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虎臣 >

第138章

大明虎臣-第138章

小说: 大明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虎臣话音刚落,呼啦一声,一帮准备多时的将领和亲兵冲了进来,阮大司马外面的手下已经被控制的不能再控制了,至于倒在血泊之中的阮大司马,这些人等于没看到,一个个精神抖擞的等待周虎臣开始表演。
    “本帅和尚书大人实在是有些言语不和,哎。。。这不,几句话不投机就争吵了起来。尚书大人也是姓急了些,竟然直接和本帅动手,谁知。。。本帅一个失手。。。哪料到会这样?尚书大人直接就扑地了。。。。。。失手了!失手了!”
    这理由给的,众人心中一阵鄙夷,阮大司马都快六十岁的人了,作为文官,作为上官,他言语不和就与一个久经杀场的年轻大将动手。阮大司马有这么傻缺吗?周大帅,这理由您自己信吗?给点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好不好?
    可惜,周虎臣太懒了,懒得再去找什么合适的理由:“都给我记好了,父亲回来就这样说,都统一着点,谁说错了,后果自负!”
    信不信周虎臣才不管,有理由就行,谁能把他怎么样?这又不是搞死第一个钦差大臣,当然,周虎臣还需要担心,他担心周遇吉,这个老爸会不会和自己为难,得赶紧派人去给周遇吉做一下工作。
    “把司马大人好好收殓起来,噢。。。别忘了通知南京,笔墨伺候,本帅给三位先生再修书一封。”(未完待续。)


第256章 跋扈无边
    周虎臣“失手”打死阮大司马的消息根本瞒不住,当这个消息传到史可法等人耳中,周遇吉的军队正好回到了冶山准备进一步行动。
    惊世骇俗啊!跋扈无边啊!
    朝廷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就这样被周虎臣失手”打死了!
    周遇吉完全傻了,他站在原地直着眼睛一动不动,史可法和卫胤文等人也比周遇吉好不到哪去,一个个相顾无言的傻傻站在原地直冒冷汗。
    好吧!周虎臣干的惊世骇俗的事情够多了,这次好像有点太过了,怎么说阮大铖也是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还是周虎臣的直属上司,就这样失手”打死怎么说得过去。
    一片寂静,这是无法无天啊!就是反应过来的人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同样脑门见汗的周遇吉咬咬牙开口了:“这个胆大妄为的混账东西!竖子胆敢如此!我立刻回扬州把他绑了送到南京请陛下处置,督师大人您看这样可好?”
    史可法扭过了头,说心里话,史可法对自己被排挤出朝堂非常不满,对马士英的背弃信义,对阮大铖的骄横无忌同样非常不满。至于周虎臣打死阮大铖,史可法认为阮大铖本身该死,但周虎臣严重越界了。一个武将随便就打死一个高阶文官,还是朝廷钦差,还是自己的直属上官,这完全颠覆了文武之道,颠覆了上下尊卑,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容忍。
    本来想好了要使用一些手段压制一下周虎臣,没想到。。。周虎臣比他想象中要跋扈的太多。
    但无论怎么样,这个关键时刻把周虎臣抓起来并不合适(让不让抓还很难说),史可法总要劝一下:“此处建奴大军虽然歼灭,但还有一路在湖广,建奴还占领着朝廷疆土,这是重中之重,正是用人之时,周帅还是。。。等待朝廷处置为好。”
    卫胤文是马士英的人,和阮大铖关系相当不错,可最近一段是时间他和周虎臣的交往同样很多,关系相处的很是融洽。这个跋扈无边的年轻人太优秀了,以后还有无数作战,建奴未灭,这支军队不能失去周虎臣,能失去了周虎臣,周遇吉怎么安心作战,将士们又怎么想。
    对于国家来说关系重大,卫胤文不认为阮大铖比周虎臣重要,所以他也站了出来:“周帅,这件事。。。还要看因果,还是看看朝廷如何处置为好!”
    卫胤文其实已经挑明了,周虎臣是故意的,但如此时刻,朝廷能把周虎臣怎么样。
    同知曲从直和王缵爵等人明白过来,由于战争原因,朝廷还真不能把周虎臣怎么样,阮大铖也不知因什么得罪了这个周虎臣,让周虎臣直接就把他“失手”打死了。这件事恐怕会没有结果,只要周遇吉不把周虎臣送过去,朝廷不可能,也不敢派人来抓走周虎臣,十几万大军的少帅啊,朝廷敢抓捕周虎臣吗。所以,众人立刻和史可法、卫胤文达成了一致,纷纷出面劝解,让周遇吉等待朝廷的处置。
    周遇吉需要的就是这些,对儿子的无法无天他已经习惯了。可这次做的的确太过分了,连兵部尚书都直接打死,虽然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幕僚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可周遇吉真的有些头大了。
    “我去。。。上疏请罪,然后。。。收复朝廷疆土,那就先去收复盱眙和淮安,督师大人看这样可好?!”
    周遇吉的意思是,这我没办法了,我不管了,我要继续去战斗了。
    纵容也好,跋扈也好,周遇吉的话很正确,现在收复朝廷疆土很重要,北方都是空虚的,机会难得。
    正中史可法下怀,他赶紧道:“不但是盱眙、淮安,整个凤阳都要收复,还有徐州、河南,山东也未尝不可,周帅行动吧!”
    南京。
    马士英已经彻底被惊呆了,阮大胡子死了,就这样死了!
    就差吐血了,自己的坚定盟友被周虎臣拍死了,“失手”!谁你*相信?!
    太不讲究了!还狗血的给了一个“失手”的理由,我们是自己人,周虎臣怎么能这样?我对你一直不错啊!
    郁闷的马士英百思不得其解,周虎臣为什么打死阮大铖?难道。。。是东林党,周虎臣父子投靠了东林党,这是在为东林党撑腰。还是。。。在表示自己的某些不满?可。。。阮大铖正是去给周遇吉商议如何给他们父子加官进爵,顺便表现一下皇帝和自己这个首辅的英明,可。。。这也太跋扈了,太猴急了!
    周虎臣失手“打死”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阮大铖的消息到了朝堂,当大臣们进入举行紧急朝会的皇极殿后,许久,整个大殿中一片寂静。
    马士英到的很晚,他没有什么血色的脸说明他被打击的不轻。
    大臣到齐,龙椅上的皇帝默不作声,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太惊世骇俗了,在大明的历史上,这种事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而且,周虎臣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许久许久,终于有人出班站了出来。
    “陛下,不论是否失手,武夫怎能与钦差动手,武将焉敢如此跋扈,哪里有上下尊卑?哪有朝廷法度?如不惩治,国将不国啊!周虎臣此举大逆不道,还请圣下诏把周虎臣解来南京处置!”
    出班的是都御史杨世化,他这个言官出面谏言正好。
    可实际上谁都明白,杨世化和阮大铖的交情,他这个位置就是来自于和阮大铖和马士英的交往。
    弘光皇帝依旧沉默,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满朝文武直着眼睛看着杨世化就是没人附和。
    马士英的嘴喏动了一下,他没有开口,许多蠢蠢欲动在看着首辅大人风向的官员看到马士英没动,立刻缩了回去。
    把周虎臣解来南京,马士英敢说吗?一直沉默的皇帝敢做吗?
    大臣们不敢开口当然有原因,这关系到江山社稷,谁敢随便开口。
    处置周虎臣,周遇吉会怎么做,十几万强悍的军队就在扬州附近,距离南京太近了。凭周遇吉军队的战斗力,一旦。。。。。。。南京恐怕不保,谁都知道黄得功是周遇吉的铁杆盟友,他会出兵吗?黄得功若是不动,谁来对抗周遇吉?凭借南京的守军,这南京等于对周遇吉不设防啊!
    想死不带这样的!长时间的沉默,没有人敢附和,就是马士英和阮大铖的一些嫡系都不敢站出来,唯一敢站出来的杨世化尴尬而无奈的退了回去。(未完待续。)


第257章 高举轻放,朝堂新变
    政治绝对不简单,周虎臣的时机掌握的太好了。
    弘光皇帝明白严厉处置周虎臣的严重姓,马士英更明白,只要自己一开口同意杨世化的谏言,那等于和周遇吉撕破了脸,后续怎么办,失去了阮大铖,再失去周遇吉这个强大的盟友,就是周遇吉不做出过激的举动,马士英的处境也将非常艰难。
    妥协没有商量,马士英不愧老歼巨猾,在他的暗示下,如何处理这件事很快有了结果。
    周遇吉教子不严,诏。。。严厉斥责,罚俸一年,周遇吉立刻回南都召对并对这次大胜进行献捷。
    周虎臣无视上下尊卑,除了斥责,降一级使用并罚俸一年,继续在阵前戴罪立功。
    以后,需要周遇吉的军队包打天下,大棒高高举起,随后轻轻放下,马首辅妥协了。而弘光皇帝对这件事的处理很满意,虽然阮大铖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鲜东西,可惜,这些东西的分量太轻了,怎么也不能和江山社稷相比。
    阮大铖就这样死了,死的很憋屈。朝中官员等待给阮大司马处理后事,等待着周遇吉进京,而另一件事情却再次有了看点,兵部尚书的人选问题。
    作为本兵的兵部尚书位高权重,除了资历,这个人选择必须懂得兵事。马士英当然想用自己的人,可在会推后提议了两个人之后,弘光皇帝未置可否,马士英感觉到了什么,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
    阮大铖的死让一些人悲伤,同时也让一些人拍手称快,而这个拍手称快的势头迅速扩散,没有了阮大铖的威胁,东林人和亲近东林的人士开始频频跑往南京。
    天气已经很热,南京的乾清宫南书房内,弘光皇帝正在这里避暑气。弘光皇帝很胖,胖人都有些怕热,皇帝在这里避暑实属正常。
    几名内官守在外面,书房内,大太监卢九德刚刚给皇帝朱由菘送上来一杯茶。
    放下茶盏,卢九德退后两步:“圣上请用茶。”
    没有动桌子上的茶盏,朱由菘轻皱眉头:“这个本兵难啊!”
    “圣上英明,这个本兵的人选确实不太好寻找。”
    卢九德醒悟的很快,皇帝的意思是这个兵部尚书不能用马士英的人了。现在,周遇吉击败了建奴,虽然还有湖广的建奴威胁着江防的上游,但总体上,时局已经稳定下来。就是不能够完全击败湖广的这一路建奴,有周遇吉和黄得功在,防御江防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最重的事情是稳固朝堂,同时要稳住手握重兵的周遇吉。
    “卢伴伴可有什么可说的?”说完,朱由菘端起了茶盏:
    这再也不是那个在外面显得有些浑浑噩噩,指挥眯着眼睛的皇帝,与在众人面前总是沉默的形象大相径庭,朱由菘显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也有他自己的智慧。
    兵部尚书的位置非常重要,用马士英的人会使权利过于集中,正好可以借阮大铖的死改变这个一言堂的朝局。如果用东林人也存在问题,一旦这个位置让东林人获得,无疑会引起内部的纷争,现在最好的方法是寻找一个信得过的“无党派人士”。
    这个“无党派人士”不但要稳重,要有资历,还要知兵,这样的人显然很不好找。
    蔡懋德不错,为人刚正,知兵,还不属于任何门派,但可惜,他和周遇吉过从甚密,由他执掌兵部,周遇吉带兵,这好像并不合适。而其他人选不是资历不够,就是未曾执掌过兵事,挑选起来很有难度。
    卢九德思考了很久,他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太监是皇帝的家奴,卢九德虽然和马士英关系不错,但他的权利和生死来自于皇帝,所以他首先要为皇帝考虑。
    “圣上,奴才认为有两个人可以给圣上解忧。”
    朱由菘轻轻点头:“卢伴伴说来给朕听听。”
    “这两个人同是金华人,一个是张国维,另一个是朱大典。张国维曾经是先帝时期的兵部尚书,为人方正严谨,御下有方,昔年曾是辅成候的直属上司。另一个是朱大典,此人曾任山东巡抚,平复过登州之乱,也很知兵,朱大典后任漕运总督,现在是兵部左侍郎,不过,此人不如张国维能够统御下属,有贪腐之事,虽忠心,可行事也过于刚烈。”
    这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人选,张国维属于亲东林人士,朱大典虽然不是马士英的人,但和马士英走的有些近,虽忠心,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而卢九德的意思是,张国维比较合适,因为他曾是周遇吉的老上司,能够压服周遇吉,尤其是不守规矩的周虎臣也曾和张国维有往来,他在张国维面前肯定不敢放肆。
    “朝中如何?”朱由菘稍稍思考一下,放下茶盏。
    朱由菘的意思是,他初步同意了启用张国维,但张国维在家休养,怎么把他召回朝中,总不能直接由他这个皇帝出面。
    作为皇帝手下的奴才头子,要能够揣摩出主子的意思,朱由菘的话卢九德听得懂,他立刻就回道:“工部侍郎何楷严冷方刚,不偕流俗,奴才可以去一趟他的府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