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226章

大明虎臣-第226章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容张国维回应,周虎臣果断抛出了自己更大的想法:“老大人,这个兵制也需要彻底改一改,应该取消地方卫所制度,我认为可以采用不完全姓的募兵制度。国家保留一定数量的职业士兵,驻守各地的士兵采用民间以兵充役的制度,每户人家必须按照丁口服兵役,并给与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服兵役要定出一个年限,比如三年,或者四年,之后,把最优秀的士兵留下来作为职业士兵,退役士兵可以获得一份退役证书,让他们成为预备役士兵,继续享受国家的一些福利和照顾。一旦国家有战事,这些士兵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重新开赴战场,比那些刚刚招募的士兵要强上百倍。在边疆地区,可以征用一部少数民族士兵,给他们更大的优惠政策,这样边防会更稳固,少数民族和汉人生活在一起也会更加融洽。。。除了西伯利亚太过遥远,不适这个兵事制度。。。我们的军事制度还要使用彻底军事分开的方法。。。”
    张国维半天没有说话,这战无不胜的周虎臣仅仅是一个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吗?不简单啊不简单!说的头头是道,一环套着一环,极是合理,一个彻底成长起来的周虎臣太惊人了。
    “小虎。。。这是你自己的想法?”张国维狠狠的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随之问道:
    周虎臣笑的很平静:“这是简先生和小子共同探讨的一个结果,我认为很合理,当然,一些细节还要根据现状和地方情况做出调整,也要看朝中诸位阁老与陛下的意思。”
    能够放出自己的将士,自己分化力量,周虎臣的举动足以用高风亮节来形容了。同时,他的建议可以有效防止兵归将有而产生出藩镇,利国利民,极其合理,朝中大臣和皇帝怎么会不同意。这种制度不但会改变旧的'***'军事制度,同时也会让国家财政减低压力,无疑是极其合理的一种军事改革。
    “这件事老夫来起草,小虎你来附议怎么样?”张国维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变了,变得极其激动。
    张国维这不是在争功,因为他这个兵部尚书才是最合适的上书人选,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极大降低文官阶层的阻力。名留史册是附加品,而一个彻底改变不合理的旧有军事制度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怎么会不激动万分。
    。。(未完待续。)


第403章 春的讯息
    这是一个祥和的新年,国家在向着前所未有的强盛迈进,民生恢复,整个国家处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从政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有自己的观点。张国维很会造势,在休朝的这段时间,他把自己军事改革的想法透露了出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铺垫已经做好。
    新年的假期断断续续,直到过了元宵节,一切终于正常起来。
    气温在明显回升,风不在刺骨,升起的太阳暖暖的,这是春的信息。
    皇帝临朝,张国维不出所料的呈上了自己对军事改革的奏折。这次就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次各抒己见的军国大事的议题就这样开始了。
    每一项全新的改革都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也涉及到稳定的问题,军事的变革不是一时之间能够获得通过。除了周旋在官员之间,偶尔上朝,周虎臣的小曰子很滋润。
    对于这次开天辟地一样的军事改革,朝中大员和地方督抚形成两个阵营,一派属于张国维这样的激进派,而另一派则属于保守派,主要是以老臣为主。
    现在的大明新生代官员非常多,这些官员年轻,但他们经历了大明的席卷整个天下,强盛和强大就是信心,这些新生代官员无疑成为了激进派的推波助澜者。老派官员则是以东林人士为主,他们不反对进行军事变革,但认为张国维的步调太快,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还是认为应该逐步一点点改变比较合适。
    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大明更加强盛,国家更加稳定。
    就在朝臣们还在为军事改革的细节争论不休的时候,周虎臣悠哉的上朝了。
    “陛下,镇江的军功作坊微臣认为应该继续开支散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军事力量保持长久的优势。微臣经过勘查,认为可以在天津建立一个全新的军工作坊,另外,广州府也要建立一个。这样,我大明的整个军工作坊就会南北趋于平衡,正好各地都有军事的支柱。”
    周虎臣很少在朝堂发表什么建议,可一旦开口就是绝对的大事,这一次无疑又是一次非同一般的大事情。
    “爱卿所言在理,朕以为,建立新的军工作坊很有必要。但各个作坊的结构必须有一个新的机制,为了防止滋生弊端,这需要一个新的部门来管理,周爱卿有何良策?”朱由菘面色和蔼,可语出有些惊人,竟然考虑的如此周到。
    周虎臣躬身施礼:“陛下,如今海内升平,没有战事,臣的四镇总兵之职也该交卸了,这个工坊的事情微臣愿意以身当之。请陛下允许微臣建立一个新的监督机构,也好让工坊成为我大明的军事支柱。”
    “高爱卿认为如何?”朱由菘微笑着,他询问起首辅高宏图。
    这等于周虎臣把权利交了出来,把最先进的武器工坊交给了国家。首辅高宏图稍稍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过来,这是一出双簧,周虎臣要把自己的权利逐渐交卸,要把工坊送归国有,皇帝肯定已经和周虎臣有了默契。
    对国家来说这是绝对的好事,耽误不得,高宏图立刻出班:“陛下,微臣认为东昌候久经历练,对兵事熟悉无比,完全可以胜任!”
    朱由菘点点头,随后看向吏部尚书周堪赓:“周爱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
    随后是兵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朱由菘对这几位大佬是一个不剩,整个咨询了一遍。
    面露微笑,态度和蔼,但谁都明白皇帝已经提前和周虎臣达成了一致,和首辅高宏图与其他阁臣进行沟通是为了获得支持。而现在好像已经不用在考虑,军工作坊归于国有势在必行,这个决议必须赶紧通过。
    皇帝支持,首辅和六部九卿同意,朝臣们自然不会反对,眨眼间,军工作坊的事情就这样迅速定了下来。
    “陛下,眼看要春暖花开,运河就要开化。军工作坊是国家大事,微臣立刻亲赴天津准备工坊的事情,随后微臣把镇江的工坊进行分流,也好让天津的工坊早曰运转起来。然后微臣准备去一趟广州,也做一做准备,让广州的军工作坊早曰建起来。”
    周虎臣恭恭敬敬的施礼,随后等待皇帝回复。
    果然不出所料,周虎臣要做海上准备了,朱由菘笑着刚要开口,却想不到户部尚书蔡懋德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还有一事相奏!”
    “爱卿请讲。”
    “先帝时期已经有了开海之说,也已经有了成文,但由于战事频繁,这件事一直没有付诸实施。我大明现在四海升平,不如现在把开海的事情也一并办了,也算完成了先帝的遗愿!”
    又是一件惊天动地大事,这些事情一下就堆积在了一起。
    首辅高宏图稍稍迟疑了一下,没成想礼部尚书钱谦益却抢先站了出来:“陛下,蔡大人所言极是,先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开海之说,先帝的遗愿一定要完成,开海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以减低户部的压力。臣认为,东昌侯正好出海,可为钦差大臣。”
    凛然的微言大义,可谁不知道钱谦益这个老家伙有一个极大的商贸团队,他的侄子已经跑到了蒙古。现在,凭借着大义的名分开海,提议周虎臣作为钦差大臣,周虎臣自然不会让首先跳出来表示支持的钱谦益吃亏,这完全是为了利益。
    朱由菘笑了,今天本来准备让吏部尚书周堪赓做这件事,谁想到钱谦益却第一个站了出来,也算是一种利益的驱使。钱谦益年龄偏大了,首辅高宏图老当益壮,再进一步的机会寥寥,这发财可能是他最后的追求吧。
    高宏图看了看张国维,却看到张国维在低头微笑,看向户部尚书蔡懋德,也是一样的表情。高宏图明白了,周虎臣已经事先做好了工作,皇帝估计也已有所准备,这件事牵扯的利益太多,由无所顾忌的周虎臣来做很合适,正好震慑那些海上不服王化之辈。权威太重,对过于年轻的周虎臣不是好事,正好让这样的琐事让周虎臣离京,也算是人尽其用。
    没什么可犹豫的,开海真正实施起来其实不错,可以给国家带来好处,尤其是可以减轻财政压力,高宏图立刻道:“陛下,微臣认为开海之事利国利民,东昌候国之栋梁,可当大任!”
    首辅大人同意了,作为周虎臣最坚定的支持者,张国维和蔡懋德自然不甘落后,加上礼部尚书钱谦益和吏部尚书周堪赓事实上已经在为财政或者私利站到了周虎臣一边。其余的朝中官员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必要,绝大多数大佬同意,反对根本无效,周虎臣成为事实上的开海钦差大臣已无可改变。
    。。(未完待续。)


第404章 分分秒秒的事情
    二月,运河可以通航行了。
    钦差大臣,东昌候周虎臣出现在了天津。天津这个曾经的大明火器中心由于战争没落了,由于大明现在最主要军队的武器来源是镇江,天津的火器匠坊实际上已经被废弃。
    天津的地势非常好,这里遍布着海港,加上运河的便利,有过去的火器制造基础,周虎臣不用费太大力气就可以看把这个火器工坊建起来。当周虎臣离开天津,整个天津立刻陷入了滚滚的建设浪潮,海港开始修缮,无数的工坊开始重新修建起来,一个全新的市舶司衙门也在筹备中。
    权利就是威慑力,周虎臣不担心当地官员敷衍,何况他在天津留下了人,建不好天津,整个天津官场就会发生地震。
    春风送暖,海鸟的鸣叫声中,周虎臣来到了舟山。
    在杭州布政使司和杭州都司府高官的陪伴下,钦差大臣周虎臣首先视察舟山。翁之琪迎了上来,虞大虎迎了上来,十几万水陆将士接受了周虎臣的检阅。
    宁波市舶司将重新开放,这个曾经的东部沿海最有名气的海贸中心再次迎来了它的春天。官员重新得到任免,周虎臣没有客气,一些老迈的官吏被他果断的清退。宁波市舶司的所剩官吏其实没多少,支付一笔有限的养老钱,整个宁波市舶司将重新活跃起来。
    除了市舶司可以提供大量货物,宁波的舟山是海上通往南北两方的最佳歇脚点,只要严加管理这个市舶司,繁荣的海上贸易时代想来为期不远。
    周虎臣做事讲究高效率,在宁波和舟山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他再次起程。
    舟山沿海一片海天碧色,庞大的舰队沿着海岸线开始南下。
    长长的巨舟破浪而行,周边是无数排成队列的小型舰船在护卫,周虎臣和虞大虎迎着腥润的海风站在船头。
    “虞将军,我军战舰上的大型火炮有效射程是多少?”
    虞大虎赶紧回答:“大帅,这个有效射程其实。。。很难说,如果风平浪静,两里左右准确度还可以,如果风浪较大,就必须进入一里才能取得有效杀伤。”
    “好像不怎么样啊!”周虎臣有些不满,他轻轻一摇头。
    虞大虎稍稍一愣,随后笑道:“大帅,您知道现在这海上,其它最厉害的大型炮舰在作战时是多远的距离才开炮吗?”
    这个问题周虎臣还真不知道,周虎臣擅长陆战,可以说天下无敌,这海战他未没经历过,第一次出海,其实就是为了适应一下。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周虎臣照实回答:“我可不知道,虞将军给我详细说说吗!”
    “大帅,这海上作战和陆地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海面辽阔无边,就是风平浪静,船只也会颠簸,火炮的精准度很受影响。
    一旦舰船之间进入作战,除了进入有效射击距离,最重要的还是跳帮战。火炮的攻击还要看运气,往往几十条战舰互相炮击,几个时辰下来都没有舰船被击沉,胜利方其实最终还是靠跳帮战和人多势众解决问题。”
    解释的差不多,虞大虎脸上露出骄傲的表情:“炮船之间在海上作战的标准射击距离是一百步左右,这还是在相对风平浪静的时候,一旦有很大风浪,火炮的精准度就不要说了。我军的火炮其实是最强的,不但是射击距离,弹丸也不是普通炮船可以承受,那些无用的炮舰谁是我军的对手!”
    还是领先了,周虎臣更喜欢人多势众,他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别人都是使用实心弹是吗?”周虎臣心中赫然开朗,自己想得太多了,这个时代的大型炮舰刚刚起步,可不是铁甲舰的时代。自己的炮舰配备的是钢制火炮,使用的是开花弹,已经领先了不知道多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