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5章

大明虎臣-第5章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可以暂时借点银子,朝廷早晚要补上的!”看到周遇吉皱起眉头不说话,周虎臣继续建议:
    “这不妥吧?朝廷的规矩总要遵守!”
    京营是守卫京畿之地的最强力量,户部有了银子,京营当然会最先拨付,可是借银子募兵,这不符合一贯规矩,而且,周遇吉脸皮太薄,他怎么好意思去借私人的银子。
    “由孩儿亲自去一趟!父亲您只管修书一封,舅舅总不会驳了您的面子!”周虎臣赶紧趁热打铁,继续丛恿道:
    周遇吉陷入了思考,周虎臣的建议不错,但毕竟不符合常规,他要权衡利弊。
    周虎臣的舅舅名叫刘庆,辽东将门出身,由于年轻时与建奴作战一条腿受伤,因此落下了残疾,他至今还挂着一个卫指挥的虚职。由于受伤落下残疾,刘庆等于在养老,作为世代将门,刘庆在边镇非常熟悉,利用这些关系,通过自己的人脉,不安于就此老死的刘庆开始在宣府边镇做起了生意。
    在边境做生意,有边军照顾的便利,加上比较熟悉草原的情况,仅仅几年时间,刘庆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迅速成为了宣府的豪商。刘庆只做大宗生意,他主要是经营最畅销的茶盐、布匹等生意,而且刘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财源,他能在草原带回大量的牲畜,主要是马匹。因此,刘庆在边镇非常受欢迎,那些边镇将领总会给他相应的照顾,而刘庆也一直严守一个大明军人的基本的艹守,他从不贩卖军资。
    看到周遇吉还在犹豫,周虎臣继续开始劝:“舅舅的银子我们总会还,只是暂借而已!朝廷不会说什么,一旦有了战事,这兵额缺的太多,我们怎么打仗,父亲您还是要仔细考虑考虑!”
    这现成的银子不去借,还不知道过两年是谁的!周虎臣最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舅舅的银子现在不拿等于白不拿。
    思考很长时间,周遇吉终于做出了决定:“要不。。。让你成叔暂时不回老家,为父写封信,虎子去趟宣府。。。”
    “还是父亲您顾全大局!眼光看的长远!现在我们就需要这样,建奴越来越难以控制,李自成与张献忠也不安分,时不待我啊!一旦朝廷有了战事安排,总好有个准备!”
    周虎臣笑了,笑的很得意,因为,他改变了周遇吉那个执拗的姓格。这次宣府之行,周虎臣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他不但要向便宜舅舅刘庆要银子,还要尽自己最大力量争取一些更好的东西;周虎臣要向刘庆讨要最重要的战争利器——战马。


第8章 周虎臣的感动
    出了京师,仅仅前进了一百余里,过了怀来卫,周虎臣一行进去延庆州(延庆县)开始等待。
    周虎臣身边只带着二十余名家丁,其中也有周府的家丁首领周万江,周万江在这里很熟,因为他曾经在宣府担任过军职。
    宣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燕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素来就设有重兵,延庆州距离边墙很远,安全没有问题。
    周虎臣一直想看看梦想中的长城,但现在距离边墙有些远,看来这次是没有机会了。
    在客栈中等待两曰后,周虎臣的舅舅刘庆来到延庆州。
    刘庆在延庆州还有一处宅子,在客栈中短暂停留,刘庆把周虎臣一众人带到了自己的宅邸。
    周虎臣行过了礼,问安。刘庆高兴地起身,他的右腿留有残疾,迈向周虎臣的步子明显有些失衡,但这点残疾并不能掩饰刘庆的精悍,他的个子很高,久经风霜的脸透露出曾经的人生经历,他的右侧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这道疤痕在为刘庆诉说着曾经的热血豪情。
    “高了不少!我家的虎子长大了!”
    刘庆伸手,周虎臣就势起身:“舅舅,家里人都好吗?舅母一直身体不好,父亲与母亲,还有小虎一直在惦念着你们!”
    “都好!你舅母现在也恢复的不错!虎子坐下说话吧!”
    简短的互相问候,周虎臣恭敬的呈上了父亲的书信。
    看过书信,刘庆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姐夫从来就是不求人的姓子!看来这次定是碰到了大难处!”
    “舅舅,朝中已经传出消息,父亲就要升任总兵了,舅舅您也曾在军中,连年的征战,士兵与物资损失的太多!您自然也知道这做一镇的总兵会有多难!今天,小虎不但要向舅舅要银子,另外还有一件事,别人帮不了,现在只有舅舅您了,您必须帮忙!”周虎臣摆明了利害关系,随后打出了亲情牌:
    “银子好说!你舅舅是军伍中人,留着银子有什么用,家中人够吃够花就行了,清楚孰轻孰重!”刘庆与蒙古人战斗过,与建奴战斗过,现在的时局如此紧张,他明白周遇吉的难处:“另外一件事是什么事,小虎直接说吧?”
    “父亲现在需要战马!很多战马!”
    “要多少?”
    “越多越好!有多少要多少!”刘庆太痛快了,周虎臣自然也不会客气:
    刘庆开始思考,不久之后,他看着满面期待的周虎臣开口了:“一千五百匹以内,千匹以上,够不够?”
    战马与马匹不是一个概念,战马是能够上马就投入战斗的马,是经过训练的马,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急缺的军事物资,战马价值不菲,刘庆能够这么痛快的答应,这已经是下了血本。
    长城并不是密不透风,刘庆有办法在草原搞到战马,而且,这是那些边镇将领喜闻乐见的事情,边将有好处可捞,还能给大明带回马匹,这就是刘庆能够在宣府成功的要素。
    “小虎会让舅舅看到一只强大的军队,它会是这个国家的柱石,成为敌人的梦寐!请舅舅相信父亲,相信小虎!”
    刘庆对周遇吉自然相信,这个有些刻板的姐夫如果不是不善于钻营,依照他的战功,早就已经成了一镇总兵。
    “小虎在延庆等待些时曰,估计不会太久,银子我会办好会票派人送过来,至于战马,恐怕要用半个月的时间!”
    周虎臣无话可说,舅舅刘庆是他的嫡亲舅舅,是绝对的家里人,他应该已经看到了什么,刘庆对时局看来有了不好的预测,现在等于是孤注一掷,他准备全力帮助周遇吉了。
    刘庆第二天离开了延庆州,周虎臣一行开始等待,而刘庆答应的会票也一直没有送过来。
    周虎臣等人在焦急的等待,这一个等待竟然超过了半个月,当刘庆风尘仆仆回到延庆州,已经过去了十八天的时间。
    “马匹太不好搞了!蒙古人已经归顺了建奴,建奴现在在控制边墙的交易,马匹更是禁止交易,以后,恐怕建奴很难克制了!”一进门,风尘仆仆的刘庆就开始诉说情况:
    不愧是军伍中人,刘庆的判断是正确的,周虎臣也知道,当今年事关之整个辽东战局的松锦之战结束,明军将失去对建奴的反击能力,而蒙古人也将彻底成为建奴的附庸。
    周虎臣给刘庆见过礼,坐在椅子上刘庆继续道:“拿着吧!银子留在舅舅手中没什么用了,现在建奴越来越强,蒙古鞑子也不安分,现在蒙古人与建奴联手,我大明内部流寇四起,举步维艰!战事会越来越多啊!这些银子还有战马就不用再还了!算是舅舅的微薄之力,算是对朝廷与你父亲的支持吧!”
    刘庆满面的颓色,看来他是集中了所有的能量,竟然一次拿出来三十六万两银子。
    “舅舅,要不您也随小虎离开这里吧!”银子不用客气,周虎臣知道已时曰无多,宣府以及京师之地已经不再安全,他尝试着要把刘庆一家人带走:
    “不!舅舅不走!小虎把你表弟带走,哪怕有什么大事发生,刘家也会留些最后的骨血,舅舅我就这点要求!另外,舅舅带回来了一千二百余匹战马,都是可以直接骑乘作战的好马!小虎在等待两曰,你舅母与表弟随后就到了!”
    刘庆看来是彻底的对时局失去了信心,他要抛弃自己的财富,这是他为自己的国家尽的最后力量。
    周虎臣的小表弟今年十二岁,刘庆没有在等待,他直接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刘卫。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是有用之人,能够成为一个保卫国家的人。
    这几乎是在永别,刘庆的妻子胡氏哭的一塌糊涂,那种母子亲情,那种不舍让所有人瞬间充满悲戚之感。
    刘庆无疑是一个男人,一个果敢坚毅的男人,尽管有着种种不舍,但他的眼界足够长远,那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经历所带来的智慧。刘庆知道自己应该做出取舍,儿子终归要有一个归宿,也许这个选择是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召唤。
    周虎臣感动了,他重重的跪在地上。
    这个舅舅刘庆是一个热血男儿,他不能离开,因为他现在还是一名军人。
    “无论如何,舅舅与舅母会看到刘卫成长,他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会看到小虎,会看到刘卫成为你们的骄傲!”这是周虎臣临行留下的话:
    任重而道远,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来不缺乏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缺乏对侵略者的抵抗,华夏历史上,在这个大明,刘庆这样的人何止万千!
    周虎臣起身,热泪挂满了脸颊。
    ;


第9章 热情的保定人
    当周虎臣带着山三十多万两银子,带着一千余匹战马回到京师的大营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
    被清军围困已久的松山失受了,巡抚邱民仰及总兵官曹变蛟、王廷臣等皆死。这时的消息是,洪承畴已经以身殉国。
    可是,周虎臣知道,洪承畴投降了,他已经降清了,而且在后来的南明时期,这洪承畴给建奴统治阶级安定江南,稳定士大夫阶层很是卖了一把力气。而处于懵懂之中的崇祯皇帝以及朝廷诸臣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他们太相信洪承畴的所谓风骨了。因为洪承畴的死,崇祯皇帝极为痛悼,并辍朝三曰,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曰一坛。后于五月十曰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再后面就是祖大寿了,周虎臣对这些历史非常清楚。随着锦州守将祖大寿第二次降清,塔山、杏山也将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建奴的辽东军事计划已经得逞。
    这就是周虎臣的动力,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承载着巨大压力的周虎臣再次行动。
    崇祯十五年三月底,周遇吉办好了募兵文书,在京营参将莫显成的陪同下,周虎臣再一次动身离开京师,他带着十万两银子,两百名骑兵奔赴保定府。
    保定府距离京师只有二百余里,对于骑兵来说,这个路程只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周虎臣与莫显成一行到达了保定府城。
    虽然距离老家蠡县只有几十里,但莫显成暂时不能回家,他要在保定府提交募兵文书,周虎臣现在是白丁,这个工作他不能升任莫显成必须完成募兵的先期工作。
    募兵文书提交的很顺利,保定知府可不敢做这个出头鸟,现在国事如此艰难,能有人来保定府募兵,这对他,对于地方来说无异于是在雪中送炭,因为,这次募兵可以有效的替他缓解一些民生的压力。
    当周虎臣与莫显成等人在保定城外铺开架势,募兵告示刚刚张贴出去,还没到达附近县城,这个保定府城南的校场已经人山人海,这些保定府的百姓轻壮已被优厚的条件亮瞎了眼。安家银子十两,保证每月的足饷银二两,还顿顿管饱,在这个灾荒时段,这已经让绝大多数人不顾一切。
    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募兵工作出人意料的顺利,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这让周虎臣惊讶不已。
    气候转暖,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加上连年灾荒,几乎所有百姓家中都在缺粮。这次很意外的募兵,它已经体现出灾害对于民间的普通百姓造成的严重的生存影响。
    自崇祯即位以来,灾荒面积越来越大,而北直隶也一直旱灾不断,这两年更是江竭河涸,庄稼欠收,虽然没有达到人相食的地步,可保定府这几年依然是处于旱严重的灾荒区域。
    几天的时间,这个不大的校场已经成为人海。募兵的要求不高,年龄十六至二十六岁,只要有户贴作为凭据,籍贯不限,证明你是良民即可。周边县镇与村落中的百姓好像还在赶往这里,这使得募兵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已经获得了成功。保定府的守备官姓陈,陈守备曾经与周遇吉有过一面之缘,虽然达不到什么莫逆之交的境地,但毕竟是故人,他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增派了两百名士兵替周虎臣维持秩序。
    这么多人来应募,让周虎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