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172章

逼上梁山-第172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李民那些分流出来的弟子,虽然也是实际上的护教团员。可在外人眼里,却还依旧是二龙山学道弟子,却可藏兵于教,倒也没有必要特意分出来。

而至于后勤供给,这就有点无奈了。

别的不说,单是李民那转为弓骑的两百禁军,每月朝廷的饷银是两贯,再加上历赐,一年就是三十贯。蔡京为了稳固京中四镇,给的三倍军饷,一年就是九十贯。而李民虽然没和蔡京比,可也是大手大脚惯了,给的也是两倍军饷。一年一个人就是六十贯,两百人就是一万两千贯。而李民封邑的税收,不过才一年一万贯,这就有着两千贯的缺口。

何况,李民那是弓骑,都是有马,在大宋,马可是稀罕物,尤其是战马,养一匹战马,那就是五个士兵的花销。这再加上李民这会从蒙古弄来的马匹,每年单是养马的花销,那就又是十万贯的缺口。

而除了这些,李民那些拳馆弟子,虽然说是从山贼转化过来的有口饭吃就成。可有着那些弓骑的标准在那摆着,李民本着一视同仁,也是一人一贯的每月保底工资,骨干弟子的待遇更是每月两贯,其中本事得到认可的核心弟子,更是每月四贯,等同弓骑的待遇。这又是三万贯的缺口。

而至于武大郎领导的工程队,李民虽然不用包工钱,可那时李民为了调动积极性的承诺,那更是一大笔的开销。而除此之外,李民二龙山如今万来人的吃穿,每年也不下三十万贯,再加上李民采买精铜,精铁,硫磺、硝石等等,炼制地雷、手雷和大炮,光是今年,那就用了五百万贯。

虽说李民从赵佶那里弄来了不少钱,可那总归是非正常性收入,不能长久。而且,修二龙山山城,以及为赵佶修建水晶宫,那也不全是不要本钱的。成本费,运输费,林林总总加在一起,那也是不少。

而李民的正常收入,却只有每年封邑的税收,以及林灵素进献的香火钱。李民的财政赤字,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此时李民又资助了黎木赫大量的军资,这钱财就更是捉襟见肘了,剩下的钱,不过才三百万贯。

虽说这笔钱,也已经是很庞大了。可是,却绝不够李民大规模组建护教团的,而且,无论是李民如今规模的军费,还是草原计划的后续援助,那都是长久消耗的。没有正常的收支平衡,那绝对是不行的。

好在,李民那些见习弟子,却是只要管饭就成,这还稍稍让李民安心了一些。

故此,李民当今之计,不在节流,而在开源,李民总不能老是敲赵佶的竹杠吧。那赵佶虽然有钱,可先有艮山,后有水晶宫,全都是大工程,无论是国库还是小金库,恐怕全都要干净了。再想榨出钱财来,恐怕也难了。

不过,李民走的这些时间,那赵佶的水晶宫,在李师师的督导下,在徐神翁的全力开工下,有着京营督造的全力配合,却也快要完工了,只要在完工之后,由赵佶显摆,在那水晶宫大摆一下朝宴,上行下效,李民的第二批顾客源,也就有了。所以想建立一个完备的军需平衡体系,可却也不急。

而且,李民也是有了一个想法,那就走私。

别的不说,这北上一趟,李民可是确实体会到了草原的马,以及江南的茶叶,那在源产地,那叫便宜啊,而双方倒腾一下,那叫高利润啊。而且,有着黎木赫的关系,以及派去的宗泽等人,马匹的采购,以及茶叶的销售,那都不成问题,唯一需要的,就是南方茶叶的采购,以及马匹的销售。

不过,这也不成问题,大宋缺的就是马,多的就是茶叶。以他李民如今在大宋的身份,别说是动用高俅帮他调集茶叶,销售马匹了。就是直接说给当今皇上赵佶,那也得把赵佶美死。何况那青州的慕容知府,如今更是对他李民百依百顺,巴结的很,而这青州又正是交通要地,他李民只需完成马匹采购,以及茶叶销售,其他的交给慕容知府处理,想来,那慕容知府,不会不乐意赚这轻松钱吧。

李民当即嘿嘿暗笑:自古官商勾结,乃是发财的不二法门。即使法治社会也不能避免,何况此时?而且,如此一来,也就不算是走私了,也少了许多把柄,更能让那慕容知府得些利益,与我结成利益联盟,这青州,也就更安全了。

李民想到这里,当即派人邀请慕容知府来二龙山叙话。那慕容知府得李民传召,当即屁颠屁颠地坐轿赶来了。

等见到李民,听李民说:李民最近纳了一房夫人,乃是蒙古草原押刺伊尔部的族女,那草原的马匹极为便宜,大宋又正好缺马,李民忧心国事,有心与他慕容知府联手做些买卖,为大宋买些好马回来。

虽然李民说的冠冕堂皇,可慕容知府却也是老油子了,当即听得明白。

可且不说,以茶换马,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单是那上好的马匹,有着辽国和西夏的限制,那也是有钱都买不到的,这也是大宋从来不和辽国与西夏同时开仗的原因所在。

大宋从来都是买西夏的战马与辽国开仗,买辽国的战马,与西夏开仗,若是大宋同时与西夏和辽国开仗,那大宋就只能买大理的战马了。而大理的战马虽然素质不错,可供应量却不足。所以,大宋除了高级将官有马之外,主要兵力全都步兵。这要是能大批量的稳定买马,肯定于朝有大功。

只是,这些战马,他慕容知府也是有大用。

故此,慕容知府只是稍一琢磨,随即就点头说道:“蒙国师提携,敢不应命。只是,从我这里收集茶叶,价钱已是江南的数倍,而马匹在我这里贱卖,比之江南也是亏了数倍。虽然这是国师提携下官,可下官也不想让国师亏得多了。下官的本族,却正是江南人,在江南也是颇有根基,下官完全可以在江南本地为国师采购茶叶,更可直接替国师把马匹在江南销售,保得国师妥当。”

李民一听,大是高兴。真是想睡觉送枕头,没想到这个慕容知府,竟然在江南有根基,李民当即点头微笑。

而慕容知府看李民神色欢悦。当即趁机说道:“不瞒国师说,这青州,下官经营多年,敢夸口铁桶一般,上下都是下官的心腹之人。可是,进来青州教授秦桧,乃是朝廷直派下来的,为官假清廉假刚直的很,甚是讨厌。下官有心治他之罪,却听说他是国师的人,乃是靠了国师的帮衬,这才中了状元,故此,下官念着国师的好,也一直容忍他。只是如今下官插手这大买卖,却恐他多事,敢请国师赐个章程,下官也好行事。”

第九卷 第二回 梁山困境

秦桧?我的人?

李民稍感惊异。若不是这个慕容知府提及,李民几乎都快把秦桧给忘怀。不过,李民更加奇怪的是,听这个慕容知府的话中含义,这个秦桧,竟然还是正直的清官?这可能么?

恍惚间,李民隐约记得,好似岳飞传里,那个秦桧在金兵攻克东京前,也是主战派,而且,宋徽宗、宋钦宗被俘时,他还是主动护驾的随行官员,还敢质问完颜宗弼,貌似有些忠义,只是被俘的时间一久,再一回来,就整个全变了。

对此,李民倒是有些理解。这就向许多的革命老前辈,为祖国拼死奉献了一辈子,可说忠诚无二,但一场文化大革命过后,却有许多都从一个极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有极少数的,才始终保持了革命本色。这秦桧,想来也是那种没有经受住最终考验,而蜕变到另一个极端的堕落人士吧。

不过,理解归理解,对于这个注定不可能经受住磨砺考验的秦桧,李民虽然不会不教而诛,在其还没有犯罪行为乃至意识前,就将其一棒子打死,可是却也不会庇护和提拔他。

毕竟,若他秦桧完全忠诚大宋,那他李民有些事,还真得避讳他,而若他秦桧现在就已经腐败了,那他李民用着,不久更是自找倒霉了么。

不过,有一点李民还是比较肯定的,这个秦桧,注定不可能像原先那个秦桧一般的有名了,且不说,岳飞如今已经投到了他李民的门下,注定不可能被秦桧所害,那秦桧没了岳飞可害,那恶名就少了许多。就是那靖康耻,李民也在全力设法改变着,若是连那秦桧接受考验的机会都没有,秦桧变节的可能性,自然更要降低。秦桧的名声,也就要小得多。当然,秦桧本性如此,过得一二年,在这大宋官场中把棱角锐气以及那点忠义都磨光了,自动变节腐化,也不是没有可能,可即使那样,没有了大是大非的大恶行,秦桧最多也就是流为中华封建官场上千百万腐败官员的一份子,就算不是默默无闻,也绝对不会传名千古。

想到这里,李民甚至还微微有些可惜,毕竟秦桧也算是一个难得的经典反面教材了。就这样没了,还真是可惜。以后那油炸桧,也就少了许多传说了。不过,若是为了经典反面人物,就去鼓励和帮助秦桧祸害人,那就更是有病了。

好在,中华从来不缺少英雄,也从来不缺少反面人物,李民想到最后,索性也懒得琢磨秦桧了。见那慕容知府还在游移不定的等着他李民回话。

李民无由地一阵心烦:没想到我李民经落得伙同慕容知府这个赃官,合谋秦桧那个忠良的份上,这算什么?

当下不耐烦的交代道:“那秦桧不是我的人,与我无关,你自行处理就是。”

慕容知府得了确信,自以为和李民的关系更近了,当即兴高采烈的去了。一回去,先不管别的,就疾步走到密室,给本族写了一封密信,除了让本族组织一批茶叶运来之外,更详尽的交代了与国师李民攀上了交情,并交代为族里采购了大批的马匹。随后,遣心腹人昼夜兼程,赶往苏州老家传信。

随后,就盘算起怎么把秦桧这个扎刺儿的家伙弄倒。

而不提这个慕容知府怎么盘算秦桧的,李民在送走了慕容知府之后,随即又叫来了郑鹏,商议这个贩马的途径。

现在,李民有了江南的茶叶采购和马匹行销,却是不用走旱路,完全可以直接走海路,从辽东湾,渤海,黄海,直接到两浙苏州的吴淞。不仅安全,也少了许多卡哨的路供。

而郑鹏提出的这个海路行程,却又正好触动了李民早已想在海外开辟基地,好控制火药炮弹等生产技能地流传。而且,如今李民硫磺的购买量,在大宋境内,一年最多也就两千斤。多了,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根本不够用的。而在海外开辟基地,自己组织船队,就可以直接往日本采购硫磺,那用起来,就方便多了,也节省多了。

故此,李民随即叫郑鹏安排人,从登州出海,寻访一下海外的岛屿,看看有没有可堪使用的。郑鹏也领命去了。

不几日,慕容知府就很轻松愉快的把那个秦桧给拿下了。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那秦桧,此时虽然还算忠诚,为官也比较清廉,可他原本的志向,就是能得良田三百亩,此生不做孩子王。他那夫人,也是好财之人,以至于,秦桧在任上采购的官田,却是违制了。本来,这绝对算不得什么,当今大宋的官员,都是如此。若是没有那些违制的官田,他们连日常的应酬都不够花销的。

只是,别人违制,同僚庇护,没人查,自然没什么。可这慕容知府可是有心找秦桧的把柄,自然就不行了,而这秦桧上面又没人,同僚又烦他的假清高,以至于慕容知府一个突然发难,秦桧却是反应都没来得及应变,就被慕容知府摘了乌纱,打入牢房,上报吏部了。

那慕容知府可是有大靠山的,他上书吏部的行文,那不过就是走个形式罢了。这一点,不仅慕容知府明白,秦桧也明白。

而就在慕容知府得意之时,那梁山那里,却也打地热闹。

那高俅保举了呼延灼剿灭梁山。那呼延灼倒也提气,虽然他带的兵马,并不足以把八百里水泊梁山包围的铁桶一般,可他本家的军队,三千铁甲连环马,那可真是大杀器,就是西夏的正规军,也是不敢正对其锋芒的,那就更别提是梁山这些没有甲胄的土匪了。逼得晁盖和宋江,只能困守在水泊之内。

只可惜,呼延灼虽然马军精通,但梁山那地方,要想打过去,却得先会水,而且要有船。他那马军用的再熟,却也游不过去。

故此,呼延灼只能停兵水泊边上,一面骂战,一面日夜赶造船只,训练水军。只是这两方面,却都不是他的强项,却也是急不来。只是,呼延灼却是领了君命来的,虽然这事急不得,可拖得久了,却难免要影响他呼延灼的前程。难免让官家想:连这么一伙水寇都要旷日持久,他这呼延灼,就算有本领,也绝对有限的很。

这却是呼延灼万万难以容忍的。

这太平的日子久了,他呼延家的功爵,代代削减,再没有功勋恢复,很快他老呼家,可能就要像老杨家一样没落了。这难得机会,他呼延灼万万不能错过。

故而,这呼延灼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