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捡来的官人 >

第6章

捡来的官人-第6章

小说: 捡来的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三元将宋病秧子床头的那张桌子移到了床边,把外间的饭菜都端了进来,又拿来热手巾给他擦了手,宋病秧子靠在床头上,接过她递过来的粥碗,看着碗愣神。



康三元想起了老规矩,便又将他手里的碗拿回来,自己喝了两口,又递到他手里。宋病秧子看着她的动作,忽然牵了下嘴角。眼中荡过了一丝笑意,康三元心里在算计着自己的财产,完全没在意。



宋病秧子只喝了半碗粥,吃了几口青菜,那葱花炒猪血,俱被康三元吃了。



末了康三元看着自己鼓鼓的肚子,饱食而有忧,想起明日就是自己肚子里那颗毒药的一月之期了,不禁愁眉——宋病秧子这模样可如何替自己炮制解药?



是以,收拾罢碗筷之后,她一边看着宋病秧子喝药,一边打量他的气色,琢磨解药的事,宋病秧子喝完药,将碗递给她,似毫无觉察的道:“你现在去将昨夜那位王大夫找来,我有事要问他”



康三元不动,宋病秧子本已闭了眼睛养神,听康三元半天无动静,便又惊诧的睁开眼看着她道:“为何不去?”



康三元不可撼动的依然端坐着:“宋公子,明日就是那夺魂丹发作的一月之期了,解药你可造好了?”



宋病秧子闻言,眼神略动了一动:“明日太阳落山之时你来取”



康三元的心放下了一半,她料定宋病秧子此时需要人照顾,定不会不给自己解药。于是收起药碗,自去请王大夫。



王大夫来后康三元便被宋病秧子支出去了,过了两三盏茶的功夫,王大夫始神色凝重的出来,康三元本是坐在院子里烧水的,忙起身送王大夫,王大夫古怪的看了她一眼,连连摆手,匆匆的去了。



康三元倒愣住了,心里首先想到宋病秧子莫非病入膏肓了,那自己岂不随时有毒发身亡的危险。她皱着眉头看看堂屋内那一角昏黄——她既不想死也很怕看到死人。



康三元心情忧虑的去帮宋病秧子换绷带,观察宋病秧子的神色也是凝重的。越发坐实了自己的忧虑,便将缠纱布的动作放轻柔了些。思忖着道:“宋公子,王大夫怎么说?”



宋病秧子本在皱眉咬牙的忍痛,闻言忽然转过脸来,目光阴森的看着她,同时压低了眉毛道:“嗯?”



康三元没想到他忽然凶相毕露,以为他是不高兴别人打听他的病情。



但她必须搞清楚,所以继续道:“我看王大夫的神色很凝重,是不是你的病加重了?”



宋病秧子闻言神色竟缓和了一些,重又将头扭过一边,道:“是”



“那,你这病重到了什么程度?”



“嗯?”宋病秧子闻言又转过头来,探究的看着她,目光变幻莫测。



“我是想,那个,你这病万一不好了,解药也来不及造……那个,宋公子,能不能先把我的毒全解了,我保证以后听你的话就是了……”



“……”



宋病秧子闻言,脸上的众多表情瞬时无踪,他一歪身向后仰靠在床头上,又闭起了眼睛,冷冷的吐出几个字道:“我暂时死不了”



康三元闻言观察他的气色,也觉他不像将亡之人,便住了口,暂时放了心。



注意转而到了手上,发现宋病秧子肌肤玉白,身材健美,确确实实是个漂亮的小白脸,只可惜这身上要留个疤了。



第二天她果然如约得到了一粒解药,指大的一丸淡白色的,略略有些苦味,入口即化,她很怀疑这药是怎样做出来的。吃了之后她反而上吐下泻了一天,问宋病秧子,他忽然捂着嘴咳了一声,半晌方说,这是解药在产生效果——



好在吐了一天之后也没有其他的异常,康三元算暂时放了心。



康三元自从辞工之后,每天做活要到三更天,银姐晚饭后也来和她做会儿伴,有时带着小孙福,有时自己来。



这天两个人又在油灯下切磋针线,康三元边捻线边道:“我打算好了,过几日就去北城区几条街收破烂,应该能赚钱”



银姐疑惑的道:“收破烂?”



康三元认真的解释道:“就是去买富人家用旧了的,不要的瓶瓶罐罐,桌椅板凳之类的,或者旧衣服也行,然后卖给那些买不起新家具的人家。卖旧货一向很赚钱的——”



银姐听懂了,笑道:“亏你想的出,你这在渝州城怕是头一份了。要用车子就去我家推”



康三元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后日先做一天试一试,想要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啊”



两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快二更天了,银姐方卷起针线,打着哈欠走了。



收破烂需要些本钱,康三元又点数了一遍自己的口袋,共有二两银子整,再留出日常用度的花销,能做本钱的只有一两半银子,远远不够,她在心里将认识的人都过了一遍,没有合适的能借钱的人,街坊邻居都过的不富裕。



思来想去,她忽然想到了钱家旺,钱家旺做放贷的生意,不如冒险去贷他八两银子,待返回本来立即还他,若赔了钱时,也可以用卖针线的钱来还他。



她打定了主意。又做了一个更次,方收拾着睡了。



钱家旺放高利贷主要是针对自己的佃农的,所以一般来贷银子的都要到他的家里去。钱家旺也住在南城区,不过更靠近城郊,康三元为了赶时间,早早的起来熬了些红薯粥,两人喝了,便立即出发。



南城区是穷人聚居区,城郊住的则多是富豪乡绅。因此康三元一路走来,所经过的都是窄屋陋巷,直至到了郊外,视野广阔起来,便见阡陌纵横。良田的中间远远的有几个黑点,便是这些乡绅的豪宅。



因下了多日的秋雨,黄泥道便有些湿滑,康三元提着裙子,小心而快速的走着,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是推着粮车、挑着担子的佃农。间或有一辆马车耀武扬威的驶过,溅起许多泥水。道路两边的田垄上有三三两两的牛羊,悠闲的吃着草,小牛倌羊倌在一边的树下玩石子,童趣盎然。



康三元边走边观景,忽见前面坡下走上来一匹黑鬓马,马上坐着一个微黑肤色的男子,身材魁梧,穿着一身深青色短打扮,衣服下隐隐有肌肉的轮廓,面貌很虎气,额头饱满,剑眉浓秀,一双稍微凹一些的大眼睛又黑又亮,嘴唇也很饱满,整个人是一种虎虎生威的感觉。



康三元看多了宋病秧子、董清谭之类的小白脸,如今见到这样一个健壮的黑皮肤美男,不禁多看了几眼,那男子像是也怕打滑,紧拉着缰绳,缓缓下坡,与康三元擦肩而过,康三元觉得他头上系的葛巾似乎松了一个扣,便回身又望了他一眼,不曾想那男子却也正回身向她望过来,一时两人都有些怔,康三元脸一红,连忙回头继续走路。



一颗心却在胸膛里砰砰砰的乱跳了起来。



唉,不论在哪一世,她还是一见这种长相的健康男子就心动。虽然上一世里她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小白脸式的董清谭,也真心付出,但是对于这种黑肤魁梧类型的男子,她依然缺乏抵抗力,心向往之——



乱七八糟的想着,钱家旺的宅子到了。



钱家旺的宅子很大,三进三出,借贷的一般走西边的侧门,直接同钱家旺手下一个叫钱丁的管事仆人交涉,康三元本以为自己一个贫弱女子,无可抵押,这钱怕是不好借,定要费一番周折的。不料这个钱丁一听她的来意,十分痛快的就答应了,末了还殷勤的将她送到门口道:“不够了再来使,钱少爷一直惦记这您呐”



康三元揣着八两银子,踩着两脚泥往回走,进了城区,在街上买了两捆干草,为明日的收破烂做准备。



借到了钱,心里高兴,又走到肉摊子上买了炖汤的骨头,然后买些香菇、茄子、尖椒之类的小菜拎回去,觉得未来很有希望。



作者有话要说:再贴



小本生意



第二天康三元将钱袋子挂在胸前,推着从银姐家借来的木车子便出发了,车上铺了一层干草,还放着四五个竹篓子,竹篓子里也铺了稻草,准备放瓶瓶罐罐用。她迎着朝阳,心情愉悦的顺着小道而下,进了城区,顺着大道向北而行。



越往北走街道越整齐宽阔,房屋也越加高大华丽,这便是渝州城的富人区了,渝州城据说是太尊长公主的封地,这北城区的繁华据说也只有京城堪比。康三元拉着木车,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穿行,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了。



她同给大户人家送柴的人一样,专走后门,从大街上拐进稍微狭窄的巷子,一家一家的敲门问:有没有旧瓷器要卖的?旧家具也可以。



开门的一般是厨娘或者杂役人员,大概没有见过有上门收这些的人,具是有些奇怪的看着她,有的直接便回没有,有的耐心一些,叫她在门口候着,自己则替她到前面请示主人。



连问了十多家,终于碰到一家李姓的大户,正在预备新房要娶新人的,打下来许多旧家具没处放,主人便命小厮将她领了进来,李家的宅子很大,雕梁画栋的,李家主人并没有出来,而是叫一个姓余的管家来接待康三元。



余管家将康三元领到后廊下东厢房里,里面乌压压的堆着一大堆的旧家具,有乌木的、紫檀木的、桌椅板凳,脚踏、屏风,样样俱全。



康三元前几日为收破烂做准备,特地跑到渝州城的几家家具铺子看过行情,因此将这厢房里的东西大略的看了一遍,便估算出了价格。



她专拣那些看起来四五成新的,用料不是很上乘的,样式也过时的旧家具买,这种既便宜,也容易脱手。一般的穷人家是不会买些中看不中用的家具当摆设的。



所以最后她挑中了四张方凳、两张一平方大小的小饭桌,还有二十只大小不等的花色平常的陶瓷碗碟,估算下来的价钱也就半两银子,余管家是个面目和善的老者,对她出的价似乎没有异议,只是又伸手指了指一张胡床上堆的布匹道:“这些布头是好的,只是花色旧了些,小娘子可要?我们奶奶没处出脱,丫头们也不缺衣裳,小娘子若要,可以便宜给你”



康三元闻言便将布匹打开看了看花色和质量,现在街上流行的是流云花纹,这些布头却还都是篆字纹饰,因为经常和银姐一起做针线,康三元也知道些本国本朝的流行趋势,晓得这些布头是二十年前的旧物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想着便用力扯了扯,竟十分结实。



管家在旁边也道:“虽是十多年前的旧物了,但因是上好的北疆苎麻出的纱纺成的,很耐用”



康三元觉得这样的花色做枕头或者包袱还可以,别的倒罢了,天冷了麻布衣服就不适合了。于是便将价钱压低了一些,刚刚的家具外加两匹篆字麻布,再加半匹白绫尺头,出价一两银子。



看余管家的意思,对这个价钱倒也认同,康三元心里还想多买几件,但考虑到自己一个人拉不动偌大的家具,便和老管家说好过几天还来这里买,这才付了钱,喜滋滋的将家具什物搬到了木车上,用稻草将怕碰的碗盘碟子严严实实的裹好了,这才拉起车子去下一家。



将到天傍晚的时候,她的木车上已经装满了货物,两个车把上也分别挂了竹篓子,篓子里放的是几只怕碰的白瓷瓶和一些崭新的白碗碟,是她从一个爱好烧瓷器的少爷家买来的,这些瓷器倒崭新,但皆有瑕疵,不是烧出了一些煤点,便是在沿上烧出了几道细小的裂纹,虽不妨碍用,但白璧微瑕,已属次品。康三元准备自制些油彩,给这些盘子来点彩绘装饰,再出手。



她抬起袖子抹了一把汗,将木车子歇在街边,自己则靠在车子上喘口气,她琢磨着自己得雇个人,车子实在太重了,康三元这副身子骨又单薄,实在拉不动了。



她一边用袖子扇着风,一边打量来来往往的人和两边的店铺,寻思着雇个人替自己将车子拉回家。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一个粗粗的声音道:“三元——”康三元扭头一看,原来是康三元大伯家的堂哥,在衙门做捕快的那个。康三元发糖时发到过他家,和银姐一起时也见过他一次,银姐还怪她怎么连自己的堂哥都不认识了。



康三元想起上次见这位堂哥时,他那疑惑的神色,不由得有些紧张,试探着道:“大哥,好巧啊”



康三元的大哥康望福看来是巡捕路过此处,穿着官服,带着刀,憨厚稳重的模样。走到车子边,奇怪的看了她一眼道:“三元,你最近怎么……有些奇怪”说着又看了一眼木车,疑惑的道:“这是你的?你替人家送货?”



康三元又擦擦汗道:“那个,我前些日子不是撞了头吗,老是忘事,有时还认不准人。这些——是我买的,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