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

第6章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第6章

小说: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
  雪雁哑口无言,磨磨蹭蹭的磨叽了老半天,她才试探着说道:“修善哥哥说,那位公子在我们走后的隔天醒过来,拿着小姐赠送的一百两纹银与书信发了一会呆,然后径自下船离开。”
  “还有呢?”黛玉面色微冷,口气严厉起来。
  “还有,还有……”
  雪雁泪眼婆娑地咬着下唇,嘟嘟囔囔了好一会,哇的一声,抽抽嗒嗒地继续说道:
  “那位公子临走时留下一句话,说是将来会亲自上府中拜访姑娘,还说,希望到时由姑娘你亲自接待。我是瞧这人的话特过分,怕姑娘听着了烦心。所以才瞒下不说的。”说完,她已泣不成声。
  “这回就算了。下回如若再犯。你就回家中去待着。”黛玉冷着一张脸,硬着心肠发狠心道。
  “我知道了,下回再也不敢了。”雪雁抽噎着发誓。
  “你先下去洗把脸。等紫鹃回来,我们一同去两位舅母和琏二嫂子那边。”
  黛玉终究是个心软的人,虽知道这般纵容丫头不好,然心疼她自幼被拐卖入林府,黛玉也不忍心苛责於她。有道是,世间受苦受难的人多得是,但如能从身边做起,多体恤周围的人,也算是行善积德了。
  她无法改变所处的大环境,可身边的小环境却不想它太过冷酷无情。黛玉轻抚放在案上的书信,陷入沉思。

  ☆、薛家来访

  又过了些年日,天气转暖,丝丝春风吹在人身上,虽说还有些寒意,然已不再像前些时候般浸骨沁髓了。
  紫鹃,雪雁两丫头一起合计着趁天气晴朗,将箱子里存放的衣物被褥都拿出来晒晒,驱驱寒潮之气。而黛玉闲着无事,拿起针线篓子,也一同陪坐在院子里,替家中幼弟做起香囊,荷包等小物件。
  一群人待在院子里,一边说笑,一边做事,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中午。黛玉正待起身前往贾母那里用饭,没想王夫人那边遣了人过来,请她过去用饭。还说,其他姑娘们也都在。听到来人这么说,黛玉转过头,吩咐雪雁去贾母那里说一声,尔后带着紫鹃跟随来人前往贾政所在的院子。
  不多时,黛玉来到王夫人所在的屋子里,前脚刚踏入室内,便听到一阵笑语。抬头一看,原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姊妹都坐在挨着炕的椅子上,与坐在炕上的王夫人,王熙凤说笑中。
  几人见到姗姗来迟的黛玉,俱笑着说要罚她。可能是得了黛玉父亲林如海费尽心思弄的“乡土特产”。王夫人和王熙凤对黛玉的态度分外亲热。
  王夫人见人到齐了,吩咐底下的丫鬟开席,然后拉着黛玉坐在自己右手边的位置上。对於王夫人主动示好的这一行为,黛玉的眸子始终保持淡然。
  她十分清楚,王夫人会如此做,不过是因为收了她的那点“小心意”。就同雪雁丫头抱怨的那样,姑娘嘴上说是小心意,可但凡有点眼力的人都晓得,那些东西都是稀罕物。有些怕是连宫里头都没有。听到雪雁私底下的怨言,黛玉一笑而过。心道:都是活了两世的人,还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若是散掉钱财能换来一世平安,她倒宁愿散尽家财,做个逍遥自在人。
  饭罢。丫鬟们送上一杯清茶,黛玉端起茶杯,还是按照往常的样子,揭开茶盖,唇瓣碰了碰茶汤,便将茶杯放在一旁的矮几上。随后,坐在位置上,静听王夫人,王熙凤她们说些府里的杂事,或是亲戚之间的来往。
  “太太,金陵那边送信来了。”一名穿着叶绿色背心的丫鬟拿了一封信函急匆匆地走进来。看她心急的模样,似乎出了什么大事。
  王夫人见状,呆怔了一下,连忙接过丫鬟呈上的书信,拆开来看。愈看,脸上的表情愈凝重,看完,沉默片刻,她抬起头,将书信递给坐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王熙凤:
  “你看看,这可如何是好?”随即,她转过头去,问道:“一并来的人呢?”
  “回太太,在屋外候着呢?”丫鬟回答。
  “叫她们进来。”王夫人有些控制不住语调,情绪很是不安。
  和三位姑娘坐在一起的黛玉冷眼瞧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心想,居然有事情能令这位看着慈悲,心机却埋得极深的王夫人动容。看来的确发生了大事。
  她垂下眼眸,回想这些天宝玉的行为。查找了半天,觉得这段日子宝玉甚是安分守己,每日都乖乖的去学堂,放学后就黏在她的屋子里,陪她消遣说笑。好像没时间出门去闯祸啊!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她眼神疑惑地看向其他三位仿佛知道什么事的姑娘。见她一头雾水,不清楚事。探春丢了个眼色给她,悄悄招招手,示意她坐到她身边去。
  黛玉瞅了一眼跟着丫鬟走进来,朝王夫人问安的两位穿戴都算不错的年轻妇人。抿了抿嘴唇,起身坐到探春身旁。
  “我跟你说,是太太姊妹的儿子犯事了。”探春压低嗓音,言词中尽是对那人不屑。
  不明白这中间有何因果关系,黛玉眼神疑惑望着探春,希望她能给解释明白。迎春见到了,凑过来,低声为她解惑:
  “那两媳妇说,薛家姨母的儿子为了跟人争丫鬟,打死了人,犯了官司。如今在应天府审理。”
  “估计过几天要进京。”惜春冷笑着补充。
  “据说那家有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女儿。”探春若有所思的望向王夫人,明亮的眸子里似乎闪烁着什么。
  “府里岂不是又要热闹了。有人巴不得府里再多些女孩儿呢。”黛玉淡笑着揶揄。
  “我也想见见薛家的姐姐。”她会这么说,全是因友人一再提醒,薛宝钗是男人们最理想的妻子!黛玉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会使看过红楼的男人都向往娶进家门。
  听她这么一打趣,其他三人立即想起自家整日喜欢腻味在女孩堆里厮混的兄弟,个个脸上露出强忍的笑意,俱心道:别看林丫头平日里淡淡的,规矩得很。谁料说起笑话来,愣是喜欢比别人多转几个弯!这话要是让宝玉听到,估计也只能一笑了之。
  瞥了一眼忧心忡忡的王夫人,探春收起脸上的笑意,透露王夫人偶尔提及的事:“听说那家的女儿要去才选。若是被选上了,便要入宫伴读。”
  愣了下,虽知道宝钗选不上,但因贴身的荷包里藏着一块明显是来自皇家的玉佩,黛玉一听到与皇家有关的话题,心里忍不住焦躁起来。她眉宇轻蹙,轻声喃语了一句:
  “不喜欢那地方。”
  “呵呵……那地进去了。连家人都见不到。元春姐姐进宫好些年了,都没回过家一次。”迎春颇有感触的附和。她性情憨厚老实,为人又极为死心眼。生平只求过安稳平顺的日子,遂对某些东西倒是比一般人看得开。
  “嗯。我也不喜欢。”惜春扬起小脸,点点头回答。
  听到她一本正经的点头应答,黛玉不禁起了逗弄的心思:“做贵人你都不喜欢?”
  “人世的富贵荣华犹如佛前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姐姐,如何会不懂得?”惜春歪过头,盯住黛玉淡然的眸子,反问道。
  黛玉淡然一笑,想了想,颇为感叹的回道:“生在我们这般的人家,哪有什么自由可言!”
  三位姑娘听她这么一说,脸色顿时黯淡下来。迎春不免想到自己的身世,她不过是庶出的女儿,且父亲昏庸好色,大太太刑氏对她素来不亲。哥哥嫂子对她还算不错。但若是父亲哪天脑子犯浑,将她随便许了人,老太太恐怕也是阻拦不得的。想到此,她的眼眶禁不住泛红,悲切之意油然而生。
  “二姐姐,你怎么了?”
  惜春到底岁数小,不会懂得迎春心中的彷徨无奈。即使懂了,她也做不了什么改变。连她自个儿的命运都掌握在家中长辈的手中,她又能替别人分担多少?
  “忽然间想到我们终会长大,等长大了,分别的日子也就到了。”迎春拿起帕子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痕,郁郁寡欢的叹息。
  见气氛一时凝结,诸位姐妹心中似都有伤心事。探春心眼转得极快,手中的帕子一扬,明亮有神的眸子瞅住端着茶杯,细细品茗的黛玉,笑着戏语:
  “说这些做什么?徒惹人伤神。说实话,我倒觉得林妹妹将来有可能当贵人。你们瞧她一身的气韵。我们家哪个女孩儿能比得上她!”
  “我也瞧着挺准!”仔仔细细地将黛玉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迎春一扫心中的郁结,附会道。
  “呵呵……”惜春光笑不语。
  “你们三个坏丫头,找不到人取笑,就单找我这势单力薄的。”
  嗔怪了一句,黛玉瞧见王夫人那边好像已将事情处理完毕。於是,放下手中的茶杯,拿帕子拭了拭嘴角,预备起身告退。
  “太太这边一时半会儿也消停不了。我们先回去吧。不如,你们三个到我那边去坐一会,有人每天在我耳根旁嚷着说家里的姊妹们都忘记他了,都不晓得去瞧瞧他,看看他。”她回过头,微笑建议。
  “好。我正想问你要几个绣花的样子。”探春率先应允。
  迎春想想自个冷清的屋子,柔声说道:“我回去了也没事,去你那边陪陪老太太也好。”
  “姐姐们都去,那我也去讨一杯茶喝喝。”惜春稚嫩的面容上浮出一丝浅笑。
  “就请某人专门为你泡好了。”黛玉挺喜欢贾府的这个小妹妹,瞅着她,便不由得想起家中的幼弟,心里不免对她有些偏袒。
  四位姐妹商量好,一齐起身,朝心情不太好的王夫人告退。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转道前往贾母所在的院落。来到老太太的院子,免不了先去正屋拜见拉着宝贝孙子说话的贾母,原本心情不错的老太太一瞅见几位如花似玉的孙女笑盈盈地围在身侧,甜言蜜语。心里呀,愈加满足。
  在老太太那里耽搁了一会功夫,知道她们几个姊妹想要私底下说会悄悄话,老太太借口年岁大了,身子困乏,便打发她们离开。宝玉见状,急忙叨念着说:不许她们几个丢下他一个人,去玩耍。
  几个女孩儿早预料到他会如此,个个掩嘴轻笑,凉凉的说:来可以。但我们要你做的事,你得都做了。
  “这是自然。”宝玉扬起脸,满不在乎的应下。
  

  ☆、心中忧虑

  日子一晃又过去了些时日,原先晴好的天气一下子变得阴雨连绵,接连下了几日倾盆大雨,气温陡然下降了不少。晨起,黛玉梳洗完毕,推开窗子,抬头眺望屋外阴沉沉的天空。呆看了许久,直到紫鹃上前唤了,她才回过神来。
  “姑娘,可是想家了。”紫鹃贴心的问道。
  闻言,黛玉转过身子,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暗淡的眸光瞥见一旁琴案上摆放的琴,抿抿干涩的唇瓣,提步过去,伸手掀开琴身上面罩着遮会的绸布,随意拨弄几下琴弦,听着泠泠如水的琴音默默流淌一室,勾起人满怀的怅然。
  “我想爹爹与弟弟了。”
  止住琴音,黛玉垂着头,低低的说了一句。她知道紫鹃是个心眼实诚的好人,自跟在她身边,原先扑在老太太身上的心思,如今全寄托在她身上。见紫鹃如此待她,黛玉很是感动。遂心中有什么不愉快,都会对她直言,从不隐瞒。雪雁丫头瞧见了,不太高兴的噘起小嘴,整天嘟囔姑娘偏心眼。有了新人,忘了旧人。
  神情一暗,紫鹃挑拣了些劝慰人的话说:“姑娘,天转凉了。还是把窗子关上吧。小心冻着。你若是病了,身边也没个亲人。老太太虽然疼你,但终究比不上自家的……”
  忽然想起黛玉是因为丧母才被贾母硬接到府中抚养的,紫鹃连忙住口,不再往下说。
  “好姐姐,不是还有你跟雪雁疼我吗?”
  微微一笑,黛玉回过头,自我调侃着言道:“老太太岁数大了,费心的事又不少,我哪能再给她添烦心事?还有,我的身子骨是什么样,我又怎会不清楚?好姐姐,你放心吧。怎么着,我也不会亏了自个儿。”
  听到黛玉如是说,紫鹃一时间倒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思索片刻后,她极为认真的说道:“姑娘能想明白就好。”
  黛玉笑而不语,兀自坐在琴案前,双手抚上琴身,注视着琴弦,吩咐:“紫鹃,去把香炉熏上。”
  说完,凝神敛息,淙淙的琴音伴着她葱白如玉的十指,时紧时慢,或忧或喜,挑拨勾划间,竟让人心头升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那琴音,既让人有乘风归去,飘飘欲仙之感;又让人生出满腹心事,无从诉说的之苦;然听到最后,悠悠荡荡的琴音如同狂风骤雨般,骤然停歇,沉浸其中的人,方才惊醒过来,咏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好端端的,怎么停了?林妹妹,你接着往下弹呀。”在外屋偷听多时,忽见琴音止住,意犹未尽的贾宝玉兴匆匆地冲进里屋,叫嚷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