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9王树声 >

第15章

09王树声-第15章

小说: 09王树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在黄安赤卫军的配合下,于14、20两日,占领重要据点东王家、下陈家,井在城东北和城西部署兵力。

至此,黄安城外围敌人已全部肃清,黄安城成了一座孤城。

黄安城内。赵瞎子师部。

赵瞎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指挥部内团团转,惶恐之下,急忙派出一个团,开城门向南突围,妄图重新占领桃花镇,接上与宋埠援军的联系。

红军怎么会让这个混蛋得逞呢?敌人一出城,就受到我围城的十二师和赤卫军的迎头痛击。敌人多次突围,又多次被红军打回去。赵瞎子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只好龟缩在黄安城死守待援。

粮弹供应线被切断,出城反攻突围又碰壁,赵瞎子军中怨声渐起,军心开始动摇。赵瞎子这个自恃有一套的家伙也心慌了。但他强打精神,故作镇静,为部下打气:“我们有蒋总司令亲自坐镇武汉,有麻城、宋埠援军,坚守就是胜利!

我己请求支援,援军不久就到!“

红十一师所在地。

王树声深感“打援”责任重大。如此大规模的“打援”在他生平还是头一次,而要面对的又将是武器装备良好、人员配备齐全的整团、整旅甚至整个师的敌人。如此严峻的形势,他怎敢掉以轻心!

因此,当十一师攻克桃花镇、高桥河两地后,王树声顾不上休息,立即攀山越岭,观察地形,细研敌情,带领战士连续作战,在高桥和桃镇周围的山头构筑了数道坚固的防线,养精蓄锐,严阵以待。

赵瞎子等待的援军果然出动了。

12月7 日,宋埠之敌发兵两个旅增援黄安。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王树声心想:敌人重兵压境,来势凶猛、意在决战,倘若与其死打硬拼,伤亡必大,反对我不利。

于是,王树声采取挫其锐气、寻机歼敌的战术,先在桃花镇前沿山头阻击敌人,给敌一定杀伤后,即主动放弃,迅速转移到五云山一带地势更有利的第二道防线。桃花镇复陷敌手。

敌人得寸进尺,得意忘形,以为王树声是个好捏的“软柿子”,遂于次日拂晓进攻五云山。五云山地形易攻难守,王树声担心硬打会造成较大伤亡,便又给敌人一点“甜头”,抵挡一阵后,又主动撤到第三道防御阵地——嶂山防线。

黄安城。赵瞎子师部。

得到宋埠援军出动并攻陷桃花镇后,赵瞎子惶恐不安的心安静了许多,犹如一只困兽在危急中被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他拿着捷报,喜不自胜,一下子由耷拉着脑袋的丧气狗变成了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兄弟们,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共匪没什么了不起,充其量只能打打红枪会那种地方民团。和我们正规军作战,那只能是鸡蛋碰石头,自寻烦恼。

你们看,桃花镇已失而复得,援军即到,粮弹供应线也马上将恢复畅通。香烟罐头、棉被大衣都会有啦!哈!哈!哈!……“

赵瞎子高兴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线,并不停地眨着那只死羊眼。他命令手下立即作好夹攻红军的准备,和援军会合。

红十一师嶂山防线。

当红军主动转移到嶂山阵地后,敌人尾追不舍,随后就到。他们妄想一举攻下嶂山,好报功请赏。

但敌人的这份心注定是要白费了。王树声利用敌人因啃了点骨头就轻敌麻痹的心理,凭借天然屏障和坚固战壕,指挥他的钢铁部队,分两路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包抄反击。敌人顿时懵了头,乱成一团。红军乘势夹击,一鼓作气吃掉了敌人一个团,重新夺回了桃花镇。

黄安城。赵瞎子师部。

听到红军重又夺回桃花镇的消息,赵瞎于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独眼呆滞,目光无神,嘴里大骂宋埠援军是饭桶!

他感到自个儿的脖子被红军卡得越来越紧了,成天胆颤心惊,紧紧抓住“救命稻草”——电台,一刻不停地向武汉求援。

坐镇武汉的蒋介石接到求救电报,一面令赵瞎子坚守,一面严令黄陂、宋埠之敌出援。

12月28日,黄陂、宋埠之敌,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再次向桃花镇猛扑过来,志在必取。

红十一师所在地。

王树声知道敌人这次鼓足了劲,妄图一逞,便迅速组织好火力,针锋相对。

战斗打响了。敌人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桃花镇发起了大规模攻击,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在敌旅长的严厉督促下像亡命之徒向红军的前沿阵地扑来,又一群一群地倒下。整个桃花镇硝烟遍布,火光冲天。红军凭借工事勇敢作战,也有不少人壮烈殉难。

敌众我寡,最关键的是要保存有生力量,硬拼看来是不行的!王树声想到这里,毅然决定转移。

于是,在激烈鏖战后的第二天,王树声又一次忍痛撤出桃花镇和五云山防线,将主力撤到第三道防线嶂山坚守。

接连占领桃花镇、五云山的敌人以为红军已不堪一击,遂像疯狗一样紧咬上来。

嶂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打援”的任务能否完成,黄安城能否被攻下,关键在嶂山能否保得住。

王树声深感责任重大,他雄立阵前,声若洪钟地鼓励大家:“同志们,军首长和广大群众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要入在阵地在,誓死捍卫嶂山阵地,胜利完成‘打援’任务!”

“嶂山是我们的命根子,丢了嶂山,就是我们十一师的奇耻大辱!”

战士们在师长的鼓动、指挥下,喊着:“打呀!打呀!”把满腔怒火射向敌人,直杀得天昏地暗、地摇山动。

夜晚,敌人组织“敢死队”对嶂山阵地发起突然袭击。由于前卫排警戒一时疏忽,敌人偷袭成功。他们趁着黑夜掩护,爬上嶂山顶峰,直逼红十一师指挥所。

情势万分危急。大亮以后,敌人集中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轮番攻击嶂山阵地。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敌人已推进到离黄安城仅十余里的地方,逼近十一师固守的最后一个山头。倘若援敌突破这最后一道防线,与黄安城内赵瞎子汇合到一起,整个黄安战役就将前功尽弃,濒于失败。

在这紧要关头,王树声英勇无畏,立即指挥师直手枪队、通信队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肉搏战。他们同敌人连续鏖战三昼夜,击溃敌人的数十次冲锋,阵地几易其手,战场上敌尸成堆,红军战士也有许多英勇捐躯。战斗进入最紧张的白热化状态。

就在这涉及战役全局的节骨眼上,徐向前总指挥亲率总部手枪营驰援嶂山。

刹时间,军号嘹亮,红旗漫卷,杀声震天,徐总率领的红军战士有如神兵天降,似风雷闪电,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直压敌人。

徐总冲在队伍最前面。突然,他身体向右一歪,右臂流出了鲜血。但他毫不介意,更加坚定沉着地发出有力命令:“同志们,坚决把敌人打下山去!”

红军战士冲进敌群里,跳进工事里,开枪打,举刀砍,与敌人混战在一起。

王树声和十一师的战士们眼见到增援部队到来,顿时精神百倍,力量无穷。他们和增援部队一起形成一股股火红的铁流,冲向丧魂落魄的残敌。敌人溃不成军,望风而逃。

桃花镇又回到了红军的手中!

王树声望着徐总受伤的右臂,心怀歉疚地说:“总指挥,我任务没完成好,你处分我吧!”

“怎么没完成好?我们不是把敌人又‘请’回宋埠、黄陂去了吗?你没有责任,责任在我,没有把‘打援’的困难估计足,让你们打得很艰苦。既然已经胜利了,胜利者不受处分的嘛!”徐总说完,哈哈一笑。

徐总接着又诙谐地说:“树声,我说的胜利是刚结束的这次打援阻击,你的任务还挺重。但赵瞎子看来是熬不过几天了,到时候别只顾打援任务,而忘了捞几条漏网之鱼的任务哟!”

王树声会心地笑了,说:“我这里既是抗击敌援军的铜墙,又是捕捉逃敌的铁网,但愿能抓到几条大鱼!”

黄安城。赵瞎子师部。

当敌援军二战桃花镇、炮轰嶂山,离黄安城仅有十余里路程时,赵瞎子欣喜若狂,高兴得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地给部下打“援军马上就到!马上就到!共匪已弱不堪击!再顶上几天就是胜利!”

城内敌人在赵瞎子的唆使下,不断向围城部队进攻,企图突破重围。但敌人一露头,便遭到红军的痛击。这群坏蛋被打得头破血流之后,再也不敢动弹了。

黄安城内赵瞎子六十九帅求援无望,突围难成,完全成了瓮中之鳖、网底之鱼。

赵瞎子走到瞭望哨旁向城下一看,红军围城的前沿阵地已近在咫尺。他心里顿时凉了一大截,如果不是参谋及时扶住,他差点瘫坐到地上。

这时,城外响声一片,红军正在阵前喊话:“六十九师的士兵们,黄安城已被我们围得水泄不通。黄陂、宋埠的援敌都己被我军击退,屁滚尿流地逃回去了。送给你们的几百担棉衣和军用品也统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赵瞎子派到宋埠求援的代表刘存吾早已成为我们的俘虏,援军永远来不了啦!”

“城里的士兵们,我们都是穷苦人,穷苦人应该团结一条心,不替反动派出力,不替军阀狗当官的卖命!”

“红军优待愿弃暗投明的士兵,想参加红军的照原职或升级任用,不愿参加红军的发放路费回家!”

“赵瞎子是我们穷苦人的死对头,干尽了伤天害埋的事,罪不容诛!”

刚喊完口号,红军又唱起了顺口溜:老乡老乡,快快缴枪,放下武器,红军有赏!

“砰!砰!”敌人打来冷枪,我另一名队员接上去:老乡老乡,不要打枪。

本是穷人,理应反蒋。

红军战士还唱起地方小调:白军兄弟好可怜,官长拿你不当人,张口骂来动手打,俄死他乡无人问。

哎呀呀,好可怜,你何必为他来卖命?

赵瞎子在城墙上听得清清楚楚,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冷汗直冒。这喊声、歌声像一支支利剑使他万箭穿心般难受。他为给士兵鼓劲,一直采取欺骗方法,封锁了诸如:援军败退黄陂、宋埠;运来的军需品被截获;求援代表刘存吾被活捉;黄安城周围的敌军都贪生怕死、静坐观望等坏消息,没想到红军会在阵前发动政治攻势,把他隐藏的黑货全给抖了出来,他的阴谋己彻底破产。

赵瞎子已经黔驴技穷,犹如笼中困兽,焦躁不安地坐以侍毙。

攻取黄安城己到了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的时刻了。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

为确保黄安战役的成功,方面军领导决定安排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参加黄安战役。

徐向前总指挥亲自和飞机驾驶员一起到城南的高地上勘察黄安城的地形、敌人司令部的位置和黄安城内敌人的兵力部署。

红军是怎么突然发了“横财”,有了一架自己的飞机呢?

原来,红军的飞机是缴获的四川大军阀刘湘的双翼德国容克式高级教练机。1930年3 月,这架飞机从南京飞往重庆,因迷航汽油耗尽,被迫降落在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附近河滩上,当地的赤卫队员迅速包围了飞机,驾驶员龙文光也当了俘虏。红军缴获了一架敌机的消息迅速传遍开来。

中共鄂豫皖特委和特区上农民主政府得到缴获一架敌机并生俘飞机驾驶员的报告后,立即指示罗山县委和当地红军:要绝对保护好飞机驾驶员的安全,保护好飞机,并设法把飞机转移到根据地中心地区隐蔽起来。

红军缴获了一架敌机这件事极大地震动了反动民团,他们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想夺回这架飞机。

在飞机被缴获后的第三天,河西姚畈一带姚老约的反动民团,兵分三路奔袭保护飞机的赤卫队,妄图抢走这架飞机。罗山县地方武装营营长郑猛子带领红军三十多人及时赶到,与赤卫队密切配合,击退了反动民团的猖狂进攻,保住了飞机。

3 月19日,红军、赤卫队员和当地群众拆下飞机机翼;抬着飞机翅膀,小心翼翼地前拉后椎,把飞机机身运到宣化店以东卡房附近隐蔽起来。

1931年春,在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过的钱钧同志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龙文光受到红军的优待和耐心教育后,决心投身革命。鄂豫皖特委和军委决定把飞机装配起来,成立特区工农民主政府航空局,龙文光为航空局局长,钱钧为政治委员。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将这架全国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以表达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景仰和敬意。

1931年4 月,在钱钩、龙文光和红军中几个粗通机械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飞机在任家畈、黄家畈中间平坦的河滩上重新组装起来,并涂上了灰色油漆,机身上“列宁”两个红色大字和机翼上两颗红星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听说红军也有飞机了,根据地的群众元不欢欣鼓舞,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任家畈,都想看一看红军自己的飞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