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纳妾记 >

第283章

纳妾记-第283章

小说: 纳妾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小雪也附和道:“是啊,娘,夫君说得有道理。咱们就一切看皇上地意思吧。”
杨母想了想,点点头:“这倒也是。那好吧,到时候,娘好好将云露的难处说一说,我相信皇上的心也是肉长的,总能理解的。”
杨秋池拉着冯小雪站起身:“那好,那我和小雪先回去了,您老早点休息,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呢。”
杨母道:“等等,还有一件事没说呢,慌个什么劲!”
两人一听,赶紧又坐下。
杨母道:“芸儿怎么办?她跟着你一年多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娶她过门呢?”
看来,这两件事情一直是杨母心头缠绕的心结,早已经想好,等儿子回来,一并解决。
在离开巴州之前,作为柳若冰留下来的条件,杨秋池已经答应了要娶宋芸儿。只不过,宋芸儿不一定答应这时候嫁给他,所以,他苦笑道:“娘,这件事不怪我,我和芸儿提过,可她不答应。”
杨母道:“胡说!芸儿心里怎么想的娘会不知道吗?在广德的时候,人家就一心巴巴地等着你开口,可你
倒像个老太爷似的,现在又拿这话来敷衍为娘……”
“不是地!娘……”杨秋池双手晃了晃,却不知该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当初宋芸儿拒绝杨秋池,是因为不愿意堵住柳若冰嫁给杨秋池的那条路。因为他们两是师徒,按照封建礼教,这师徒等同母女,不可能同嫁一夫的。
杨母瞪着眼睛盯着杨秋池,等他解释。可杨秋池没办法解释的,只好又使出了那一招:踢皮球。
杨秋池双手一摊:“既然娘你不相信我的话,那这样吧,只要芸儿答应嫁给我,我就马上纳她过门,好不好?”
杨母笑了:“呵呵,好,不用芸儿答应,这种事情。我们父母商量定了就行了。这次我们进京,绕个弯,去一趟宁国府,我算了路程,放心吧,来得及地。”
杨秋池奇道:“娘,咱们去宁国府干甚么?”
“嗨!你这孩子傻了吗?去宁国府干甚么,去向芸儿的爹娘给你提亲啊!”
啊?杨秋池这才知道。原来杨母一切都已经想好了,宋芸儿跟随自己一年多,杨秋池原先只是当她是妹妹,后来日久生情,尤其是几次生死与共之后,芸儿成了她心头肉一般,割舍不下的了,所以心里倒很想把宋芸儿娶过门地。
不过。两人能不能成,关键还得看柳若冰。柳若冰的问题不解决,依宋芸儿的性格,她绝不会不顾师父嫁给自己地。
杨秋池知道这结果,所以,也不和杨母解释,当然也解释不清楚,便道:“那好,只要他们同意将芸儿嫁到我们家做妾室,芸儿自己也同意。那我当然没话说。”
杨母笑着问冯小雪:“小雪。你认为呢?”
冯小雪笑道:“夫君说得也有道理,这种事情一厢情愿可不成,要是芸儿他们家同意了,芸儿对夫君那么好,小雪当然一万个愿意夫君娶她过门的。”
“那就好。就这么定了。”杨母喜孜孜道。
第二天,杨秋池托付白夫人母女照顾秦芷慧和宋晴之后,一家人在云露五百重装铁甲骑兵和杨秋池的两百护卫队护卫下,浩浩荡荡出发了。
路上,杨母将商谈结果悄悄告诉了云露,云露自然是欢喜无比。两人嘀嘀咕咕商量了半天怎么给皇上说。云露这次是打定了主意,软磨硬泡也要让父皇答应自己嫁给杨秋池。
杨母没有将提亲的事情给宋芸儿说,因为她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认为这件事是十拿九稳地。
紧赶慢赶,数日后。他们终于赶到了宁国府。
宋芸儿的爹现在已经是宁国府地知府了。得知杨秋池他们来了,大喜过望。老早就带着妻妾、宋晴的娘宋夫人,还有衙门佐官在城外十里长亭等候了。跟迎接钦差大臣似的。
宋芸儿老远就看见十里长亭前面站着的爹娘,跳下马车,小燕子一般飞到了宋知府和韩氏面前:“爹!娘!”欣喜地扑进了娘韩氏的怀里。
韩氏搂着女儿,眼圈都湿润了。宋知府捋着山羊胡子,笑呵呵望着大半年没见的女儿。
这时候,杨秋池地队伍赶到了。下了马车,带着杨母和冯小雪走了过来。
宋知府躬身结结巴巴道:“卑职参,参见杨爵爷。”
杨秋池抢步上前,急忙还礼:“伯父,您老这等见外,倒令小侄汗颜了!”
宋知府呵呵笑了,又与杨母、柳若冰等人见了礼。饮了洗尘酒,这才迎进城来到知府衙门。
当晚,在杨秋池的要求下,宋知府只设了家宴给杨秋池等人接风洗尘。
酒宴之后,两家人在内衙客厅说话。柳若冰是宋芸儿的师父,当然也抱着孩子在一起说话。
杨母吩咐将早已准备好的聘礼抬了进来。虽然只是纳妾,按规矩是不用行聘礼的,但杨母知道宋芸儿对自己儿子来说可不是一般人,特意参照娶媳妇的规矩,正式下聘礼。然后郑重其事将婚书递上。
这一天是宋知府和韩氏早就企盼的,两人笑逐颜开,连连点头称好。
果然如己所愿,杨母也笑得合不拢嘴。
不料,宋芸儿涨红着脸,对宋知府和韩氏道:“爹、娘,女儿还不能嫁给秋池哥哥。”
“为什么?”宋知府、韩氏还有杨母都惊呆了,齐声问道。
宋芸儿转身看了看柳若冰,见她也呆在那里,宋芸儿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一跺脚:“反正我不嫁!”转过身跑进了内堂。

第四卷 第四百一十四章 尘封的往事
一屋子人都傻眼了。韩氏见杨母很是尴尬,忙道:“亲家母,您别着急,我去问问芸儿究竟怎么回事。”
柳若冰抢先说道:“还是我去吧,我知道她为什么。”
韩氏感激地点点头。
柳若冰将儿子交给丫环霜儿和雪儿两姐妹,匆匆来到后堂,没找到宋芸儿,沿途找去,走过月亮门,进了后花园,这才一眼看见宋芸儿正靠在后花园的凉厅栏杆上。
柳若冰走了过去:“芸儿,师父知道你这都是为了师父……这又何苦呢……”
刚才那个决定,是当着众人的面说的,尤其是当着杨母,这次拒婚,一旦伤了老太太的面子,恐怕就会让自己失去以后再嫁给杨秋池的机会,宋芸儿当然清楚这一点,可是她没有选择。
尽管如此,她内心深处却十分伤心,此刻听到柳若冰柔声宽慰,顿时悲从中生,扑进柳若冰的怀里,嘤嘤地哭了起来。
柳若冰轻轻抚摸着宋芸儿的秀发,等她稍稍好一些了之后,这才说道:“芸儿,你知道吗,你这样做,其实是在逼师父走。”
宋芸儿一惊,抹了抹眼泪:“不,师父,你要带孩子走的话,秋池哥哥会发疯的。我知道的。你一定不要再离开了,如果你离开,我不知道秋池哥哥会做出什么来。”
柳若冰道:“傻孩子,你不知道你在秋池心中有多重要吗?你不肯嫁给他,一样会让他发疯的。”
“不,不会的。因为我和他还没孩子。”宋芸儿摇了摇头,哭泣着说道,“可师父你和秋池哥哥已经有了孩子,我要嫁给他,师父你就永远不能嫁给他了,那你们的孩子怎么办?等他大了,让他怎么面对秋池哥哥,父子近在眼前。却不能相认吗?让他走到哪里都因为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抬不起头来吗?”
宋芸儿已经哭得跟个泪人似地。柳若冰听了这话,顿时也呆了。看来,自己和杨秋池想得还太简单,这些事情,反倒是宋芸儿都替他们想到了。正所谓旁观者清。
正在这时,就听到一声长叹,两人一惊,转头望去。只见远处后花园的月亮门边,站着宋知府和韩氏,刚才那声叹息,正是宋知府发出的。
宋知府和韩氏担心女儿,向杨母告了罪之后,也一路寻来,在后花园的月亮门边,看见了远处柳若冰和宋芸儿正在说话,在这静静的后花园里,两人说话声比较大。远远传来,宋知府和韩氏已经听了个一清二楚,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师徒都爱上了杨秋池,而柳若冰的那个孩子。就是杨秋池的,宋芸儿为了师父,才不愿意嫁给杨秋池。
柳若冰这一惊非同小可,如果孩子的身世之谜一旦传出去,种种后果,她简直不敢设想。顿时全身一片冰凉,身子轻轻颤抖,呆在了那里。
宋芸儿当然也知道这后果,也感觉到了柳若冰地颤抖,不由得抓紧了柳若冰。生怕她支撑不住倒下。好在听到的是自己的爹娘。希望他们能守口如瓶。
宋芸儿急声道:“爹!娘!您们……”这话却不知该如何说才好。
宋知府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一切都是报应!事到如今。我,我还隐瞒什么呢……”高声道:“芸儿,若冰,你,你们随我到,到客厅,我,我有件事要说。”转身往回走。
柳若冰听他直呼自己的名字,有些奇怪,现在事情已经泄露,只能听天由命了。
宋芸儿急忙追了上去:“爹!你听我解释……”
宋知府摇了摇头:“不,不用说,爹,爹都明白,你们先随我回去,我有件事要,要告诉你们。等你们听,听了这事,就,就明白了。”
宋芸儿听她父亲说的郑重,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也有些好奇,和柳若冰对视了一眼,都是一样的疑惑。
四人回到客厅坐下。杨母等人见宋知府回来之后神情凝重,不知为何,都不说话,静静地望着他。
宋知府又是一声长叹,慢慢说道:“有,有件事情我必须说了,这件事在,在我心中隐藏了很多年,如果再不说,不,不仅对不起若冰的娘,也对不起若冰。”
大家一听,面面相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宋知府眼望着天花板,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回忆起往事,她地话语竟然不太结巴了,“早年间,我,我还没考中进士之前,有媒人向我爹娘提了一门亲事,那,那女子生的非常俊俏,四乡八里的都闻名,只是家很穷。那女子名叫柳红瑶”
柳若冰身子轻轻一颤,抬起头来,惊诧地望着宋知府。
宋知府慢慢续道:“见了那女子之后,人,人真的很漂亮,所以我爹娘也就同意了。成,成亲之后第二年,也就是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八亥时,我娘子生了个女孩,因,因为女儿右胳膊下有颗米粒大小的黑痣,我就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叫“点点”。”
柳若冰轻轻啊了一声,脸色煞白,望着宋知府。
杨秋池也是惊呼了一声,仿佛明白了什么,望着柳若冰。
宋知府并没有看他们,依旧仰着头回忆着:“没,没想到那年的一天夜里,家里失火,我抱着女儿跑了出去,再冲回来救我娘子的时候,她已经,已经全身都着了火了。虽然将她救了出来,整张脸都,都烧坏了,一只耳朵也被烧掉了。
柳若冰听到这里,又是轻轻啊了一声,怔怔地望着宋知府。
宋知府续道:“从那以后,镇上的人叫她。叫她是鬼,小孩子见了要用石头打她。后来,我考中了进士,要做官了。我爹娘就,就逼我休妻,说这样的丑八怪是出不了台面的。爹娘地命令我不敢违抗,虽然心里可怜我娘子,还是写了。写了一封休书。”
说到这里,宋知府话语哽咽了,慢慢低下了头,悲声续道:“我,我娘子拿着休书哭了一晚上。我觉得很愧疚,就偷偷从帐房里拿了一些银子,包了一包给她,还。还把我从小一直带在身上的长,长命锁也给了她。没想到,第二天我醒来,我娘子已经,已经带着我的女儿走了,那包银子原封不动还放在桌上。只带走了我的长命锁。从那以后,我,我就再没见到我娘子……”
柳若冰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你那长命锁……是什么样的?”
“是,是一块白玉做地小锁,因为我属小龙。所以白玉正面刻,刻了一条小蛇,背面写着“至正十六年二月十六卯时水牛生””
“啊!”这下子,柳若冰、宋芸儿、韩氏三人都惊叫了一声,宋芸儿颤声道:“爹。这不是您的生辰八字吗?”
宋知府点点头:“这是我出生的时候,你奶奶叫,叫玉匠给我做地。因为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你爷爷就给我取了个小名叫,叫“水牛”,希望我长得跟水牛似的强壮。嘿嘿,没想到,你爹长到这岁数,还是瘦得跟,跟猴似的。”
柳若冰眼望着宋知府。慢慢从脖颈掏出一个白玉地小锁,看了一眼。颤声道:“你……你就是我爹?”
宋知府点点头,含着泪对柳若冰道:“孩子,我……我对不起你娘两。”
这下子,不仅宋芸儿和韩氏惊呼了一声,连杨母、冯小雪等人都惊呼了出来。
只有杨秋池没有在惊讶,其实,宋知府说出他女儿腋下有颗米粒大的黑痣的时候,杨秋池就已经猜到,柳若冰很可能就是宋知府的女儿。
因为杨秋池和柳若冰两人云雨的时候,曾经看见过她腋下这颗米粒大小地黑痣。而当宋知府说出那个小锁的形状和刻地字之后,与自己在柳若冰脖颈上看见的那个小小的玉锁完全相同,杨秋池便已确信无疑。
以前他就很奇怪,为什么宋知府(那时候的宋知县)五六十岁了,而他的大女儿宋芸儿才十四五岁,现在明白了,原来,宋知府还有一个前妻,一个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