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侯 >

第57章

汉侯-第57章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午苦笑了一声,说道:“也没有什么事情,我觉得你还是与珏儿说一声的好,这事毕竟他从头到尾都参与其中,他又整日和陛下相见,总要心里有数。”

刘嫖点点头,道:“这是自然。”

陈午寻思了一会儿又道:“珏儿的事情我一直想与你谈谈,珏儿的性子一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比起别人家的子弟显得太过温和,往日还好,如今新皇即位,珏儿也要跟着接触更多的人,我实在担心他这种被动的性子遭了他人的算计,毕竟珏儿不是每次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好运气。”

刘嫖细细思索了半天,笑道:“珏儿心思聪敏,他不是没有心机,只是不愿意主动对人去使而已,反正有母后护着他不会吃什么大亏,等他再大些见得多了,自己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事。”话虽如此,做母亲的终究心细一些,对于陈珏将来的发展刘嫖仍然皱了皱眉。

陈午想想,也觉得是他自己有些杞人忧天,又与刘嫖聊了几句宫中阿娇的事情,两人忽地听得展眉的声音在外面道:“四公子来了。”

陈午朗声道:“珏儿进来罢。”

陈珏方才从宫中回转,身上的衣服还没有换,他面上因为正值夏日的缘故有些微汗,刘嫖柔声道:“珏儿快过来歇歇。”陈珏行礼之后依言坐在刘嫖夫妇两人下首,接过展眉递过的手巾擦了擦脸,长长舒了一口气道:“阿父阿母,儿子是从太皇太后的长乐宫那边来,临行前太皇太后还交代了几件事。”

刘嫖直起身子,道:“母后说了什么事?”

陈珏将几件事情一一说了,刘嫖笑道:“这是好事情,珏儿尽管放心。芷晴那边的事情都交给我。”

陈午摇头道:“娇娇没几个月就要生产,你还是多入宫陪陪她,珏儿这回事情让他几个嫂子去帮忙罢。”

刘嫖一想也是,当下也不再拉着陈珏讨论订亲的事情,转而盘算起这整个过程要怎么样既不显得太张扬,也不会落了堂邑侯府的面子。

陈午笑着对陈珏道:“梁孝王的那个女儿我也见过,当日在宣室殿上帮着你阿姐的那位翁主就是她罢?”

陈珏点点头。道:“正是她。”

陈午继续说道:“这位翁主看上去聪明又善解人意,上次家中也算欠了她一份情,珏儿你须得好好待她。”

陈珏闻言哭笑不得地道:“阿父,眼下虽说太皇太后要为我做主,等到将她迎进家中地时候说不定已经是一两年之后,您现在说这个实在太早了些。陈午摸了摸自己半长不短的胡须,笑道:“不早了,当年我与你阿母成婚前学了好一阵子礼仪,眼下你要娶的好歹也是一位翁主,不会比我那时轻松多少。”

刘嫖白了他一眼。转而对陈珏道:“珏儿不要信你阿父的话,芷晴虽然是翁主,但阿母也是她实打实的长辈,你是她实实在在的表兄,根本不用你去像那些尚宗室女的世家子弟一样受罪。”

陈珏不由地一笑,刘嫖嘴上说芷晴这样好那样好,到了最后还是一边倒地偏向自己儿子,他说道:“阿母还是等晴翁主到家中之后再说罢。”

一家人聊得兴起,刘嫖命展眉送上晚膳,留陈珏一起用了之后才肯放他回去。

陈珏回到房中时已经微微有些倦意。只是他终究难忍身上地不适,将侍婢紫烟唤来道:“准备沐浴了没有?”

紫烟乖巧地答道:“都备好了。”顿了顿她又偷偷地看了陈珏一眼道:“公子要娶亲了么?”

陈珏一边为自己倒茶一边笑道:“怎么,你从阿母身边的那群小姊妹那听说了?”语毕。陈菊一口将杯中凉茶饮尽。

紫烟吐了吐舌头,好奇地道:“公子,那位翁主生的什么模样?比隆虑公主还好看吗?她对小婢们这些下人会不会很严厉?”

陈珏听得紫烟这一连串问题不由又是一笑,仔细回忆了与几次与芷晴短短的相处,陈珏说道:“她生得比隆虑公主还要美些,性情方面我也不甚了解。但她不像是那种刁蛮任性之人。”

紫烟点点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道:“公子快些沐浴吧,再等一阵子水就凉了。”

不多时将自己浸在热水之中,陈珏脑海中飞快地上过无数念头,最后定格在宣室殿上芷晴在阿娇身边向他抬眼的那一瞬间,梁王的女儿啊。陈珏轻叹了一声。他以后是再也没有资格腹诽刘彻和阿娇之间近亲血缘的关系了。

次日清晨陈珏早早入宫,刘彻登基。日常生活自然要搬到宣室殿去进行,陈珏作为太子家令本来就有不少事务要亲自打点,再加上阿娇的告诫犹在耳边,他务必要把刘彻这位新鲜出炉的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

李青站在陈珏身边指挥宫人做事,一时间倒也算得上秩序井然,陈珏略带懒散地道:“看不出来,你还颇有些管人地法子。”

李青此时刚好闲下来,他回身笑道:“公子见笑了,这等杂事总不能要您亲自去做,小人正好借着机会试试看,也好学点儿东西。”刘彻登基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封赏太子宫旧人,但李青已不再称他为家令。

陈珏唔了一声,忽地看见一个宫人要去碰刘彻书房一个不起眼的木架上的琉璃盏,他轻喝道:“你等等。”那宫人惊愕地住手,只见陈珏几步走上前拿起那个琉璃盏看了看,笑道:“想不到这琉璃盏还留着。”

李青打发走那正在发呆的宫人,低声道:“陈家令,这琉璃盏可是陛下喜欢的吗?”

陈珏看了他一眼,又重新将注意力移到琉璃盏身上,道:“这琉璃盏本来有一对,那一只被陛下小时候弄破了。剩下的一只陛下便收藏了起来。”陈珏说的是那次刘彻和韩嫣打碎琉璃盏,他和阿娇为二人顶罪一事,思及此处,陈珏心中不由挂记起多日不见的韩嫣来,早就听说韩嫣父亲重病,韩则又心胸狭窄,他也不知眼下弓高侯府那边是什么情形。

李青却不知道陈珏心中在想什么。转而道:“陈家令与陛下从小一起长大,今上登基之后必不会亏待陈家令,太子妃着小人问陈家令一句,陈家令现下想做什么官职。”因为阿娇尚未正式被册立为皇后的缘故,太子宫中旧人仍然喜欢叫阿娇为太子妃。

陈珏闻言停下手中翻动琉璃盏地动作,转身定定地注视着李青道:“你回去转告阿姐,无论是什么人请她帮忙求官她一概不要理,若是那人果真有些才敢或者不好拒绝,阿姐只要让他拿书信才找我便是。”

李青见陈珏神色严肃不但怠慢,当下躬身应是。陈珏点了点头,见左右无事便径直提着那琉璃盏往宣室殿方向走去。

宣室殿中。

刘彻一边浏览着手中地奏表一边对陈珏笑着说道:“子瑜,你看看朕这位淮南王叔,他这是上书要回到淮南去,还有赵王,听说他这几日也老实得很,子瑜,你觉得朕要不要这么轻易地放他们回去?”

陈珏想了想,道:“淮南王与赵王并无罪过,陛下怕是做不了什么事情。”

刘彻闻言顿时泄气。道:“他们可恨的就是这一点,朕明知他们包藏祸心却又拿他无可奈何,真真气煞人。”

陈珏笑笑。将那琉璃盏取在手中道:“陛下看这是什么?”

刘彻先是皱了皱眉,随后恍然道:“朕想起来了,这是朕小时候和王孙一起打碎的那对琉璃盏之一,你怎么把它给找到地?”

陈珏略略躬身道:“陛下好记性,这是宫人整理太子宫旧物时臣凑巧看见的。”

刘彻哈哈一笑,意气风发地说道:“孤怎么会不记得?”说到这里刘彻皱了皱眉。道:“王孙在弓高侯府那边也不知处境如何,这几天你抽空去那边替朕看一下。”

陈珏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欠身道:“臣遵旨。”

“陛下。”杨得意地声音在外面轻唤,刘彻挑眉道:“嗦什么,有事情就说。”

杨得意走近刘舍身边不远处,他身后则跟着一群朝官,这些朝官上至窦婴刘舍卫绾。下至一些刚够资格朝天子的官员俱是一脸凝重。

“陛下。”太尉窦婴肃容道。“匈奴人几日前入了上郡,携苑马数匹遁走。”

“什么?”刘彻心中顿时翻起惊涛骇浪。他拍案而起道:“匈奴人欺人太甚。”

陈珏在脑中飞快地回忆着上郡的信息,最后心中了悟,景帝一生以外伐匈奴内制诸王为己任。一直以来大汉与匈奴人之间地战争,马匹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上郡那边正有一个官方的马苑,如今景帝为对付匈奴人而经营半生的成果一朝便宜了匈奴人,这无疑是一记耳光抽在大汉人脸上,刘彻的表现也算是正常。

刘舍又奏道:“陛下,匈奴人携马即走,边界诸将如李广和程不识均遣人来问若有时机,究竟是攻是守。”

匈奴人来去如风,一旦遁入大草原之中汉军便不好追击,汉军一直以来都是以防守为主,只是这次匈奴人的劫掠与以往有些不同,又跟景帝驾崩扯得上一点关系,刘舍和窦婴都必须问明刘彻的看法。刘彻气道:“自然是攻,难道一旦城池守不住将士们就要什么都不做,眼看匈奴人回转吗?”

刘舍与卫绾对视了一眼,一边窦婴斟酌着开口道:“若是要战,陛下还需考虑诸王尚在长安,可供支援边界地兵士辎重恐怕不多。”

陈珏微微皱了皱眉,这就是所谓地攘外必先安内,刘彻犹豫了一下,果断地道:“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必须要打,先皇早在几年前就终止了与匈奴人的和亲,朕不能视先皇所留之命于不顾。”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第八十四章 万事初

刘舍不着痕迹地看了身边的窦婴一眼,又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先皇大行前也并未留下只字片语,陛下还是往长乐宫问一问太皇太后的意见。”

刘舍此言一出殿中所有敏感的人都竖起了耳朵,等待少年天子的答案。

刘彻握住手中的一支笔,思索片刻道:“太皇太后在长乐宫颐养天年,朕总不能拿这些边关军事去打扰她的清净。”他眼看就可以指点江山,心中其实不太愿意去问窦太后。

陈珏望了望刘舍,这位刘丞相祖上是项羽那边来的降臣,大汉开国所封列侯之后不在少数,刘舍能做到丞相之位绝不是一个资质平庸之人。

窦婴欠了欠身,口中道:“陛下年纪尚轻,太皇太后历文景二朝,两代先帝为政之道她老人家都看在眼中,她的意见必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窦婴虽然是窦太后子侄,但他生性耿直,这些话本质上还是出于真心。

刘彻眉心皱起一条沟壑,在场的三位重臣都意识到这个时候外臣不适合再说话,窦婴沉吟片刻,他的目光忽地落在一脸淡然的陈珏身上,不多时老成的卫绾也跟着向陈珏看来,就是刘舍也忽地回过味来:童年玩伴加小舅子,太皇太后的外孙子,年纪轻轻说错话也没有大碍,这差事不归陈珏归谁?

陈珏被他们看得周身不自在,殿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陈珏更了解刘彻,刘彻初登基,帝后之争还没有真正掀开帷幕,刘彻这时候的犹豫更多的是少年自有凌云志,好面子地不想被人说他事事依靠窦太后而已。

“陛下。”陈珏躬身道,打断了刘彻的思绪,“太皇太后老成持重,先帝亦常问政事于长乐宫。之后才会下达政令,陛下往长乐宫请教几句总是好的。”

景帝事母至孝,刘彻想起景帝时常去长乐宫问政的情形,脸色顿时缓和许多,道:“如此也好,子瑜,你稍后随朕去长乐宫请安。”

陈珏答应了一声**刘彻先前曾以太子的身份短暂地监国一段时间,他与这三位大臣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因而道:“众卿还有政事在身,就不必随朕同去。”

不多时陈珏跟着刘彻一起在三公重臣地注视下行出殿外,他一边走一边不由想起景帝驾崩之前他在宣室殿外听到的几个单字,只是看眼下刘彻对窦婴的样子也不像是极为提防,他实在不知景帝临终前究竟对刘彻说了些什么。

因为景帝驾崩不久的缘故,刘彻为表孝心,下旨未央宫中自皇帝以下都暂不乘车辇,所以陈珏和刘彻二人乃是在杨得意等宫人的簇拥下一齐朝长乐宫方向步行而去。陈珏和刘彻在前,杨得意则带人远远跟在两人身后。

“子瑜,匈奴人进攻武泉在先,如今上郡苑马被劫,这实在是大汉的奇耻大辱,朕誓要讨还。”

刘彻咬牙切齿的声音将陈珏从自己地思绪中唤醒,陈珏和声道:“陛下,为社稷安宁边塞无忧,匈奴人自是要打,只是陛下想好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为止了吗?”国家要统一,但穷兵黩武要不得。

刘彻思索片刻道:“朕想先把诸王留在长安,等过两个月之后让他们直接参加朕登基元年的宫宴。李广和程不识那边兵士不足,朕赐虎符于诸郡国调兵就是,大司农也与朕说过天下仓禀充实,两下合一再打匈奴自然无忧。”

陈珏心中觉得不妥,嘴上却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臣心中担心的是另外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