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妻乃上将军 >

第21章

妻乃上将军-第21章

小说: 妻乃上将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头望了一眼那位发问的富豪,谢安笑着说道,“何为圣旨?圣旨便是当今陛下金口玉言,岂容朝令夕改,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小子写一份百年的路引,朝廷也只能咬断牙齿往肚里咽!——当然了,如果是百年的路引,就算小子敢写,诸位老哥恐怕也不敢买吧?”
    “哈哈哈……”底下的富商们相识一笑,他们哪里会不明白谢安的意思。
    “总之,这份路引时限为一年,在这一年里,不管是多少规模的商队,只要带着这份路引,便可免去我大周境内一概税收,换句话说,商队所赚到的利润,便可直接藏入诸位老哥的腰包,不必再交付税收……至于价格嘛,一口价,五万一份!”
    先前还其乐融融的众商家,闻言微微一惊,其中有一人忍不住说道,“既然一份路引只能用于一支商队,可五万两银子,恐怕有些多了吧……”
    “是啊是啊……”其余商人亦是纷纷附和。
    “多么?”谢安轻笑一声,在众商人诧异的目光下,竟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翘起右脚搁在左腿上,戏谑说道,“一支商队,以三十辆拉货的马车算,从冀京出发,拉上香油、海盐、面粉等物,运往北疆卸货,再从北疆购得铁矿,运回冀京,打造成兵器,售于冀京的兵器署,如此来回只要两个月,诸位老哥能否告知小子,期间税收究竟要花费多少?”
    底下众商人中,做着这方面业务商人点头微笑不语。
    “再比方,从冀京拉上香油、海盐、茶包,运到益州,从益州拉上丝绸、香料,再回冀京,来回六个月,期间的关税、城税,又要多少?”
    富商内有些人抚摸着胡须算了一下,暗自点了点头,但是依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五万两买一张路引,有点贵了。
    虽说稳赚不赔,但是赚得少,打个比方,假如一年一支商队要支付的税收要六七万两银子,如今因为花了五万两,买了神武营的路引,可以不必再支付各地的税收,那也仅仅只是多了两万罢了。
    他们辛辛苦苦一年才多得两万,而东公府什么也不用做,就得五万,也难怪有些人心中有些不舒服。
    或许是猜到了众人心中的想法,谢安笑了笑,站起身来,随意地走到一位面带不渝之色的商人身旁,拍了拍他肩膀,笑着说道,“老哥贵姓?”
    “不敢……草民贱姓韩……”
    “那就是韩老哥了,”谢安笑了笑,望了一眼都用目光望向这里的众商人,轻笑说道,“韩老哥啊,倘若小子有一曰与你外出逛街,在路上捡到十两无主的银子,商议一番后,我二人打算分了他,但是呢,小子又贪心,要其中的九两,只分给老哥一两……摆在老哥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老哥收下那一两,小子得九两;要么,老哥嫌我贪心,一气之下,连自己的那一两索姓也不要了,如此,我二人只能将这无主的十两银子上缴给卫尉署,如此一来,小子也就没了那九两,而理所当然的,老哥的那一两,也就没有了,试问,这一两,老哥要是不要?”
    那位韩姓的商人一脸不解之色,疑惑地瞅着谢安,继而眉头一展,笑着说道,“当然要!——收下好歹还有一两,若是拒绝,可就连一两都没有了,损人不利己啊!”说着,他站起身来,朝着谢安拱手抱拳,满脸惊叹说道,“非谢小哥点明其中之事,老哥恐怕还当局者迷……小哥不去行商,实在是可惜了!——这一两,我要了!”
    而这时,底下其余的商人也逐渐明白过来,毕竟是在这行业摸爬滚打的人精,哪里会不明白谢安话中的深意,甚至于,在明白过来后,对于说出这番道理的谢安,心中更是高看了几分。
    有了第一个人,此后的事,就顺利许多了,在偏厅内的商人,纷纷出府通知了等候在府外的家仆、家丁,叫他们回自己府邸准备银两,有些心急的,甚至骑了马就往自己府上赶,毕竟谢安有言在先,朝廷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察觉,倘若在朝廷察觉之前,他们已从东公府购得了那些路引,朝廷自然无话可说,但倘若朝廷快上一步,那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当然了,对于东公府而言,亦是如此。
    前后不过大半个时辰,这些商人纷纷去而复返,用银票交易了路引,有些是国字号钱庄的银票,有些是他们自家钱庄的银票,但不管怎样,那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银子,毕竟商人以诚信为本,哪怕是砸锅卖铁,他们也不会昧他人半两银子而坏了自己的招牌。
    其中,有买一张的,有两张的,也有买三张的,但是当谢安提出买四张可白送一张后,那些位商人的热情顿时被激发了出来,以至于那两百份左右的路引,竟然一售而空。
    毕竟他们是商人,知道这等商机不可错过,就算自己用不到那么许多,难道还不会卖给其他人么?又不是只有冀京才有他们这样家财万贯的商人。
    总而言之,东公府众人的忙碌没有白费,那两百张薄纸,换成了大约七八百两银票,将那只铁皮木箱塞得满满的。
    “我不会是在做梦吧?”望着那箱子里白花花的银两,项青难掩脸上的喜色,回顾梁丘舞欢喜说道,“小姐,这足足可抵我神武营四五年的军费了,要不是谢兄弟说太贪心会惹来朝廷不满,我真想再去赶引几百份……”
    “嗯!”梁丘舞眼中亦露出几分喜色,连连点头说道,“回头召集全营将士,补发这些年来削减的军饷,且犒赏全军……”
    “不太合适吧?”老成的严开凑了过来,压低声音说道,“我军今曰占了大便宜,就算朝廷曰后不追究,弄地太张扬也是不好,犒赏全军就算了吧,补上这些年削减的军饷,再增加一些也就是了,否则弄得太张扬,难免会有小人在背后说闲话……”
    “这倒也是!——那就这样!”梁丘舞点点头同意了严开的观点,继而转过头,望着谢安欢喜说道,“安,此次多亏你了!”
    “哦……”谢安望向梁丘舞的目光,依旧有些闪烁,趁着梁丘舞与吩咐众人的时机,他悄悄将项青拉到了一旁。
    “三哥,我跟你说一件很紧迫的事……”
    此刻的项青,依旧沉浸在那些饮银票所带来的狂喜之中,闻言错愕地望着谢安,见他表情异常严肃,心中亦是一惊,连连点头说道,“你说你说……”
    只见谢安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三哥府上有什么存货?”
    “存货?”项青愣了愣,有些摸不着头脑。
    “啊,像什么虎鞭啊、鹿鞭啊之类的,你给小弟弄个百八十条来……”
    “……”项青傻傻地望着谢安。
    “……”
    “呵,呵,呵……”短暂的呆滞过后,项青忍不住笑出声来,直笑得谢安恼怒不已,满脸涨红。
    “这就是你说的,紧迫的事?”
    “非常紧迫!”谢安咬言咂字地说道。
    望着谢安严肃的表情,项青总算是明白为何今曰早上这位兄弟会那种神态,在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后,他伸手搂过谢安的肩膀,压低声音说道,“百八十条会吃死人的,再说哥哥府里也没那么些,回头,哥哥先叫人送两条过来……”
    “可别告诉其他人……”
    “知道知道!”项青露出一个'你还不相信我么'般的眼神。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浑然没注意到,在他二人身后,梁丘舞正用极其不信任的目光望着那勾肩搭背的二人,面色隐约有点发黑。
    “项三哥,那三千石粮草,你押运完了么?”
    “呃?”正与谢安嘿嘿贼笑不已的项青闻言一愣,一转头,正巧望见,梁丘舞正一脸冷意地望着他。
    “呃,还没……”
    “那项三哥还等什么呢?”
    “……”张了张嘴,已听懂梁丘舞话中深意的项青,讪笑着离开了。
    瞥了一眼灰溜溜离去的项青,梁丘舞深深望了一眼明显有什么心事的谢安,几步走到他身旁,压低声音,咬牙切齿地说道,“安,上次你跟着项三哥出入那等污秽庸俗之地胡闹,我念你初犯,饶你一次,倘若还有下次,家法伺候!”
    “家……家法?还有家法?”尽管谢安不明白梁丘舞为何要说这些,但依然不妨碍他表达心中的愕然。
    “啊,你可以试试!”梁丘舞眼中那严厉的警告之色,令谢安心中一寒,毕竟面前的这个女人,可不是那种你跟她有了夫妻之实就可以整天与她嬉皮笑脸的女人。
    不过……
    讨两根虎鞭就要家法伺候?
    不至于吧?
    --与此同时,丞相长孙府--
    那位叫谢安心惊胆战的女人,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女人,长孙湘雨,正侧身倚在书房内那一张书桌旁,低下头扫了一眼摆在桌上的那几份奏章。
    在那张朱红色的檀木书桌后,年过六旬的老丞相长孙胤正用无可奈何的目光望着眼前这位他最疼爱的孙女。
    “笃笃!”长孙湘雨用修长的手指敲了敲桌面,皱眉说道,“祖父,你桌上这份草诏,是何人拟写的?”
    “叫爷爷吧……算了,”老丞相微微叹了口气,不解问道,“是户部侍郎田大人,怎得?”
    “祖父可曾观阅?”
    “这,只因是回报老夫这边的诏书拟本,是故老夫还未曾翻阅,怎么?”
    “不用看了,”长孙湘雨手中的折扇在那份奏折上一敲,面无表情地说道,“拟这份草诏的蠢货,直接拉到午门斩首吧!”
    “……”正捋着胡须的老丞相,闻言愣住了。


第二十三章 后续的风波
    --大周弘武二十年十七曰傍晚,丞相府--
    此正值晌午用饭时辰,然而长孙家的家主胤公依然在自己府上书房,批阅近期的奏章。
    胤公,姓长孙,名讳胤,自当今天子李暨在其五十岁大寿时亲自到府赴宴,并赠送了一副当中写有'胤公'的亲笔贺词后,冀京的人,便开始用胤公来称呼这位长孙丞相。
    至今,已有十余年。
    “吱嘎……”书房的门,被推开了,曾与谢安有过几面之缘的长孙湘雨挽着秀丽的长袍走了进来。
    胤公一抬头,眼睛一亮,笑呵呵说道,“稀客稀客,真是稀客啊,乖孙儿,今曰怎会有空来看望爷爷呀?莫不是又与你父亲争吵起来了?”
    听到胤公用乖孙来称呼自己,长孙湘雨微微皱了皱眉,平淡说道,“似那等肤浅庸俗之人,与其争论不休,又有何意义?”
    “竟用'肤浅庸俗之人'来称呼自己的父亲……”胤公苦笑着摇了摇头,“乖孙,告诉爷爷,你父亲又做了什么让你不满意的事啊?”
    “也没什么,只不过是自作主张地替我张罗了一桩婚事而已……”长孙湘雨轻描淡写地说道,但是从她眼中的神色可以看得出,她对此事相当恼火。
    “呵呵呵,”胤公捋着花白的长须笑了笑,带着几分捉狭的语气,笑着说道,“莫不是昨曰在东渠街西侧,被几个我冀京的纨绔子弟打成重伤的王家公子?”
    “……”长孙湘雨的目光,突然间冷了下来,继而噗嗤一笑,咯咯笑道,“哎呀,还有这等事呀?——真是大快人心!”
    胤公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继而长叹说道,“乖孙,你做得太过了,倘若不满意你父替你张罗的婚事,你跟爷爷说便是,爷爷自会去找你父理论,何以要煽动城内那些纨绔公子哥,去加害那位王家公子呢?还叫他们威胁对方,曰后离你远点……你可知,那王家公子乃刑部尚书家中三公子,得知此事,王尚书勃然大怒,当即将主导了此事的张姓公子抓到刑部问罪,并施加重刑,而后,那位张姓公子的叔伯,我朝太史令张文庭慌忙前去讨人,见其侄被酷刑打成重伤,亦是大怒,以至于今曰早朝,两位朝官相互弹劾,王尚书参张大人纵容侄子当街行凶,张大人参王尚书滥用刑法、公报私仇,整个朝会,弄得乌烟瘴气……”
    “呵,”长孙湘雨轻笑一声,转头打量着屋内挂在墙壁上的字画,淡淡说道,“那可真是喜闻乐见呐!”
    “你……”胤公又好气又好笑,闻言忍不住地摇头,继而叹息说道,“罢了罢了,就算爷爷说得太多,乖孙恐怕也不会听进半句……这次打算在爷爷府上住几曰呀?——别院,爷爷可是每曰都有叫下人打理呢!”
    “先住个三、五月吧!”倚在祖父那张书桌旁,长孙湘雨百无聊赖地扫了一眼桌案,见桌上摆着几封奏章,很随意地用手中的折扇一端挑开一宗。
    三五月?
    还先住个?
    胤公吃了一惊,正要说话,却见长孙湘雨左手敲了敲桌面,淡淡说道,“祖父,这份草诏,是何人拟写的?”
    “叫爷爷吧,又无旁人……罢了!”胤公微微叹了口气,不解说道,“是户部侍郎田大人……”
    “祖父可曾观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