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铁枪杨铁芯 >

第175章

铁枪杨铁芯-第175章

小说: 铁枪杨铁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从今天的战事来看,打头冲锋,绝对是必死无疑的事情!

生命安全收到威胁,这些武夫们终于慌神,一个个,抓着头发、揪着胡须,开始认认真真地思考了起来。

还真别说,这些老兵油子们以动脑筋,鬼主意还真就不少,不过片刻功夫,各种乱七八糟的鬼主意便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火炮出击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围攻汴梁。

时宋丞相李纲率众守城,第一次祭出了宋军的秘密武器,霹雳炮,并凭此击退金兵。

可惜的是,当时的钦宗皇帝赵桓为了保住皇位,坚决要求议和。

原来,金兵攻打汴梁之时,当时的皇帝是赵桓的老爹,徽宗陛下赵佶。

赵佶一看金兵打到了都城下,大宋亡国在即,就寻思着,就算亡国,也不能让大宋亡在自己手上,毕竟亡国之君的名头实在不好听。

于是,赵佶就把皇位紧急传给了太子赵桓。

赵桓当上皇帝的时候,是哭着坐上龙椅的。

毕竟赵桓不傻,知道大宋眼下是个什么状况。

可当没几天的皇帝,赵桓突然就发现,原来当皇帝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比当太子的时候滋润多了!

至少,老婆就多了很多!而且还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被人废黜。

虽是如此,可赵桓还有一个隐忧,那就是他老爹前任徽宗陛下赵佶,还活着!

如果李纲真率军把金人给揍趴下了,大宋没了亡国之忧,那自己老爹赵佶,万一再会跳出来和自己抢皇位,那可咋整?

自己毕竟是儿子辈儿的,就算当了皇帝,那也还是赵佶的儿子啊!

如果自己不听老爹的话,大义上,就失了分!如果再有那有心人从中煽风点火的话,搞不好,自己这皇位可就要不稳了!

而身为儿子,一旦失了皇位,赵桓很清楚,等待自己的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下场!

思量了再三。赵桓觉得,这金国的威胁,坚决不能去除!一定要借此断了自家老爹重出江湖的念头!

于是,赵桓那是坚决奉行不抵抗政策,不惜为此做出各种丧权辱国的让步。

除了割地赔款外,还有最过分的。就是罢了主战派首领李纲的相位,还把开炮打死金兵的炮手枭首示众,以此警示宋军上下,金人万万不能得罪滴!

按说,猪头皇帝赵桓这么搞,大宋早就该亡国了!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小种经略相公(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很老了)种师道,率领十万西军回援而至。

西军是大宋仅存的一只精锐,常年和西夏作战。战斗力丝毫不比金兵差。

几番交手,金军没占到一丁点儿的便宜,自知没法攻破汴梁城,就向软蛋皇帝赵桓要了一大堆的好处后撤军了。

可没过几个月,就在当年秋天,金军再次卷土重来,一举攻到汴梁城下。

原来,金兵之围一解。猪头皇帝赵桓就把主战派丞相李纲第二次贬官,并将其赶离开京师。

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虽然解围有功。可也随后就被削去军权。这种师道本就已经是重病之身,这般又被赵桓的猪头行为给气了个好歹,没多久便郁郁而死。

主战的将领死的死、贬的贬,朝堂上下,包括赵桓在内,全都剩下主和派。

至于下面的小兵。也因为先前炮兵被杀之故,没人再敢奋起抵抗。

结果不出意外,这次金兵南下没多久,便打破了汴梁城,俘虏了徽宗、钦宗二帝。

这便是。靖康之耻。

靖康之役,对于金国而言,最大的收获不是活捉了宋朝两任皇帝,也不是劫掠光了大宋的库府,而是缴获了汴梁城内南北两大兵器作坊。

自此,金国一下子从半石器半铁器时代,一举跨入了火器时代。

其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金兵的火器已经比较成熟,装备基本囊括了宋朝所有种类的火器,总计包括飞火枪、火箭、霹雳火球等十余个品种。

不过,金廷虽然继承了宋朝的火器,可创新之上,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比如,宋朝的霹雳火球(相当于火炮)是用来守城的重型武器,而金廷造出来之后,也同样将其败在了城头。

等到南宋时代,金主完颜亮亲率水路十七万金军南下伐宋。

这个时候,担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的虞允文在采石犒军,而真正的三军主帅李显宗还没赶到,采石附近也只有一队队没有统辖归属权的散兵游勇。

虞允文临危受命,临时拼凑起了一万八千的杂牌军,与总数近乎十倍于己方的金军在采石展开决战。

虞允文虽然是文化人,可本领那是没得说。

先是一番忽悠,把手下一群散兵游勇忽悠得兽血沸腾,生出了背水一战的信念。随后,虞允文又祭出了杀器,把火炮装到了海鳅战船上!

只是由于准备仓促,这些火炮远不如守城的霹雳火球威力大!

可虞允文鬼主意多,火药不够,咱就拿石灰充数。

把本该由纯火药填充的铁壳炮弹改成半石灰半火药装铁壳弹后,这东西到战场上一试验,竟是威力惊人,蒲一出场,就把金军揍了个灰头土脸。

就这样,虞允文凭着不到一万八千的水师,硬是在长江之上,击败了整整十七万的金军。这也是南宋历史上第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

这一战,金军占着绝对兵力优势却大败而回,最后,就连金主完颜亮,也因为手下不满发动政变而被杀。

不过,这一战同样也给了金人一点儿经验教训,那就是,原来守城的火炮,还可以搬到船上玩儿啊!

自此以后,金廷也开始学乖了,在火器应用方面变得灵活了许多。

反倒是宋廷这个初始使用火器的家伙,由于作坊被占、工匠流失,很多的火器技术竟变得一知半解。

再加上自赵构以后,南宋小朝廷历任皇帝都致力于给金廷当奴才,根本就没心思整军备武,更别提花大资金、下大力气搞武器研发了!

以至于到现在,数十年过去了,南宋小朝廷的火器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少许。

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火枪火炮这些火器,在南宋军中,尤其是禁军当中,已经并不算什么稀罕物了!

此番兵部尚书薛极亲统禁军出征杭州,随行的自然也有火器营。

只不过由于薛极不通军事,初时没想起来这只杀手锏罢了!

而今薛极这一着急,开始欺负起手下那些兵痞们,在薛极强大的压力下,自然就有人想起了火器这大杀器。

薛极闻言如获至宝,当下便命人到辎重营把所有的火器都调拨了出来,连夜整枪备炮,准备明天一早给杭州守军个好看!

自恃十拿九稳,薛极不禁有些得意忘形,根本就没想着保持低调。

宋军大营连夜折腾出来的响动立即引起了杭州城守军的警觉,当下便有人把这情况汇报到了杨铁心面前。

“宋军营内有动静?疑似有大规模人马连夜忙碌?”

“这帮家伙想搞什么幺蛾子?”

杨铁心闻讯不由得心中纳罕,遂连忙派出最精锐的特战精英潜入宋军大营查探。

没让杨铁心久等,子时刚过,特战部队便有消息传回,言道宋军正在收拾枪炮,看情形,似乎打算凭火器之利来欺负瀛洲军。

“呦嗬?人才啊!还跟小爷我玩起高科技来了!”

“既然你们不仁,那就别怪小爷我不义了!”

当下,杨铁心便命人把瀛洲水师的火炮拆卸了一半,然后统统搬上了城墙。

杨铁心这厢准备妥当没多久,天色便已经开始放亮,对面的宋军大营也开始升起了炊烟。

等到红日东升之际,薛极再次亲统大军而出!

这次,薛极可是下了血本,一口气儿带出了十万大军,只留下两万在后方看守粮草辎重。

自觉应该真个把握十足,薛极此番出阵可谓是摆足了排场,光是护卫自己的中军,薛极就带了足足两万人,此外身后还跟了两万大军做为三路总元军。

前面则是分左中右三路的攻城大军,每路都有两万整的人马。

列好了阵势,薛极依旧是循着旧例,先派人到杭州城下劝降。

不出意外,薛极的这番好意依旧没得到杭州军的响应。

眼见谈不拢,薛极大手一挥,开始指挥火器营前进,打算给杭州城投的那些土包子们展示一下大宋火器的真实威力。

得意之余,薛极并没有注意到,杭州城头的上许多瀛洲首军,正紧张而有序地观测着什么,并不时地向下方的报告出一串串的参数。

自觉已经做到先礼后兵了,薛极倒是没客气。直接便下令火器营前进。

在数万宋军的保护下,整整八台的霹雳炮被数十匹战马强拖着拉向杭州城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宋军的火炮制造之初,就是为了守城的,而不是为了攻城的!

所以,这火炮的吨位极大,而且,炮座上也没有轮子,真个傻大黑粗!

更兼宋军的炮火射程有限,不足二里。

这般射程,如果火炮不推到最前线,恐怕连城墙都很难打到,更别提发挥出这火炮的真正威力!

在宋军的护送下,八门火炮终于被拉到了距离杭州城墙约一里的位置。

然后,那些火器营的军士们开始忙碌着卸炮、摆炮、校准炮口、填装火药炮弹。

还没等这些宋军们准备停当呢,对面的杭州城上,几座箭塔上一连串的红旗连续舞动,旋即便响起一片地动山摇的炸雷声。

第二百九十五章 百炮齐鸣

和大宋的火炮相比,瀛洲军的火炮小型化了许多。

由于炼铁及火药技术所限,大宋的火炮工艺比较粗糙。

而为追求火炮的威力,就不得不把这些东西玩了命的往傻大黑粗的方向发展。

到了宋末之时,元军南下江南,静江府的守将在城破之际,率手下二百五十名军士点燃了一个大铁火球集体殉国。

那大铁球具体多大以不可考,可据说,其铁壳的厚度高达一寸!

薛极所部火器营的火炮虽然没这么夸张,可走的也是粗犷路线。

这般超大口径的火炮固然威力不俗,可麻烦也不少,笨重不宜搬运且不说,而且时常会出问题。

比如,精准度不够,装药麻烦,散热也是个问题,由于铸铁水平有限,一旦火药填装过猛,炸镗什么的也不算稀罕。

也正是因此,这种大型火炮其实并没法在宋军中普及,一般只是用来做守城之用。

宋军的常规火器主要是火箭、喷火枪这两样。

所谓火箭,就是在箭杆的中部绑一个竹筒炮仗,至于喷火枪,则是在普通的木杆儿长枪上加一个竹制喷火筒。

两样东西虽然也算火器,可威力总归有限,而且可重复使用,在两军对垒之际起到的效果总归有限。

相比于宋军的笨拙火炮,瀛洲军的火器虽然发展的迟,可由于研究方向明确,一早就定下了标准化、精细化和小型化的发展战战略。

至今虽然瀛洲岛的火炮技术已然有缺陷,可比起宋军的火炮来,不论是射程,还是威力,又或是便捷程度,都明显强了一大筹。

就在宋军火炮营的军士还忙着往炮筒里填火药的功夫,那厢,杭州城头,已然百炮齐鸣,数百发的炮弹黑压压一片罩向宋军的炮兵阵地。

此番出征杭州,杨铁心所部光是大型战船,就有整整一百艘,配有火炮整整一千门。

如今杨铁心下令拆下一半搬到杭州城上,那也是五百门的火炮。

而这正对着宋军主营的方向,杨铁心一口气安排了整整两百门的火炮。

本就是综合性能相当不差,再加上居高临下的便利,瀛洲军这一开炮,就几乎把宋军的火炮营及其周围的护卫部队尽数笼罩了其中。

第一炮就命中宋军阵地,除了瀛洲炮兵训练有素之故外,这个距离够近、瀛洲军的火炮够多,也是相当重要因素。

但闻轰隆隆一片惊天动地的爆破声响起后,宋军前部的两万大军,当场就被炸了个七零八落,死伤无数。余下的那些虽然侥幸逃过一劫,可也大都被巨大的爆破声震得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至于那些被重点关照了的宋军火炮,则无一例外,在炮火中被炸了个灰飞烟灭。再加上随后的炮弹殉饱,整个炮兵营及其周围三十丈范围内,都没在存下一个完整的人形。

一炮见功,瀛洲军的士气大振,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轮设计。

三轮齐射过后,宋军前部的两万大军已经彻底没了阵型。最终能够幸存下来的,不过十之三四,而且还大都被吓破了胆,哆嗦嗦嗦的跌倒在地,不敢起身。

不过,接下来瀛洲军倒是没在欺负这些炮灰兵,而是开始炮火延伸,将目标瞄向了后方的宋军主力部队。

比起宋军火炮那不过到二里的最远射程,瀛洲军火炮的射程明显远了许多,最远可七八里,有效射程也有四五里。

而此番薛极自觉得胜的把握十足,主力部队都挺靠前,十分临近杭州城,却正好基本都落入了瀛洲火炮的射程之内。

结果此番瀛洲军一开始炮火延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