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324章

逼上梁山-第324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九老仙都君印,顿时放射出炫目光华,似七彩斑斓,又似亮光一团。随即,好似光焰爆炸一般,分射出无数点电流,每一点电流,都对应一个毒虫,或是一条毒蛇。同时,李民雷霆万象域的八颗天雷珠再次光华暴涨,互相之间,光华跳动呼应,恰似起舞共鸣。

而伴随着八颗天雷珠的谐振,李民雷霆万象域内的超能粒子全部被激发了,全都无比的活跃。在李民那一点电流的引发,立时如纯氧碰到了炽热的铁丝,彻底地助燃了。

电光火石之间,众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刚刚看到那九老仙都君印爆发迸射了一团光华,随即就有八颗天雷珠的光华呼应,在随着无数团火花如礼花爆发一般的在众人的身上,身边爆起。待火光熄灭,众人明白,无尽的毒虫,毒蛇,都已经彻底湮灭了。而那众多靠近火焰,甚至就碰触着火焰的众人,却是没有一个烧伤。

两军,无论敌我,全都彻底地傻了。均觉得这场面如做梦一般,就是神仙的天花乱坠,想来也是不过如此。

而朱丹臣则愈发高兴,李民有此神通,他大理算是押对宝了。

寂静过后,欢声雷动。李民一方军心大振。而后,段誉顺势宣布了投诚李民之命令,以段誉在大理人中的影响力,以及朱丹臣,傅思归,古笃诚,褚万里等人的帮衬,大理军兵全都归顺。

甚至,就连那大宋的特使张邦昌,也是屁颠屁颠的喊着要投诚。

说实在的,李民一听张邦昌的名号,还真是不待见他,根本没想收他,可如今这是集体收编,李民却是找不到什么好名目不要他。毕竟,这张邦昌如今在大宋朝臣之中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张邦昌觐见李民,也没有如那战场之上生死一线的紧迫,也还是很有几分风度的,并没有喊着要把女儿嫁给李民,恶心李民。

李民最终无奈,只能暂时收下张邦昌,留后查用。准备在体制内收拾这个家伙。反正,坏人总是要做坏事的。李民自信在他的监控下,张邦昌只要犯事,立马就能把他揪出来,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用以震慑宵小。

当然,若是张邦昌在李民的体制内,能忍得住一辈子不犯错,那他也就与好人无恙,李民自然也没有必要扼杀一个好人苗子。

而等投诚人员安抚已毕,李民清点已军损失,以及大理军战力,却也是倒吸一口冷气。此次若不是他李民亲自出手,更把大理军堵在了一个绝地,单是放任种师道和朱武、慕容博等人对敌大理,那还真的难说谁胜谁败。

没别的,段誉此次诚心帮助大宋,那可是把大理的家底全带来了。大理的两万骑兵,他带来一万不说,更有二十头战象。

那战象个顶个的高大不说,更全都披挂着藤甲,两支象牙上,套着锋利的战刀。而且,背上还有箭楼,上面有四人,一个驾驭大象的驭手,两个长戟手,一个箭手,那真是远射近扎,远近皆宜。若不是战象速度慢,被堵在了山谷中。刘锜的骑兵冲击,还未必能冲得过这些战象。

而除此之外,大理的毒虫部队,也不仅仅是前锋的那些人,更多的还都在中军和后卫部队之中。只是前锋的毒虫,若不是李民出手,那都几乎让慕容博的藤甲军与之陪葬。这要是两军对阵,摆好了阵势,大理军兵再配好了防虫香囊,配合着那些毒虫共同进攻。慕容博的藤甲军再是厉害,那也绝对轻易报销。

而如今,这些战力,却是全都是李民的了,李民后怕之余也是极端高兴。只不过,慕容博藤甲军的损伤,却是有些太没必要了,简直就是浪费啊。

不过,对此,朱武却是暗喜。

要知道,慕容博的燕军,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支独立成军的家族部队。即使如今方腊的军队,在方腊按着李民的军略整编之后,那也是下放了许多的指导员与政委入驻方腊的军中进行政工工作。从根基上,统一方腊大军的军心于共和国。可这慕容博的燕军,仗着李民许给的独立军编制,以及全军都是慕容家的家族私兵,愣是没让朱武安排的政工人员进入。如今死伤七千多,慕容博燕军实力大减,朱武自然放心许多,如何不喜。何况,若是慕容博需要补充军兵,朱武还能借势安插进忠于李民的军兵进去。从根本上同化燕军,减少慕容博这么一个不确定因素,自然也就是更喜。

只是,朱武欢喜不了多久,随即就被李民支使得四脚朝天。没办法,那大理军兵如今可是还有着八九万人呢。虽说有着段誉跟在李民身边当人质,有着褚万里,朱丹臣等人帮着约束,可那也是不能放任自流的。

而这些琐事,李民当然不会自己干,给出方向后,自然就抛给了朱武的参谋部。

好在,李民这些年来,膨胀的厉害,朱武这些年帮着李民整军,那也是整的习惯了。当下指派李民手下的大将石宝,担任大理集团军军长,辖下三个军,石宝兼任第一军军长,领军四万,褚万里为副军长。令魏定国为大理集团军第二军军长,领军三万,古笃诚为副军长,令单廷硅为大理集团军第三军军长,领军三万,傅思归为副军长。而后又分给石宝等人一批备用的指导员,李民的大理集团军,也就初具规模了。

有着石宝的武艺和军略,有着魏定国和单廷硅的异能,压制大理军中的众将,那却是简单。何况,还有着褚万里等人的协助,大理的军兵,却也便于调控。

而至于最后剩下的那个朱丹臣,朱武却是觉得其乃是一个聪慧之辈,不放心让其在新编的大理军中留用,免得其有什么手段,把空降的石宝等人架空,自要是把其留在身边,美其名曰借重其军略才华,就把朱丹臣收进了参谋部亲自看管。

说实在的,朱武如此自是顺手了,可朱丹臣,褚万里等人,自然也是有些小小的不快,毕竟他们刚刚归顺李民,而且还有着继续镇守大理盼头,就这么三下五除二的被架空了,八九万的大军也被收编了,搁谁谁也不乐意啊。

可他们再不乐意,却也说不得什么,且不说李民表现出的神通,实在是太令人震慑了。就是如今段誉被李民带在了身边,为了段誉的安全,他们也是不得不按着朱武设下的套路走,免得触怒李民,累了段誉。

而朱武帮李民整军完毕之后,随即给李民献策道:“主上,而今大理军兵尽降,兼燕军损伤极大,故臣下建议,留燕军一统西南,与大理连接一片。令大理军随主上继续讨伐吐番。”

朱武这计策,却是狠毒,不是对别人,却是对自己。明显是想用大理军兵与吐番厮杀,让这支忠诚度不够的军兵当炮灰,即使是和吐番拼光了,却也是无需心疼。而且,这西南当地,那可是还有着田佑恭的,那可也是一块硬骨头。慕容博的燕军如今只剩一万三千来人,虽然说是正面攻坚,攻城拔寨的好手,可面对田佑恭,以及田佑恭的土人精兵,也是不好说谁胜谁败的。极有可能,慕容博最后剩的这点藤甲军,弄不好就要全搭在这里。

不过,此时别说朱丹臣等人自投降并接受整编之后,早已有了觉悟,早已想多立功劳,保段誉重返大理,继续为王。就是那慕容博,也是极端的渴望独自领军立功。好封王立国,面对这种统一西南的功劳。为此哪怕是把燕军全拼光,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故此,虽然这些人有些不满朱武的意图,可却是没有一个人反对。

可就在此时,却有一人喊道:“主上且慢!”

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回 上兵

这是谁这么不和谐啊?

对于突如其来的一声主上且慢。不论是算计者,还是被算计者。都很不满的顺着声音看了过去。

而作为主事者李民,虽然也已经有些察觉朱武的用心,更无心把大理军或是燕军当作炮灰消耗,可无论大理军,还是燕军,乃至李民直属的十个军团,那都是李民的手下部队,不是这支部队上战场,就是那支部队上战场,终究都是要有人正面作战的,却也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就有所避讳袒护,毕竟战场伤亡虽大,可立功的机会也多,只要不是阴谋构陷,却都是一样的。

故此,李民原本就是准备只要慕容博和褚万里等人不表示异议,就直接通过的。所以,李民也是同样对于这个时候,竟然还有一个慕容博和大理体系之外的人出来拦阻,感到微微的好奇。

而此时,那出声喝止的人,已经是一步三摇地走出班列,风度翩翩的站立当场,躬身向李民施礼。

众人一看,这个气啊。

本来朱武的提议,虽有算计的成分在内,可对于慕容博和大理等,那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原打,一个愿挨。一个是为了消弱李民体制下不可掌控的力量,一个是为了立功,好谋求更大的发展。这出声拦阻,本就不招人待见。可而今一看这个出声的人,那就更是不招人待见了。

却原来,此人非是别人,正是新进投降李民的张邦昌。

这张邦昌虽然长袖善舞,可那大理众将早就见过张邦昌的丑态,对其反感,那就自不必说了。就是那朱武,对这张邦昌也没什么好印象。

这倒不是朱武偏见,却是源于李民叮嘱。

李民虽然因这张邦昌此时恶名不显,又是集体受降,怕有人误解,阻塞贤路,在没有什么可拒绝张邦昌投效的正式理由情况下,只能暂时无奈的收编了这个张邦昌。可张邦昌那汉奸的名号,那可是让李民不放心的。

而李民既然存了用体制和律法,来束缚管制张邦昌。或等其成为一个反面典型,震慑宵小,或让其一辈子没有犯错的机会,做一个好人。自然就要跟相关的人等通个气,免得让这张邦昌真的做出点什么来。

而这相关人等,自然就少不了李民这个心腹朱武。何况,李民暂时也没正式给这个张邦昌什么实际上的职责,更没给其什么实权。只不过是给那张邦昌一个参谋的名分,就把张邦昌掖进了参谋部。

在李民看来,所谓: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有着朱武担当参谋部的参谋长,李民却是不认为张邦昌能做什么怪。可在朱武看来,那就是让其约束,看管这个张邦昌了。这朱武死忠李民,又如何能能待见这个张邦昌。

只不过,张邦昌这个人,那可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虽然其骨头软了一些,可不能否认,但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人,无论是英名还是骂名,那无一不是有两下子真本领的。这张邦昌,那也是正规科举出身,从基层官员一步步爬上来的,论情商,政治手腕。以及脑系,那都是一流。甚至,若是不考虑推算能力,这张邦昌的脑系还在朱武之上。情商乃至学问,更不是朱武可比得。

此时,张邦昌仗着参谋的身份,有资格在大帐军议,自也是听出了朱武的用心。也看出了大理和慕容博的心态巧妙,这要是往常,张邦昌绝对不多事,自作那顺水人情。可问题,张邦昌却也是看出李民虽然收了他,却也是不怎么待见他张邦昌。那参谋,根本就是一个闲职。他张邦昌若是不想办法表现,让李民重视,那他这辈子的前途也就完了。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偷跑回京。

故此,张邦昌这才根本无视朱武等人异样的目光,只求把握住机会,展现能力给李民。

李民虽然心恶这个张邦昌,可程序上却是还要公事公办,李民当即面色如常的问道:“尔有何话说?”

张邦昌正色说道:“主上。臣以为,西南之地,不可强攻。须知,今大宋用兵西南,遣得力干将,立时十载,尚未尽全功。我军若强行一统西南,也亦必旷日持久。主上此时正与大宋争夺天下,正是用兵之际,却是不好分兵于此。乃应集中全力,攻克京师,得其正统大义,此为正理。”

李民闻言,暗觉有理。可不待李民说话,那慕容博却是怕失去独自领军立功的机会,一旁不满的说道:“张参谋。此言拗矣!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阵应敌,岂可一概而论。大宋军兵,不修兵备,尽是土鸡瓦狗。而我之燕军,却是精锐之师,更擅山林之战。山林之中,无需多了,但有一班军士,足可灭千人之部落。如此,大宋久不能平定西南,又岂可类比我军。我燕军所到之处,尽皆平之。且,大理新降我军,西南不平,大理与我军疆界,始终无有衔接,终究是一块飞地,怎能不打通西南之地,连接大理,又怎能于腹背之处,留他人窥视。”

这慕容博自小就是以振兴慕容家为己任,对于这军略的学问,虽然不如武功那样精熟,可却也不是草包,到也能寻些说辞。

只可惜,大宋不已言论罪人,士林好谈时政,这张邦昌能士林之中创出名头,冲杀出来,那口舌自然更是便利,更是纸上谈兵的高手。

张邦昌当即摆出高姿态,不屑的对慕容博反击道:“将军莫要空谈,将军可知那西南地理?”

慕容博当即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