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官家嫡女 >

第22章

穿越官家嫡女-第22章

小说: 穿越官家嫡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奶奶吴恒馨感激刘氏,这点自然体现在了添箱礼上,她送的是一套缅甸翡翠的首饰,最贵重的是其中的一套翡翠珠琏,是一颗一颗磨得圆润的翡翠珠穿成的,吴怡看着只咂舌,她在现代时看见过有明星展示类似的翡翠项链,品相比这个还要稍差一些呢,这东西要是拿到现代去卖值个几百万吧。

吴怡真想说姑父在保护京城人民的同时,没少刮地皮吧……

宋氏送的是一套纯金的头面,两匹蜀锦。

别的亲戚朋友送的多数是一些钗环、布料之类,不失礼,但也没有吴氏那么显眼。

刘锦送的是一幅画,吴怡一看正是吴凤的小像,刘锦不显山不露水的,从不自夸自己会这个会那个,这一出手却是不同凡响,小像画得极精巧,虽不十分写实,却极得吴凤的神韵。

吴怡自己送的是荷包,吴柔送的也是荷包,她们这些小辈本身没什么钱,送什么都没人挑她们的。

客人走了之后,开始给嫁妆装箱,依礼应该是由嫂子来装,可是吴凤是长女,这个重任也就由妹妹们来担了。

大件的家具、显眼的古董什么的早装箱了,吴怡跟吴柔只是像征性的盖上红布,贴上红封,首饰也是由丫环们摆进八宝箱,吴怡跟吴柔盖红布,贴红封。

吴凤的嫁妆有六十四抬,看起来不算是多,可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除了家具、古董之外还有四间收租子的铺子,位置都是极好的,旱田八百亩、水田八百亩、农庄一座。

吴怡想,有这些东西她嫁人干嘛,坐在屋里躺着当富婆好了,可惜这些东西是‘嫁人’才给的。

就在吴怡以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盖红布贴红封时,丫环拿来了整整一托盘一两一个足有一百两的金裸子。

“一床被里塞十个。”刘氏说道,彼时嫁女不管穷富都要陪送被子,这被子得有全福人来做,没钱的也要做两床,像是刘家这种就要做十床了,做完了还要在被子里塞金祼子,被同辈,是要辈辈富贵的意思。

做完了这些,刘氏又拿了几张银票放在被子最底下,这个就是押箱银了,刘氏没有背着女儿们,给吴凤的压箱银是五千两。

那天刘氏带着吴凤在正房睡,正房的灯一直到三更才熄。

第二天公孙良骑了高头大马,带着八抬大轿来迎吴凤,在厅堂之上吴老太爷受了公孙良跟吴凤的礼:“你今去后要孝敬公婆、友爱弟妹、勿以娘家为念。”

公孙良接走了吴凤,一路吹吹打打而走,从此以后,吴凤成了公孙门吴氏。



事起

嫁完了女儿的刘氏一个人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她现在是身心俱疲,她的贴身大丫环玛瑙和珍珠两个人互相使着眼色,似乎都有话要说。

“别在那里用眼皮子打仗了,有什么事说。”刘氏半闭着眼睛说道。

“昨儿小孙姨娘的信到了,我们见太太忙着嫁大姑娘,就把信给留下了。”珍珠小声说道,小孙姨娘是个谨慎人,如果没有大事,是不会随便写信进京的。

“哦?老爷的信可有到?”吴凤成亲前三天,吴宪给女儿的礼物和信都到了,信里没说别的,只说一切都好嘱咐女儿到了婆家不要任性,好好侍奉丈夫、孝敬公婆。

“老爷没有新的信到。”珍珠摇了摇头。

“把夏芙的信拿给我看。”刘氏伸手拿到了信,拆开了看了——夏芙做丫环时的字在丫环里面就是头一份,做了姨娘又特意练过,蝇头小楷写得工整娟秀,只是信里的内容却让刘氏脸色越来越难看。

“太太……”珍珠试探性的问着……从太太的脸色看小孙姨娘的信里也不是什么好事,只不过丫环们的想法都是太太不在扬州,老爷的那位新宠在内宅里称王称霸之类的事,可是这样的事不会把太太气得手直抖,当初老爷独自先行赴任,有了新宠冯姨娘,太太在她们面前也只是一笑了事。

“琥珀,你悄悄出去告诉你二叔,让他准备船跟一应物品,大姑娘三天回完门咱们就回扬州,这事要悄悄的,不要声张。”琥珀的二叔是外院管事,这次跟着他们一起回了京城。

“是。”琥珀领命离去。

刘氏把信揉成一团,扔到铜盆里烧了……“珍珠,你吩咐二门上的人,等老爷的信一来,就直接送到我这里。”

“是。”

“打发人送信到安亲王府,让王妃派人把闵文跟锦丫头接走。”

“是。”

三天回门时,刘氏牵着女儿的手细看,见女儿面有羞色,气色极好,也就放心了,吴老太爷领着二儿子跟孙子们陪着新姑爷在前面吃酒,刘氏母女们在吴老太太的正房里说体己话。

“姑爷对你可好?”吴老太太问道。

“好。”吴凤低头说道。

“好就好啊。”

“婆婆可和气?”刘氏问道。

“婆婆规矩大,太婆婆倒是极和气的。”

“这样就好。”老太太和气就好办了。

老太太备了酒席,两个儿媳不用立规矩,都落座跟着吃了,吃完饭之后吴怡小声问吴凤:“成亲好吗?”

“好,好不好都要成亲,既然人人都要成亲,成亲自然是好的。”吴凤说道。

吴怡被她绕晕了,总归来说是“好”吧,“姐夫有通房吗?”

“自是有的,不过都是规矩人。”不规矩也不会主母才进门三天就不规矩,现在自然都是规矩的。

现代女人总说小三凶猛,古代这些合法小三们,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义了。

吴怡不知道的是,某件小三引发的大事,已经发生了。

吴宪的信在吴凤回门第二天到了,刘氏冷笑着看完信,立刻收拾好了去了老太太处,关上门跟老太太谈了半天,回去就开始收拾行装,让儿女们也跟着收拾。

吴怡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呢,丫环们已经行动起来把行李装箱了,本来她还觉得有时间,京里的特产什么的都没有买,雷娇这个好朋友也没来得及告别,幸好锦表姐……吴怡想到这里才想清楚,就算是吴家也不可能在不到一天的时间订好去扬州的船更不用说准备一路上所要用的东西了,难道母亲早已经知道了消息?

吴怡翻来覆去的在床上烙了半天的煎饼,这才迷迷糊糊的睡了,感觉刚刚睡着,就听见隔壁院子里一阵吵闹。

过了一会儿,夏荷进来了,“七姑娘发烧了,太太刚让人请的大夫。”她表情平淡的说道。

刘氏的行程并没有因为庶女的生病而耽搁,她把吴柔留在了京中老宅,吴怡在走之前看了吴柔,她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躺在床上,嘴唇被烧得干裂。

吴怡之前怀疑吴柔是装病不想回扬州,见她这个样子也不忍心怀疑了,“你好好在京里养身体,病好之后或者回扬州,或是我们随父亲回京里,没多久就能再见了。”

“我想姨娘。”吴柔的声音小得跟猫叫一样。

“我会照顾好姨娘的。”吴怡拍拍她的手背。

后来整个吴家因为吴柔而狼狈不堪措手不及的时候,吴怡才想明白,一个敢对别人狠的人不可怕,敢对自己狠的人才可怕,吴柔敢为了留在京城而故意让自己在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真生病发烧,后面出的那些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吴柔也许也被开了另一种金手指,如果不是扬州出了事,她就算是病得再严重,刘氏也有耐心等她病好再带她走,可是偏偏扬州出了事,刘氏无暇顾及她这个庶女。

某种程度上,吴怡不如她,吴怡是个只会随波逐流的,吴柔却是个不甘于命运的奋斗者。



扬州之祸一


吴怡他们从扬州到京城,坐船坐了整整一个月,从京城回扬州,却只用了二十天,在一些水路比较宽的地方,夜里船都不停,两拨船工宿夜不停的划船。

刘氏到了船上就恢复到了以往的淡定,依旧跟儿女们语气温和,没事的时候静静的坐在船里看书,指挥调度仆妇,佣人。

中秋节他们是在船上渡过的,在渡船上看着圆圆的月亮,一家人静静的坐在一起,远处的船上传来《春江花月夜》的曲声,吴怡躺在刘氏的腿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这一日天近傍晚,船终于到了扬州城,吴怡远远的就看见父亲穿了身便装站在码头等他们。

刘氏下了船,客气无比的对吴宪福了一福,“老爷怎么亲自出来迎了?实在是劳烦老爷了。”

“你们回来了,我怎么能不迎?”吴宪脸色还是一如往常,吴怡却观察到了一丝疲惫。

刘氏走的时候跟吴宪之间也很客气,但却透着夫妻之间的亲密,这次他们俩个中间却有一种冷气团,刘氏很生气——吴怡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扬州知府衙门正院,刘氏把丫环们打发走,坐在罗汉榻上喝茶,吴宪坐在她旁边,慢慢的剥着瓜子:“我已经把她锁在院子里了,没有事情不许她出门。”

“你这是干嘛?把她放出来,被外人知道了流言又做实了一成。”

“她——她死不承认这事跟她有关系,一口咬定说是她哥哥自己考的。”

“终究是秀才家的小姐……她不承认这事就对了,这事不光她不能认,老爷也要一口咬定了她哥哥是凭本事考的,这事不能闹大,一床大被掩了为好。”刘氏揉了揉额头,她能想到的吴宪未必想不到,只是骄傲的吴宪不能容忍自己被姨娘所骗。

这事说起来并不复杂,像是韩姨娘这样青春貌美出身良家的女子,上赶着去认识年龄比自己大一倍的吴宪,进了吴家的门做姨娘,一为权二为钱,说是为了感情——也就只有有中年危机倾向的吴宪信,只是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名词罢了。

刘氏在扬州的时候,韩姨娘也就是小打小闹的争争宠,刘氏去了京城之后,她渐渐的就有点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打首饰、做衣服、换着花样的点菜,这些都是小事,吴宪也乐得宠她,韩家的人也开始三天两头的登门了,摆的还是亲家的架式。

管家的是二姑娘、三姑娘,抚助的是王姨娘、大孙姨娘,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是王姨娘、大孙姨娘管家,两个姑娘看着学习。

一发现韩姨娘的这个苗头,大孙姨娘首先“病”了,躲回自己的小院不管事了,可是她能躲王姨娘躲不了,三姑娘是尊佛,摆设而已,真管家也真需要学管家的是二姑娘,王姨娘做为二姑娘的亲娘不可能把二姑娘丢下不管。

跟韩姨娘交锋了几次,都在吴宪的她还小,又是新来的,不懂规矩慢慢学之类的理由之下败下阵来,发现韩姨娘确实严重超出姨娘的应有支出之后,吴宪又拿了三百两银子交到公中,说是自己的私房,补上韩姨娘的亏空。

吴宪都这么偏心了,王姨娘还能怎么样?王姨娘从老太太身边倒夜壶的小丫头一直混到老太太最宠爱的大丫环,又被赏给了长子做通房,自然不是傻的,也就撂下这事不管了,只是冷笑着等着看太太回来韩姨娘的下场罢了。

冯姨娘本身就是韩姨娘的手下败将,小孙姨娘一心守着八姑娘跟九姑娘,万事不理,几次韩姨娘想要小小的刺她一下,都被小孙姨娘四两拨千斤的给躲了过去,韩姨娘知道了小孙姨娘的不好惹,倒没有继续跟她斗下去,只是缠着吴宪口口声声要给吴宪生儿子。

渐渐的也就有了专房之宠。

她一个人在内宅争宠的事,刘氏走之前就想到了,但是刘氏没有想到的是韩姨娘竟然胆大包天到敢插手外面的事。

韩家自从把女儿嫁进了知府家里做妾,韩秀才倒是唉声叹气了几天,韩秀才的妻子韩李氏可是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到处的夸自己女儿嫁得好,姑爷有权有钱又有貌,韩秀才的儿子韩家诚更是美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临到要考院试也不复习,整天流连于青楼楚馆,别人一问他只说有了知府做妹夫,别说是秀才,就算是举人也是不难的。

韩姨娘的母亲、嫂子来看韩姨娘几次,除了打秋风拿家用、摆亲家太太、亲家嫂子的谱之外,说的就是韩家诚的前程。

“你哥哥本身是有才的,前几次院试不利都是因为有小人占了名额,如今有了知府做靠山,考秀才还是容易的,只是事情怕有万一,要是别人不知道咱们的关系呢?你哥哥的意思是让你跟姑爷要了名帖,他亲自去拜会主考大人,悄悄透个话,进考场之前心里也有个底。”

韩姨娘想着这事是小事,她也确实对自己家哥哥的学问有信心,当天晚上就对吴宪吹起了枕头风。

吴宪那天晚上喝了酒,只是嗯嗯的应了几声,就睡过去了,也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谁知道韩姨娘是个胆大包天的,偷偷摸进了了吴宪内书房,偷了他名帖,给了自己的娘家哥哥。

她哥哥到了浙江学政杨昌兴那里云山雾罩的一说,得了杨昌兴的另眼相看,到了放榜时,她哥哥不止在榜,还考了前三名。

如果韩家诚只是考在末尾或者是中间,或者是他在考试之前低调一些,这事并不算什么大事,可是他考试之前太嚣张了不光乱说话,甚至私自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