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111章

逼上梁山-第111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尬的说道。毕竟他那以前的事,在他如今一心求索大道的心态看来,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不过,徐知常说开了头,下面却也就通顺了。很是自然的说道:“这世间事,但凡讲个证据的,多是升斗小民,平民百姓。生死对错,都由不得己,只能借助强权上位者以及他人主持公道,这才需要一个证据。而强权者,是非对错,都由己,即所谓:成王败寇。就像那江湖门派,两者为敌,那还需要什么是非曲直,随便说个因头,便是证据,比得还是双方谁得人更多,势更大,实力更雄厚。谁能把谁灭了,谁就有理有证。如此而已。”

李民听得大为认同。李民万万没想到,一个古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徒弟,竟然给自己讲了一番人生哲理。这小子太有才了。

只是,李民如此却也越发惊奇:难道不知不觉中,这徐知常发展的势力竟然已经比蔡京还大了么?若是如此,我的计划,却又要改改了。

李民当即插话道:“依你之言,莫非你如今已有势力,足以力压蔡京?”

徐知常闻言一顿,随即苦笑答道:“师尊,弟子不过是承您的光,如今也混了一个国师罢了。可这国师却只是一个空名,而且弟子担任的时日又短,再加上弟子现如今也懒得招收势力,以免耽误了大道,这势力,却如何能比得了那经营相位多年的蔡京。倒是林师弟招揽了一些人,可也多是些没有根基之辈。都指望着林师弟这棵大树乘凉呢。却也是没什用处。”

李民闻言,顿时不解,暗自寻思:合着那我开玩笑啊?先说官场不讲证据,强权都是要靠实力的。现在又说你根本没有势力。比不过蔡京。那你拿什么替我出气啊?

不过,李民神色却也不显,只是淡淡的问道:“既然你势力不如蔡京,你却又如何让那蔡京罢官?”

徐知常笑道:“师尊。这却是您有所不知。这官场比不得江湖。江湖人以势为先。谁的人多,谁的势大。谁自然就有道理。可这官场上,却是讲究一个地位。谁得地位到了。自然有一群人依附过来,这势力也就成了。反之,地位没到,却有了势力,这反倒是惹祸的根苗。必为上位者忌。必受打压。这蔡京,能有今天这般的势力,就是源于他有今天这个相位。一旦相位不在,他的势力,却也旦夕化为乌有。树倒猢狲散,此言是也。”

李民略有所悟。

而那徐知常兀自说道:“而他的相位,却是当今官家给的。弟子不是夸言,弟子的势力虽然比不得那蔡京,若是在朝中办什么事,万比不得蔡京如意。可弟子却是能在当今官家面前说得上话的人。那蔡京能为当今官家所喜,一个是他自身机警用心,能投官家所好,自身才学书法又好,能被当今官家引为知己,另一个,他蔡京就是靠的弟子与童贯,不时为他在官家面前美言,并为他遮拦一下官家的圣听。可如今,他蔡京竟敢暗害师尊,弟子如何还能为他出力。只要弟子时不时的把那蔡京的劣迹在那官家面前说上一二,时日久了,官家自然对那蔡京生厌。罢他的官,自然也是寻常。何况,如今那蔡京与童贯走的也过于近了。若被官家知道,外臣结交内侍,那就更为官家所忌。何况,如今童贯督军在外,也无能在官家面前用心。此事就更为易尔。”

李民明白了:什么叫官场?什么叫权谋?什么叫封建社会?那就是皇帝的一言堂!所谓的权谋,那也是围绕着皇帝来算计的。就算是有臣子能以让皇帝退让,那也是在皇帝容忍的范围之内。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董卓、曹操、王莽、甚至宋朝的开国皇帝,都可以说是异端。不过,这终究是少数。而且,他们能成功,也在于他们打破了体制,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时期,根本不是什么和平稳定的社会时期。而是乱世。

唯有乱世,社会固有体制已经不再稳定。这才有权臣欺主,或是造反成功的可能。而现在,大宋虽然算不得盛世,却也还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年代。在没有宋江,方腊等人冲击固有秩序,以及金兵入侵之前,还有这暴风雨前的平静。在这种体制下,任是蔡京再大的势力,却也还要按着规矩来。只要他没有赵佶的欢心了,他的地位也就不存在了,他的地位不存来,他的势力也就没有。他的势力没有了,他蔡京也就随人捏吧了。

李民现在算是略微领略一番大宋官场的权谋之争了。

李民突然有些同情起蔡京来了。不过,再同情,蔡京也是不可放过的。就冲他蔡京多次毫无征兆的就对他李民下毒手。那就不能放过蔡京。这不仅仅是蔡京这个人太狠辣,太不可控制了。这也是他李民在表明一种态度。有仇必报。如若不然,恐怕以后人都觉得他李民好欺负,这麻烦事就没完了。

故此,那怕李民此时一心想着和谐社会,决心在金兵入侵前,最大限度的保持国家稳定,社会团结,就像日寇侵华时,我党争取国共合作,团结一切力量,抵制日寇一样。争取到时候能凝聚大宋的所有力量来抵制金国入侵,避免战乱掠夺而造成的文明倒退。却也不得不先给蔡京来一下。否则,不用十年,他李民可能就先没了。那还提什么改变。

只是,李民听明白了,却也有些失望。因为徐知常虽然确实有能让蔡京罢官的能力。可却对李民阻止赵佶兴建艮山,说服赵佶积蓄国力,训练精兵,没多大的用处。这赵佶痴迷仙道不假。可徐知常在他面前顺口说说蔡京的善恶没什么。可若是插手军政,却就是越权了。到时候,倒霉的,就该是徐知常了。

积蓄抗金的力量,却还只能由李民自己在暗中筹划。

李民琢磨通透之后,随即向徐知常交代道:“如此。蔡京就交给你来处理了。不过,却要小心。莫要被他咬了。”

徐知常很受感动的说道:“谢师尊关爱。弟子定当铭记于心。”随后,徐知常想了一下,又说道:“师尊。那蔡京势大。若单凭弟子一个人谋算他。恐需多花时日。却让他寻了风声。有了破招。弟子为求完全。想联合那梁师成,一同对那蔡京发难,定可让那蔡京措手不及,丢官罢职。”

虽然历史上那个梁师成的名声也不怎么样,现实中也同样臭不可闻。可梁师成毕竟还是当朝一大势力,而且也还没对他李民下过什么毒手。李民却也由得徐知常去了。反正现在朝中的事,他李民不太清楚。遥控,还不如让他们自由发挥去呢。

反正如今李民也看出来了。最终的仙道,就是栓着徐知常最有力的诱饵和枷锁。徐知常本事练得越大,他也就越信他李民。同时也必然跟他李民一样,发现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只是他李民却知道根本没有什么仙道,一切都是异能,都需要自我探索。而徐知常却相信有仙道,期待进入李民的师门。获取真正的仙道。

故此,除非他李民疯傻了,亲**代是骗他徐知常的。否则只要徐知常有着一线的希望,哪怕就是自己骗自己,徐知常也是不会反的。反倒是那个林灵素真是一个笨蛋。到如今什么都没练出来,日子久了,灰了心,却是不好保证其忠心。不过,短时间却也不要紧。有徐知常这么一个例子在面前,那林灵素是亲眼看徐知常一步步练出来的。这信心,却也不是那么好丧失的。

如今,李民想通透了蔡京对他李民的暗害,也有了对付蔡京办法。却是想到召回徐知常和林灵素的根本目的上。虽说,李民现在已确定徐知常和林灵素没有不受控制的迹象。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丧失忠心。可规矩早点立,却也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徐知常和林灵素,更关系到他李民今后聚拢人心,整合力量抗击金国入侵。

故此,李民沉思了一会儿,逐正色向徐知常问道:“我出京时,你等搞的神宵教。如今却是何等规模了?”

第四卷 第十八回 政教合一的误会

“回师尊。弟子苦练神通。教务却是操心的少了。此事一直由师弟负责。师尊若要知道个清楚。可把师弟唤来。一问便知。”

徐知常所说的师弟,自然指的不是旁人,就是那林灵素了。可见,徐知常还是很照顾林灵素这个师弟。这个时候,还记得让林灵素也能够有机会表现表现功劳。要不然,虽说徐知常确实没怎么操心神宵教的事,将之都交给了林灵素搭理。可此时李民又不是详细询问神宵教的收入之处,人员安排,只是个大概的话,终日和林灵素在一起的徐知常,却也是无论如何,也能说上几句的。

李民听后,明白徐知常的想法。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徐知常去把林灵素喊来。

不多时。林灵素就随着徐知常进来了。向李民行礼后,随即垂手站立在李民身前问道:“不知师尊想唤。那旁使用?”

李民微微一笑,随手一摆说道:“坐吧。此处无有外人,却是不需如此拘礼。”

徐知常和林灵素谢过,分左右,坐在了李民左右两旁的方椅上。却与坐在中央的李民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型。

待林灵素坐定。李民这才说道:“听闻你师兄说,近些时日来,神宵派的筹建,都是你一人忙碌。却是苦了你了。”

林灵素连忙欠身说道:“谢师尊关爱。为师尊尽力,弟子不觉得苦。”

李民暗笑:这个林灵素却也会说话。

不过,李民不知道的是,这林灵素还真没说假话,他确实没觉得苦。正所谓:好者为乐不为怨。这林灵素虽然现在也被李民重新点燃了向道之心。可他毕竟是外道起家。自身的条件,不论是资质,定力,还是悟性,却都是比不得修炼左道有大成的徐知常。无论是李民传授的大日心经,还是李民反馈回来的御雷心经。林灵素玩命了多时,却都是毫无寸进。反倒是忽悠赵佶,筹建神宵教,却给了林灵素苦心修道之余,来了几许调剂。而成名之后,张德等人的依附,更让他感到了些许权力的乐趣。这林灵素,自然就更感不到苦了。若不是林灵素的修道信念,乃是自小在心中立下的宏志。被李民重新点燃后,更是越发坚定了。恐怕林灵素此时早已乐在其中,沉迷进去了。

李民虽然不知道这些,可却也看得出来,林灵素确实真的没有怨言。这也让李民很欣慰。

李民随即进入正题说道:“你且说说,如今这神宵教,却以操办的如何了?”

林灵素也不多想,随口说道:“回师尊。如今的神宵教。却已筹建的差不多了。前些时日,当今官家就已经把玉清和阳宫赐给弟子,并改为玉清神宵宫,作为我神宵教立教根基,在弟子离京前,又依弟子所请,下诏自封为神宵教教主,自册为:教主道尊皇帝。以为教内通传。并奉师尊为神宵教副教主。封师兄为视中大夫,通真显圣元法先生,封弟子为:视中奉大夫。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均封为教内大祭祀。如今弟子正在筹思请官家于各路修建神宵教道观。广招道徒,大兴我神宵教。”

靠!李民万万没想到林灵素的工程这么大,现在都已经准备在全天下修建道观了。这工程要是实施了。那可比蔡京搞的什么艮山工程,不在以下。那绝对是劳民伤财的玩意。

不过,若是不搞那些形式主义,弄什么奢华的道观的话,这在全天下设立教派分支,却是一个聚拢天下民心的好办法。想那大贤良师张角,不就是全天下的传道,大设三十六方,各以渠帅、祭酒统领么。

想到这里,李民突发灵感:如今这赵佶都被忽悠的当上了这个神宵教的教主。若是让全天下人入教,奉他为教主。如此,子民是他的,教徒也是他的。政教合一,大大减少其他人的造反信念,他必然高兴。也必然支持。而我,也正好借机统合人心与力量,等那金国入侵时,有全天下的教徒出力,就算不如那大贤良师,可拖延一下金兵入侵的步伐,调兵回护京师,避免靖康耻的发生,总是没问题的。

此想,终让李民一直思考的问题,再次有了方向,却比他原先想在这二龙山成立一支队伍,又要好的多。至于政教合一之后,封建势力会不会更加庞大,更加压迫以后的社会进化,李民暂时却没有去想。毕竟李民不是什么社会学家,李民一个小组长,能忽悠到这地位,想到这步,这已经是他的超长发挥了。其他的,却还需要他今后经历更多的人生阅历,进一步的成长以后,才有可能。这就像那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圣人也不是一天就修炼出来的一样。

故此,李民想到这一步,略一盘算,觉得有发展的可能,随即说了出来,与徐知常和林灵素二人商议道:“我看大兴道观就不必了,如此太劳民伤财了。不过,于全天下兴建神宵教分支。招收天下百姓入教。却是不错。如此,官家即为帝王,又为教主。民入教,精神所托,即为当今官家,却是有利于天下安定。你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