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332章

逼上梁山-第332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李民如今手下备用的基层官员不少,也没必要什么人都不分优良的招收。

故此,李民军每到一个地方,除了依旧收编和解散地方武装之外,又展开了聚拢民心的优良传统,每得一地,就聚集当地百姓和乡绅,召开批斗大会,或批斗贪官,或批斗恶霸。为当地百姓主持公道,对那些民怨已久的地方恶势力公审批斗。

别说,李民这一招,却是极获百姓的民心。那些参加过公审大会的百姓,无不把李民视为救世主,大圣人,绝对的真命天子。

再加上李民一直严格要求军纪,绝对的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老百姓不拿一针一线,共买共卖。这些更是感受到了李民军与其他军兵的不同,真有点像李民军宣传的那样,李民军乃是百姓的军队。

有付出,就有回报。老百姓都是淳朴的,自觉李民乃是真命之人,更是为百姓尽心之人,全都是纷纷为李民军献粮,以及把自家的子弟,送到李民军中从军。

那情景,几乎与李民从电影中看到的红军路上,百姓真情送子从军的场景一样。

李民也是极受感动:这不管是哪个时代,百姓都是这么的淳朴可爱。只要对他们好一些,他们就对你真心回报。

李民受此感染,却是把原先只是为了强国的志向,终于和底层普通百姓的利益,彻底的结合了起来,强国,也是为了强百姓。只有百姓强了,国家才可能真正的强盛。

否则,国强民弱。即使像大宋这般历史少有的经济强国,没有百姓的支持,也是空中的楼台。

李民的心志越发的坚定,越发的圆满了。

第十七卷 第六回 人脉

“杀啊!——”

嘈杂的喊杀声,以及兵器的搏斗声,连接一片,震耳欲聋,鲜血飞溅,更殷红了大地。

可这一切,却压不住徐宁心中的焦躁。

徐宁奉旨攻打青州,时日已经不断了。徐宁原本以为拿下卢俊义以后,调用密州的军兵,配合他手下的禁军,足可以轻易拿下青州。可谁成想,自攻打青州以来,开始还算顺利,可到了这青州城,却是碰上了硬骨头,说什么也是拿不下来了。

三个多月,也就刚刚把青州的护城河给填埋了。可是为了填这条河,那伤亡的人员,已经不下两万了。而那青州的城墙,又高又厚,更有绳索捆绑的擂木,云梯刚往城墙上一靠,那些攀爬云梯的士兵刚刚攀登上半截,那城上的擂木横横的打来,立时就把那云梯打的粉碎,根本靠不近前。

而且,城上更有弓箭、火箭不断,攻城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继续强攻下去,恐怕青州城池没破,他徐宁带的这点军兵,先就损耗光了。迫于无奈,徐宁也只能放弃了强攻,改以围困。意图断了青州的外援,以及粮草供应,逼迫青州投降。

结果,这一围困,就围困了这么多的日子。

可就这,也是不得安生。徐宁这里困着青州城,那青州二龙山,却是出来一波骑军,虽然数量不多。可却也是总不时地骚扰徐宁军营,更时刻威胁徐宁的军粮运输。

故此,这些日子来,徐宁的压力别提有多么大了。

如今,徐宁请求援兵的折子也送上去了。据说援兵乃是大宋六大将门老高家领的军,这倒是让徐宁有些期盼,可是,时日日久,这高禛却是还没赶来回兵。据报也是被敌将林冲给领军堵截了,在青州的青龙关僵持不下,徐宁也只能继续进行着骚扰性的攻城。

可就在徐宁心烦的指挥着军兵进行着例行的骚扰性攻城之时。却有军卒来报:“报!有诸城军校持重大军情,求见将军。”

徐宁当即就是一皱眉:这诸城又出什么情况了?

徐宁当即把攻城的事宜,交给一旁的宋江指挥。随即回返大营,接见那诸城来的军校。

“小人诸城校尉海峰,给将军见礼。”

“免!尔有何重大军情见我,可是诸城出了什么事?”徐宁径直地向那海峰问道。

“回将军。诸城有敌军来犯,小人奉知府秦大人令,特来向将军求援救助。”

徐宁闻听此言,当即大吃一惊。要知道,那诸城乃是密州首府,可以算是他徐宁的后方了。哪里来的大军出现?辽兵?西夏兵?不可能啊。辽兵和西夏军,要想打过来,怎么的也要先过大名府啊。难道说,又有叛乱的军兵出现?

徐宁当即追问道:“可知是哪路的军马来犯诸城?”

“小人原本不知,可听那攻城叫阵的将领报号。好像是什么共和军,李民的人马。”

徐宁闻言,再次大吃一惊,虽然徐宁没有听过什么共和军,可是李民的名号,那可是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何况,徐宁此次受命讨伐青州,原本也是接了皇上赵佶的严令,务必要把李民的身边人。全都活着拿下,一个不能损伤,为的就是好用作人质,来要挟那李民。

徐宁对李民,自然是知道的多了。可是,据徐宁所知,那李民乃是在南方叛乱,正自接受朝廷大军的讨伐,他怎么可能领着人打到密州来了?难道这江南半壁,以及这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全都被其占领了不成?

徐宁越想越惊,越想越不可思议。不知道李民军兵何以来的如此速度,以及如何突破各路关隘的。却不知,此时的李民军,已经不止是围困诸城,那诸城被拿下了不说,更是一路顺利的向徐宁这边打来。

当下,徐宁盘算了一下,觉得诸城有五千军兵,新任的兵马都监无回枪顾彪,以及其义弟惊鸿枪张杰,都是有本领的人,哪怕是兵力不敌敌军众多,可是一心守城的话,支持一个十天半个月的,也是无妨。

只是,如今他徐宁已经领军围困青州城数月了,眼看再坚持些时日,这青州城背不住就拿下,如今要是回援,让这青州城得以脱身,前功尽弃不说,若是其与二龙山的兵马连兵一处,尾后追击,那他徐宁即要面对李民的大军,还要应对青州的反击,那可是腹背受敌了。

可是,那密州,却也是他徐宁的后勤供给之所,那诸城乃是密州首府,若是诸城沦陷,密州落入叛军之手,他徐宁领的这点军兵,那可是成了孤军深入。到时候,若是被李民攻破了诸城之后,赶到此地一围,他徐宁的大军可也就完了。

徐宁当即有些头疼。想了一下,随即传令收兵,唤宋江进来商量。

要说这徐宁,原本和宋江也是没有什么交集,可自蔡京把宋江这几个人派到他军中,协助他攻打青州。这些日子以来,徐宁和那宋江相处,就是觉得投脾气,觉得宋江这个人,说话办事地道。此时徐宁无策,自是想到了宋江。

等宋江听徐宁把话说的明白,宋江当即也是有些脸色发白。

要知道,宋江虽然敢投靠蔡京与李民做对,那也是没有办法之下,不得不如此。可这宋江被李民几次三番的打击,却是早就从心底里怕了李民。想当初,他梁山兵马鼎盛的时候,那都被李民说灭就灭了。如今他只不过是领着几个人帮闲,这徐宁的军兵虽多,可也没超过他梁山当初鼎盛之时多少,宋江自是心中没底。

宋江当即也是拿不定主意,乃自跟徐宁说道:“将军,李民神通广大,非我辈所敌。今趋兵来此,实乃大患。我急切间,不得计。可唤我兄弟吴用来此商议。”

徐宁与宋江同行多日,到也知道吴用乃是宋江的心腹和智囊,当下点头应允。

吴用听闻之后,想了片刻,乃说道:“将军,大哥。那李民领军来袭,那诸城乃是我密州首府,我军军粮转运之所,我军不能不救。可这青州城,却也是城破即在旬日之间,却也是不可失其战机。为今之计,当速战速决,快速拿下这青州城,而后挥军援助诸城,同时报请朝廷再派援军,方可敌得李民。”

徐宁闻言苦笑道:“先生之言,虽然在理,可这青州城,城高墙厚,急切难下。我军围困多日都不可得,如今其援兵又以将至,仓促之间,我军又如何能速战速决。”

吴用闻言笑道:“将军,这青州城,以前却是急切难下。可如今这青州城,不仅那护城河已被我军填平,其城池,更已经被我军围困了多日,此城之中,就算存粮充足,可支撑的日久,那多日的攻城,必然也令其心志沮丧。何况,我等知那青州的援兵已至,可他们被我军围困其中,却是不知道,只要选一能言之士,对其晓以利害,进行招安。那青州军兵,被困多日,必然归降。”

徐宁闻言,不知该不该相信。不过宋江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当即对徐宁说道:“将军,我观那青州守将,也是我梁山故人,我今夜叩关求见,对其言明厉害,想来却又七分把握。若得成功,将军之急顿解,若不得成功,也误不得将军几时。”

徐宁闻言觉得有理,最主要的是,此时徐宁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当即就准了宋江之言。

却说这青州守将,那还真是宋江的熟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病尉迟孙立。宋江早在几个月前,看见那孙立之后,就已经是知道了。只是,当时徐宁打的顺手,宋江寄居其下,却是怕徐宁有什么误会,故此一直没有和孙立相认,更约束了李逵等人上战场与孙立为敌。

而这孙立,原本奉朱武的军令,领着弟弟孙新在登州暗中发展,有着李民的官威,以及李民的金钱优势,很是顺利的就打通了原先在登州的关系,在李纲喝令青州起义的时候,也是拉拢了人马,把登州拿下。直到徐宁突袭青州,林冲镇守二龙山根基走不开,这才把孙立调来守备青州城。

结果,这孙立和徐宁交过几次战阵,不是那徐宁的对手,这才一心死守青州城。

说实在的,被围困的这几个月,孙立的压力,那也是真的很大。

而这一天,敌军刚退,孙立还没有下城休息,就得报有故人来访。

孙立再次登上城头一看,却是看见了宋江。孙立连忙命人用提篮把宋江拉上城头,而后纳头便拜道:“哥哥,自梁山破灭之后,多年不曾相见,别来可好?”

宋江见孙立还记得自己,更如此大礼,也是心中感动,连忙搀扶孙立道:“贤弟,可想死愚兄了。我都好,都好。”

说罢,宋江搀扶着孙立,眼泪都下来了。那孙立一见,更是感慨,可却知道这城头之上,不是什么说话的地方,当即说道:“哥哥安好就好,此地不是说话场所,哥哥可随小弟入城叙话。”

第十七卷 第七回 忠义

“贤弟。愚兄此来,非为别事。实乃是不忍看兄弟城破被俘,受那杀戮之刑。故此特来游说兄弟,只要兄弟献城投降,愚兄不才,必保兄弟无恙不说,也必得高官厚禄。”

宋江与孙立入了府宅,诉说别情之后,随即劝起孙立投降来了。

这孙立自看宋江来此,心中其实也是有了几分觉悟。此时听宋江果然如此说,不仅有些感慨。

要知道,想当初他孙立投靠梁山,跟着宋江干,那可就是造反啊。可如今,他孙立先是跟了李民当了两年的官人,而今他孙立再次跟着李民造反,这宋江却又是成了官人,而且还来却说自己,这真是造化弄人啊。

不过,孙立如今虽然受青州围困的压力不小,见到宋江之后,也依然记挂往昔的情分。可孙立如今,却不是当初哪般混混沌沌的过日子了。

想当初,孙立在登州为官,弃官造反。虽说是受了弟妹顾大嫂的蒙蔽攀扯,念着兄弟血亲,不得不反,可那也是跟这孙立原本忠义,看不惯当今的官场,不乐意同流合污,故此不得志有关。否则,单凭顾大嫂的拖扯还是攀不上他孙立的。

只可惜,孙立虽然顾念血亲情义,弃官上了梁山,可在梁山,却也因为中了吴用的算计,被吴用逼得出卖了同门师兄弟,以作投名状,而被梁山好汉们所不齿。除了宋江仁义,还算待他孙立不错之外,孙立在梁山过的也并不如意。

故此,孙立在被李民所俘虏之后,这才跟着弟妹顾大嫂等人,再次投了李民。

这要搁到以前,那也算是三姓家奴了。孙立在初始投靠了李民之后。原本也没做多的打算,只以为这一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过下去算了。

可是,孙立在李民手下待得这两年,却是前所未有的快乐。

那李纲处事公正严谨,有长者之风,令人心慕。那林冲,鲁智深。武松,豪爽过人,义气冲天。

而且,没有人计较他什么出身,更没有什么同僚勾心斗角什么的乌七八糟的晦气琐事。军兵帮助百姓,百姓拥护军队。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兄弟的情义,却让孙立知道了他想要的是什么生活。知道了他以前为什么厌倦,为什么看不惯。

而有了这些潜移默化,再加上孙立作为基层军官的一员,也有参加李民政治课的培训,更有了理论上的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却让孙立知道了:武人是为什么而战。

保家为国,为人民,为理想。而不是为了那些肠满膘肥的贪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