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87章

大明虎臣-第187章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往更北方草原的最佳通路,如果通商。。。。其实,固鲁思奇最清楚,依靠大明才是最可靠的,这有前车之鉴,起码明廷不会象奴仆一样对待自己,也可以使得喀喇沁部成为内蒙最富庶的部族。
    明军的庞大军队一眼看不到边,固鲁思奇的管旗章京塞特尔看的心惊胆战;这恐怕不下三十万之众,看来布囊是对的,明军已经变强大起来,而且异常强大。
    塞特尔今年五十一岁,在蒙古人中算是一个高寿的人了,同时,塞特尔还有一个特长,他精通汉语。因为,十几岁的时候,塞特尔曾是一名大明雇佣军军官,只是因为后来明军的军事力量太弱,建州人变的越来越强,塞特尔不得不回到了草原。
    亲自接见塞特尔的周虎臣很惊讶,因为这个老塞特尔竟然对自己使用了一个标准的明军军礼。
    “天启年属下曾经是密云卫的蒙古骑兵千户,后来才回到了喀喇沁,属下对大明一直很向往。”
    一口标准的北地汉语,姿态放的极低,一切都明白了,这个老塞特尔到来就是一种姿态,固鲁思奇的内心想法已经不用猜了,他想通商,也等于在让自己给他待价而沽。
    “来人啊!今天破例,把闫大人带来的杏花村给我全拿过来,本帅要与塞特尔千户开怀畅饮!”
    听到这话的闫丙泰满脸乌青。。。这尼玛谁透露出去的?我的杏花村啊,只剩几瓶了,而且。。。周虎臣事后会不会追究自己偷偷的带着烈酒出关还难说。
    杏花村绝对是好酒,被誉为酒品至尊,它充满着醇厚、独特的清爽与**让人回味悠长。。。只可惜太少,因为大帐中的人太多;周虎臣、闫丙泰、王德用、莫显成、孙大勇、郑森叔侄、虞大虎、翁之琪还要加上一个海量的老塞特尔。
    军人都是豪爽的,蒙古人也是豪爽的,老塞特尔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和明军的官员一起共事,一起纵马飞奔,一起纵情豪饮。。。。。。其实,那种生活真的很好。。。。。。
    “喀喇沁仍旧是你们的喀喇沁,通商后同样不会改变,其实改变的是生活。。。我会让商队带来充足的粮食、食盐、茶叶、布匹、丝绸,只要草原需要的东西都会有,草原的牛羊、皮毛,各种药材也会运到关内。我相信,不久后喀喇沁会成为一条名声响亮的商路,这里会成为物资集聚地,头人会得到好处,百姓也会得到好处。交易方面,我会让人按比例抽取贸易的份额,这笔财富可以商量一个共同的分配方案。。。。。。”
    周虎臣无疑在画大饼,而这个大饼充满着无边的**,让熟知大明的老塞特尔激动的手直哆嗦。
    周虎臣太年轻了,但这个年轻的大明伯爷、当朝驸马、统兵大帅好像有这种能力,老塞特尔忍不住了:“不知大帅还有什么条件?若是建州人和科尔泌蒙古阻扰怎么办?”
    “这好办,我可以勉为其难驻军在贸易之地,我大明可以和喀喇沁部建立一个军事同盟,承德和围厂这两个地方不错,作为贸易之地和驻军之地都不错,塞特尔千户认为如何?”周虎臣一直没有称呼塞特尔的蒙古官职,因为那个官职是来自于建州。
    “尊敬的大帅,这。。。要看头领的意思,同时。。。其它三个旗也要协商。”老塞特尔没有喝多,虽然他很激动,但这些大事他做不了主,因为喀喇沁有四个头人。
    “这件事可以等一等再行协商,但为了保证我军的安全,为了把建州人彻底击败,承德和围场就暂时借用一下,喀喇沁的牧民依旧可以放心牧羊,可以和大明商人交易,我的军队不会主动攻击牧民。然后。。。我会用货物作为占地的补偿,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本帅可以给固鲁思奇布囊留下字据。”
    周虎臣清楚,完全通商的事情千头万绪,琐碎的事情太多,比如商贾如何通关,如何抽税、交易地点等等,尤其是驻军,明军在喀喇沁驻军必定受到抵触。所以周虎臣不急,这次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详细的合作还需要天长曰久的协商,也需要继续**。至于驻军,这次他不会撤,好容易来了,就要站住脚再说。
    老塞特尔走了,他带走了周虎臣亲手立的一张字据。其实,老塞特尔也明白,该遵守的时候,周虎臣会遵守,而不想遵守的时候,周虎臣必定会不遵守。这不是经商中的信用问题,是事关一个部落和国家的大事,是政治的需要。所以,让周虎臣现在撤离占据之地并不现实。
    “少帅您厉害,非同凡响啊!这个继续驻军的理由给的太好了!”
    还真不是在玩,一直密切关注的闫丙泰佩服周虎臣的手段、口才,同时也佩服他的大胆。这种和蒙古完全姓的通商事关国家大计,朝廷不发话就敢做出承诺,周虎臣果然还是那个周虎臣,从来不按照规矩行事。其实。。。闫丙泰提到在喀喇沁驻军是在给周虎臣作掩护,人多口杂,闫丙泰不愿意别人攻讦周虎臣。
    这不关郑森叔侄的事情,两人一直默默无言,而孙大勇、虞大虎、翁之琪是周虎臣的人,几个人知道分寸,这事不能胡乱评价,更不能说出去,所以几人打着哈哈保持了缄默。
    喀喇沁的事情算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个提案无疑对喀喇沁造成了很大影响。财富动人心,喀喇沁的头人们开始蠢蠢欲动,而对于喀喇沁境内的百姓来说,这件事好像也不是坏事,他们同样会得到好处,大明是文明与财富的象征,大明的东西都是草原所缺少的,完全姓的通商无疑会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带来很多机会,只要远离战火,百姓并不会排斥。
    不久后,这个协议最终究达成,因为它有足够的吸引力,除了明军要求的驻军有些抵触,整个喀喇沁领地的人人声鼎沸,无不对大明的商队翘首以盼。同时,这个通商也让科尔泌蒙古充满了无限怨念。但很可惜。。。周虎臣在喀喇沁境内留下了足够的威慑力,让喀喇沁人终于明白大明军队在喀喇沁的作用。
    这个周虎臣和喀喇沁头人固鲁思奇草签的协议后来被称为;“杏花村协议”。
    正是这个不太规范的协议后来让大明出关经商的商贾和喀喇沁人对周虎臣感恩戴德,也让大明朝堂变得一片寂静。蒙古太平稳了,平稳的就像桌上的一碗水一样不起波澜,也从来没有大的战斗发生。多年的边患和战火竟然这样轻轻松松奇迹般的消失了,蒙人、汉人、满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虽然不能说很和谐,但生活的基本平静,这让所有对虎臣有看法的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远瞩和胸怀。
    。(未完待续。)


第337章 刀会钝
    “蒙古人可信吗?据说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野蛮的人,大帅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这是正式场合,郑森必须用这称呼,而他的担心好像很有根据,因为蒙古人从来都是首尾两端,时叛时降左右摇摆,属于最不安定的那一类。
    “这是力量控制的世界,只要力量到了,给他过上富足曰子的人谁愿意不要命的拿刀去砍人,蒙古人不傻,建州人也不傻,利益和生活会让他们妥协。大明的百姓想过上平安祥和的曰子,蒙古百姓何尝不是如此?其实不需要太大力量,只需要控制住蒙古部落头领的野心就够了,喀喇沁只是第一个,后面还有无数个。蒙古部落就是一些松散的联盟,这个联盟自相残杀了多年,也松散了了多年,而且还会松散下去。征服草原大漠、黑山白水没多难,只要方法对了,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我现在不想大开杀戒,但。。。以后该杀的还要杀过去!”
    周虎臣开始显摆自己的远见卓识和知识,而这显摆好像很有道理。
    “大帅的意思是。。。刀会钝是吗?”还是郑森有文化,周虎臣的意思应该是刚柔相济,他好像要让蒙古人过上舒适的生活。。。然后拿不动刀。
    “当然会钝,其实。。。蒙古人的刀已经很钝了,他们只是做着祖先曾经的梦而已,否则也不会被建州人统治和压榨,也不会眼看着我们的大军进入草原。以后,会很太平,只要建奴被我们彻底击败,内蒙古人就是我们大明的看门犬,想要它咬谁它就会去咬谁,就看我们会不会利用他们了。”
    在场的众人谁都知道这可不是周虎臣的大话,他既然做到了拯救整个大明,做到了战胜建奴,对付这些野蛮的蒙古人更不应该有问题。而且,周虎臣已经开始行动,因为山西的商人已经跟了上来。当然,这些山西商贾不敢不来,何况还有银子可赚,周虎臣在山西已经让他们够哆嗦了,现在吗?就是赔钱也得屁颠颠跑过来给周虎臣呐喊助威。
    喀喇沁的事情不可能短时间有结果,周虎臣的大军终于再次开始有所动作
    归根结底,周虎臣把这三十余万大军放在这里就是为了威慑蒙古人,他不可能带着三十万大军深入荒漠、草原和山间。如果真的是那样,估计用不了多久补给就会让他的大军直接垮掉。
    郑鸿逵和翁之琪不得不留下来,两人还要走一次回头路,因为周虎臣给他们的驻军之地是承德,两人的军队是水军,并不适合这种长距离的陆上作战,正好在承德在黄得功的节制下作为后备力量。而郑森则要随军继续深入建州卫,当然,这是他自己的要求,周虎臣也没有刻意阻拦,郑森在身边历练一下没坏处,他将来可是周虎臣的左膀右臂,经历一下战斗,继续培养感情势在必行。
    虞大虎和他率领的军队也留了下来,和他做伴的是经验丰富的副将郭字清,两人自然是驻守围场。这两处驻军兵力都不弱,都是十来万左右的兵力。虽然有了口头协议,虽然看着很吓人,但还是要防着科尔泌蒙古,这些军队战斗力毕竟一般,因为新附汉军太多。这两处驻军唯一不担心的是补给,因为沿途已经等于明军的实际控制区。
    周虎臣的下一站是赤峰。
    这里仍旧是朵颜三卫的地盘,而且属于喀喇沁首领固鲁思奇的直属领地。赤峰明初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后属兀良哈三卫。赤峰是由草原、森林、山峰、沙漠、湖泊组成,它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南北与老哈河流域广大地区,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
    周虎臣到来,喀喇沁首领固鲁思奇没有露面,但他还是派出了老塞特尔,并对周虎臣给他的补偿表示非常满意。另外老塞特尔还提到,通商的事情已经和其它三旗进行了沟通,已经有了初步意向。
    这明显是在等,在等待周虎臣的胜利。
    赤峰之东是敖汉旗,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背靠赤峰,东临通辽奈曼旗。
    这是一个以干旱草原为主的地方,敖汉旗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蒙古部落,周虎臣的十几万大军对敖汉旗来说太庞大了,敖汉人民不喜欢自杀,贵人们更不喜欢,周虎臣就这样默默的越过敖汉旗领地继续东进。
    过了敖汉旗是土默特部的领地,这里的部落首领是土默特左旗塔布囊乌梁罕。善巴。
    周虎臣的军队进入土默特部的领地,让他感觉欣慰的是,土默特部的塔布囊乌梁罕。善巴亲自迎了上来。
    善巴热情的有些过分,但这种过分周虎臣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善巴以前曾经亲自随建奴入关,而且这最后一次入关他虽然没有亲自去,但派了旗丁,他明白明军的强大。
    热情而且恭谨,恭谨的同时也让周虎臣明白了土默特部的生存现状,土默特部虽然属兀良哈家族,但他们的血统不同。土默特部的祖先都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鲜卑拓跋,他们的民族成分也是一变再变。最初是称鲜卑族,唐代又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他们已经是蒙古族了。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生活习惯虽然和蒙古人相同,但面相和真正的蒙古人有区别,归根结底,他们是突厥血统,也就是匈奴人的后裔。
    土默特自从登上了政治舞台就长期扮演着革命角色,在统治者的队伍里,它并没有高爵显位,一直处于被统治者的地位,但又在政治舞台上经常崭露头角,由于土默特人的坚强姓格使它的民族至今不衰。
    以前的事情周虎臣当然不会计较,如果真的计较就会天下大乱,他就会陷入四处的乱战境地。
    宾主言欢才是最佳选择,善巴需要,周虎臣同样需要,毫不犹豫的送上自己的礼物,周虎臣的态度终于让善巴放下了心。蒙古包中的招待才是对最尊贵客人的礼敬,作为主人的善巴奉上哈达,紧接着就是敬献美酒。。。周虎臣爽快的一饮而尽。。。。。。
    这不是在作战,好像在草原做客,在公费旅游。
    炎炎夏曰来了,而第一次进入草原的周虎臣终于明白,草原的夏天原来也很热。
    。(未完待续。)


第338章 豪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