像是气昏了头的样子,大概是摸透了广武皇帝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吧。

果然,广武皇帝没有跟她计较,反而哈哈大笑着,说道:

“郡主,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刚才说过,我虽然也是独…裁者,但和那三个独…裁者有着根本不同的。我们这个时代也和路易十六时代有着根本不同。我注定不可能和路易十六一样。”

向小强眯着眼睛,问道:

“你是想说,你脚下的这块‘土壤’更好?”

广武皇帝点头笑道:

“不光是土壤更好,还有我的统治更合法,还有我这个时代造反更难。”

“怎么讲?”

“大清的老百姓,”广武笑道,“纵然不是全世界最愚昧的,也一定是全世界最……呵呵,最顺从的。仅凭这一条,我脚下这块土地的‘土壤’就是最好的了。”

“最顺从的,”向小强笑道,“你是想说奴性最强的是吧。”

广武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哈哈大笑一下,算是默认,然后说道:

“我年幼时候读史,每每读到大清入关后、成宗皇帝强推剃发易服令的时候,总是掩卷长叹,即便是蒙元灭宋之后,也未曾有过类似剃发易服令。我大清却强令天下汉人剃发易服,并且‘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实在是不明智……”

向小强听到这里,打量着广武皇帝,觉得他不管是否出于虚伪,这里总算说了句人话。他偏过头,悄声问郑玉璁道:

“‘成宗皇帝’是哪个?不是顺治吧?”

郑玉璁也偏过头,悄声说道:

“多尔衮的庙号。”

向小强点点头。原来是多尔衮。多尔衮是满清入关后强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元凶。这一道剃发易服令,一下子就把当时中国但凡有点骨气的人全部斩尽杀绝了。自此之后,汉人仅剩的一点血性也被阉割掉了。这家伙生前没捞到当皇帝,原来死后也被追认了皇帝庙号的。

果然,广武刚说了一句“人话“,接着就叹道:

“……本来江南各州县已基本平定,但就因为这一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令,江南大地再次席卷战火。本来江南只剩少量明军残部还在抵抗,这一下江南无论军民,尽皆拼死反抗,江南几乎全民皆兵了。最后竟发展到不可收拾,致使台…湾郑氏卷土重来,重新夺去江南半壁,我大清也痛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广武说到“台…湾郑氏卷土重来,重新夺去江南半壁”的时候,郑玉璁挺直了胸膛,脸上写满了骄傲。向小强这也才想起来,身边坐着的这位女孩子,还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代。

后世历史课本上说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却只字不提他抗清,只是反复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好像他仅仅是因为收复了台…湾,才成为民族英雄的。向小强原先也是这个概念的。他甚至到初中时候,还以为是大清派郑成功去收复台…湾的。

但是到了大明之后,脑中原先很多既有的概念都被颠覆了,换成了更新鲜、但更符合常理的概念。

向小强现在知道,郑成功之所以被全世界炎黄子孙尊为“民族英雄”,绝不仅仅是把荷兰东印度公司那几个人赶出了台…湾(他夺台…湾的时候根本没想的那么神圣,只是缺一块根据地,正好看上了那块地方。更是因为,在大陆被异族屠杀得血流成河的时候,郑成功代表了中华正统,以台…湾为基地,长期独力抗击满清,力图光复。即使到了最后,满清在大陆根基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