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11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11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部和礼部对卫队的工作要求更多一些,像农部、工部就更需要的是匠作区的匠人支持,所以土鲁同时成为了这两个部的执行成员,并在年龄没有达到长老级别的情况下(差两岁),直接被破格选为工部的长老。

农部在精算司里指定了部分“会计”负责农业税的征收,并另外成立了一个“农业研究所”,机构名字是我提供的,但里面的技术人员则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大元诸城和太昊的农民组成,加上少量妇女同志,以育种为主要工作任务。

工部则在土鲁带领下,直接在匠作区成立了“工匠协会”,负责在匠作区内实施工部的所有政令。

为了方便各部工作,在宗庙内的100名卫队士兵按每部10名的比例分配了60名战士,以方便长老们传达各项命令。其余的40名战士则归我指挥,满足临时的需要。如果我不在太昊城内,这40名战士就由大长老指挥。

六部建设至此基本完成,在太昊七年元月30日,各部的工作已经正常开展,我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从这一天起,我在或不在太昊城里,太昊城也已经有了可以独立运转的机制。

以前太昊宗庙宽广的建筑和空荡荡的广场上,总让人感觉人气不够旺,现在则人声鼎沸,人流如潮。各部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有心情去抱出存了两个多月的坛子,察看我的“酱油”是什么样子了。

第二百零四章 … 大风起兮怎么没有什么动静啊?

打开坛子的第一个瞬间我万分失望。然后带着一丝侥幸心理,轻轻地翻开面上未消尽的盐层,慢慢刨开中间的熟豆。

没有!我最终泄气了。里面直到底部,都没有一滴我想看到的东西——酱油!

眼看又是一年春播,我还要不要种那么多菽?或者就让族人在这个冬天喝豆浆、炒豆芽过日子?

不对!放了两个月的东西,尽管没有出现虫子或豆芽,总得出现点什么其他东西吧!?

我不甘心地把坛子里的东西倒出来,放在一个陶盆里仔细翻检。

终于,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中间的豆子翻开的时候,好像有一些蛛丝一样的东西连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看起来有点像后世所认识的某些真菌发酵后产生的菌丝——难道就是这东西才能最终把豆子转化为酱油?

但这东西在整个坛子里并不多,只是在坛子的中间部分才集中一点,面上盐最多的部分和底下盐最多的部分都看不到这种白色的丝状物存在。

什么原因呢?

既然盐多了不行,没有盐也不行,那是不是得中和一下?

我把盐和豆子都搅拌了一下,估计比较均匀了,才重新装入坛子里。

记忆中后世的工厂里,这种坛子是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但现在是冬天,哪来那么大的太阳呢?

还有,我的坛子是加了盖的,当初是想有,这坛子里的豆子是熟的,可别引来什么虫子给吃掉了,现在看来,就算有什么虫子进入里面。恐怕还没有吃掉一颗豆子就会翘翘了——这里面的豆子也不好吃。

罢了,反正也是试验品,就换个玩法吧。

我把坛子上面的盖子去掉,换成藤盖,既防止进入太多地杂物,又比较透气。从后世的工厂情形来看,这东西应该是需要一定的空气才能发酵的,盖上盖子的效果可能不如用藤盖好。

另一方面考虑到温度不够,不要说在太阳下曝晒。就连见阳光的时候都不多,我采取了一个比较笨拙的办法——将坛子放到议事厅壁炉的附近。

刚开始长老们比较担心,深怕又带来什么难闻的味道,等放上两天以后,发现没有什么问题,还是勉强能够接受这个东西地存在。

我还是悄悄对守卫在议事厅的宗庙卫队战士们交待。一看到大太阳,就把这个坛子搬出去晒一晒。

这又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实在没有时间陪在宗庙内,一天天观察坛子里发生的变化。还有更重要的事务需要我出去做。

木驼和斟戈原那边暂时还没有新的消息过来,让我对鬼族的存在放心不少,尽管从长远看,始终会有可能发生冲突,但目前应该是由盐湖引发地鬼族内斗还没有结束,鬼族人还不会以盐湖为基地向周边扩张。

不过我们都没有掉以轻心,毕竟一个以马为主要机动方式的部族,其战斗力在平原上是惊人的。所以木驼、斟戈原和我都在紧张地训练骑兵。大元诸城那边我也派遣人去报了信,要求他们在贸易城集结。所有的骑兵必须集中使用,随时应对可能出现地大规模冲突。

太昊城外的平原上,距离太昊约五公里的地方,太昊骑兵们正按当午我训练大元骑兵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近千名新骑兵共用刚增加的500匹战马,苦练马战技术。针对鬼族人的战斗特点,我要求重点加强骑射技术,同时也要掌握马上持矛冲击的战法,远程时应该能战胜鬼族人的掷矛,只要不让鬼族人近身,我们的弓箭应该有绝对地距离优势,掷矛能达到20米开外就算远的了,而我们的骑射可以达到的40米左右的有效攻击距离,在战争中,这个距离优势是致胜地关键。

实在处于人数劣势的情况下,骑兵地配矛就可以发挥作用了,鬼族在战斗中没有马鞍,对冲下来一定会吃上大亏。

之所以让超过马匹数量一倍的战士参加骑兵训练,主要是考虑在开战的初期将会有马匹的增加和战士的折损,我需要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但我也深知,战争一旦暴发,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斟戈原那边,太昊只是未雨绸缪,并为可能面对的斟戈氏求援作好准备。

“我要到骊山族那边去一趟!”我对宗庙里的长老们宣布。

“为什么?”风余很是不解。

太昊目前的事务很多,重要的也不少,却没有骊山族这一项。

比如太昊骑兵的训练,比如大方城的建设,比如北方的鬼族威胁,哪一项都应该排在骊山族之前,为什么我要到骊山族去?为了锡锭?骊山族人从锡锭贸易中得到了不少好处,目前已经富足了起来,对锡锭的贸易很是热情高涨,不存在锡锭供应的困难。那族长急着到骊山族那边去做什么?

风余看着我的眼神有些怪异,让我都有点悚然——老头子可不要想偏了!眼下太昊的青铜产品已经成为太昊的重要工业和战略资源,其中铜徒和盐都牢牢控制在太昊手中,唯有这个锡锭却是我所不能掌控的资源。现在已经临近和异族的冲突,若到时出现战略资源的供应不足,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得去一趟骊山族,确保锡锭的供应安全和畅通无阻。

“爸爸要到骊山族去?”元方和梅梅看着我,元方再没有那种不能随行的失落,看他和梅梅互递一个眼色,这两个家伙看来也很快要到大方去了。过完年以后,要不是我挡着,他们俩早就过去了。从大方城那边传来的消息说,元方在那边颇有点嚣张,风极对他也言听计从,梅梅更是跟元方疯在一起,更像元方的副手,一点也没有当妈的相。这才不到11岁的小孩子,给他嚣张惯了怎么得了!

不过是祸躲不过,毕竟我还得出门,这两个也会前后脚地去大方城当他们的“城主”,我叹了口气  看来我这个族长当得够失败“不能安家,焉能治国”!

且由他们去,俺还有正事要做呢!反正我已经让骑兵给风极带了命令过去:他在那边同时任大长老和城主之职,不得听元方他们安排。

可就在我收拾行装的时候,从斟戈氏那边传来消息——姜由到斟戈城去了。

这家伙!怎么又给他闻到腥味了?

我可以猜得到,斟戈城和盐湖要变热闹了!

第二百零五章 … 初涉骊山

姜由到那里去做什么?

盐湖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理由,不过在已经有太昊盐供应的情况下,他有必要去和那些鬼族部落直接面对吗?毕竟目前利益和安全受到威胁的,并不包括他姜氏在内啊!

呵呵!利之所在,理由是不需要太充分的,估计姜由并没有想过和鬼族在不到五天的路程(骑马)内和平共处,何况还有盐湖这个大得不能再大的理由。

罢了,太昊目前还没有必要急于参与进去,且等姜由去玩这个游戏吧。

太昊七年元月27日,我正在宗庙内安排近期的工作。

“农部的长老们商量得如何了?”我问风余。

“没有问题,已经有专人负责去接大元城那边去学习纺织的族人,并运输一些麻线回来。种麻的地已经规划出来,还在匠作区专门安排了新房子的建设,纺织坊应该在春天就可以开工了。”他刚参加了农部的会议,而我则在兵部那边和长老、木芒他们一起讨论新春的第一场“太昊军事比武”的安排,所以只有从风余那里得到农业的消息了。

“那工部的长老知道了么?”这件事情不仅是农部的事情,还有匠作区的管理。

“这一次是由农部和工部的长老一起磋商的,两边都统一了方案,应该没有问题。”风余答道。

“不过有一件事情,农部的长老们让我问族长,今年的菽种多少?”风余小心翼翼地问道。

“唔——这个——”我犹豫了一下,按眼下的菽种数量看,种个几千亩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我地副产品还没有产出来,目前只有豆浆和豆芽得到大家的认可,酱油还在试制中,宗庙内还有一百多瓮豆子没有用呢!来年应该种多少?

“种一千亩吧!”反正豆浆很快就要普及了,仅此一项就会有不小的消耗,但毕竟不是主食,所以量少一点,保证一旦有新产品开发出来。能够很快地上规模就行了。

“还有,牲畜的放牧问题定下来了么?”这个也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放牧是诸部族内少数族人的工作,后来农业大发展以后,愿意辛苦放牧的族人越来越少,多数部族里,派遣出去放牧已经是族长惩罚族人的手段之一。这种方式极不利于畜牧业地发展。

今年初,我干脆让诸部族把牲畜都集中在一起。向所有的部族“招标”,工部负责为这些牲畜建设必要的放牧设施,将这些牲畜交给一个单一的部族放牧,该部族可以从此不用再种庄稼,全族只负责放牧工作。作为交换,该族应该将开垦的土地和收获的粮食交出来。用于向原来拥有这些牲畜的部族作出补偿。

“须句族人负责所有的牲畜放牧!”风余回答。

呵呵!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部族,足有近千人之多,在太昊族内也是数得着地。

“他们的青壮年轮流地在牧场那边照料牲口,其他族人还是住在城里面。”风余补充道:“只有住在城里的族人才参加训练。照料牲口的就暂时不用了。在牧场的族人就等到回城才参加军事训练。”

“工部那边修的制纸和墨地作坊开工了么?”这两样东西在太昊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总是从大元城运也不是办法,这一年来已经采用海盐换大元城的纸和墨,但长途运输也是个大问题,今年无论如何也要让太昊自给自足了。

“都还没有  正在城外选址呢,主要是有松树的地方比较远,所以墨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有。纸则需要石灰,得靠近采石场和水源,还得有陡坡,所以不好选,倒是粟杆多地是,原料方面没有问题。工部的长老们和土鲁的徒弟天天都在忙这个事。”

“族长!——”一名宗庙卫队士兵冲进来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骊山族的人来了,带了好多锡锭呢!”

“知道了,让风尘长老去安排接待,接收一下锡锭,让梓烨算一下要多少盐。”

呵呵!我正在收拾行装呢。可巧向导就来了。

“什么?太昊族长要到骊山族去?”带队的小队长瞪大了眼睛。

“对!不仅如此,我还要为骊山族带去一些礼物!”我微笑道。

骊山族人互看了一眼,都面有喜色。

从我教会骊山族人冶炼锡锭以来,在骊山族人中,太昊族长已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能让族人看来平平无奇地东西变得神奇而新鲜。所以太昊族长的到访将给骊山族带来什么,的确很让骊山族人期待。

我在此前也为这礼物伤了一阵脑筋。

目前骊山族已经是一个农业与牧业并重的部族,据说也已经在规划建城,部族的生存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加上有了太昊的盐供应,不需要饮血来补盐,族人的身体也一日好过一日,加上没有在姜氏的冲突中继续损伤,骊山族目前状态还是不错的。

最后决定送给他们的是一幅城镇建设规模图,并派遣部分工匠,教给他们制作砖瓦和建房地技术,简单的陶器目前也已经被骊山族所掌握,不需要我再教给他们了。

公孙氏的有熊城和姜氏的牛神城都是按太昊的统一建筑风格建设的,但都先后得到太昊匠人的支持,现在骊山族人要建城,可能再没有其他东西比这个礼物更贴合他们目前的需要了。

元月30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