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重生做贾赦 >

第2章

重生做贾赦-第2章

小说: 重生做贾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问题,就能一举成功。这不是自己自大,这些年的苦可是没白受。
这次的考官是由皇帝任命的,京城主考官是京城兆伊刘静和刘大人,副考官是翰林学士高升高大人,这两人都是皇帝心腹。这个朝代叫庆朝,皇帝秦臻亲政时才十六岁,之前一直有太皇太后王氏摄政。据史书记载,高祖皇帝秦都,是前朝的一个异姓王,不忍前朝百姓在统治者的□下,带领驻军军队,清君侧。当然,史书上是如此记载,但事实真相,都早已没入黄土。
秦都在上位后,吸取前朝经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操练军队,发展经济。全国经济很快稳定下来了,国库丰廪,民生富足。待到世宗秦顺继位,哪知皇帝微服私行时,一时心血来潮
进妓馆,与一青楼女子相恋。话说此女长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据说此女与皇帝是真心相恋。可是再美好的爱情也得经历得起现实的打击,天家哪能容得下真情。皇太极与那海兰珠,福临与乌云珠,不管相爱多深,最终只能以失去一切,包括生命,来成就这美好的爱情。世宗秦顺的爱情也就是这样昙花一现,在当时太后,现在的太皇太后的干预下,花美人变成死鱼珠。世宗在爱情失利后,就变得一蹶不振,最终身子在掏空了身子,逝世了。
之后,太后王氏亲政,风雷厉行的铲除了不听政令的几个大员后,朝廷安静了。王氏执政,不输于男子,这些,在后世史书上都留下了浓重一笔。太子秦臻十六即位时,更是令一干官员胆战心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朝廷秩序一时可谓尽然有序,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可见,朝廷上两个最高决策人手腕都是多么的高深。
好在,自己的祖父贾源,当年也是跟随高祖清君侧的人员之一,加上自己的祖母许氏乃是皇帝幼年奶嬷嬷,看在这二层关系上,未来自己只要不犯原则上错误,慢慢的与四王八公分离,重要的是分家,就能平安无恙。当然,前提是要时时关注母亲史氏。



☆、一路高歌成解元

第六章乡试
贡院外边人潮涌动,熙熙攘攘,有为考生送别叮咛嘱咐的,也有一人独自在这排队等候的,也有小厮们提着吃食帮着排队的。太阳毒辣辣的,晒红了一众考生的脸。等到进去后,才感觉凉快下来。
贾恩坐在对应的位置后,才慢慢打量这里的内部硬件设备。光秃秃的,除了一张桌子外,什么都没有。笔墨纸砚,点心,茶水,汗巾,都是自备的。深呼吸了一会,把心情放松了,那边就想起了敲大锣的声音,开始发卷了吧。。。。。。
八股,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严格要求,这些平时老师都讲过而且联系过无数遍的,当然不在话下。不过,要做出成绩,却是需要立意新奇却也还符合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理念的。既不老套,却也四平八稳,一向是他追求的写作方式。
上面有三道题,第一是“君子慎独”,出自《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一人独处时也要遵守各种礼法礼仪。第二题是出自《论语》,“克己复礼谓之仁”。第三题是出自《大学》,“天下大同”。前面两道题都是关乎君子的道德理念问题,第三题则是与民生有关了。这些都是出自四书五经里面的,题目简单,但要立异标新却不容易。古人虽然是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但却少了发散性思维。这方面倒是便宜了贾恩。
等结束府试后,贾恩还真修养了一段日子。每天喂喂鱼,到自己庄子上去散散心,到茶馆喝喝茶,临时到青楼楚馆听个小曲。话说,刚进去的时候还真不适应,现在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可见,贾恩内里还是挺重女色的。
这段日子,祖母院子里和自己院子里的人可谓是过的煎熬,大家都希望她们的大少爷又能夺得京城解元。当然,贾恩在读书方面可很少令人失望过,就连他的老师也说他是厚积薄发,思维奇特,一甲那是绝对不在话下。
九月放榜的时候,贾恩果然在慢悠中迎来了小厮的消息,“中了,中了,大少爷中了,一甲第一名。。。。。。”
祖母也大喜,“赏,都赏两个月月钱。。。。。。”
转而有对史氏说,“媳妇,赦哥儿大喜,你吩咐下去,府里好好庆祝庆祝。。。。。。”
史氏自是领命不提。她也高兴,中了的好歹也是她儿子不是。于是请来一干亲戚,有娘家氏家一门
双侯,有许氏那边的娘家人,出嫁了的庶女两家,贾代善门下门课等等,宁国府那边也来帮忙。真是热闹不凡。
贾恩自己也是心花怒放,脸上看上去还是很平静,内心却是乐不可吱了,这是自己辛苦那么多年的成果,是自己未来对抗史氏的基本,也是自己走进读书人圈子的重要一步,现在,到手了,能不高兴吗。就算上辈子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是只有自己知道那半吊子水平说是专业,其实一点都不专业。
乡试过来,就要去拜访自己的主考官为坐师了,也要准备礼物去给自己的老师谢师礼,以表示对他们对自己栽培的感谢。贾恩对自己的老师,那是真心的感谢,要不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哪学来那么多的知识,而且自己的老师一点都不古板,允许自己的学生个性发展,对自己也是真心关心,时时关注着自己的学习情况,要说,古代这种上层教育,真是精英式培养,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再接再厉成榜眼

会试和乡试又不同,会试是除了殿试外的最高级的,带有决定性的考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并且三年一次。每三年的二,三月,会试如期在京城贡院举办。贾恩这回心里可是很忐忑,这些无关知识积累厚薄,也无关自信和心态,无关最后取得的名次,只是以一种最虔诚的心来面对这种事实。
就像前世大学毕业时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的那种心态,既是忐忑,又是兴奋,还有一种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好奇。此时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沧桑,来忆苦,去思甜。
坐在贡院考试位置上,此时的贾赦却又平静的出奇。不管好与坏,我已经以最大的努力去和自己博弈了,不是么?输了,我还年青,年青就是资本:赢了,戒骄戒躁。
会试分九天进行,因为在春天举行,故叫“春试”,又叫“春闱”,分别是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皇帝钦点的内阁大学士郭伟,据说此人最是正直。对考生来说,一名最公正严明的考官,就是皇帝的重视。
第一场,史论五篇;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
第三场,考国内时事。
在会试前,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各级会试试卷并且编辑成册。从乡试放榜后,再到会试开考前两天,贾恩一直在做着这些枯燥的策论,好在这里的考试虽然格式“古朴”——八股,但是内容却也不固定在四书五经,不限定那些程朱理学,也不限定诸子百家,有一定的自由发挥性。
贾恩认为,先是立意,君不见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重要性。再是组织好语言,不过,这对拿过乡试解元的人来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不过,一般年轻人的话,在这个年纪,正是冲动热血的阶段,善于冒险,勇于进攻,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而对于贾恩来说,却是没那个问题,他不存在冒险,擅长以四面八方之势,掐掉问题存在的根源。他的文章一向是四平八稳的,标新立异的是方法,而非过程。当然,这两种是不会存有矛盾的,贾恩总是喜欢一最捷径的办法最快速的解决问题,喜欢算无遗策,讨厌冒险。前世,他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来得及发挥这一优势,这一世,定不错过这精彩的人生。
言归正传,行云流水般写完了试卷,等待着会试的结束。这几天还真是辛苦,这些年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家公子生活。熬了这几天,就变得憔悴不堪,真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过,能取得好成绩,这些都没什么。
等待放榜的时间总是最难熬的,毕竟会试在场的可是全国最优秀考生,一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谓是群英荟萃,考完,放松后有所担心那是在所难免的。
几天后,贡院门口放榜了。小厮什锦比这个少爷还心急,一大早就在贡院门口等待。待府里都翘首以待的时候,消息终于来了,中了。这两个字,真是牵动了全府人员的心弦。大家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只差殿试了,离成功一步之遥。
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落榜的问题,四月份的时候,皇帝亲自主持了这次考试,阅卷大臣和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贾恩发挥的不错,皇帝赐进士及第出身,传为榜眼。
此时的贾赦,真是一举成名,大家子弟凭自己努力考举的少,能拿下前三甲的更是凤毛麟角。“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是最贾恩此时最真实的写照。



☆、春风得意马蹄疾

话说贾恩在殿试上被皇帝亲自指为榜眼,那真是意气风发。此届第一名是山东孔圣人老家的一名后生,姓邵名子瑛,表字修平,今年已是二十有五。第三名正是林如海,此时的林如海一十六岁,比贾恩大一岁。前都可谓是少年英才,不知疾红了多少人的眼。
连贾恩都没早发现,林如海正和他是同届。林家,虽是钟鼎之家,也是书香之族,有句老话说,“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六代看读书”,林家祖上也袭过列侯,到了林如海这一代,本是无爵了,但架不住皇帝老儿的隆宠啊。红楼梦中有证,“隆恩胜德、额外加恩,林家加袭一代”,就算未来为官做宰进内阁,那也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殿试过后,皇帝又连着下了三道旨意,“赐状元邵修平,榜眼贾赦,探花林海在翰林行走,赐翰林编修一职”,“赐状元邵修平状元楼一座”,“赐贾赦表字恩侯,林海表字如海”。
不管如何,此时的贾赦贾恩侯,已是正六品翰林编修,翰林院的事物不是很多,此时的庆朝在皇帝的治理下也算的上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还没有红楼里面的众皇子夺嫡之事。日子自然比苦读书时好过,连贾恩都时不时感慨,“想当年,只差没头悬梁,锥刺股了,如今啊,再不运动,骨头都酥了。。。。。。”
自进了翰林的那个圈子,贾恩的交际也比以前翻倍多了起来,特别是前三名之间,一起去茶馆喝喝茶,下下棋,隔两天又骑马郊游,隔个几天又去听个小曲,再不然一起到酒楼包厢了吟诗作画,三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满腹经纶,从经史子集到格物致知,一路畅谈都快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家里祖母许氏最近也忙得不行,此时的许氏,也已经六十余岁了,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抱到曾孙,四世同堂,不就是老人家的心愿么。所以,她们都在忙着给贾恩挑媳妇呢。要求如下,家世好,当然不能比荣国府差,低门嫁女,高门娶妇,她们家贾恩可是贾府的嫡长子,未来要袭爵的。谈到这个,当然要有新要求了,未来的当家主母,当然得会管家,妻贤夫祸少,娶个贤妻会管家,才能hold住那些魑魅魍魉啊。最后,当然是温柔娴淑,上能伺候婆婆和自己这个祖母,下能善待未来的小叔子,小姑子,还有未来的庶子庶女,最重要的是,能伺候好赦哥儿。用现代化来说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进可女王退可萌”。
贾恩对此无话可说,原著不是贾赦就癞蛤
蟆吃到天鹅肉了么,娶到了无可挑剔的张夫人,说实话,贾赦不知道那个张姑娘到底是京城哪家的张姑娘,毕竟京城好几家张姓大家。不过,以前读书时累了,就会想到,还有一个张家姑娘一起来和自己奋斗,自己在这个世界也有了终身伴侣之后,心里就觉得有了动力。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张姑娘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好感。不得不说,未来的张姑娘你幸福了,被这么一个冷漠的人记住了。
最后结婚人选终于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是靖南伯张有信嫡长女。话说靖南伯看上他,还是因为疼爱女儿的缘故呢,贾恩十五岁中进士,少年有成,性子不张扬,也没有读书人的迂腐,也没有荣国府武将出身的粗鲁,反而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再者,十五岁了还没有房里人,可见是个洁身自好的,就是偶尔去听听小曲,叫个小倌,也没闹出什么笑话来。综上所述,贾恩人不错,结婚要赶早,没看见最近荣国府的夫人没最近都忙着看姑娘吗。
不过,这话要是被知道贾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