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天真天意天道 >

第164章

天真天意天道-第164章

小说: 天真天意天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才比较好。只有你草书写得很好时,楷书和行书才能自然而然地好。

说到我今天对书谱里的字的体会。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塞”和“着”。这只是我们当地话的发音,外地人可能是不懂的。这两个字的意思前一个字是泼辣大胆,后一个意思是天真耿直。

落实到具体写法上,就是一个字——圆。写出的每一笔,都好比是在画圆。为何非要这样写呢?我想,这是古人根据毛笔的性能,用几千年的时间总结出来的写字的最方便的办法。所以,分析开来,没有一笔是真正的直线,这是肯定的。只有曲线,才美,才能体现出力感。

古人还总结了,用笔有两种办法,内厌和外拓。据说羲之多内厌,而献之多外拓。可见这两者并无太大分别。一个是另一个的儿子,或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已。具体到写字中,哪一种顺手就用哪一种。而据我看,此帖多用外拓。

是的,就是外拓,这就是那把孙过庭给我的钥匙。我用这个办法写这本帖中的字,感到下笔无碍,简易之极。写字,如同孩童游戏,又有如霸王举鼎,良将用兵。总之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的了。

这也足以证明,我昨天的理论是正确的。任何的理论,都是留给善悟的人的。死搬硬套,必然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比如,有的人根据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理论,终日用力临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他心想,我把这一帖学会,最不济也能做个第二第三。但是从古到今,都是“世人只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不知为何,实在是太难学了。或者,你当时临得很象了,但是对自己毫无好处,因为叫你单独创作一幅字来,写出的还是和兰亭风马牛不相及。

又有人说,王羲之当初所学的人,反不及他,因为他是书圣,这就是说,今人可以超过古人,只要方法对头。

我计划,在我写完这部长篇小说时,买它几百张宣纸来,不断地搞些创作,当然也会拿一部分发布到网上去。但现在我还是要沉下心来,继续修炼。

俗话说,玩儿的就是心跳,书法,说到底也就是玩。而且要写出心律的孱动来,要超平坦。能达到这个境界时,我敢说,你和弘一法师的境界已经不远了。弘一的字现在是很贵的,你要是有个一两幅,这辈子都吃不完。但是对当时的他来说,也不过是快乐之后的副产品罢了。

这才是学书的正确态度。

天意(第二九三章)气象雄伟,包罗万有

生活要有个中心,人才会感到充实。我的中心就是写作和练字。这是我早就说过的事。但我也时常背离这个中心。我总是幻想着,是不是还能有个更好的中心。但正是这种幻想害了我。极端的时候,就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味道。

做学问好比酿酒,是不能急躁的,酒是越陈了越好、越贵,学问也是如此。我在很多年前,为了能集中精力练书法,我对家人说,我可能加快速度,把几年才能学好的下下劲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事实证明,这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在以往我也总是会吃这方面的亏。因为知识有个沉淀和消化的过程。如果贪多求快或急功近利,就会欲速而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古时候有个故事,叫拔苗助长。用来隐喻的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还有另一句话,成功是失败之母。因为人成功了,就容易骄傲,容易轻敌。这样也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比如,我前天说,我学书最重要的经验和方法,就是专心致志临习一本字帖,把这一本字帖上的所有的字都学到位。可是我在实际做的时候,常常想偏离这个正确的轨道。就是有一个厌烦关和麻木关的问题。老写这一本,时间长了会麻木,也会厌烦。那时假如没有预想中的进步,就会怀疑,就会想,是不是我这种时候换临一下别的字帖就会改观?或者羡慕别人能各体皆能,也想齐头并进,多学它几首。

岂不知,这样就错了,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但假如闯过了这一关,肯定会有长足的进展。

还有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跃跃欲试。但是真试的话,写得不一定怎么样。这就是眼高手低,欠火候,功力不到,硬要表现,只能是出丑,只会显得青涩。

书法,必要有一定之规,这一定之规,就好比婴儿吃的奶,你所临的那个经典就是这种奶。在该吃奶的时候,你不能乱吃别的,要是乱吃的话,一方面吸收不了,另外还会影响健康。等到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奶之后,你长得足够大和强壮,能走路了,会说话了,这时就可以放弃母奶,改吃点别的食物了。但我认为,学书的过程要比婴儿实际吃奶的时间还要长。

人长大了,吃各种食物,但主要是粮食。人要是不吃肉一年也能活着,但是老不吃粮食肯定是不行的。到一定的时期,你所临的这本帖,又成了这种粮食。你必须天天吃,才能强壮自己的精神。

人对自己关心的事,总能如数家珍。练字要练到这种如数家珍的程度,可以不加思索地象本能一样使用你所学的那种语言,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算真正会学。

其实,正因为在过去,我们有太多的不正确的写字方法,而要克服和纠正那些就显得更难。比如,碰到中竖就忍不住想拉长画,写着写着就失去了应有的节奏,笔锋全散了还在那里写,没有墨了还在那儿写,该断的不断,该连的不连。

写字,就象做爱,一定要控制住速度,太慢了没劲,太快了必然早泄。书谱中说,留不常迟,遣不恒疾。这一点最难把握。目前我对此好象还没有太深的领悟。

不过,我今天写字时,感到毛笔的头子似乎颇有灵性。它头子是尖的,但是肚子是圆的,所以它能写细笔,也能写粗笔,能方能圆。有时意方形圆,有时意圆形方。千变万化,最为神奇。如果一个人在写字时总是想着,这一笔是横,这一笔是竖,这个字要写成正楷,这个字要写成行书,这样肯定写不好字,因为他把自己思想束缚起来了。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和帖上的一模一样,你要学的是他的精神它的气质,而不是它死板的一笔一画。

当真正形神兼备地学到家时,一出手,随心所欲,又不逾矩,化他神为我神,我神甚至高过他神,这样算学成功了。

我今天写字时,起初是听着劲暴的舞曲练习的。她起初不适应,后来也自己找一些曲子来听。我对她说,音乐是个好东西,是和一切艺术相通的。音乐可以唤起我们的通感,把我们带到很远的地方。艺术上的所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都能在音乐里找到例证。

这样的天气,的确是练功的好时机。连蝉也象按时上班似的,卖力地叫个不停。我要争取开创出一种全新面目的书法形式出来,作为我的代表和名片。在创作的时候,希望我能忘了别人,只有我自己。希望我能成为大家之才。

什么是大家之才呢?

《书法指南》上说:“书法大家,代不数人,其难可知。所谓大家者,气象雄伟,包罗万有。秀媚如西子临风,刚健如霸马扛鼎,而落落大方,无扭捏之态,森森规矩,无逾闲之行。以绝顶之聪明,加过人之工力,兼蓄并收,精锻熟炼,精气内蕴,光华发越,巍然如泰山华岳,渊然如长江大河,严然如师,蔼然如母。使观者油然生敬畏之心,斯真所谓大家之才也。间世始一遇者,岂能望之普通人乎?”

天意(第二九四章)个人风格的树立是最难的事

今天上午练字又有新的进步。

郑板桥有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去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他说画到生时是熟时呢?生就是生,熟就是熟,岂可混为一谈?

其实,这不仅是画,也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写字,当然先要追求熟,所谓熟能生巧嘛!不熟,就是功夫没下够。但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又忌熟。因为熟,显得似曾相识,堵塞了创新之路,是书法之大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是为何写字要叫人看着象谁谁的呢?一旦有这们的看法,就是失败。

所以,个人风格的树立是最难的事。

所以,在熟的基础上的生,才是真正的新生。才是真正的熟。

一个人,练字,练着练着,他觉得写不下去了,他感到不过是在重复。渐渐的他会失去兴趣。这就是学书的失败。就好象两口子,在一起生活得太久,觉得再没一点新意了。这也是失败。

我想,真正的书法就和人的一生一样,会不断地成长、创造的。你会永远也没有够的时候,也永远不会感到失去新鲜感。

我们练很多的正楷,很多的真草隶篆的字帖时,一个字帖不停地练一个月,你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了。再练几乎有一种生理上的排斥,感到恶心。因为它是馆阁体,或是伪造的。

但是深入地写书谱,会象吃甘蔗一样,越吃越甜。

你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你会发现,他是真情的流露,他也并没有重复自己。同一个字,它也有很多的变化,并不象有些人说的一字万同。它的气息在流动,它的情绪在起伏。而他的笔,也是一起一倒。决不是象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正襟危坐笔锋始终中正的。有时候,它简直是把笔当作铲子在用,有时又好比当作扫把在用。有时它又象是一把锹,在刨地似的。但是他象一个高明的庄稼汉,它总是在运动中调整笔锋,让其始终尖齐圆健,它根本用不着专门去调整笔锋,除了去蘸一下墨。

它推翻了一切的传统、规则、法度。它只为了让自己写字时感到舒服、畅快。但是你仔细分析,又发现不了一点用笔上的纰漏。试想,如果我们把他的这一手学会的话,不是也可以同样进行前无古人的、舒服、畅快的写字吗?

这里又回到了我最初所说的那个命题——生。生的问题。一般人是熟都熟不了。但是你在熟到极点之后,必须要生。要别开生面,要让别人感到大吃一惊。比如,我为何说李文岗的字好,因为他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很生。不懂头的看了,会说,这写的什么啊,象三岁小孩写的。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三岁的小孩,多么天真、多么纯真。他们直达艺术的本质。他们有你们大人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

但我们不一定生搬硬套的都要写李文岗那种字。我们可以学习他那种方法。看似平凡最奇崛,有的人说,他那种字我也会写,但你一写就不行,人家那一个笔画都有几十年的功,。电子书你岂能轻易就弄得来了?

所以,当初的一切都要全部推翻。当初追求整齐,这是不对的,要改。当初追求花哨,这更不对,要改。当初追求美丽,不对,要改。因为刻意的美丽必然害意、失真。当初追求豪爽,也要改。因为是允许思维有时停滞不前的。古人不是有四宁四毋嘛。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安排,宁真率毋做作。说得真好。这话好象是傅山说的,但是他实践得并不够好。他的字恰恰是太过油滑软媚,草书的基本功还没有过关。但是那种刻意创新的精神,已经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这就好象现在的人,过够了奢华的城市的生活,都喜欢往乡野跑,吃吃土鸡,走走土路。又好象,现代人听够了华而不实的政治名词,都喜欢上网看一看真正的民意,看电影也只喜欢看原生态的纪录片。穿衣服,也喜欢穿棉线的,不喜欢太精致的化学混纺的。谈恋爱,都爱找有真心真情的。交朋友,喜欢能交心的。这都是人心返朴归真的标志。但这个社会败坏得过甚,恐怕很难消除积弊了。所以很多人把希望和寄托放在寻找心灵的净土的寄托上面。而书法,是一个最佳的所在。

既然这样,我们就要敢于坚持自己心之所好,不为时尚和流俗所动,大胆地追求自己真心的所爱。

今天天是阴沉的,逢集,她上街买了一只鸡、一些苹果、毛豆和土豆。

我一边在剥毛豆一边在想着一些事。我想,我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有信心。是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对别人、对整个地球有信心。所以,我从不管那么多的事。过了今天不管明天。我不用工作、不用种田、不用谄媚任何人,我只要把我想写的字练好。电视里不是说,大人物们在开防止污染节能减排的会议,但是达不成协议。还说,北冰洋不仅冰雪融化,而且海底开始汩汩地往外冒沼气。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沼气的浓度是二氧化碳的许多倍。这将大大加快地球的温室效应进程。因为这个,法国的葡萄生产受到了影响,于是法国的葡萄酒也可能面临着停产。这样说开去,有一天,我们的地里可能再也长不出庄稼来。那时,就是再向农村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