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风歌 第一部 >

第6章

大风歌 第一部-第6章

小说: 大风歌 第一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淮深沉吟了会,走到地上的尸体边,仔细检查了一下,再反复观察了散落在地上的几具弩弓,头仰天思考了好一阵,这才走回公主身边,面色很凝重,说道:“他们这些人不是寻常土匪,是训练有素的官兵,而且……”稍微有些犹豫,但看着公主很认真地看着他等着他的推论,张淮深还是下决心说了出来:“不但是官兵,十有八九还是属于神策军的上级军士。”
  一狠心将自己的判断说了出来,张淮深看着公主,看公主是否会根本不相信或者吓的面无人色,但出乎意料的是,公主只是面色苍白低头不语,并没有流露出非常吃惊或难以置信的神情。
  “公主应该最清楚有没有这个可能,看来她心中也认为是的,”张淮深心中道,他对自己的判断更有把握了。
  好一会儿,公主抬起头郑重地问道:“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认为他们是神策军的理由,有没有什么证据。”
  张淮深点点头道:“好。首先要说,这些人决不是寻常土匪。因为第一,在交手中我感觉得到他们经过严格训练,武功不高但之间配合好,歇息的时候分派巡哨守卫井井有条;其二,在我跟踪他们的时候看到他们纪律很好,在途中几乎没人讲话也没人敢调戏公主;其三,他们三十个人人手一把弩弓,而且这些弩弓全是官造的,每个人放箭的手法都很纯熟,寻常土匪怎么会有这么多弩弓,哪会这么纯熟。所以他们不可能是土匪。反过来看这三条,几乎都可以作为认定他们是官兵的证据。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在处理这里躺着的八个人前,他们说过几句话,其中一句是‘你临阵脱逃,不怕军律吗?’,还有一句是‘就算逃走回去了,但丢了公主又怎么向大将军交代。’这足以说明这些人是官兵。”
  公主连连点头,不过她更想知道判断他们是神策军的理由,于是道:“这只能说明他们是官兵,你为什能断定是神策军而不是其他禁军呢?”
  张淮深道:“京畿道境内,除了在长安内城的御林各军外正规的禁军只有神策军,御林各军里全是帮公子哥,从不操练,哪会有这么好的军士,算下来嫌疑最大的只有神策军。我刚才看了地上的几把弩弓,都是北都军器监监造的,而北都军器监的兵器是只供应给神策军的。再说,这次比武知道的人中和公主为敌的正是神策军,只有他们有这个心也有这胆。在比武前先到的神策军清过场,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些人?也只有这些人也是神策军才能讲得通。”
  “至于为什么要绑架公主。从常理来看不外乎财、色、情、仇这四种。论财,神策军中从不缺钱闹饷,即使能得到赎金也不够神策军一两个月的开销,风险却极大,故而不会为财;论色,公主虽然艳冠群芳,但更珍贵的是公主的身份,如果不能在得到公主的人时成为驸马都尉,又何必冒此风险;至于为情,神策军里的主谋想必是男子,应该对付公主身边的男人而不是公主本人;想来想去只有这仇了,我不清楚神策军与公主有什么仇怨,不过听闻长安城里都称公主是小太平公主,对政事热心得很,会昌元年翰林学士、起居郎孙谷充兵部员外郎,会昌二年史馆修撰判馆事郑亚进授兵部郎中,会昌三年御史中丞兼兵部侍郎李回以本官同平章事听说都是公主的进言,还有晋绛行营副招讨石雄、太常卿孙简、翰林学士白敏中、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崔铉听说都是出于公主的举荐,这些人有的铮铮铁骨,有的长袖善舞,但对神策军各个都铁面无私,让仇士良怒气冲天却无处可发,或许仇士良迁怒到公主头上,又或许他怕公主再向当今皇帝举荐这样的人吧。”
  洋洋洒洒一大段话说了出来,有据有论,连张淮深自己都觉得很满意,但公主就不是这样了,简直面无人色,倒退好几步,手抚着胸口,眼睛睁得大大的,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是身在局中才会清楚这些,而他一个平民,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情,他是什么人,难道是仇士良的人吗?”公主在心中叫道。好半天才从喉咙中挤出一句:“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你到底是什么人?”连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张淮深看到公主这样,意识到自己有些锋芒毕露,表现出很多一个普通商贾不会知道和关心的事,引起公主的疑心,以为自己属于朝中某派势力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仇士良的人。这真是一个大误会,一定要解释清楚。
  张淮深马上道:“公主千万别误会,我发誓,我绝对不是神策军和仇士良的人,我只是一个寻常的商贾。要不然我为什么要杀这些人救公主?为什么会指认这些人是神策军?我要是神策军和仇士良的人话,为什么要做这些对自己不利的事说对自己不利的话?”
  这话说得很有理也很有力,公主稍微安下心,但还是不免有些狐疑,问道:“这些朝廷里的事,你怎么会知道,而且还知道是我的原因,为什么你会记得那么牢?”
  张淮深解释道:“公主你不知道这为商的苦处,我们商号里的葡萄酒和胡香从西域到长安千里迢迢,非但路上盗匪丛生危险重重,而且这些大唐的大小官吏谁不把它当块肥肉,谁不想狠狠啃上一口。雁过还要拔毛呢,这长安城里城外的有关衙门不上上下下打点一番哪能这么太平的做生意,逢年过节都得上门请安送礼,官场上有什么人事变动,都得预先打点,我能知道这些事一是因为生意要去打点的缘故,二是在交际的时候闲谈听来的。”
  公主看着张淮深那张诚实的脸坦白的话,相信了,对他的苦处不免有些同情,道:“原来如此,你们做生意也真够辛苦的。”
  张淮深给钩起了心中的伤痛和无奈,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辛辛苦苦一年,赚的血汗钱倒有一大半到给这些当官的拿去了。”
  公主更不忍了,说道:“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来帮你解决这些事,让这些贪官污吏休想再勒索你,我去和皇帝说,谁敢再向你要钱就革谁的职。”
  张淮深面露苦笑向公主拱拱手道:“多谢公主仗义执言,只不过公主这么一来,这些官吏非恨我们商号入骨不可,一定会事事刁难,想法整死我们商号,所以还请公主算了吧。”
  公主也知道这是事实,现在的官场如此黑暗,自己的好心很可能是帮倒忙,可是知道后袖手旁观也有些对不起自己的救命恩人,一时无话可说,又转念想到如今已证实自己被绑之事是神策军和仇士良的主谋,自己该如何应对,一时出神思索,不由得默默无语。
  张淮深看到气氛有些尴尬,转了个话题道:“这些人中受伤的全聚集在左边的小屋中,公主要不要去审问一番?”
  公主正闷闷不乐,闻言点点头。张淮深就引着公主向小屋走去。
  推开门,看到满屋子的伤者,有的是被打晕还没醒,有些是被弩箭射中,只是不能动弹而已,神志还是清醒的。清醒的人齐齐的看着推门而入的两人,目光中充满不安和敌意。
  看到这么多敌视的目光,张淮深笑了,说道:“各位何必这样看着我,你们犯了掳人勒索和大逆之罪,论罪应当腰斩,还要连累家人,如今只不过是受了点伤,已经是很幸运了,我已经手下留情,你们何必这样看着我。你们也不必不安,只要你们肯说出是谁主使你们的,公主可以既往不咎,否则不需我下手你们就要在这没人的荒山里活活困死。”
  说完后,张淮深看着他们等候回答。但是满屋一片默然,各个低头不语。这并不出乎意料,很少有人敢第一个公然背叛一个团体,张淮深心中很清楚,所以他再道:“你们不肯说,可能是怕回去难逃一死,可是不说的话不必回去就难逃一死。就算你们不说,一来你们此行失利,二来怕你们泄露此事,回去还是要被灭口,还是难逃一死。要是你们说了,现在不会死,而且不回去的话也不会被灭口,算来算去只有说出来还有生路。各位,说不说在你们,可是你们要记住,只要你说了,你一个人就可以救二十来个人,你不说,你一个人就等于杀二十来个人。”
  背着手在屋中转了一圈,张淮深再道:“我知道你们很犹豫怕别人知道是你说的,我先让你们考虑一下,过一会我一个一个带到外面问,无论你是说还是不说,我都会一样送你们回来而决不告诉别人。说的人可以在之后找我或公主求保护,不说的人就请自求多福。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你们的举止、还有北都军器监监造的弩弓都告诉了我你们的来历,现在我只不过想证实而已。记住,你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决定二十个人的生死,包括你本人。”
  说完拉着公主向门外走去,到了门口,张淮深停了下来转头,很有感情地说了一句:“别光想着你自己,考虑一下你的家人吧,少了你,他们还活的下去吗?”
  到了门外,公主兴奋得忍不住道:“我真是佩服死你了。这么能说,既威胁又利诱,还让他们没后顾之忧,临了还用家人来打动他们。你真该去当大理寺卿,那些犯人肯定不须上刑就会乖乖招供。”
  “大理寺卿,乖乖招供。”张淮深叹了口气道:“现在的大理寺里真正的犯人到底有几个?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哪需要乖乖招供。”
  公主还有些兴奋,并没介意他的话,继续道:“说得也是,大理寺卿有些委屈你了,象你能如此分析入微,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根源,做个刑部尚书也不为过。你能掌管好乐荣轩这么个大商号,也可以到户部理财。这么好的武功,到禁军当个大将军皇帝肯定会高兴。”
  “张兄,”公主忽然看着张淮深郑重地道:“你有意为官吗?要是你愿意,我可以在皇帝面前保荐你,我不敢说现在能给你多大的官位,只要你肯干,凭你的才智和本事,二十年内肯定可以升到一部尚书,即使宰相之位也不难。”
  “不!”张淮深一口就回绝了。
  “为什么?你干吗还没想一下就回绝呢”公主道。
  “我张淮深打出生以来走得正行得端,所做所为对得起天地良心,清清白白的好男儿又岂能跳入官场这么个大黑缸。”
  这番慷慨激昂的话听得公主心中敬佩,多少人为求自己举荐他们为官而奴颜婢膝,而难得今天主动想保荐他为官却被拒绝,如此高尚的品节真是令人肃然起敬,一时间倒没注意到他所说的话实属犯上大不敬,足以令他入狱了。
  “你又何必如此偏激呢,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正该为国效力,上报朝廷,下安万民。你不入仕,百姓不是失去了一个好官了吗?”公主劝道。
  张淮深摇摇头,心平气和地道:“公主好意,在下铭记在心。只是当今官场世人皆浊,我要是为官,若刚正不阿,必为世所不容,若同流合污,却难以面对自己的良心。何况现在我虽然无权无势却也逍遥自在,何必为这五斗米而卑躬屈膝去逢迎上官。”
  还想再劝,张淮深连连摇手,公主只得算了,不过她只是暂时不说而已,并没打算放弃劝他入仕的努力。回想起张淮深对这些大汉说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公主忍不住说道:“你刚才对他们的最后一句实在感动人,我看到那些人都有些意动。你怎么会想起说这句的,还真情深意切,连我都感动了。你真是骗死人不偿命啊。”
  张淮深听了有些郁郁,说道:“我没有骗他们,我是一时想起我们乐荣轩里的孤儿寡妇才有感而发的。”
  “什么孤儿寡妇?”公主问道。
  “我们乐荣轩里有不少孤儿寡妇,她们的丈夫都是在从西域到长安的路上身亡的,有的是在途中遇上大风暴失踪的,有的是在路上遇上土匪马贼战死的,还有的是一路劳累水土不服病死的,丢下这些未亡人和遗孤孤苦伶仃的。”
  “真可怜啊,那这些孤儿寡妇今后怎么办?”
  “她们的丈夫为了乐荣轩而死,自然由乐荣轩来照顾他们的妻儿。他们的妻子安排在商号或者我的宅子里里做点清闲的活儿,他们的孩子乐荣轩每月给份钱米,到乐荣轩办的塾里读书。”
  “这还好,你能有这么好的心肠,那你号里的人一定很安心为你卖力。”
  “这种安排自从先父起就是这样了,我不过是萧规曹随,不敢说是我的好心。不过先父这样安排确实有理,我们商号里人心定得很,即使有同行来挖角也很少有人离开,离开的人也心存愧疚。加上先父定下的合伙分成的规矩,我们乐荣轩干活办事,人人都尽心竭力,上下就象一家子一样。”
  公主赞叹道:“你们乐荣轩倒真有尧舜遗风。不过我听到你说‘先父’,令尊大人已经过世了吗?”
  张淮深黯然道:“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