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穿越谭 >

第185章

战国穿越谭-第185章

小说: 战国穿越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其位,于公国家不蒙其利、于私个人也独难保身,这哪里是室町的文笔,分明是安土代拟的檄文!”笑着,笑着,景胜突然收敛了自己的笑容,是的,自己也是向三好家屈从的众多名主之一,拿什么去嘲笑同样境地的室町幕府呢?于是他沉下脸来问到,“右府殿那边有什么回应?”

“朝廷的使臣三赴安土,都被拒之门外了。”

“三好家搞什么鬼呢?”景胜闻言眉头紧锁,“本多大人睡了没有?若是没有就请他过来。”闻着夜晚尚未散尽的桂花香气,景胜有些心神不定,明日就要进入越中了,眼前的形势却让他有些捉摸不定,因此他必须再和三好家的使臣好好谈谈,至少也要摸摸三好家的底线在哪里!

天正六年九月初四,最后一任足利将军义昌向朝廷递交了最后一份禅让归政书。同日朝廷三次向三好家发出请求、要求、严令义继接受足利氏请求的诏书,然而三位天使连安土的大门都没有被允许进入,无奈之下,朝廷按照三好家的意图下文,接受义昌归政的请求,授足利氏高位公卿的家名,自此室町幕府成为了历史。

“主公难道不向臣下解释一二吗?”竹中微笑着看着义继那副恼火的样子,“臣下们可不懂主公为什么放弃触手可及的开幕机会,所以有些吵吵嚷嚷的,这不足为奇。”

“他们这叫以下犯上,”义继有些恼火的说着,“难道日后本家的决断还要一一向他们说明不成,”义继脸色很差,“也罢,这话本家也就对先生说,至于那些混账的东西,还请先生替本家解说吧。”

“其实这件事还是应该由天海大师来解说的比较好,毕竟礼法上还是他比较能说服众人。”其实竹中早就猜出义继的心思,当然让天海出面也是为了附和义继的想法。

“哦?先生知道本家是怎么想的?”义继来劲了,他也没有想到竹中有这么神,于是他好奇的看着重治,“先生倒是说说看,若是不准,本家可要对先生加以薄惩了。”

“那臣说对了,主公可有什么赏赐?”竹中挤兑着义继,其实他这是调节气氛,看到自家主公听了这话之后的反应已经让他大感赚回票价了,还在乎什么赏赐不成,因此不待义继回答竹中就抢先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主公怕是对禅让这件事本身就有些反感吧,”重治摇着头,“从唐土的传承历史来看,所谓禅让其实只不过是谋逆的美化说法,其本质也就是臣下的篡夺,是下克上!”

“不错,”义继当下就点头称是,“本家堂堂正正的开创天地,何必被后人在史书了千指万骂!”义继扳着脸大声的宣布着,“什么禅让,本家不稀罕,本家要用自己的手打得天下群雄俯首称臣,要让朝廷主动的授予将军大位,要证明足利家的天下不是本家谋夺的而是他失德沦丧的!”

“主公乃是真英雄!”竹中大声的赞叹着,虽说这也有拍马之嫌,但是此刻重治的心中确实涌动着澎湃的激情,人的一生能遇到肯用自己的伯乐已经很难得了,更为可贵的是这位知人善用的伯乐是一位志向远大雄心勃勃的英主,竹中这也是为自己感动着!

“先生过奖了。”义继平复下来,疑问又上来了,“先生是怎么知道本家的这个心思的。”

“自打当初拟议幕府进行禅让之后臣就专门去请教了天海大师,大师请五山五寺的僧众们帮忙翻阅前朝高僧的手札,根据这些手札,臣才有了这模模糊糊的印象,既然主公如此面对禅让大事,那么臣也当然只能这么解释了。”竹中笑着解释到,“臣又不是神人,只是花了些功夫而已。”

“好个好了些功夫,”义继拍案叫绝,“愿赌服输,本家刚才承诺的绝不食言,这样吧,本家愿和先生结为亲家,就把龙姬嫁入你竹中家吧,等半助这小子元服了,就安排嫁过去怎么样?”

“臣敢不听命!”竹中大喜过望,到现在为止三好家的姬君都是选择一方大名出嫁的,现而今下嫁到竹中家,可真是天大的荣耀了,竹中绝对不会拒绝的。当然竹中也肯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现在拒绝了,那么义继也许当面不会说什么,因为毕竟要给自己一点面子,但是哪一天自己不在了,那么竹中家的未来也就没有了。

“快,山田有信大人在高城拖住了大友家的前锋,咱们都是萨摩的好男儿,绝不可以输给了山田军啊!”随着大友家的入侵变成了事实,岛津家的当主义久随即颁布了

萨摩、大隅、日向三国总动员令,于是各地的萨摩军纷纷向日向集中,一场事关九州命运的大战就在眼前了。

“可惜啊!”看着手下奋勇争先的样子,一位岛津家的高阶武将却在一旁感叹着,“如果不是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本家的军势还可以增加三成,大友家还真挑了个好时间啊!大友家怎么就不考虑这秋粮的问题呢?”

“我说有川雅乐贞真大人这有什么好怀疑的。”一旁的另一位武士笑着回应着有川雅乐的疑问,“大友义镇这家伙不是信奉了夷教吗?夷教可有钱的很呢?他们出钱,大友家自然是不用在乎区区秋粮的收入了。”

“该死的夷教,”雅乐头贞真握紧了拳头,“不知道从日本收敛了多少的财富,这下全都便宜了大友宗麟这个混蛋了,怪不得大友家口口声声要建设什么日向教国呢?难不成大友家现在要学本愿寺了,建什么人间神国了。”

“狗屁的人间神国,义镇这家伙该不会用这个接口收罗九州的美女吧。”先前说话的武藏守新纳元忠向地上愤愤的吐了一口痰,“大友家的那群缩头乌龟,除了把各自的老婆都献给大友宗麟这个混蛋,还要替大友家卖命,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忍得下去!”

“哎,这有什么忍不了的,”贞真一指东北方,“那个未来的将军,不是也霸占了自己的婶婶和京都那么多公卿的女儿,也没见到有人群起反对吗?该不是武藏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去死!”于是两个大将在手下人诧异的目光中笑闹到了一起!

扩大

 “主公,大友家和岛津家已经正式开战了,咱们是不是应该动手扯一下大友家的后腿了?”在龙造寺家的本城佐嘉城里,一众人正在热切的讨论着,当主隆信的亲弟信周提出自己的观点,“三好家虽说已然具备了天下人的资格,但是四野大名并非都心甘情愿的臣服于安土,所以三好家现在对九州可谓鞭长莫及,”信周进一步的阐述着,“同时出于天下人的关系,三好家也绝不会坐视毛利家在九州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臣以为未来的九州势必保持原有各家相互制衡的事态,那么现在各家谁的地盘大,日后就能在安土更受三好家的见待。”说到这,信周加重了语气,“那么现在就是本家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了!”

“信周说得对,”龙造寺四天王之一的江口里信常赞同的附和着,“这可是一石二鸟的好机会,既能壮大了自己又可以牵制和削弱大友家,主公,你可要当下决心啊!”

“话是不错,”此时的隆信还不是异时空日后那个刚愎自用、好杀成性的暴桀之主,在他的身材还没有走形之前,他是睦爱兄弟、英明果敢的好兄长、好主君,“但是本家和大友家并不接壤,再说了大友家也不是没有防备,那个雷神不是还留在筑后吗?”

“主公说得的确没错,”锅岛直茂接口说道,“不过雷神的事用不着本家来操心,不是还有秋月家吗?”众人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是的,大友家这次倾巢而出,雷神也不是万能的,单单那个和大友家有世仇的筑前之虎就不是那么好打发的,龙造寺家正好趁机去抢更大的地盘,“其实,正如主公所说,本家和大友家并不接壤,但是肥前、肥后可有大量的墙头草啊!”等到众人的笑声暂停,直茂继续说道,“这些国人、土豪兵微将寡,不是正好可以被本家各个击破吗?所以,主公,咱们可以首先拿这些家伙开刀!”

“有些道理,但是先选哪一家呢?”隆信一面点着头,一面咨询着众人的意见。

“有马家!”信周咬牙切齿的叫了出来,“当然是岛原半岛的有马信贵了!”听到信周如此肯定在座的龙造寺家的众人脸上的顿时浮现出不同的神色。“攻打有马家有三个好处,第一,有马家是切支丹,他可是大友家最亲密最天然的盟友,也是埋在本家心脏中的钉子,由不得咱们不把他拔了。”看着周着众人的脸色,信周做出了进一步解释,“其次,控制了岛原本家就有了避开筑后进出肥后的通道,万一岛津家不幸打赢了,那么本家即可顺势杀入肥后、兼并相良家的地盘,也可避免东出筑后和秋月家直接发生矛盾。”说到这,众人都不由自主的意动了,于是信周进一步趁热打铁,“更重要的,据说三好右府殿可是极力反对夷教的,咱们还可以据此向安土方面献媚呢?”

“好,立刻命令下去,一待秋收完毕,立刻动员军力,目标有马家!”隆信被说服了,于是由于大友家南下引起的危机进一步的升级为遍及整个九州的大变,至此三好家介入九州的目的完全达成,所剩下的唯有是等待了!

“主公,今年是不是要减免各家国主的年贡呢?”安土城里土岐光秀和增田长盛恭恭敬敬向义继禀报着,当然两个人的观点是有所不同的。

“今年虽然广泛种植了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粮食,但是由于信州的战事和年初播磨、美作地方的地震以及六月初四国和近畿南部遭到台风的影响,所以预计总产量还将低于去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本家若是再免去部分国主的年贡,臣怕本家又会入不敷出。”增田长盛的意见很是明确的。

“主公,正是由于信州用兵,各地国主可是不顾农忙就抽调壮力的,如果不予减免的话,岂不是寒了这些重臣的心吗?”因为当过统兵大将,所以土岐自动充当了国主们的代言人。“要知道本家还未到了可以放松的时刻,所以主公可不能为了小利还损害了本家的大业啊!”土岐这话就有些诛心了,他这话一出口,增田的脸顿时变成了红褚色。

“本家自有分寸。”义继抬手阻止了增田的反驳,当然义继对土崎的口气也是不满的,但是此刻他故意视而不见,“今年若是不做减免,收入可否满足支出呢?”由于三好家完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体系,所以采用黑字财政非常重要,前次的窟窿就用了三年才能弥补,义继当然不会掉以轻心。

“若是不减免的话,除却所有开支,本家可以盈余约三、五万石,”八百万石的领地只有三五万石的盈余的确是强差人意。“若是减免,那么就会有近三十万石的缺口。”增田主管财政,所以这个数字基本上不会错的。

“也就是说,前后差了三十五万石,”义继点点头,“以此数目的一半予以减免。”义继这不是在搞平衡,他有自己的算盘,“那么就只差十四、五万石了吧?”不待增田和土岐回答,义继已经自己说下去了,“通知朝廷,明年的供奉减少一成,”义继要节流了,三好家现在每年花在朝廷和公卿的身上差不多有十万贯,这样就可以节省差不多一万石,“另外,着藩商奉行通知本家属下各町的商人,本家再批一千张朱印状,凡获得朱印状者,本家可以允他们依次从本家船屋采买一艘南蛮商船。”

“这?”两个臣子面面相觑,还是土岐开口提问,“本家的船屋怕是没有那么大的产量吧,这一千条南蛮船,三十年都没有办法完工的。”

“这个简单,让他们自己建船屋,船头、小工可以到本家的船屋来学习造南蛮船,等他们也能造了,那些本家造不足的数目就跟他们下定。”义继冷笑着,“有了这个大饼,本家料想他们一定会心急火燎的吞下去的。”

“这?”两位老中面面相觑,好久还是增田开口说道,“南蛮船可是本家的独有的技术,这外传给他人,会不会对本家的水军造成不利?”

“只是给他们商船的技法罢了,”义继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若是没有大筒,南蛮船未必是关船或是安宅船的对手,不过是可以远洋外海而已,尔等毋庸多虑,”义继挥了挥手中的扇子,“再说本家的船屋日后正好改为专造战船之用。”义继当然没有把话说全,按照他的计划,一千艘南蛮船怎么够用,所以引入商人资本是最佳的上策。“不过,你们的说的也不错,”看到两位不同立场的老中脸上露出的相同表情,义继就此话锋一转,“也罢,南蛮船的技艺暂不考虑大规模的外传,这样吧,”义继合拢扇子在手中颠了两下,“本家船屋三年内传授十五家船屋此类技法,凡是承购朱印状三十扎以上者,可向本家藩商奉行申请,由藩商奉行择其中有力者传授。”

“是。”既然义继已经考虑到如此详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