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32章

大明天工-第132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广宁军的战斗力,或许并不能与建奴披甲兵相抗衡,不过三万多明军,本来也该是一场大战,却因为孙得功的反叛,以及祖大寿、鲍承先的溃逃,导致兵败如山倒,成为建奴对明军一边倒的屠杀。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孙得功在广宁城正式举起叛旗,广宁城陷入混乱,王化贞控制不住局面,在参将江朝栋的保护下逃出广宁,在大凌河遇上前来增援的熊廷弼。

熊廷弼于二十二日进驻闾阳,闻听广宁孙得功反叛,监军许慎言力劝救援广宁,计擒叛将,徐慎行认为孙得功虽然反叛,建奴未入广宁城,城内的守军未必都听孙得功的,只要熊廷弼领五千兵入驻,以辽东经略的名义登高一呼,定然能够得到将士们的拥戴,除去孙得功,重建广宁城防,依城力拒建奴。

佥事韩初命反对救援广宁,他认为广宁已经陷入混乱,建奴又近在眼前,根本没有时间容得他们整顿城防。

熊廷弼决定听取韩初命,领兵后撤,在大凌河巧遇狼狈逃窜的王化贞。

自天启元年三月辽沈之战发生以后。王化贞起于广宁,熊廷弼重新起复,两人一为巡抚,一为经略,本该同心协力,但却因为方略不同,演变成为意气之争,终致辽事糜烂。

广宁战败之初。确实是王化贞大意轻敌的责任,他没有采纳熊廷弼稳固防守,以重兵保广宁等大城,而是分兵各堡,被建奴各个击破,并被孙得功玩弄于股掌之上,想招降李永芳,却不料手下的大将反被招降。可笑之至。

熊廷弼毫不客气地嘲弄了王化贞一番,又拒绝了王化贞退守退守宁远和前屯的建议,留五千人给王化贞断后,自与韩初命等引领百姓入关。

与此同时,熊廷弼还下达了清野的命令,尽焚明军与地方官府在辽西的仓储物资与设施,于二十六日,回到山海关。

有明一代。先防蒙古。后防女真。自山海关起。直至辽左地开原、铁岭。各重镇之间。每三十里筑一城堡。每五里置一墩。这些费尽千百万两银子。数以千计地堡台烟墩组成地防御体系。几乎没有发挥出作用。都成了后金轻而易举地攻击目标。

熊廷弼与王化贞先后退入关内。山海关与广宁之间堡墩密布地辽西走廊。也就此化作焦土。努尔哈赤几乎是紧跟着王化贞与熊廷弼地步伐。于二十四日进驻广宁。广宁周围诸堡。尽皆传檄而定。

几乎就在建奴渡过三岔河地同一时间。天启元年正月二十日。选锋营也在旅顺登船。他们将由水营护送到鹿岛。然后在对岸登陆。

而在此之前。灭虏营与金州营已经离开铁工城北上。兵锋直指岫岩城。

正如参谋部所分析地那样。建奴主力西进。重点在广宁。努尔哈赤最惯常使用地手段就是围城打援。但也不仅仅是围城打援。通常是将明军调动起来。在城外寻求野战歼灭地机会。

不过考虑到辽南这支明军地实力。努尔哈赤还是在盖州、岫岩一线地前沿安排了大量游骑哨探。所以建奴很快得到复辽军向岫岩挺近地消息。

这也早在努尔哈赤的预料之中,毕竟岫岩城足够重要,但又不会太过接近海州,努尔哈赤的计划,就是将明军拖在岫岩,等待辽西的大军回援。

同时,东江附近,以及宽甸地建奴也开始向凤凰城聚集,这里距离岫岩也不远,可以随时策应。

二十二日,也就是王化贞逃离广宁的那一天,选锋营在鹿岛对岸登陆,迅速占领孤山,并在这里建立营地。

在水营舰队的护持下,鹿岛将作为西路军的后勤囤积地,对岸的孤山作为中转,以保证西路军三个营的后勤保障。

西路军包括灭虏、选锋、金州三营,一万余人,加上还要多出不少的辅兵与守备军,西路军要保证三万人及其骡马的粮草消耗。

选锋营占领孤山地同时,灭虏营也越过鹰纳河,与选锋一起做出北向的态势。

建奴本来在镇江、义州有十多个牛录四千多兵,不过他们一直没有意识到东江军地实力,加上天生缺少防守意识,这次主战场还是定在西线,皇太极就带着五个牛录的披甲兵去了西线,留下阿敏动宽甸等地整了三十多个牛录,号称三万,在东线蠢蠢欲动。

事实上阿敏也没当在朝鲜的东江军是一回事,阿敏也是驻扎在凤凰城,时刻盯着岫岩那边,虽然不能参加辽西的战事,不过要能将那支辽南的“京营”给打败,也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在得知明军出现在孤山、鹰纳河的消息以后,立即判断明军是要进攻岫岩,于是令宽甸、义州、镇江的牛录向凤凰城聚拢。

阿敏在义州、镇江各留下三个牛录,配合汉军,城里的守军也就是一千多近两千人,阿敏认为足够防御了。

至于江边出现地那些明军,阿敏认为那是明军试图牵制地表现,他不认为东江的明军能有什么战斗力,因为岫岩那边地情报显示,明军一共动员了三营主力,也就是说辽南所谓的京营精锐全部都到了,他自然不必担心还有明军能够带来麻烦。

正月二十四日,东江营三千余人出现在镇江堡对岸,破虏营、新建镇江营则突然出现,将义州城团团围住,第一次东江之战就此打响。

虽然李彦与朝中文官集团地关系出现裂痕,使得他一直都停留在辽东道这个官职上不得寸进,复辽军系统的将官升迁也变得困难,不过朝中有人,加上又战功卓著的骆养性,倒也从参将变成副将,并独领东江三营。

此战过后,辽南衙署很可能提请朝廷建东江镇,设东江总兵官,骆养性也是不二人选。

原来可能担任这一要职的毛文龙,则因为镇江之败,失去了机会,不过毛文龙此刻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委屈,在兵战俱乐部的两个多月,原来镇江营的将领,差不多都被一套全新的作战体系所洗脑。

不管他们开始如何轻视这个俱乐部的体系,在一次又一次兵战推演和实战演习中落败,以及兵战论台强大的论辩压力之下,最终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套系统。

重领新编镇江营以后,毛文龙等人更是感受到复辽军与别的明军的不同。

复州之战以后,复辽军进行军制的调整,老三营充实了一些新兵,挑出来的老兵成为镇江营的骨干,并将复辽军的传统带到了镇江营。

镇江营的兵丁虽然多是新兵,将领也有很多是原来镇江营的,不过这个营从一开始就有了复辽军的传统。

骆养性亲自领着复辽军中成军时间最长,也被称为攻击最为锐利的破虏营,与新编镇江营组成一路,从铁山出击,迅速包围了鸭绿江东岸的义州。

毛文龙也首次在实战中感受到复辽军的强悍之处:以步兵为主,却能在三天之内跨越铁山与义州之间上百里的路途,出其不意地迅速出现在义州城下。

“攻取义州不是此战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随着官级的提升,骆养性似乎也变得深沉起来,他将马鞭一甩,指着前面的义州城到:“我们的目的,是杀人,能多杀建奴一个,就要多杀一个。”

“城池丢了,可以再打下来,人死了,就不能复生,”骆养性认真地堆众将说道:“诸位都要记住,复辽军的作战目标,向来是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第一重要。”

“现在,就让我们以此为目标,再次明确攻城作战计划,”骆养性大声说道。

“末将愿担任此次作战的先锋,”毛文龙挺身站起,大声说道。

毛文龙虽然之前也拿到这次作战的参谋方案,依照复辽军的传统,参谋部制订的方案会具体到兵力,但不会指定由哪支军队来完成,就算是有,考虑到镇江营的情绪,也被骆养性给拿掉了。

毛文龙也清楚兵战俱乐部在复辽军中的意义,他也知道能够重掌镇江营,并不意味着还能够回到从前,现在的镇江营已经不是原来的镇江营,其兵丁骨干与基层军官,都是来自老三营,可以称得上是复辽军的核心,他要是遵守复辽军的规则,那么指挥这支军队没有问题,要是有别的想法,就未必能指挥得动了。

同时,毛文龙也知道他现在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要么加入复辽军这个体系,要么放弃好不容易博得的身家。

毛文龙当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六九回 诱敌出城

骆养性没有答应毛文龙自告奋勇的请求,新兵进入战场,老兵如何带新兵,如何让新兵感受战场,在复辽军的操典中,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做法,骆养性不会因为毛文龙有别的考虑,就违反这种规范,做出别的安排。

毛文龙也清楚复辽军操典上的规定,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会因此而有什么别的想法。

在站出来的时候,毛文龙也知道结果大致如此,并没有太出乎意料,但他还是要这样做,这是态度和立场的问题。

果然,骆养性温语安慰了几句,他对毛文龙自金州相识以来,一直是比较欣赏的,两人共事这段时间,也很对脾胃,毛文龙对骆养性的经历与风格,也是比较佩服。

在军前会议上,骆养性再次明确各部的任务,对兵力分配进行安排。

义州城城墙不高,尚不及复州,距离鸭绿江很近,距江边不到一里的样子。

骆养性在第一时间派出破虏营中军哨趁夜抢占河滩,等到城中的建奴反应过来,吃惊地发现城外大军云集,已经被围在城里。

阿敏并不认为朝鲜境内的辽民与溃散的明军有多少战斗力,所以战事发生的时候,义州城内也只有一个牛录,还有一千多汉军,加起来大概是两千人的样子。

义州城不大,两千人守卫还是足够,建奴统兵的牛录额真哈奇本来没打算守城,建奴一贯的风格就是攻击,要是敌军势大,那就先走,调集大军反扑就是。

哈奇发现这一次义州城外的明军的确是势大,营垒相连,将四门堵得严严实实,想走肯定是不行了。

辽沈之战以后。广宁之战尚未发生的时候,建奴虽然看不起明军的战斗力,但还没有到无视的程度,毕竟在沈阳、辽阳,特别是浑河。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明军还没到望风先溃地地步。

望风先溃。这样恶劣地战例就出现在广宁。自此以后。才一再上演。让建奴彻底将明军无视。

要不然。六七年后地皇太极又怎么敢孤军迂回数千里。深入明朝京畿腹地?他也该担心后路被断才是。

那个时候地建奴。应该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明军彻底丧失了野战能力。所以才敢孤军深入。视明朝最为核心地京畿之地地蓟镇。以及重兵布防地辽镇为无物。

不过那还要到六七年后。现在地建奴。尤其是在金州遭到大败。并丢了复州城以后。建奴还是会认真考量当面明军地。

骆养性调集了破虏、镇江两个营七千余人。西门、南门和北门都放了三个哨。面向朝鲜腹地地东门只有一个哨火铳兵。但是有更多临时征集来地矿兵、屯田兵。以及辅兵和炮兵。倒是营造出来地声势最大。

次日天色渐凉。东门地明军就开始动作。一个炮兵队十门火炮。还有从护航舰队那边临时拆下来地十几门火炮。一字排开。缓缓向前推进。身后是五排。每排拉出四百尺左右宽度地火铳兵阵。

在火铳阵列的两翼。还有些拿着火铳的兵,队列比较散乱。那些应该是朝鲜人的火铳手。

作为建奴中的老兵,出身正白旗地牛录额真哈奇听说过金州之战中。这些五列横排的火铳兵阵,是如何的厉害,他们射出的铅弹,能够连绵不绝,将同等数量地骑兵打回去。

由于西征用了大量的骡马,义州城内的建奴兵虽然都不缺少马匹,但是那些汉军就没有马了,哈奇不觉得自己这三四百骑兵,可以冲开对面的火铳兵阵列,要是这些兵就是辽南那些的话。

对面的明军队列很整齐,没有参加过金州、复州之战,但是参加了辽沈之战的哈奇从来没有见过明军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倒是那些朝鲜的火铳兵,阵列散乱,似乎并不能对骑兵构成威胁。

相对来说,火铳兵身后的长枪兵虽然也排列得很整齐,气势上似乎也要差一些。

但东门外地明军枪兵阵大概有十排,队列更密、更宽,人数要比前面地火铳兵更多。

哈奇估计东门的明军数量是火铳兵五到六百左右,朝鲜火铳手也有五六百,明军长枪兵两千,后面人头晃动,似乎是一些持短刀地杂兵和辅兵,也有一两千左右。

加上那二十几门火炮,哈奇觉得东门外的明军是肯定冲不下地,而且看这阵势,明军显然是打算从东门发起进攻的。

相对来说,其它三门的明军都没有装备火炮,明军在北门与南门门外,直接是排出了与东门一样的,长四五百尺的火铳兵阵列五排,身后是同样五排的长枪兵阵列,在西侧后方还有一些预备队,总兵力在两千左右。

西门面向河滩,空间不大,明军正在五六百尺之外忙着挖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