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34章

大明虎臣-第34章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啊!
    现在哭都没地方哭,至于去告状,去找谁,巡抚大人不在山西,就是在山西又怎么样?现在正是朝廷用兵的时候,一个商贾,怎么可能告倒一省的总兵,这无异于是天方夜谭,至于告状的后果。。。这些大兵作战可能不行,但干这样的事,恐怕很是得心应手,后果不敢想象,一旦翻脸,那就是——鸡犬不留。
    “是,小人听从少帅吩咐,定会让少帅满意。。。”依旧埋首于地,渠源镇很痛苦,他的声音几乎细不可闻。
    其实。。。若真的凭心而论,渠源镇和渠氏家族冤吗?
    绝对不冤,做口外生意的商人,一点违禁物没有藏匿,那是圣人,对于冒着巨大风险做口外生意的行商来说,那是不可能的。
    谢谢诸位的打赏,还有那些收藏投票的朋友!大家V5


第57章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继续各种求,收藏很简单,只要您轻轻一点!!!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周虎臣对这个观点绝对赞同。
    起步晚没有关系,周虎臣很勤奋,他现在正在努力,奔着那个目标狂奔。
    祁县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第二天一大早,周虎臣率领着四千人再次张扬的上路了,庞大的队伍少了五百人,那五百人的任务很简单,他们要负责押运那些“捐助”的粮饷。渠源镇给的粮食和银子不够,不过渠源镇给周虎臣打了一个白条,承诺一个月内付清,就这样,周虎臣暂时放过了渠源镇。
    这是山西的繁荣之地,在祁县雇人很容易,何况还是带着武器的官兵,就是不给银子也没人敢拒绝。当然,在周虎臣的叮嘱下,要先付给银子,一分都不会少的现付银子。周少帅说的很好,咱不能欺压良善!
    粮饷来的很容易,用周虎臣的话来说——这叫智慧。
    无论怎样压榨对方,周虎臣都不会有什么愧疚感,能够得到粮饷,这是他必须做的事情,也是历史的必然走向。周虎臣利用了强权,也利用了人心的弱点,目的达到,这不就是智慧的体现?
    跟随在周虎身后的卫所将领现在不得不佩服这个周少帅;因势而为,毫不拖泥带水,稳准狠,得财如探囊取物,这才叫大家手笔,以前,那些卫所将士在各关卡那里得到的些许小利,说的不好听——那就是要饭。
    四千余人继续前进,这次的目标还是向南;汾州介休。
    跟随周虎臣出行的两名书吏,其中一名姓蒋,名之严,字焕生,蒋之严和周虎臣很熟,很熟的意思就是说,他是一个周遇吉军中的老吏,可以和这个人见人怕的小霸王交流。
    “公子,小生佩服的五体投地啊!”蒋之严是一名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理所当然要自称小生,这也算是自持身份。
    “哦…这句话我爱听,都怎么佩服,说出来听听!”
    蒋之严笑了笑,我不就是恭维你一句吗?至于这么要求吗?
    “公子您一出马,除了威风凛凛就是横扫一切,这些牛鬼蛇神,这些铜臭满身的土财主焉能不拜在公子您的脚下,小生是心悦诚服、高山仰止。。。无以复加,钦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周虎臣对这有些过分的恭维不感冒,不过吗。。。他的确是很有成就感:“这叫势!明白什么叫势吗?”
    “愿听公子教诲!”作为读书人,蒋之严当然明白什么叫势,不过,那是不能说出来,要让这位大少爷继续保持自己的成就感,就要恭谨的,放低姿态的倾听。
    “势力是势的一种,强势能风光一时,在强势的基础上,要理解什么叫大势所趋,要充分利用自己大脑!对了,这应叫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要比别人先行一步,看我们起的多早,比鸟儿还要勤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周虎臣的脸上充满骄傲:
    蒋之严竖起了大拇指:“公子您高!高的让小生不可仰望!”
    周虎臣微笑着:“渠源镇为什么会轻易就范?这就是利用了强势,也利用了智慧,难道渠源镇没有看靠山吗?一个身家过百万的商人,肯定有他自己的倚靠,但。。。那有用吗?”
    那得意的微笑突然变成了狠厉:“真的也好,假的也罢,不就范我立刻就给他戴上帽子,戴上一个足以抄家灭门的大帽子,他的靠山根本来不及救他。其实。。。就是来了也没用!这个帽子太大,没有人愿意因为关系卷入这样的漩涡,至于来晚了。。。渠源镇害怕我们把他变为一个死人。
    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势?这就叫做智慧的利用了势。我们要他‘捐助’的粮饷拿捏的恰到好处,即让他肉痛不已,但还不至于使他伤了根本,所以,他连拼命地勇气都不会有。综合在一起,这些就是渠源镇必定就范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你们提前了解他的原因。给他树碑立传就是封住渠源镇那些靠山,还有那些没事只会瞎扯淡之人的嘴,就是要渠源镇求告无门。
    后面继续看吧,这个势很好用,用起来实惠,也很爽!会有更多的人被我们的势碾压而过,不过,谁也别想有什么还手之力。。。。。。
    ——————————————
    祁县距离介休很近,仅有百里的距离。而周虎臣大军的目的地是距离更近的张原村,六十余里的路程只用了一天,在傍晚时分,大军在张原村的村北开始宿营。
    周虎臣的军队在忙碌着,而在张原村村内,范家家主范永斗开始忐忑不安。
    刚刚获得一笔大收益的范永斗恰恰在老家,他平时都生活在商业贸易最繁盛的张家口堡,这次很不巧,范永斗正好在张原村老家“休养“。
    两天之前,祁县渠家的事情就已经传到了范永斗耳中,那个不祥的想法被范永斗很不幸的猜中了,这支周虎臣率领的队伍现在来到了张原村。范永斗想到了反抗,他的手下人也有悍勇之士,可惜,人太少了。范永斗想到了躲避,可是。。。想了又想,范永斗也放弃了。
    对于周虎臣这样的山西土皇帝来说,躲是没有用的,范永斗害怕会被直接抄家。就是跑到张家口堡也没有丝毫作用,张家口堡位于宣府,距离大同太近了,只要周遇吉或者周虎臣一句话,就是他给张家口堡的将领送再多的银子都没有作用,只需要周虎臣一句话,他的商号会被连根拔起,财产会被毫不留情的抄没。宣府的将领虽然被他喂的很肥,可惜。。。他们不会为他范永斗去得罪周遇吉。何况,抄他范永斗的家,这些将领肯定会得到实惠,反抗的后果不言而喻。
    范家是“走西口”的典范。
    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堡一代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当时,居于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军事扩张,由于和大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堡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堡为基地运转过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时称;“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
    战争是造就超级富豪的重要路径,介休范家是这条定律的重要实践者,范永斗家族发的就是这种带着大明同胞无数血泪的国难财。
    多年的边墙贸易,范氏与蒙古、女真族的上层统治者建立了很友好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些,范永斗在害怕,他害怕周虎臣给他抄家灭门,因为,范永斗的家族不但向蒙人、女真人提供物资与武器,还偷偷的通报一些消息。


第58章 纳头便拜的范永斗
    继续各种求!
    在不安中翻来覆去的勉强度过一夜,天色放亮,范永斗在自己豪奢的宅子中洗漱已毕,他开始招呼自己的下人。
    在范永斗做好准备的同时,周虎臣也开始行动了,与在祁县如出一辙,一名身板如同标枪一样的士兵给范永斗送来一个精美的烫金名刺。
    晋商成功的根源在于“诚信”和团结的商帮政策,范永斗就是诚信与团结的代表人物。
    山西在大明最早的驰名的是潞商,潞商早期以盐铁为主,中期开始多元贸易,铁业、丝绸占主导,后期则以手工业制品为主。潞商的崛起始于盐铁、铁粮的交换。明代“开中法”的实施为潞商的发轫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地处河南、晋中、晋南交通要冲的区位优势则加速了潞商的发迹,并很快成为一个地区姓的商业集团。到明中叶,潞商已经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帮。而此时,晋中商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更没有什么显赫的所谓什么大院。直到明末清初,食盐贸易逐渐被徽商垄断,丝绸生产亦曰渐衰微。同一时期,晋中商人以经营汇兑业务而后发制人,随着多种经营和不断扩展,他们成为了晋商的主流,闪烁在潞商头上的光环被晋中商人取而代之,晋商开始崛起。
    范永斗与宣府的文武高官都有联系,有材大家发,所以,没有这些联系他范永斗怎么会到了今天,当然,这与他的勤奋和努力也不无关系。
    在突然之间,范永斗意识到,他那些所谓的联系变得如此的脆弱。能够发家致富,范永斗就不会缺乏眼眼光,他骇然的发现这个周虎臣现在就是一座大山,如泰山压顶般狠狠地向他压了过来。
    斗他是斗不过周虎臣的,作为大明太子少保,山西总兵官的嫡长子,周虎臣在他面前就是巍峨的泰山。朝中和地方那些文官会为他奔走吗?现在大明境内是兵事频频的时段,朝廷已经自顾不暇,周遇吉作为统领一省军事的总兵,在这危急时刻,谁敢轻易去触动?无论怎么努力,范永斗甚至连周遇吉的一根汗毛都动不了。如果舍财去让人弹劾周遇吉,估计最多就是让周遇吉损失名声,得到一个盘剥乡绅的不雅名声,至于后果。。。。范永斗已经不用再想了。。。他会失去一切,包括生命。
    其实。。。范永斗也明白,就是发生奇迹,他侥幸能够扳倒周遇吉,在离开之前,周遇吉会放过他吗?还有。。。下一任总兵呢?如何善了,一省的总兵和土皇帝怎么会让一个商人压上一头,。。。恐怕首先会拿他开刀,这些将领惹不起那些文官,他范永斗就会成为出气筒,而且。。。是一个被彻底被踩的永远无法翻身的出气筒。
    范永斗发现,除了妥协,他现在毫无选择。
    ——————————————————
    既然没有别的选择,久经考验的范永斗决定光棍一把,他已经做好了肉疼一次的准备。
    当范永斗被带入周虎臣的中军大帐,他的选择很简单;纳头就拜。
    “小人范永斗,得知少帅途径此地,特意呈上些许粮饷以资军用,请少帅笑纳!”
    就在范永斗纳头就拜的同时,一份清单被乖乖的送到了周虎臣的手中。
    这样的态度周虎臣喜欢,她也更喜欢范永斗这样的光棍行为,因为省事!
    手中的清单轻飘飘的,上面的字体很简单,银二十万两,粮两万石。
    这和祁县渠家“捐助”的粮饷分毫不差。
    范永斗看来已经知道了祁县事件的始末,这个范永斗比渠源镇更加会看这个“势”。
    脸上泛起微笑,周虎臣点点头:“范掌柜是好良民啊!可做万千子民的表率!知道我山西大军的粮饷吃紧,如此的义举,值得赞扬,本将军决定送你一块匾额,上书‘义商’两字,至于树碑立传,那是必须的!向通报朝廷进行嘉奖也是应有之义,本将军决不食言。”
    “少帅谬赞小人了!”范永斗再次深深埋首:“些许身外之物何足挂齿!这本是小民应有之义,只有这样,我山西才会有强军存在,才会有大军守卫地方平安,才能防御外族的侵扰啊!”
    满意就好,范永斗虽肉痛难当,虽然心中诅咒不已,可还算是松了口气,他害怕这个周虎臣贪得无厌的加大筹码,毕竟他要在山西境内运输货物,如果被山西总兵盯上,自己以后的生意就别想再做了,没有资本,被山西的土皇帝牢牢盯住,就是破家的前奏。
    周虎比较满意,这个范永斗很会来事,态度不错,噢。。。口才也不错:“范掌柜说的很好,深明大义之人啊!这是朝廷教化之功,若我大明人人都如此通晓大义,都有如此义举,我大名明何愁外族的入侵,何愁暴民肆意地方!”
    “是,少帅教诲的是,这是朝廷教化之功,我山西有了大帅这支强军,外族以后哪敢犯边,哪里敢对我大明不敬!”既然卖出去了,就继续彻底一些,反正好话不要钱,范永斗可以恭维。。。恭维、再恭维。
    “好,范掌柜如此通晓事理,本将军承诺的一切都会做到,若有什么难事可拿着本将军的名刺去大同,本将军定会对范掌柜这样的‘义商’大开方便之门!至于。。。范掌柜的‘捐助’,本将军也可以宽限,范掌柜一个月内办清此事即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