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

第61章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第61章

小说: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此,玉竹嬷嬷心里晃了半天的水桶,也落到井里,浮在水面上。
  皇帝忽然插口道:“母后,依朕看,倒不如先给子辰纳两房妾室。一来郡王府里人丁单薄,二是从这画像上看,这位林家小姐的身子骨好像过于孱弱,怕是将来生养不易。何况,现今她年岁尚小,等过几年身子骨养好些了,再行赐婚,也不迟。”
  他的语气神态中透着十二分的亲热,貌似非常关心东平郡王府里的子嗣,然他最后一句话,却恰恰露出了几分马脚。作为一国之君,怎会清楚臣子养在深闺中小姐的岁数呢?
  闻言,太后掉过头去,似笑不笑地盯看了皇帝一会儿,见他静静地坐在紫檀木雕花的扶手椅上,黑得深不见底的瞳孔里流露出一种意味不明的光芒。
  她嘴角浮现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淡淡说道:“皇帝,贾妃为人端庄自重,甚是贤良淑德。她平日里也没少来我这边请安问候。你是不是也该封赏下了?”
  “母后说的是。朕也觉得是时候了。待会朕就同皇后商量下,关于册封的事宜。”皇帝当然不会反驳自家娘的建议了,忙起身赔笑道:“时候不早了。朕先去皇后那边说这事。等过段时日,就正式的下旨意。”说着,他便起身要走。
  慕辰和玉竹嬷嬷见状,急忙站起来,相送。
  太后满意的笑道:“好吧。你先去吧。对了。你千万别忘了子辰的婚旨。”
  慕辰和玉竹嬷嬷惊喜的眼神在空中交错而过。
  皇帝心不在焉的回道:“好的。母后,子辰,朕先走了。”语罢,他快步走出门去。
  待他一走,殿里沉闷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太后呵呵笑道:“子辰那,你同我说说你媳妇儿的事呢?”
  “姑母,总不过十多天的时候,岳父他们一家就要到京城里来了。到时,你宣她进宫就是了。”
  见太后不提纳妾之事,慕辰紧绷的心神立时松懈不少,他很怕两家的婚事,会因这点小事,徒生波澜。毕竟黛玉曾明明白白的对他说,她不欢喜妾室通房丫头之类。说到底,慕辰也不敢拍着胸膛保证,他敢冒着全家杀头的危险,拒绝皇帝说的纳妾之事。唯今之计,只有说服黛玉接受事实一条路可走。
  回想起黛玉眸底里闪过的不屑,慕辰心里就没底。他神志恍惚地看着被宫女挂到墙头上去洛神图,愈发感觉前路曲折。即使是下了婚旨又如何?人家的心不在他身上,也是一场空。
  太后饶有兴趣的听着玉竹嬷嬷说黛玉的事,回过头瞅见慕辰痴痴呆呆瞅着墙头上的洛神图出神,便呵呵笑道:“瞧你入神的样子,我都有点不忍心夺你所爱了。”
  玉竹嬷嬷“噗嗤”一声,打趣道:“画是不要紧的。若是人的话,小主子他是说啥个都不肯的了”
  她是故意这般说的。尤其是见到皇帝方才说话的情形后,玉竹嬷嬷心里直打鼓,暗自叫道:事情不妙了!皇帝他突然间提纳妾的事,笃定是想拖延时间,拖个几年,让这桩婚事泡汤了。
  太后是个极其精明的人,焉会不知玉竹嬷嬷说的话的意思。她面上带笑的说道:“这人,我是不会抢的。俗话说,君子不夺人所好。虽说我不是君子。但我也不会夺侄子的心头好。子辰那,等你媳妇儿来了京城里,婚旨赐下去了,你就带她进宫来给我瞧瞧。”
  “这是当然的。姑母,侄儿不吵你休息了。先回府中去了。”慕辰很是听话,看太后把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了,躬身行礼告退。
  “好吧。你也累了。先回府里去休息吧。”太后点头同意,眉宇间似流露出几分疲惫。她看着慕辰出去的背影,略微想了想,回过头对着玉竹嬷嬷说道:“等子辰的婚事办好了。我心上最重的那块石头,也可以安稳落下来了。”
  玉竹嬷嬷神色一动,语带悲伤的附议道:“不要说太后了。连我也可以放心去见老郡王和公主了。”
  太后听了,沉默良久,方道:“玉竹,这回是我这做娘的偏帮娘家的侄儿了。但愿我没做错。子辰他们小两口将来能守着郡王府,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不要整出什么大事情来。玉竹,你回去告诉子辰一声,让他把皇帝给的差事辞了,做个不理朝事的闲散郡王爷。”
  “是。太后顾虑的极有道理。”玉竹大约了解太后的意思,她是希望娘家唯一的独苗能远离朝廷上是非,不要参合进去。
  “这就好。”太后满意的点头。
  玉竹嬷嬷看她的心情因方才的事好像不大快活,便将话题岔开了,说到其他事上去。一讲讲到了贾府头上。说到了史太君,太后一听,倒是来劲了,随即回忆起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来。她拉着玉竹嬷嬷絮叨了好些时辰,才肯放她出宫去。
  

  ☆、又是一春

  林家的船只在运河上慢腾腾地航行,林家三口一路上听着潘季驯畅谈各地风土人情,心情也算不错,先前积压在心底里的乌云也逐渐退散了,心思转到其他事上去。走走停停,船只在路上行了两个月多月才到京城里。
  一到京城,略作收拾,林如海便进宫面圣去了。黛玉在家中置办二舅贾政的生辰贺礼。事情也赶得巧,他们回到京里,便听林老管家说起前段时间宁国府的蓉大奶奶没了的事。黛玉闻后,脑子空白的茫然片刻,随后问了句,可派人去打祭送殡了。林老管家点头回道,都按规矩办妥了。黛玉默然无言。林老管家和紫鹃见她的心情似乎不大快活,相互交换了一下眼光,示意屋子里伺候的丫鬟们都散去,让她一个人静静的待一会。
  黛玉痴痴的端坐在木榻东边,账册上的毛笔字逐渐模糊起来。她猛然发现,前生在余家老宅里渡过的充满欢笑与窘迫的时光,慢慢的被今生发生的事取代了。尤其是在她娘亲死后,她踏上来京城外祖家的船只时,她的命运仿佛是被某个人指引着,操控着,走向早已规划好的路。而那些陆陆续续发生的事,使她的心神失去了淡定,变得迷失起来。现今的她,好像是在江南星罗棋布的小巷中迷路的人,看每一条巷子,都是一模一样的。
  说实在的,黛玉不是不明白自个儿如今的处境。嫁或是不嫁,不是由她说了算的。别说她没有做主的权利。连同她爹爹也一样没有。有时候,她真的有点痛恨这个畸形的皇权至上制度。前世里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在她心底里骚动着,咆哮着,想要跳出来。她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勉强克制住这种冲动的感觉。只因她想起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仅仅是她一人,她还有老子和弟弟。就算念在他们俩的份上,她也不该灰心丧气。
  可然有句话说得好。生活是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做的。不是光用嘴巴说说,就会成功的。
  或许想到了可然的话,一丝希望趁势在黛玉的心里边生长起来,使她茫然无措的心神恢复了素日的从容,对将来的日子,也期盼起来。同时,她也谨记瘌痢头和尚的告诫,一旦动情,泪尽而归。
  想了好一会,黛玉抬起头来,发觉屋子里边静悄悄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她自嘲的笑了笑,合起矮几上的账册,起身向屋外走去,打算到水池边去坐一歇。临走时,她转到书房里拿了一支竹箫和竹笛。
  外面的天气非常好,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片好像棉花般的白云。午后温暖的阳光挂在远处的桂花树上头,远远望去,墨绿色的叶片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黛玉漫不经心的走在鹅卵石铺的小道上,走着走着,她无意识地拐进弟弟学习的书房里,立在窗子口听了一会潘季驯对圣人古言的解释,她微微一笑,欲待转身离开,不想,上课不认真的林融一眼瞥见了她,连忙大声喊道:“姐姐。”潘季驯听到了,吃惊地抬头看向窗外,一眼瞧见笑意盈盈立在廊檐下的黛玉,看她身旁并无丫鬟婆子伺候,他顿觉尴尬,忙说了声“失礼了。”转身避开。
  见到潘季驯的动作,黛玉也晓得她突然造访太过唐突,会给他带来不小麻烦,传扬出去,对自家的名声也不大好。於是歉然的说了一声抱歉的话语,动身离开。
  她从一旁的角门穿出去,拐向前方的紫藤花架,在透出嫩芽的木架子下走了一段路,转进一座用太湖石砌出来的大假山,提起裙摆踩着石阶上去,就是临水池建的石桥,曲折桥的尽头是一座四面有窗子的亭子。
  黛玉在曲桥的石头栏杆前面停住脚步,挑了一个墩子,将手帕盖在上头,侧身坐下,凝望犹如绸缎般的水里倒映着的蓝天、白云、亭子、桥栏杆。
  这一刻,诸多困扰她的事好像都远去了。她随手拿起竹箫呜呜的吹起来,恍若人幽怨叹息的箫声掠过平静得不起半丝涟漪的水面,哀泣着沉入水底。
  “姑娘,玉竹嬷嬷来了。”
  紫鹃提着一个食盒和玉竹嬷嬷说笑着从水池对面走过来。她冲坐在水池边栏杆墩子上的黛玉挥挥手,示意她进亭子里去。黛玉颔首微笑,放下手中的竹箫,起身步向亭子。待走近了,她意外的发现,玉竹嬷嬷脸上的脂粉似乎比往日擦得浓些,眉眼间隐约露出掩饰不住的憔悴色。
  见此,黛玉心里禁不住“咯噔”一下,生出几分担忧来。难道隔壁的请旨赐婚出现了什么变故了。想到这,她瞥向提着食盒头一个走进亭子里边去的紫鹃,见她眉眼间的神色并没大的改变,黛玉的心略微安定些。
  亭子里的光线有些暗淡,紫鹃进去后,把手中的食盒放在大理石方桌上,尔后走到紧闭的窗户前,动手一一打开。太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照射进来,亭子里一下子亮堂不少。黛玉和玉竹嬷嬷携手坐到方桌旁,笑看紫鹃忙上忙下。
  不多时,紫鹃摆好茶果点心,倒好茶水,别过脸对坐在桌子东边的黛玉说道:“姑娘,茶果弄好了。我还有些事没做好,先去做一会儿。等会再回来听你们说话。”
  玉竹嬷嬷惊讶的问道:“是啥个紧要事情那?竟让你连茶水都不喝一口,就赶着去办。”
  黛玉端起茶水,呷了一口茶,解释道:“不是什么大事情。是我二舅舅生辰快要到了,有些东西需要紫鹃她亲自监督着置办。不然,我不大放心。”
  “快弄好了。”紫鹃附和了一句,退出亭子。
  玉竹嬷嬷抬眼看向顺着曲桥移动的紫鹃,赞道:“你这丫鬟倒是不错!”
  “紫鹃姐姐是我到贾府的头一天,外祖母给我的贴身丫鬟。这些年来,倘若不是她在我跟前贴心伺候着,我的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她是我离不得身的左膀右臂。我总想着有一天,为她寻一户好人家,脱了这奴才的身份,两口子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去。”
  黛玉倒也不隐瞒紫鹃在她心目中的重要性,淡淡几语说清紫鹃将来的安排。她大约猜到玉竹嬷嬷神色憔悴的原因了,想打紫鹃的主意,她决不答应。紫鹃是不给人做妾的,慕辰若想纳妾,她倒愿意亲自给他“海选”几房。
  没想过黛玉会是这样的回答,玉竹嬷嬷愣了下,斟酌着言语,劝道:“有道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像紫鹃姑娘这般的品貌,随便挑一个普通人家,有点可惜了。”
  她自那天从宫里回郡王府后,左思右想考虑很久,突然间想到了,与其让皇帝或者太后送个小妾过府,不如就在黛玉身边选一个贴心的丫鬟纳了。这样的话,既不会影响到小主子和黛玉俩人的感情,亦能堵上宫里边的嘴。何况,紫鹃那丫鬟的品性不错,为人相当老实,对黛玉又死心眼得很,想必不会生出什么异样的心思来。
  玉竹嬷嬷也打过相思她们三个的主意,后转念想想,她们三个不大妥当,虽说都是她亲自调教的,但难保心里有别样的念头。飞上枝头当凤凰,是做奴才的巴不得的事。更无论做郡王府的妾室了。即便是通房大丫鬟的那张位置,也有不少欢喜拣高枝的日夜惦记着呢!
  听她如此说道,黛玉眸波流转,不软不硬的顶回去:“也不是一般的人家。爹爹前几天对我说,刘管事品性不错,要我仔细考虑下呢。”
  “刘管事?”玉竹嬷嬷忽然变了脸色,瞅了眼眸含笑的黛玉一眼,画得不浓不淡的柳眉微微蹙紧,稍停一会,半真半假的说道:“我听说刘管事有亲事定在身了。”
  她存心想搅黄了这桩事,要紫鹃去做慕辰的妾室,为黛玉铺路。为了两家的婚事能顺利,她不惜代价,做一回恶人。
  黛玉也不拆穿她的把戏,掉过头来,瞅住玉竹嬷嬷飘忽不定的眼眸,微笑道:“呵呵,嬷嬷记错了吧。刘管事昨儿还说,他是无父无母无亲无眷的人,婚姻大事听凭主子做主。”
  说到这,她停住,像是想到了什么,轻轻叹口气,继续:“我待会问问紫鹃的意思。假使她也同意,我就先把他们俩的事办了。这府里也该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