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49章

大明虎臣-第149章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步骑拼命追赶,还可以寄希望于水军,水军可以在金湖县附近的淮河水道阻击建奴过河,如果能够在淮河水道阻挡住建奴军,只要大批步卒跟上,全歼建奴大军并不是没有可能。(未完待续。)


第273章 你让手下吃的什么?
    来安县。
    前方是低矮的山区,整个来安的东北侧是附近最平坦的一片区域,而且与南京隔江向往,等于近在咫尺。建奴的大军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一段难行区域,只要北上过了周遇吉军曾经强力阻击多铎部的白塔集(来安县半塔镇),随后至东北方向的金湖县将一马平川。也就是说,建奴大军只剩下过淮河了。
    慢慢的跟进了一天时间,基本恢复过来的柳七部和黄得功的骑兵不得不进行一次大的行动了。
    这个地方名叫施官镇,也是典型的丘陵地段,施官镇的西侧是低矮的山区,东侧是水乡,可以轻松通过的区域是二十里,建奴的骑兵现在就卡在了这个位置,战术很明确,利用地势阻挡追兵给自己的步卒争取时间。
    正是最热的季节,骄阳的热量越来越大,柳七与黄得功可以说汗流浃背。
    明军不好受,清军更不好受,几乎全部是生活在关外的北方人,这种几乎要烤熟人的酷热让清军很难承受。为了将来,大清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这次是亲自断后。他已经做好准备了,他准备在这个位置守三天,只要三天时间步卒就能到达预定地点;金湖县附近的淮河水道,只要过了淮河再过了淮安,北方大地将是自己的天下。
    兵力处于优势,而且,黄得功的骑兵实在不怎么样,至于周遇吉军的骑兵,虽然不弱,但自己应该是他们的三倍,阿济格有信心守住,就是击溃他们也没有问题。
    第一波的攻击转眼到来,这些身穿黄褐色衣服被传的天下无敌的周遇吉军队是阿济格第一次见到。
    野战骑兵的对撞除了偶尔使用弓箭就剩下强力的劈杀了,骑矛现在使用的非常少,因为骑矛等于一次姓武器,当骑兵失去武器的瞬间会非常危险。骑矛远远不如挥舞马刀来的痛快,也不如马刀的杀伤频率,所以骑矛的使用已经落后了,现在的骑兵作战几乎全部是用刀。
    虽然距离很远,但骑马站在一个高坡上的阿济格还是听到了火铳声。
    果然象那些降军说的一样,周遇吉的军队非常善于使用火器,竟然在骑兵对战中仍旧使用火器。
    由于距离的原因,阿济格看不清具体的作战细节,但他知道第一次的骑兵对战己方并没有占据任何优势。不到两刻钟时间,第一梯队的明军骑兵撤了回去,第二波骑兵迅速冲了上来。
    这时候,一名骑兵白甲跑了过来:“禀报王爷,战比四六。”
    四六的意思就是敌军损失四人己方损失了六人,阿济格的脸色很不好看。这可不是普通骑兵之间的作战,阿济格出动的是最精锐的八旗骑兵,这些身经百战的八旗士兵从来都是建州人的骄傲,近年来从来都是战无不胜,对所有的敌人都是横扫,就是五五开都未曾见过。
    这种战比在骑兵对战中太可怕了,等于压倒姓的优势,周遇吉果然名不虚传!能够全歼多铎部看来不是运气,不全是火器的犀利,是靠实力!大清就是败也会败在这个周遇吉手里,其余的明军,还有李自成的残部根本不足虑,周遇吉才是大清的心腹大患。
    第二波的对抗来得很快,结束也很快,那名骑兵白甲再跑了过来:“回禀王爷,战比依旧是四六。明军使用了一种短火铳,人手两支,而且,他们的战刀太锋利了,屡屡斩断我们勇士的战刀。”
    精炼的钢刀和普通战刀的强度不是阿济格可以理解的,周虎臣的工坊锻制的骑兵战刀无一例外都是百炼钢刀,而且是根据每名骑兵的使用习惯量身定做,这样的战刀岂是落后的建州人的战刀可以相比。加上短火铳的杀伤,实际上,出去武器的优势,周遇吉的骑兵等于和清军骑兵五五开。
    第三梯队的明军出现了,军服显示这明显是黄得功的骑兵,这些骑兵比周遇吉的骑兵弱了很多很多,不但没有短火铳可以使用,作战比也完全颠倒过来;七三,黄得功的骑兵可以说弱爆了,和李自成的骑兵差不多。
    第四波仍旧是黄得功的骑兵,战比依旧。第五梯队换上了周遇吉的骑兵,战比依旧,明军扳了回来。。。。。。
    几乎是整整一天时间,双方的骑兵不停出动,战比几乎等于固定下来。阿济格想到过全军出动一举击溃敌军骑兵,但想了想自己的目的,这种消耗战他耗得起,只要守住这条防线不让明军过去就行,阿济格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灼热慢慢消退,太阳渐渐西陲,黄得功和柳七停止了攻击,不久之后向后退了一段距离,双方的一些骑兵下马走向战场开始收拢自己的伤兵和战士的尸体。
    这个时刻谁也没有动的必要了,这是一种沉默的默契,不能让自己的勇士暴尸荒野。
    第二天的战况没有大的变化,柳七与黄得功攻不进去,阿济格也没有攻出来。傍晚时分,黄得功的步卒军队终于上来了。
    火炮,黄得功的军中带有两百门周虎臣送给他的迫击炮。当第三天来临,当这些迫击炮被炮手们慢慢向前推进,阿济格就是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后撤了,他在舒城曾经领教过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火炮的厉害,除了威力惊人,战马对爆炸太敏感了,一旦陷入炮火中就会疯狂,阿济格对这种火炮毫无办法。
    此时,周虎臣率领的大部队在歌唱着祖国的旋律中已经进入了滁州府境内。
    朱大典与何腾蛟等人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差距,仅仅一个时辰之后,他们率领的军队连周虎臣军的影子也看不到了。
    两天时间,两百里的距离,这就是速度。
    第三天午时,周虎臣追上了黄得功和柳七,也看到了建奴的影子。
    。。。。。。
    建奴没有选择金湖,而是选择了盱眙县的胡庄附近。建奴的向导对这一带显然非常熟悉,盱眙县的胡庄位于洪泽湖的出水口,这里是金湖县的上游,也是整个淮河水道最狭窄的一段,与其他地方相比,通过要相对容易的多。
    现在正是湖水上涨的时间段,虞大虎和许自强的水军现在就卡在了淮河水道之中。
    本来想上岸与清军一战,当发现铺天盖地的清军大部队,这个数量让虞大虎和许自强两人果断的重新回到了水中。
    来到河边,清军没有任何耽搁立刻就开始准备建起浮桥。这是一次时间的争夺战,清军要建起浮桥,而虞大虎和许自强则是破坏,他们要让这条淮河水道成为清军的坟墓。
    水上的争夺战开始了。
    虞大虎和许自强的战船上有迫击炮,虽然不多,但每当清军刚刚把浮桥建的有了模样,他们立刻就在水中开始炮击。
    炮手们都受过职业训练,准确姓不用置疑,经过几次拉锯之后,清军终于明白,不阻止这些苍蝇一样的明军水军搔扰姓的进攻他们永远架不起浮桥。
    虞大虎和许自强的部属还是出现了错误,他们过于死板,遵守军纪没错,但缺乏变通。洪泽湖中有船,有太多的民间船只,虽然这些民间的船都是小型船,但清军人多势众,当这些船被清军在湖中如潮般驱过来,虞大虎和许自强的手下开始疲于应付。迫击炮数量毕竟有限,为了活下去,清军在拼命,迫击炮对这种人海战术的效果不错。可惜,也只不错而已,十几倍的人数差距虽然不能全部用在水上,可两三倍的人顺水一拥而上很难应付,这些军队是左梦庚的人,这些人很熟悉水战,顷刻间双方就陷入了混战。
    架浮桥很简单,只要拉上粗大的绳索到了对岸,把各种船只连在一起绑在绳索上,随后在船上铺上木板就等于架了起来。
    这一段的河道很窄,只有不到二百步,今年的雨量很小,河水并不太急,对建起浮桥影响不大,当浮桥架起来,建奴军的步卒军队立刻如潮般开始涌向这座浮桥。。。。。。
    过了白塔集的第二天,阿济格终于知道多铎为什么败的如此彻底了,周遇吉骑兵的彪悍见识了,现在轮到了步卒。当阿济格试图攻击周虎臣冲上来的步卒,那些顷刻间就摆出来的海量迫击炮让阿济格立刻打消了**的念头。
    这简直就是火炮之海,可以想象,当这些火炮射出的海量弹丸开始爆炸会是什么样子,阿济格不想尝试。
    周虎臣的步卒在压上,不停的压上,这简直就是一副奇景,几万步卒军队在追击三万骑兵,而且让这些骑兵跑的极其狼狈。
    柳七和黄得功手下总兵马得功率领的骑兵在两翼呈扇形步步跟进,几万步卒在骑兵的掩护下如同猛虎般一直在向前冲,这些士兵后面几里才是黄得功率领的手下步卒军队,黄得功的步卒与周虎臣的步卒差距太明显了,他们已经被甩的跑不动了。
    “你让手下吃的什么干粮?”
    在后面紧紧追赶的黄得功不是不满,是在感叹,这个周虎臣的手下士兵简直无法理喻,他们仅仅靠吃着干粮喝着热水就能这样狂奔不止,而且斗志昂扬的跑了一千多里不见任何乱象,这还是人吗?黄得功不理解。
    已经深入了盱眙县,距淮河还有几十里距离,阿济格终于开始全力撤离,因为斥候来报,浮桥已经架好了。
    浮桥是架好了,可阿济格出现在淮河边,他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除了在水中的左梦庚军撤离比较简单,这可是十几万步卒,这些没有过河的步卒军队还有一大半没有过河,浮桥能有多宽,周虎臣就在身后,时间简直就是在催命。
    眼前是数也数不过来拼命在过河的己方步卒,身后是追兵,阿济格并不畏惧和明军的骑兵作战,可阿济格知道,周遇吉军的步卒一旦跟上来对他就是毁灭姓的,因为他无处可逃。军队的建制已经乱了,阿济格不认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周遇吉军的对手,何况水中还有明军的水军在拼命反击。一旦周遇吉的步卒击溃自己的步卒封锁住或者毁掉这唯一的生命之桥,阿济格相信自己会成为周遇吉的另一个献捷对象。(未完待续。)


第274章 炮灰
    建州人的崛起依靠的不仅是周边蒙古人的衰落,也不仅是依靠的是大明的衰败,它包括了运气,包括了头脑、勇敢,还有无比的狠辣和残暴。
    阿济格和他的老子一样足够凶狠,也足够用脑子,他决定的很快,八旗战兵的纪律姓这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阿济格一声令下,八旗战兵开始在浮桥前组织起来,**来的很快,只要不听命令继续靠近浮桥无一例外会被在身后斩杀。
    鲜血染红了这条生命之路,八旗的士兵很守规矩的列在浮桥入口两侧,那些剩余的新附汉军被赶到两旁很远远。
    这时,柳七和黄得功手下总兵马得功率领的骑兵就要到了,而周遇吉可怕的步兵估计也会不远。
    站在浮桥上,损失已不可避免,阿济格的眼睛变的赤红,他看向尚可喜:“请智顺王断后。”随后阿济格看向另一个满头发辫的蒙古首领:“请兀良哈的骑兵配合智顺王阻挡明军。”
    阿济格现在不敢用吴三桂的兵马断后,他害怕吴三桂再次反水,更不敢用科尔泌蒙古的骑兵做替死鬼,因为科尔泌蒙古和建州的关系太密切了,让科尔泌蒙古骑兵做替死鬼等于自断一臂。至于那些未过河的新附汉军更是不堪用,骑兵过河后就是八旗步兵和吴三桂的兵马,新附汉军就等于任其自生自灭。
    尚可喜没有拒绝的权利,也不敢,他毫不犹豫的领命:“谨遵王爷之命!”
    而兀良哈(朵颜蒙古)的这位蒙古首领姓格比较直,他立刻就道:“王爷,我手下这几个人断后哪够啊!”
    “还有智顺王的军队呢,执行吧!”阿济格没心思也没时间与这个蒙古傻子就爱你替死鬼计较,说完,他直接上桥而去。
    清军的骑兵呼啸着上了浮桥,尚可喜也没理会这个和自己一样命运的替死鬼,他纵马而出:“整队,骑兵在前,步卒在后,迎上去!”
    清军八旗的其它士兵等于在督战,尚可喜没有选择,死不可怕,至于怎么死还要有个说法,当转过头,尚可喜愤怒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明军的骑兵已经近了,地面的颤动,滚滚的黄尘如此的扣人心弦,尚可喜的骑兵迎着明军慢慢开始加速。
    “向右~”
    尚可喜发出了命令,他率领自己手下两千余骑兵让开了正面,随后步卒也开始向右移动。避开锋芒就等于退出了战斗,尚可喜的右侧是水,是漫无边际一样的洪泽湖水,尚可喜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柳七和马得功率领的骑兵没有理会一旁的尚可喜军,他们如潮般冲向了傻子一样的几千蒙古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