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神针记 >

第23章

神针记-第23章

小说: 神针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一溥根李成解释,原来这徽章是定位和身份识别用的,“昨天协和的老张去上厕所,把白大褂脱了,出来忘记穿回去,徽章拉厕所里人出来了,结果被几个保镖围住,要不是有人认出来,差点把他当成恐怖分子。”

李成哪见过这阵仗,心下直叨咕,今天到底是给谁看病啊,架势这么大。

说话间两人已经被引进一个会议室,里面坐了十几号人,正在七嘴八舌的讨论。见叶一溥进来,一个老头叫道:“老叶!你来跟他们讲,我是懒得理会了,爱用不用,老子还不伺候了。”

叶一溥道:“老张!发这么大火干嘛?谁又惹你拉。”

“我昨天就说了,要想快,非用电针不可,他们硬不让我用。”老张气冲冲的道。

“不是不让你用,你那电针刺激量太大,稳妥为上,稳妥为上。”另外一个老头说道。

几人又叽叽喳喳起来,这大过年的能把这些人全部请过来也不容易。会议室里热闹的很,各有各的见解,莫衷一是。

叶一溥带李成找了个位置,小声说道:“北京中医界有名气的人物,基本都在这了。那个是病人的保健医生,他自己就是西医出身的,再说西医拿面瘫没办法,就没请别人。”

“你没见过病人,我讲讲大概情况,病人得是中枢性面瘫,症状比较严重,已经有点半身不遂,放平时还好,今天是初五,再过几天,病人要出去拜年,最迟十五之前要弄好。所以这不光要治好,还要治的快,算是政治任务吧。”叶一溥说道。

李成没看到病人。好一会才听出个大概,感情这是中枢性的面瘫,做过检查,颅内没有发现任何病变,病人也是定期健康检查的那种人,无不良饮食习惯,无既往病史,无意外比如突然吹到寒风之类,年纪大,身体虚弱,但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这样的东西。但病情突然就这么来了,众人拿捏不准病因,试了一下传统针灸和药物均没有效果。因此老张提出用重刺激量电针疗法,可是被否定了,自然觉得没面子。

在座的都是专家,面瘫这种病,治治其实容易,但是要这么快好就不那么简单了。病人刚开始发病的时候看的是西医,没根治好,结果过了几天越来越严重,一般来讲面瘫超过15天,西医就完全没有办法,保健医生是留洋回来的西医,接受西方的熏陶,一直都不信中医。可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西医又没办法,只好请了一大帮子京城名医过来。

“咦?!老叶,你徒弟?面生啊。”终于有人注意到李成这个新面孔。

“远庭兄的弟子,我哪里敢当,你们也知道,自从我下了海,这临床都好些年没碰了,现在几个徒弟都教不过来,误人子弟啊。”叶一溥介绍了一下李成。

“对了,老黄要是在就好办,他是快手,用药猛,见效快。”边上几人开始附和。想起了老朋友,一众老头开始回忆过去的光景,后来内容慢慢变成讨论解放前如何如何,文革的时候又怎样,终于保健医生忍不住了咳嗽两声。

“小李的专长是针灸,家传的。”叶一溥毕竟商场上打滚的人,知道察言观色,插了进来。

“哦!年轻有为啊。”老张随口说道,语气却有些不以为然,他这个心态也正常,中医这玩意要熬年头,从来没什么天才一说。

经过讨论,众人最后决定还是由老张来做电针,毕竟人家是要快,吃中药可没那么快。

这是离李成进来这个院子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了,他这才见到病人。是一个老人,容貌清癯,虽然此刻口角歪斜,却依然有股不怒而威的气势,一看就知道是军人,不过没有穿军服,也不知道军衔是什么。

李成习惯性地望了望,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内经讲“秋收冬藏”,此时冬至已过,正是极阴之下一阳来复之时,人身诸经气潜藏不泄,所以面上气华不显。李成依据经验看老人面色红润,五官轮廓分明,这种人通常五脏气盛平均,不易患病,不过如果发病,都是大病。

感应到李成的目光,老人艰难地扭头看了看,似乎发现李成是个新面孔,朝他笑了笑,虽然因为表情肌瘫痪的缘故,看起来只是嘴角动了动而已,可是那友善的目光李成还是明显感受到了。

这时候老张已经开始做电针了,按理面瘫是不能做电针的,要做也要在面瘫后期,电针的原理就是用电流刺激人体穴位,形成类似于针灸师留针的效果,可以持续长时间的刺激。面瘫发病复杂,又是靠近中枢神经,用电针刺激太过,容易起反作用,但是老张在这方面独辟蹊径,对付重症面瘫,用大电流电针,有时候反而能收奇效,关键在于断型要准,面瘫分为5型,据老张判断,病人属于风热型,虽然脉象没法把(没听说过把脉断面瘫的),在病人耳后发现的水痘样疱疹足以证明是风热型面瘫,也是这个原因一群老家伙才同意让老张试一试。

看着病人头部乱七八糟的电线,李成微微摇头,他是第一次看见电针这玩意,心里是极不以为然的。中医认为,医生开的药只是个引子,最后能治好病的,其实还是病人自己,施治之时,尽量不干涉病人的本身元气,因此讲究“药尚少,方尚减,灸尚约。”像这般运用现代科技于传统中医,可能一时会收得很好的效果,过后对人体元气终归会有影响,在李成的眼里,这其实是是舍本逐末了。

“老张也是家传的针灸,不过喜欢用电针这些东西,也用这治好过不少面瘫,要不然,电针上不了台面的玩意进不了这种地方。”叶一溥说道,原来不光是李成,传统的中医师对这种东西都有排斥感。老张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了。

“他是元极针法的传人,其实现在的平衡针法就是他们这一派分出来的。你注意一下他的手法,以缠针为主,跟一般的差别挺大。”叶一溥说道。

李成是内家针,全凭劲道火候,手法这东西他从来就没学过。叶一溥看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觉得可惜,毕竟这种机会不是随时都有,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过于自傲了,有点成绩便眼高于顶。其实他冤枉了李成,这就好像一个人有手枪可以用,自然不会去研究弹弓的打法技巧一样,手法这种东西,李成哪里会去琢磨。

人之恶在好为人师,孔夫子讲的对,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天性。叶一溥还打算教导一下李成人生的道理,却发现场中形势变化,病人手足抽动起来,显然是电针刺激过量的反应。

老张脸上强自镇定,可这大冷天的,额头一片冷汗却出卖了他的心思。

第三十二章 意外出诊(下)

 老人忽然手脚抽搐,正是电针过度之兆。李成离床头虽远,目力却好,见的分明,老人脸上一股阴寒之气大盛,不过数息功夫,围观众人肉眼也能察觉老人脸色发青。在座都是中医名宿,一望便知这是风寒型面瘫,老张断错分型了,错将风寒断成风热。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寒病热治,热病寒治,两者完全相反相对,寒热断错,最是大凶。老张几十年临床经验,心里如何不知,叶一溥心里暗叹,老张的风格是好险奇,夜路走多终见鬼,没想到老张一世英明,临老了犯下这么一个大错,还偏偏犯在这不该也绝不能犯错的人身上。

众人一时缄默起来,病人身份尊贵,这责任,没谁担当的起。这些人成名已久,到老了越发爱惜羽毛,所谓小心使得万年船,个个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俗语言病来如山倒,言其邪气得势,汹汹状也,此时正是一年之中极冬,天地间阴气乘阳,病人年老体衰,这一股阴邪之气得天时地利,正是得势之时,全靠老人元阳压制,刚好老张错把寒病当热病,这一股阴气又得了人和,更加不可收拾。一时间状况急转直下,眼看着老人出气多进气少,快不行了。

终究是协和大家,老张虽慌不乱,略一思索,心念电转间,已然拟定一套方案,他先把电针仪关了,边取电针边在另外的穴位补针,电针留了老人一头一脸,好几十支,没片刻功夫起不完,取针可不是拔注射器,一抽就了事,取的快了伤血,取的慢了伤气,这里面有许多讲究。

老张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叫道:“老王,老刘,来帮忙搭把手。”他口中的老王老刘是老朋友了,虽不是专搞针灸的,但是单位离得近,几人经常一起碰头,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懂点,因此老张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两。

没想到老王老刘不买账,老王只当作没听到,老刘犹豫了下,思前想后,终归还是不愿意趟这浑水,狠下心肠道:“这不合适吧?毕竟我不是搞这专业的。再说了,你下的针,我们来起,也怕出问题啊。”

听完这话老张动作一滞,心下拔凉,手下不停,只是那背似乎佝偻起来,好像突然之间苍老了十岁一般。

叶一溥虽跟老张没什么交情,却看不下去了,卷起白大褂的袖口,道:“老张,我来帮你。”说完便要上前。

老张苦笑:“老叶,你不干临床都好几十年了,好意心领了,我自己一个人来,赶得及。”说完眼角似乎闪过一丝水润得光亮。

“叶老师,我来吧。”李成说道。他也看不下去了,没想到所谓的名医都是这幅嘴脸,李成心里不禁有些不屑。

老张忽然想起来老叶介绍过这小伙是搞针灸的,赶紧招呼李成过来起针,他并不对李成抱太大的希望,因此只让他起针,在老张的心里,这个年轻人再不济事,这点水平应该还是有的。

没想到李成根本没理他,自己拿出一团金针来,两手一拉直,一手持针,竟然不见那一尺多长的针软下来,李成手一抖,刺的却是病人的足三里。老张许久不见动静,回过头来,正好看见这一幕,他在针上浸淫了大半辈子,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自然知道这一下意味着什么。刚想说话的嘴巴又紧紧闭上,只看李成如何施针。

李成倒也不是要出风头,只是病人发作太急,没功夫解释,李成微闭双眼,下守针,上守神,正是经书云:“心无外慕,如待贵人,不知日暮”的境界,众目灼灼下他旁若无人,眉目低垂,双肩微提,脚下不丁不八,隐隐然一派宗师气度。

金针一入,李成眉头微皱,没想到情况比他预想的坏的多,一点元阳如被阴风吹掠,似灯火将灭,阳脉行阴气,正是必死之兆,李成既然出手,也顾忌不了许多,全力施为起来。老张正在病人头部刺峡谷等穴,忽然觉得针下滑溜,隐隐然有反弹的意思,仔细一看之前尚未起出的电针居然在慢慢向表皮外移,回过头来看李成时,却见李成身上白褂鼓荡,似有波浪在衣服下起伏,无风自动,众人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屋内静寂,忽然听得清晰的叮叮声音,竟是老张之前插的那些针,似乎被某种病人体内的力量排斥出来,掉在瓷砖上。

忽然听的老人咳嗽起来,众人回头看时,老人脸上青气大盛,猛地咳出一口痰来,好似硬物砸在瓷砖上一般,发出咄的闷响,呈灰黑色的团块。然后老人脸色通红如血,过的几息,复又转青,吐出来第二口痰,颜色却淡了许多,如此这般反复五次,最后终于吐出一口正常的唾沫,脸色也恢复了红润,沉沉睡去,仔细看时面瘫已然消失不见。

众人回过头来又看李成,李成起了金针,突然一阵摇晃,脸色苍白,叶一溥赶紧扶住,众人手忙脚乱把李成扶到卧室休息。

□□□□

针灸有四重境界,一曰治形,此类人无内气,要行补泻,全靠手法,费时费力。对病机病候,患者机体内部状况,如盲人处于暗室,睁眼闭眼都是瞎;二曰守意,此类人知人脏腑血脉运行,能听其动静,但是管中窥豹,仅见一斑,如盲人摸象;三曰存神,此类人内息洁净精明,如明目人,处于黎明,虽是天色昏昏,朦胧间能睹全体风光;四曰忘像,此类人内息充盈,净极而生光,如明目人处正午之下,昭昭明明,历历在目,能不触而知,这一类是至高境界,传说中扁鹊能隔墙而知人之病,华佗能望气而断生死,自古以来只是传说。

李成醒来之后,也不出房间,盘坐在床,开始反思自己的状况。今天实是他学医有成以来遇过的最险恶的病情,病人明明已呈现出死相,李成只是抱着尽人事的想法以自身元阳之气渡入病人体内,不想病人是极重的风寒,阳气一入竟然停不下来,李成只能鼓起浑身精气以之相抗。侥幸以丝毫的优势胜出一筹,把阴寒逼了出来,自己却也油尽灯枯了。因此一直昏睡。

自从被点天灯之后,李成无意间便臻至第三层境界,只是之前内息微弱,再加上一点火毒不尽,不能显出作用,此时修养既久,内力渐复,今天机缘巧合之下,内息散光,一点火毒败尽,大破大立,李成盘膝而坐,体内如谷之空,内息于无中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