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217章

水火中原-第217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人情,国内早统一早安定当然最有利。

再者就是我们传统的实战练兵了。这一次要把训练了近一年。精心打造的第三军新式部队放出去实战一番了。对手又是不强不弱,战场区域也相当适合,真是难得的演练对象,虽然演练中会暴露许多问题,但是胜利却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出动近万人新军迅速底定淮河流域对湘军也会起到震慑作用,不让他们有太多的想法。我们这个时候还不想和他们发生大的冲突,现在秦雄已经到了东北,我不久也要亲临黑龙江流域,收复乌苏里江流域也是这个时期的重点,,他们在那里的军队不过数千人,我们的战线长,后勤困难,他们更困难。俄国人是承认实力的,痛打他一次,免得整天吵嚷着让我和他们签订割让土地的条约,而且收复失地,更能巩固我们在国内的威信和地位,许多国内政策可以更顺利地推行,卖国的议论也会自然消失。我和陈浩的如意算盘是待曾国藩们攻克南京以后立刻以清廷中央政府名义命令他们立刻去江西、福建、广东追剿太平军余部,加紧贵州、广西、四川等地镇压起义的行动,同时派中华军南下接收湖北、江苏一带长江流域地区,从信阳出湖北当然方便,这次第三军出击淮河,占领蚌埠、凤阳、滁州后,将来下南京当然也不算远。如果曾国藩、李鸿章们听命当然最好,利用他们在第一线镇压农民军我们不必担当罪名。如果他们反抗,则我们就可以招安太平军余部南北夹击摧垮湘军主力。到那时候,走投无路的太平军余部忽然有了出路,归附我们的可能实在很大。消灭了湘军势力,国内局面就大致安定了。清廷是否有必要存在到时候就要再研究了。

正文 69。。乱与定(11)

  第三军出动,从侦查、情报到战役计划,任务分配,出动顺序,部队协同,兵种协同,指挥联络到后勤保障,一切均按照现代军队要求一板一眼,是实战也是演习,陈浩亲自指导布置亲自督促检查。对于第三军我们分外重视,这是我们未来建军的样板,其中许多人会是军队未来各方面的骨干种子的。

确定了采取集中兵力迅速突进重点打击,围歼消灭敌军主力的战役指导思想。主要攻击方向是沿淮东进攻战沿途各点,消灭守军,同时向南戒备做好与湘军冲突的准备。淮河舰队也出动配合行动。并做了详细的水上运输方案。大批的平底水泥船和先前的木船被调集准备实施水上运输,包括输送兵力和后勤补给。最初秋永年的那些木质战船现在全部都退居为后勤运输船了。舟桥部队仔细设定了陆上进军的架桥方案以及攻击若干城池渡过护城河的方案集中报送第三军参谋部。炮兵、工兵、装甲车部队、运输车部队也在紧张兴奋地积极准备。这支新部队个个都想在这次战役中一鸣惊人奠定自己在中华军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华军成立以来最为“正规”的一次作战行动,说是作战,其实演习的成分还是居多,紧紧要取得对胜保、袁家三、穆腾阿等人的军事上的胜利其实是不必费这么大的气力的,但是我们的目标远远不止于他们,他们只是我们演练部队的靶子而已,不算对手。靶子也就是初级的,我们的这支部队也是新手。

陈玉成带领三千部下离开庐州的当天,第三军部队已经完成了在豫皖边界的秘密集结。集结行动还算过的去,不过陈浩也就是给了个及格的评价而已,他的标准除了本哥们谁也无法想象得到。

很快传来了陈玉成和他的部下在寿州中计被俘的消息。部队纷纷请战。

文章还是要做足。先以朝廷名义下诏书,申明胜保参与垂帘之变动摇国本的罪名,然后指出苗霈霖屡次反叛朝廷杀害朝廷重臣的大恶,其实这件事情安在我们头上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现在我们掌握了主流话语权,其三责问袁甲三不奉朝廷之命锁拿乱臣意欲何为?最后让他们把陈玉成送达开封并亲身到开封向内阁首相大臣陈浩请罪,听凭朝廷发落。如其不然,5日内朝廷大军将进讨戡乱。

袁甲三们当然不会听命的。收到通过皖省他们控制得驿路送达的朝廷旨意时,他也到了寿州,胜保俘获陈玉成后急忙发函请他来商议。

袁甲三颇为自负,这一点与胜保倒是志同道合。近年在安徽对捻军和太平军作战也确实是胜多败少,这让他更自认不凡。

接到诏书,袁甲三轻蔑道:“假洋虚声恫吓,更坐实了他们与长毛乱匪有勾连。”

苗霈霖讨好道:“大帅何以见此?是否因为他们收留捻贼的缘故?”

正文 70。。乱与定(12)

  “并非此一项,试想,他们要胜保将军非止一日。”苗霈霖闻听此言就是一愣,袁甲三不管他,继续道,“可是为何在我们刚刚拿获了陈逆之后,他们才声言讨罪?讨罪是虚,想救走陈逆才是实。”

“可是,万一他们要是真的杀过来呢?”苗霈霖提起我军心中直冒凉气。

“这个,必无可能。假洋前年北上假托勤王,与英法接战,虽侥幸得胜,其损伤必然惨重。不然以假洋党之嚣张,不然不肯与洋人在天津签约服软。去岁彼等复犯上作乱,逼死西宫太后,禁闭太后、皇上,其追杀曾王骑兵难道会不自损兵马?况假洋所部知名悍将多北上,从绥远到吉林他们吞下的东西太多、太快,消化不了,现在那个齐岳也被调到了山西。现在从陕州到归德只有悍匪张林带的一个师,这个是假洋新编,枪械士兵均不如原来队伍。员额也不足。南面从南阳到信阳则只有那个朱贵的一师人马,还要向南向西防备湘军。假洋后方摊子大,需要设防的地方实在多,我不信豫西豫南会没有土匪,再说他们也要防备陕西回乱进入河南。你们看,假洋从何处调兵征讨我们?”

一番话,其他人连连点头。

苗霈霖迟疑道:“可是去年秋冬,那个秋老虎……”

“那是因为他们要接回陈酋,狗急跳墙,孤注一掷,也是我们没有防备,被他们偷袭咬了一口,再者,他们倚仗陈酋从西洋带回的铁甲兵船才勉强得以脱身西逃。现在不同,皖省捻乱、长毛渐次平定,我军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假洋,况且前番我们从上海洋人那里也购得两条洋炮船与假洋的海峡号不相上下,假洋在水上对我已经没有优势,我们派坐探潜去探听,他们新造的所谓铁甲船不仅个头极小仅及洋船的十分之一,且上面没有大炮,仅有一杆铁抬枪,如此,吓唬渔民百姓尚可,剿灭水匪都不一定合用,真是自欺欺人。现在我们沿岸炮台添置了好些洋炮,军队也添置了大批洋枪。现在陈逆荡平,我们安定皖省之后,我本来就想趁假洋后方空虚,挥师直捣假洋的老巢,如果占据了他们在光山的洋枪、炮子工厂,然后恢复豫省全境,假洋家底大半入我手,到时候我们进可北上京师清君侧重整朝纲,退可据河而守自成一体,现在假洋不自量力,贪功图名要与俄国人开衅,到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一席话,胜保和苗霈霖都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起来。

只可惜这是完全的一厢情愿。5天后,以朝廷的名义明发了讨伐袁甲三、胜保等叛乱的诏书。当日胜保等在寿州把陈玉成就地杀害,并且发出了讨伐徐陈假洋乱党,清君侧,重整朝纲的檄文。胜保还公布了所谓小皇帝的“密诏”。

战局完全一面倒。不到十天,淮河流域主要城池尽入我军之手。这不仅出乎袁甲三集团的意料,连湘系集团也深感意外,曾国藩虽然也预计到我们胜利,但是完全没有料到会是如此悬殊的一面倒的局面。他的趁机略地的计划没有实施,就连已经控制的庐州也主动退出,兵力南撤。这老狐狸,倒是很知道进退,比袁甲三他们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正文 71乱与定(13)

  战役远非完美无缺。只是许多问题被巨大的力量优势掩盖了。攻击怀远,计划炮击二十分钟,可是炮击开始不久,敌人已经从故意留出的一面出逃,虽然已经侦查到这一动向,负责攻城指挥的指挥员仍然坚持按计划完成二十分钟的炮击,然后按计划派工兵在护城河架桥,步兵跟进、爆破、爬城,抢占城门,两翼发展,然后才是骑兵出击追击逃敌。浪费弹药不说,此时相当部分敌人已经趁机脱逃。执行计划保守僵化,完全按照教材和预先计划呆板,不知按战场形势随机应变,好像是固定科目演习一般。逐如此类的问题还真是不少。陈浩特别要求崔明贵多总结此类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临淮关之战。袁甲三在此集中了他几乎全部残存的兵力。两岸的炮台也进行了增修,增加了新的洋炮。两条新购置的炮艇也布置在这一段的淮河水面上。

此战双方都把指挥部设在了水上。崔明贵是为了兼顾南北两岸陆军的指挥,把指挥部设在了海峡号上,而袁甲三则是对新购置的炮艇过分迷信,至于有没有一旦市里逃跑方便的考虑就不得而知了。

战斗首先在北岸打响。北岸的各种炮火对袁军设在北岸的炮台首先进行了压制性炮击。这些主要为封锁淮河而建的炮台本来对来自陆上的打击就防卫薄弱,此时拱卫炮台的陆军在炮火下很快溃散,炮台面对前所未见的猛烈炮击几乎是毫无还手能力,唯一有威胁的还击来自河面上的两艘铁甲炮艇。这两艘炮艇每一艘的火力似乎都比海峡号都强上一些。

很快,南岸的第三军部队也开始了对南岸炮台的攻击。因为背靠临淮关的缘故,对南岸炮台的攻击正面要小一些。一部分装甲车载运步兵拖带山炮绕到临淮关南面直接对临淮关发起了牵制性攻击。

袁甲三眼见南岸炮台不保,在洋顾问的建议下,指挥两艘炮艇驶向上游,准备利用火力优势首先击垮以海峡号为首的我军水军。然后重点炮击我南岸部队。

海峡号尚未进入射程,它在不紧不慢地用船上的大炮轰击着距离最近的南岸炮台,却有十几条二十吨的快艇没三艘为一组高速向袁甲三的炮舰接近,后面是颖河、汝河、沙河、洪河四艘80吨蒸汽动力铁甲船顺水而下全速迎了上来。

袁甲三他们见状暗骂这些假洋乱党真是不知死活,正在犹豫是调低炮口先打那些快速接近的小船,还是打后面较大一些的只装备了一些小炮的的那四条船,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足为患,唯一构成威胁的是海峡号,袁甲三甚至怀疑,我军是不是故意让这些小船送死以消耗他们的炮弹,那些从洋人那里购买的炮弹价格是很昂贵的,而且数量不多。当袁甲三下定决心先打后面的四条船,至于前面那些带有“铁抬枪”的小艇不去理它,必要时利用自己船大的优势撞沉它们就是了。就在此时,被他们认为在这样距离不可能打到他们的四条船上的37毫米速射炮一起开火了,炮弹似乎是倾泻在两艘洋炮艇上面,立刻,炮位、指挥台、信号台和甲板上的一些不及躲避的水兵死伤一片,船上硝烟弥漫。两条船的前主炮甚至没有来得及开上一炮,后面和侧面更是没有派上用场。四艘“河”字号炮艇在炮击袁甲三的主力舰的同时居然还能好整以暇地顺便炮击了附近的南岸炮台,露天的炮台上官兵的死伤更为惨重。

就在这时,第一组快艇上的袁甲三认为是“抬枪”的12。7毫米重机枪射出了恐怖的火舌。炮艇前主炮的5毫米钢板竟然抵挡不住这种恐怖的“抬枪”的设计,被射出无数孔洞,驾驶台和侧舷炮位当然也是重点关照的目标。接着后续几组炮艇上的重机枪也挤入了射击序列。很快,袁甲三的两艘炮艇处于了失控漂浮状态。在汝河号上的张玉祥急忙下令停止向敌船射击,发信号快艇继续靠拢准备登船俘获这两艘敌船。

正文 72乱与定(14)

  “河”字号炮艇开始集中炮击沿岸目标,连临淮关城墙也在它们的轰击范围。前面的四组炮艇两组绕到南侧开始向临淮关城墙上扫射,打得城墙上飞砖走石,人仰马翻。青砖垒成的箭垛根本无法抵挡12。7毫米枪弹的射击。

其他两组快艇则围住了失去驾驶的两艘敌船。每条快艇甲板上出现了6个手持光复枪的战士,三人持枪压制敌船上偶尔出现的企图抵抗的敌人,钩绳抓住了敌人的船帮,很快有人爬上了敌船。登船人数增大到8、9人后这两条进口的炮艇已经实际被我军控制。船上驾驶室内发现了袁甲三和胜保的尸体。他们应该是在我军第一轮炮击中就被击毙的。

下面的底舱中还是抓到了一些俘虏,其中包括一些洋人雇员。这些人倒是狡猾,躲避淂还真是快。

在水面上战斗进行的同时,北岸炮台已悉数被我军占领。见到敌船上升起了我军的旗帜,岸上,水上想起了一片欢呼声。在这欢呼声中,临淮关城头上升起了一面白旗,接着,南岸各个炮台相继挂出了白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