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227章

逼上梁山-第227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事实的初始发展,也确实如童贯的谋断一样。那大辽在大宋集结了兵马一年多都没有征战的动向后,实在是习以为常的疲达了。连大辽皇帝耶律延禧都不介意了,辽国上下,还有谁会介意。而那李处温,也确实兑现了诺言,把众多的精锐兵马都调往了察哈尔等地防备金国去了。

燕云十六州的守军,多是老弱杂牌,以及汉军等等。却是被童贯出其不意打的一触即溃。而那郭药师也是兑现了诺言,在童贯领着大军入境后,联络众多汉人将领,辈说大辽对汉人将领的排斥,有苦活、累活、玩命的活,都是汉人军兵的,可功劳却全都被辽人将领等冒领。更鼓吹大宋此次下了大决心攻打大辽,兵马众多,而如今燕地却只是一些老弱之兵,与之敌对,原本就是汉人,与自家人相打,遭骂名不说,更是螳臂当车,难逃灭亡。如今大辽,北有蒙古生番,内有金国做乱,如今连大宋也出兵征讨,正是灭绝的征兆,不可再为大辽卖命。

此等说法,却是说中了所有汉人军兵的心声,一时间,燕地众汉军一体响应,却是让童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五洲六十三县。

童贯为此得意不已,自以为武侯再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可世上事,多有意外。这燕云十六州,却还有着一个耶律大石。这耶律大石乃是萧奉先为了排除异己,特意安置在石门的架空的。这李处温乃是萧奉先的嫡系,自然不敢违了萧奉先的念头,胡乱调动这个耶律大石。而且,李处温也认为,这个耶律大石虽然有些名头神异,可如今已经被架空,孤身一人,就算在石门,也绝对碍不了童贯什么事,却是没理这个耶律大石,更没跟童贯说过。

可童贯倒霉就倒在了这个耶律大石的身上。

第十二卷 第十六回 各有忠义

名声是虚无的,不可见的,却又是无比真实存在的。

最最简单的名人效应,就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名声好的人物一句话,可让闻者信任,群起效仿。而危难关头,名声大的一个人,振臂一挥,更是能引万人响应。

而耶律大石如今虽然已经被架空,可他本身的事迹,早已在辽人当中成了传奇。而耶律大石的狼人变身,更是让这些崇拜狼图腾,认为狼神乃是他们先祖的辽人,对耶律大石敬服不已。

而燕地,虽然原属中原国土的一部分,可他毕竟在大宋建国之前就已经沦落到了辽人手里。再加上辽人已经事实上的统制燕地百多年,燕地汉人,纵然大多都认同和保持汉人的身份与传统,可实际上对与大宋这个国家,并没有多少的归属感。

这就与如今大多外籍华人,虽然都认可自身华人的血统与传承,可一提国籍,就是某某国籍,而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

故此,燕地的百姓,其实并不如大宋满朝文武哪般的鼓吹燕地汉人,翘首以待大宋同袍解救。尤其是下层的普通百姓,终日都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更没心理会是谁来统制他们,反正谁来都一样,谁来都收税。

这就如同当今的新加坡等国,虽然也多是华人,可他们却绝对很少有盼望中国来武力征服新加坡等国的一般。

而除此之外,大辽占据燕地百多年。以燕地比草原更加富饶的生活,早把重心转移到了燕地。燕地多有辽人居住,却是差不多已经实现了辽汉一家的融合。

尤其是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更是没有什么辽汉的区别,辽汉通婚,血统更是混杂。已经分不出什么是辽,什么是汉了。

故此,若是童贯真乃是一个真正的将才,能够严格执行军纪。与民秋毫无犯,凭着他买通的李处温与郭药师的帮忙,高俅攻略燕地。燕地的百姓虽然不会向大宋文臣鼓吹的那般欢喜和期待,可绝对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毕竟,辽汉融合地再怎么融洽,占据人口数量多数的乃是汉人,可占据权力优势的却是辽人。而辽人中的贵族,偏袒同族,欺压汉人,那也是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很,燕地百姓对大辽,其实也是不无怨恨。

再加上如今的大宋,论繁荣程度,乃是当今全世界实打实的第一。大宋遍地黄金,吃穿不尽,那就是所有大宋之外民族对大宋的遐想和认定。只要童贯收缴程度稍稍做的体面、漂亮些。童贯必定能实现人生目标。

可奈何,童贯本身就不是什么合格的将帅之才不说,童贯带来的这些宋军,本身在地方,那还都是欺压百姓习以为常的很。何况这攻入大辽,这些宋军更是没有什么欺压本国百姓的顾忌了。他们可没有什么燕地百姓,乃是大宋子民的觉悟。对他们来说,这燕地就是他们从辽人手里夺回来的,那些百姓就是敌国的百姓,既然是敌国的百姓,自然就没有维护的必要了。

何况,此时军队本有陋习。有着自身的潜规则,那就是攻城伤亡巨大。一方面为了安抚自家为攻城献出大量伤亡的将士。一方面也是为了震慑其他敌国城池,不要做无谓地抵抗,减少自家军队在日后攻城中的伤亡,此时的军队,却是有着一旦攻城胜利,即劳军三日的奖赏。

而这劳军三日,虽然说的好听,可那就是放任军兵对攻破的城池中百姓,肆意掠夺,抢劫,杀戮三日。这三日中,人命不如狗,奸人妇女,破家掠财,那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那就是对抵抗的城池直接屠城。

而这种野蛮的作风,既不是大宋首创,也不是大宋的结尾。三国时期,曹操就是一个爱屠城的家伙,曹操每逢攻入一地,都是喝令其限期投诚,越期攻破,曹操那就是要屠城的。而在没有李民干扰的北宋时代,金兵南下,更是直接屠城。故此才激起大宋南方百姓的极力抵抗,并最终成功抵抗,一直拖到金国被蒙古屠戮干净。而至于后世满清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

故此,大宋军兵在轻易破城后,却是平常地引用了潜规则。

而童贯得知之后,不仅没有禁止,而且更加纵容。这不仅是童贯奸人包庇同党手下的习惯,更是童贯用来收服这些新进归他统领的军兵将士的手段。童贯的人生哲理之一,那就是不与他人一些好处,如何能是他人效命投诚。

故此,童贯在奖赏与该花的钱财上面,向来豪爽,从不吝啬。

而且,童贯作为领军的最高统帅,这些军兵将士执行了潜规则,不仅事实上与童贯结成了一党,这掠夺的财富中,也是绝对要大大的分与童贯一份的。童贯最近一段时间,花钱如流水一般,也是需要一些外找来弥补自身的亏空。而这掠夺燕地百姓的钱财,无疑却是最省力的办法之一。而那些砍杀的燕地百姓,更可斩其首级,冒认辽人将士,补足燕地辽人军兵不足的缺陷,做下更大的功勋。而至于什么燕地百姓的反抗情绪,童贯却是没有半点同情与忌讳,不过就是一群百姓,杀了也就杀了,能有个什么风浪?

确实,无人统领的百姓,确实泛不起什么风浪,只能任人宰割。而燕地的百姓,若是没有一个传奇人物耶律大石存在的话,也绝对是如童贯想象的一般。绝对不会有什么作为。

可中国历来如此,每当陷入危难之时,总会有义勇之辈站出来。也许他们不是为了什么铁肩担道义,但是!中国人向来有着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的传统,那却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且这种传统,危急之时,往往越是市井之人,越是重视。甚至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而且,中国人好脸好面,那也是有传统的。人争一口气,为了这一口气,杀身成仁,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童贯领军,在燕地坐下了这许多的恶情。自有人不满,挺身而起,而这些人没人领导,日子一久,也许也就散了。可如今的燕地却有传奇人物耶律大石。

自有人找上耶律大石,求其领兵抵抗外侮。

这耶律大石本是爱国之人,更是有着极大的野心和斗志。只是感怀李民的神威及恩情,更不想参与本族内部的耶律淳与耶律延禧的暗中争斗,这才任由萧奉先将其架空,索性不掺和了。

可耶律大石能任由萧奉先将其架空,却是看不得大辽百姓这般被大宋军兵杀戮的,而且,耶律大石更有远见,十分明确的知道,如今大辽的重心,不是塞外,而正是这还算富饶的燕地。只有凭借燕云十六州,大辽才能开垦农耕,保持稳定的粮食收入,稳定本族发展。只有把持燕山,扼守三关,才能与大宋的军事抗中,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

而一旦燕地尽失,大辽又必将重新陷入游牧收成不稳,入不敷出的尴尬境界。而且更会陷入与金人、蒙古争夺发展空间的困境,彼时面对大宋,却是腹背受敌,四面环攻。

而那时,大宋凭借燕山山脉,以及长城边关,却是进可攻,退可守,大辽可就是彻底的被动了,绝对再无扭转的可能。

故此,耶律大石哪怕是对李民感恩无比,忌讳无比,为了民族大义,却也是没有别的选择。何况,耶律大石离开李民日久,自身的地位更是提高了无数倍。耳边更是不断的有人窜到,耶律大石自然更是要对李民的忠诚下降几分,怀疑增多几分。

耶律大石逐邀请了石门实权辽将蒙牙乌脱,商议宋军入侵燕地的对策。

这石门的辽将蒙牙乌脱,自认抵抗不了了童贯的大军,更感耶律大石忠义,以及崇拜耶律大石的传奇事迹,当即把军权交还给了耶律大石。

毕竟耶律大石虽然是被架空了,他却还是石门名义上的官阶最高者。把军权还给耶律大石,却也是正常。

而耶律大石军权到手,随即挑选了百名辽人精锐。自身假冒百夫长,挑了酒肉,前去犒赏石门周边的汉人军营。相见之后,耶律大石随即变身砍掉了那汉军将领的头颅,而后报出自家姓名,斥责汉军将领沟通外敌。

此时,那些汉军将领虽然多信了郭药师,可童贯军兵未至之时,还多大打着辽军的旗号,军中知道实情的,更是只有少数心腹。

而今主谋被杀,耶律大石的身份和名声又摆在那里,那些辽军那个不信,又有那个敢质疑,却是被耶律大石接连夺取了五支汉人辽军的兵权,整合了六万大兵来。

第十二卷 第十七回 兵拦桐水

六万大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比之童贯所辖的二十禁军,以及大宋东北防线的边军,自是大为不如。

可耶律大石却领军快速突袭,在童贯大军到来之前,抢先抵达了房山。而这房山,却是通往燕京的咽喉要地。

燕云十六州,虽然占地广阔。可这燕京,作为大辽的陪都,乃是大辽仅次于国都上京的紧要所在。燕云十六州的大半价值,都是在这燕京了。童贯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燕京就是非攻不可,绝对绕不过去的关键所在。

而今耶律大石仗着辽军多是骑兵,而童贯又自持有着李处温的两月许诺,足可完成全攻,只顾着沿路掠夺,并没有全力突击,却是让耶律大石占了先。

不过,耶律大石虽然占了先,可却并没有固守。这房山虽然也算是险峻,更是童贯大军绕不开的咽喉要地。可耶律大石更明白,他耶律大石率领的大多都是骑兵,而宋军却几乎是百分百的步军。骑兵擅攻不擅守,而步军却是攻城拔寨之尖兵。

以不擅防守的大辽骑兵,守备擅于攻城战的大宋步军,哪怕就是拥有险地,大辽骑兵也是不占优势。何况,骑兵据守一处,失了机动,而人数更是远不如大宋军兵,本身自家军兵的军心,也不是百分百的坚定,以之固守房山,那绝对是败多胜少。

故此,耶律大石乃命蒙牙乌脱,带领随后赶到的大辽步军驻守房山,让大宋军兵不敢轻过,去突袭燕京。自家却是领了两万的骑兵,成跨双驹,快速突袭童贯兵马的先头部队。

而此时,童贯却自认布局完善,为了快速夺取全部燕京,却是傻了吧唧的分了兵。其中郭药师受命突袭榆关,张令徽夺取蓟州,刘舜仁夺取顺州,甄五臣夺取儒州,赵鹤寿夺取瀛洲,自家领兵总督,以杨可世、高世宣为先锋。径直夺取幽州燕京。

这杨世可和高世宣,却不是无能之辈,而是当今大宋将门杨家和高家的后人,却是很有些真本领。

可奈何,那杨可世和高世宣,自跟了童贯打入辽境,一路顺畅,不自觉就犯了名门之后的骄傲天性,产生了轻慢之心,觉得大辽兵马也不过如此,比不得他们这些大宋将门之后的勇猛。却是不知童贯、赵良嗣等人事先暗中下的功夫,被飞驰而来的耶律大石打了一个突击。

平原之上,无险可持,步兵本就不如骑兵,何况那耶律大石变身后的勇猛,更是远非杨世可,高世宣之流可比。那怕杨世可和高世宣乃是将门之后,有家传的真本领,可那终究还是属于人的范围。可这耶律大石被李民激发了潜能,那已经是属于变异人的范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