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梦同人)红楼攻略 >

第27章

(红楼梦同人)红楼攻略-第27章

小说: (红楼梦同人)红楼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怎么好了。
她怕眼睛坏了,也不敢再继续做活,便开始上门教大户人家的姑娘们刺绣。
在到林府之前,她教的那户人家的姑娘刚刚出嫁,贾敏听到这个消息,便把这位黄师傅请到了府里来。
但是黛玉毕竟从未做过这些,黄绣娘见她食指活动的太过笨拙,便让她从打络子开始学起。等手指灵活些了,再学刺绣。
黛玉这几日便开始跟着芷兰学习打络子,她两日黄绣娘教了他如何配色,现在她就在各色的线团中挣扎着。
“给夫人姑娘请安了。”那徐掌柜由映荷带着进到屋子里,便突然间跪下来,结结实实的磕了个头。
“行了,徐掌柜快起来吧。”她夸张的动作让第一次见的黛玉有些错愕,但是满屋子的丫鬟和贾敏却已经见怪不怪了,“你是经常到我们府里来的,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性子,不用讲那么多虚礼。”说完她又扭头让芷芳请徐掌柜坐下。
“哎哟哟,夫人是菩萨心肠,只是我这还真是一刻钟也坐不住。昨日里林泉媳妇说夫人想看看新近的料子,我是一宿都没睡好,生怕拿过来的衣料入不了夫人的眼。”她夸张的捂着嘴笑了一声,眼睛一转,“幸好今早新到了一批,哦候着夫人下午有空闲,就赶紧着给送过来了。”
贾敏听着,倒是多出了几分兴致。
芷芳看着贾敏的神色,便问道:“不知道徐掌柜说的是什么料子,要是好的话,不妨都送进来给我们太太姑娘过过目。”
徐掌柜看了一眼在这期间只抬头看了一眼的黛玉。她长期在各个府中走动,那些夫人姑娘们的性情多多少少也能揣测到几分,只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她却有些看不大明白。
徐掌柜心中暗自思忖着,她是在林家第一次见到这位林姑娘,按道理说五岁的小孩子,看到有新料子来,反应不应该是那么冷淡的。就拿陈巡抚家的姑娘来说,每次她带着新料子去的时候,她脸上都是克制也克制不住的笑意。
毕竟,小姑娘们哪个不喜欢新衣的?
不过看今天的情形,她应该伺候的正主,就是眼前这个反应的确很平淡的林姑娘。林夫人素来出手都是少有的大方,要是这个小姑娘不满意,今日这笔大买卖多半是做不成了。这样想着,徐掌柜的眼中没由来的多出了几分忐忑。
虽然心中焦急,但是徐掌柜脸上依然带着笑意:“今日带来的是蜀锦和金陵的云锦,花色和颜色倒是很多。”
“金陵。。。。。。”贾敏重复了一句,便说道,“既然这样,徐掌柜还是拿进来看看吧。”
徐掌柜看了黛玉身上的衣物一眼,便连声应着点头倒退出去了。
不一会儿就有十几个小丫鬟鱼贯进来,手中都托着两匹锦缎,小心翼翼的放到中间的八角石桌上陈列着给贾敏过目。
贾敏大略的看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这颜色看着倒还尚可。”
徐掌柜连连点头,又偷偷的瞄了黛玉一眼:“这颜色既不是太过素净,也不会显得张扬,正适合给府里的姑娘做衣裳。”
贾敏心中暗自点头,面上却不显,只是转头对黛玉道:“玉儿也瞧瞧,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黛玉就舍了手中的线,抬头往堆满了桌子的锦缎瞧去。桌子上大概堆了十几匹料子,两张并拢的椅子上也放了一些。她个子矮,便站起来走到了桌子旁边。
“这是蜀地的雨丝锦,虽然蜀地以红锦闻名,但是这雨丝锦可是丝毫不逊色的。”见黛玉的手碰到了一匹料子,徐掌柜便口若悬河的说了起来“虽然底色看起来素,但是上面又纹了莲花纹样,烘云托月的,又多了一份贵气。”
黛玉只是碰了碰,手便离开了。那掌柜怕是黛玉不满意,急忙上前抖开了那匹料子,白色的锦缎在光下显出丝丝雨条状,再加上分散的浅红莲花花纹,倒还真的显出了几分意境。
“这也是蜀地的月华锦,虽然是大红色,但是用的金色团花纹路,对着光及其鲜活。”说罢她又忙不迭的抖开了那匹料子,“林姑娘要是觉得不喜欢,蜀锦中也有一些事淡色系的料子,也是十分出彩的。”
“这边还有金陵的云锦,颜色也都有淡雅的。”见黛玉没多大兴致的坐了下来,徐掌柜心中一惊,便又讲起了摆在椅子上的云锦。
黛玉和贾敏也不打断,只是让徐掌柜讲着,脸上多少显出了几分漫不经心。
徐掌柜说了小半个时辰,就已经觉得口干舌燥了,只是心中依然是忐忑的。林家是大主顾,扬州这边有名的布庄却不止他们锦绣坊一家,要是今日不满意,而去了别家,日后想要拉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芷芳,给徐掌柜倒杯茶。”见徐掌柜的声音已经干哑了,贾敏才吩咐一旁的芷芳。
徐掌柜干笑了两声,说着“那怎么好意思”,到底还是囫囵着一口喝了那杯冷茶,才舔了舔嘴唇道:“这次拿来的料子都是上好的,要是夫人和姑娘还是不怎么满意,我估摸着过半个月就会有新料子来了,正好赶在做冬衣之前。。。。。。”
她还要说,却被贾敏打断了:“这批料子倒真是不错,颜色和花色也都上好,刚才玉儿看过的几匹就都留下,那几匹颜色深沉一些的也留下来,还有那匹大红的和银红的也留下来。”这话却是对身后的林泉家的说的,“去年府里不是才买了一批丫鬟跟着江南的那两个绣娘学着针线么,现在外衣便让她们做吧,这贴身的衣物还是由各个房里的针线丫头们做。”
“那匹湖色的料子也留下来吧,皓哥儿倒是可以做一身这样的颜色。”黛玉在一旁补充着。
徐掌柜愣了愣,她看了看黛玉,又转头看了一眼贾敏,却见两人都已经准备起身了。
她立刻恢复过来,恭恭敬敬的目送着两人离开了。
“母亲,之前我说过应该给弟弟找个伴读的事情,可是选了人选了?”黛玉刚出了院门,就开口问着。她走在贾敏身侧,声音并不大。
“我上次看着林泉家的小孙子倒是个聪明伶俐的,只是跟皓玉同年,毕竟。。。。。。”贾敏的话没说完,黛玉倒是知道她的意思。伴读最好的人选,年龄要跟皓玉相差不大,但是毕竟还要照顾着皓玉,还要选性子安定的。
黛玉就见到原本规规矩矩站在角落里的宋妈妈,整个身子都往前倾的厉害,她嘴角就不由得带上了一丝笑意。
春络她家和宋妈妈在一个院子,春络回家时也见过宋妈妈的儿子。说瘦瘦小小的,异常的懂事,平日里被宋妈妈关在屋子里,也不吵不闹的。
“我记得宋妈妈似乎有一个跟皓哥儿差不多大的儿子。”走到游廊里的时候,黛玉便提了一句。
这几日贾敏在给皓玉找伴读的事情倒是张扬了出去,便总是有些管事娘子们在贾敏跟前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己家的小子怎样,甚至还有些在黛玉跟前提起的。
这么多管事娘子中,黛玉对宋妈妈的印象却是最好的。她虽然面相上严厉了些,但是性子好,多做事少说话。她相信这样的娘教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差。

039 信件

虽然贾敏之后没有再提伴读的这件事情,但是三日后,宋妈妈就依着贾敏的吩咐把小柱子带到她跟前来看看。那之后的第二日,小柱子就跟着皓玉一起入学了。
黛玉便隔了屏风看了一眼,果真是春络说的那般瘦瘦小小的。小柱子比皓玉年长两岁,但是身量却比皓玉高不了多少。
先前选陪读的时候贾敏就问过了皓玉的意思,他们两个年纪又相差不大,皓玉又缺少玩伴,倒是和小柱子很合得来。
上了几次学堂,黛玉倒也放心了。小柱子不像书房里其他三个人一样懒散,而且还有些伶俐。大概之前宋妈妈就教过他习字,跟上的速度也快,倒是狠狠的再次刺激了皓玉,越加不敢松散了。
黛玉并没有打算像原著中的林妹妹一般做个才女,读书识字的愿意也只想着看看书打发打发时间。
皓玉开始习《训蒙骈句》和《千家诗》的时候,黛玉倒是认真听了一些。从原著中她就猜想的到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吟诗作对的,虽然她觉得无聊,但是好歹也要学着应付一些,虽说不求出彩,但是至少也不能丢人。
日子规律起来了就过的很快,不觉间就已经到了腊月。
腊八这一天,因为前日下了一场小雪,今日化雪时天气便格外的冷。贾敏已经跟曹先生和黄绣娘说过,腊八这天便不用去学里,黛玉却也是辰时不到就起身了。
一层一层的裹上厚厚的衣物,芷兰又给她穿山了妆缎狐肷褶子大氅,待手脚都捂热了,春绯又塞了一个手炉到黛玉的手上。一行人把黛玉裹在中间,才缓缓的向上房走去。
腊八粥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黛玉还特意去厨房看了一眼,红枣,莲子,桂圆,红豆等等花样繁多,并不仅仅只是黛玉理解的八种。宋妈妈昨日半夜里便张罗着煮了,然后小火炖着直到天亮的时候才算完全好了。
林如海这一日也沐浴在家,等腊八粥好了,便带着黛玉和皓玉并贾敏四人去了家里的祠堂。
林家子嗣单薄,几代单传,虽说在姑苏还是有族人,但是毕竟就不往来。从林如海父辈这一代,就已经在自家设了祠堂,供奉着自己已故的长辈,不过祖坟还是留在了姑苏。
腊八粥是先敬祖先,后送亲友。从祠堂里出来之后,贾敏又让丫鬟们把熬好的腊八粥涂一些在院子里的树木和花卉上,又和林如海商量着送一些去平日里还往来的府里。
等其他府里的腊八粥陆续送过来,内院里才算是暂时松了一口气。按照惯例贾敏昨日里已经吩咐宋妈妈多煮了两桶,便由几个家丁抬着送到景仁巷子里去。又吩咐林泉家的把先前多做的那些夹袄拿出来,让林管家跟着送过去,算是为黛玉和皓玉积福。
景仁巷在城西,住的都是一些穷苦的人,在这样的寒冬腊月,最缺的就是冬衣和热食。
等到全部处理好了,一家人才坐下来喝腊八粥。黛玉倒是在粥里吃出了几个由白果雕成的动物,皓玉见到了,便足足吃了三小碗才得到了一个同样的白果雕刻。
这腊八粥足足喝了三天,三天之后贾家的年节礼也送过来了。
这次来的却是姜嬷嬷的儿子和儿媳妇,姜嬷嬷年纪大了,今年秋便辞了差事,回家养老去了。
那媳妇子贾敏不怎么熟悉,因此就没有上次对待姜嬷嬷那么推心置腹,也没有让黛玉和皓玉来见。吩咐赵贵显的把贾家的年礼登记造册了之后,贾敏又跟那个媳妇子说了会儿话,无外乎就是问贾母身体可好,近来又有哪些大事。
那媳妇子也就一一的答了,但毕竟不是贾敏(贾母?)跟前伺候的人,贾敏对她的回答的简略也不怎么满意。说了几句,那媳妇子也不知应该再说些什么,把贾母给的一封信交给了贾敏后,就被贾敏打发走了。
第二日贾家的人就离开了,贾敏也没有多留,只是让林管家送到码头。贾家人离开之后,贾敏就似乎是有了心事。
腊八一过,各地的庄子和铺子便全部要来林家交账了。林如海衙门里忙,素来是不管这些事情的,账册历来都是交给贾敏管着,然后吩咐林管家去做。
又到了一年之中最忙乱的时刻,只是这次贾敏却没有去年那样幸运,到底是小病了一场。黛玉便跟在贾敏身边,也帮着陈嬷嬷和芷萍一起点算着账册。
了解的越多,她心中的愤怒就积累的越多。
林家真的可谓是富贵逼人了,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是低调中的奢华却是黛玉这个现代人不敢想象的。就连芷兰都说,像她们这样的一等丫头,过的比小户人家的小姐还好。林家放出去的大丫鬟,赏赐的陪嫁都比一般的人家多。
林家从袭爵开始,到皓玉就是第六代了。不说林家子嗣单薄,主子们花费不多,五世积累出滔天的富贵,单单说林如海如今的这个职位,就是一个肥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他在扬州十几年经营,水至清则无鱼,他不可能做到曹先生的那个样子。
原著中黛玉出了孝之后,投奔贾家,到底是带着多少的身价银两,又有多少家底被陪同的人给暗度陈仓?
贾敏病的这几日,她协同着陈嬷嬷一起清点府库造册,就已经心中暗恨了。那册子上面登记的东西,无一不是精贵的。更何况还有一些根本不能评估出价格的字画,古董,上房的小库房里还有成箱成箱的真金白银。
她记得黛玉第二次进京的时候带的箱笼并不多,那这些东西到底是去了哪里?
当时原著中来林府照料的是贾琏。就当贾琏不识货,又急着出手被人坑了一把,贱卖了林府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和真迹,但得到的数目以她来估算,也不仅仅是贾琏说的“二三百万之财”。
更何况还有这些庄子和铺子呢。黛玉看着手中的账本,努力的抑制住自己的怒气。
这些庄子和铺子,即使是年景不好的时候,也有十几万的盈利,最后这些铺子和庄子的地契究竟有没有一张送还了林家。可怜的林妹妹坐着金山银山却自以为是贾家的“穷亲戚”!
原著中这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