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梦同人)红楼攻略 >

第126章

(红楼梦同人)红楼攻略-第126章

小说: (红楼梦同人)红楼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母,我现在可以说话了么?”虽然声音稚嫩的听不出性别,但是看衣着便知道是吴家的长孙吴邺。
蒋氏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回答,却立即扭头和黛玉说着话,吴邺没有插上话,却也不闹,只是默默的在蒋氏身边站着。
蒋氏也只是问黛玉家中情况,长辈近来可好之类的。黛玉少不得一一回答了。转头一看,便见吴邺晶亮的眼睛盯着自己这边。
黛玉低头一看,便忍住没有笑出来:“可是肚子饿了,这本来就是给你备着的,快过来吧。”
蒋氏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的,本来便没有带多少精致的食材。只是他们这些过惯了的人受得了,这两个自小娇养的小孩子如何受得了。因此,身子素来不好的吴念在半途就病了,如今刚好又遇到这样冷的天,蒋氏心中也是焦急的很。
念姐儿还好一些,好歹是女孩子,吴邺小孩子家家的是真的苦。
吴晋白小时候是铁血教育长大的,如今他自己教孙子的时候,也就这么教。不过这里可没有像吴老将军对待他那样,直接往军营里扔,吴家素来是隔代亲的,即使是隔代亲吴晋白也是想着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以后才能成气候。
蒋氏知道自己宠吴邺有些过了头,但是毕竟是她的嫡长孙,又是在她膝下长大的,平日里也如同念姐儿一样娇养着。这次她带着两个小孩子上京,吴晋白直说吴邺被养的太娇气了,这次南下便要好好磨磨吴邺的性子。
别人也不做对比,正好同行的参将也有两个带着自己的幼子,示意吴晋白便吩咐下去,其他小孩子怎么过的,吴邺便怎么过。
她先前还为吴邺担心的不得了,只是一路下来吴邺没出什么问题,念丫头却是病了。
他们这一次是随军出发的,平日里风餐露饮是寻常的事,只是念姐儿和吴邺年纪还小,况且到底是世家子,怎么可能跟从小便在泥土里翻筋斗的皮实孩子相比。
念姐儿是吴家这一辈唯一的一个姑娘,蒋氏最是偏疼她,念姐儿这一病,蒋氏便彻底的爆发了。
吴晋白生平除了怕自己的父亲和大哥,唯一怕的便是蒋氏了。蒋氏平日里是很讲道理的,她不讲道理的时候吴晋白也只能让着了。
只是也不能为了私事耽搁兵士们的行程,吴晋白便让随行的亲信带了一对亲兵保护蒋氏和这对双生子,自己则是随军快马加鞭的南下了。
万万没想到独行之后的第一天便遇到了瓢泼大雨,便只能暂且存个去处避避雨。本来想着这里应该有家客栈的,却没料到早已经不在了。
吴邺见蒋氏微微点头,犹豫了一会儿便往黛玉那便走过去,双手一把环住了小瓷碗:“若是我吃了,妹妹是不是就没有了?”
黛玉愣了愣,又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在一旁被丫鬟抱着的念姐儿,进来时还在熟睡的她早已经醒了,同样眨巴这一双晶亮的眼睛看着黛玉。
“还有呢,春绯把剩下的端上来。这样冷的天,是该吃点热的食物暖暖身子。”黛玉笑着看吴邺走到抱着念姐儿的丫鬟跟前,又让丫鬟把念姐儿放下来,二人肩并着肩坐着。

184章 告辞

黛玉瞧着这一对双生子,初看时倒是觉得尤其相像,但是若是仔细看的话,眉眼之间却是能慢慢看出差别来的。
即使是相同的年纪,但是吴邺看着便比念姐儿灵动活泼一些。况且吴晋白虽然算是儒将,但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也是过过的,对吴家的这些小辈们也狠得下心来。吴晋白的三个嫡子自小在西北也是过过苦日子的。
只是念姐儿是孙子辈里唯一一个姑娘,多少是偏疼的紧的。
吴邺被吴晋白磨练的多了,即使身量上看不太显,但是眼中比起念姐儿多了一丝坚毅。
念姐儿醒后被吴邺牵着紧挨着他坐下来,蒋氏见身边的奶娘丫鬟都在伺候着两人进食,便只是和黛玉说话。念姐儿时不时抬头看蒋氏两眼,见蒋氏没有什么反应,这才安心了下来。黛玉见她暗地里拍了拍自己哥哥的手臂,便专心致志的就着丫鬟的手吃粥。
蒋氏倒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虽然眉眼间有些天生的严厉,但是脸上还是带着笑意的:“如今林姑娘已经到了山东了,恐怕是未出正月便离了京,这天寒地冻的,可是要行去哪里?”
黛玉便把贾敏的情况简略的说了说,自然未曾提起半月香,只是说贾敏身子虚弱,要在扬州静养两年:“如今正是要回扬州接家母上京来,若是等河水解冻了再出发,等上京时天气也热了起来。家母苦夏,到时候行路难免艰难。”
蒋氏打量了黛玉一番,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和黛玉扯了几句话,便见到吴邺和念姐儿已经吃完,两人正靠在一起说着小话。
“天色也晚了,我便不打搅林姑娘休息了。”见站在一旁的丫鬟点了点头,蒋氏便突然之间说道。
原来是吴家的丫鬟婆子们已经在林家腾出的地方搭了一张简易的小榻,黛玉见那对双生子虽然睁着眼睛,但是眼神的焦距都有些模糊了,便知道他们肯定是累了。
况且已经夜深了,因为这淋漓的大雨,天气越见湿冷。黛玉便点了点头应下了,让春绯去隔了两层帘子的蒋氏那边照应一下,便接过闻音递上来的热帕子擦了手脸,这才又重新睡下来了。
春绯不一会儿便回来了,黛玉还未睡着,便轻声问道:“银霜炭可是送过去了一些,热水呢?”
本来这个小屋子少烧两个炉子,比起外面来简直是天上地下了,只是那边却有两个幼子,其中一个还是大病初愈的。黛玉先前便吩咐春绯送些银霜炭过去,春绯过去时又吩咐她打发人送些热水去蒋氏那里。
黛玉这么做倒是想结个好人缘,这样的顺手人情她也乐得做。况且蒋氏那里还有两个小孩子,至少也不能让他们冻着。
再说当初若不是吴晋白在今上面前进言,林家如今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虽然若是林如海得了一个闲差,加上林家累世的积累,过的说不定比现在还要逍遥。但是不管怎样,吴晋白的这份恩情林家是要铭记在心的。
林如海能坐到这个位子,今上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况且还有林如海的政绩和能力在那儿摆着。只是若是没有吴晋白的进言,这个尚书之位林如海恐怕奔十年都不一定能奔的上。
“都按照姑娘的吩咐送过去了,冻不着的,姑娘便安心睡吧,明日还要赶路呢。”春绯轻声在黛玉耳边说着。
“都说春雨连绵不绝的,我看这雨还指不定下到什么时候呢。”黛玉叹了一声,却是真的累了,不一会儿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确实像是黛玉所说的那般,第二日醒来的时候,雨还不见停的迹象,只是雨势小了一些。虽说是小了,但是也是在外面站上片刻便会被浑身浇的透湿的程度。
黛玉还好,毕竟之前就想过行路艰难,还未出正月便出发了,耽搁一段时间还不碍事,而蒋氏却对着这阴柔的春雨伤脑筋起来了。
她这一次是跟着吴晋白去闽地戍守的,从去年年初开始,闽地便有些不怎么太平了。谁会料想到昭王居然还留了一招后招,竟然和太上皇胞弟顺中老亲王的余党勾结了起来。即使他们有野心,也是小打小闹难成大气候,只是让福建那边的时局乱一些而已。
今上登基没几年,自然不想出什么乱子,便让伏波将军封如殷率领十万精兵南下。一来是牵制着昭王,剪了他的羽翼,让他消停点。二来则是今上登基时便计划好的事情,要训练出一批水兵。
自太祖以来便废了闭关锁国的规定,即使如今,大兴朝地大物博,自给自足是完全够的,因此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反倒是大兴的茶叶和丝绸让南洋的玉石和金银流进了大兴朝,方便了一批去南洋做生意的人,以及多了一批以打劫为生的海上强盗。
如今十万大军驻守在沿海,也会让那些海盗收敛一些。
虽然是伏波将军带兵,但他只是带兵,不管处理昭王的事情。最终今上还是请西北大将军一同南下,长驻闽地。蒋氏这些年来都是住在西北,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况且她三个儿子都不在京中,便随军一同南下。
伏波将军在去年年底已经启程南下,吴晋白是年后再出发的,只带了一万精兵。因为去的晚,更是风雨兼程的。
只是蒋氏还带着一对孙子孙女,念姐儿身子又不算好,吴晋白直到蒋氏发火冷战了,这才同意他们缓一缓再跟上来。
如今已经耽搁了不少日子了,如今再被这雨一阻,怕是还要拖后好久,到时候也不知道闽地的局势会是什么样子的了。
蒋氏在这间破旧的小客栈里待了半日,便咬了咬牙决定要冒雨前行了。
蒋氏白日里也不知道跟谁在商量什么事情,出去的时间比较多,那一对双生子便掀了帘子探头探脑的往黛玉这边看。见黛玉和颜悦色的看着他们,吴邺便索性带着念姐儿往黛玉这边来了。
小孩子是最容易套近乎的,不到半日黛玉便已经和这对双生子十分熟悉了,便争着和黛玉说话。这一对小孩子年纪小小,却跟着蒋氏天南海北的到处走,到过的地方倒是比黛玉还多得多。
和他们闹了一阵子,黛玉发现这对双生子好的跟一个人似地,而且念姐儿小小年纪却还真有腹黑的潜质。黛玉听他们说了以前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念姐儿在背后出坏主意,吴邺去执行,最后被教训的也只是吴邺。
而且,听吴邺话里的意思,这次赵渊也是跟着吴将军一同南下的,而且还跟着蒋氏留了下来,昨夜便在大堂里。
黛玉听完也只是诧异了一下,这赵渊跟她见过的其他世家子弟不同。他跟吴将军的经历有些类似,都是小小年纪便过着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倒是黛玉却觉得他比吴将军更辛苦。
吴晋白是明刀明枪的在战场上厮杀,赵渊这些年来经历的,却都是一招错满盘皆落索,做的也都是今上不能出面的事情。
而且林如海先前便说过,今后赵渊必然有一个锦绣前程,如今跟着吴将军一起去南边,多半个人都有个人的考量吧。
正午过后,出去了一早上的蒋氏终于回来了,从黛玉这边听到吴邺和念姐儿的声音,便径直往黛玉这边来了。
黛玉让春绯打了帘子,自己则是亲自上前去迎,又向前行了一礼。
“林姑娘不用这么多礼,倒是昨日里打扰到林姑娘心中有些过意不去。这雨几日内恐怕是不会停了,我们正急着赶路,下午便要启程了。”蒋氏赶紧虚扶了一把。
只要雨不停,黛玉便猜测到蒋氏迟早是要冒雨启程的,只是没想到蒋氏会这么快便决定了。
天气阴冷,黛玉虽然担心两个小孩子熬不熬得住,但是毕竟这也不是她能管的事情,便索性转开了话题。
吃过中饭,蒋氏打发丫鬟婆子收拾好吴府的物什放进马车里,便带着吴邺和念姐儿来跟黛玉作别了。
黛玉又让春绯匀出小半箱银丝碳,蒋氏见如此也没推辞,倒是很爽快的收了下来。
吴家行动很快,从整装开始后半个时辰都不到,一行人便消失在蒙蒙的雨幕里。
黛玉松了一口气。虽然蒋氏很容易相处,但是黛玉跟她待在一处,总是觉得压力有些大。只是那对双生子一走,她还真是觉得屋子里寂静了许多。
“也不知父亲和皓玉怎么样了,相比京中此时更冷,也不知道芷兰是不是都照看好了。”小隔间里没有窗子,黛玉只是隔着帘子有些愣神的看着帘外。
“映荷和莲叶是从太太屋子里过去的,又在皓哥儿身边照看了好几年,从未出过一丝差错。再说了,黄嬷嬷也是心细的,姑娘便少操些心吧,别把身子熬坏了。”春绯也只能在一旁劝着。
“倒是我想多了。”黛玉突然之间笑了出来。
正想打发闻音去把林管家请过来,商量一下应该什么时候出发,外面便有个婆子站在门外回话。不一会儿知雅便进来回话,说是吴家的车队居然又回来了。

第185章 变故

待安顿好两个小的之后,蒋氏这才得了闲,到黛玉这边来坐着说说话。
黛玉这才知道因为这场大雨,前面一座吊桥绳索已经有些松动了。幸好也是因为这场大雨让吊桥更加陈旧,因此探路的将士走到一小半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他们及时退了回来,想了想竟然原路回到了这间小客栈里了。
“后来让几个将士去仔细查探了一番,这吊桥的两边还好,中间的铁索已经松动了,是不能承重的。”蒋氏表情没有多大的变化,像是在跟黛玉聊着寻常的家事一般。
末了蒋氏突然之间说道:“倒真是一场及时雨。”
虽然蒋氏那几句话说的轻描淡写的,但是黛玉还是听出了其中的凶险。
中间的铁索松动了,不能承担太大的重量,但是吊桥两边看着还是好的。如果只是派小队的士兵去探查,吊桥还是能承受的。只是如此反复之下,中间松动的铁索若是断了,那么那座吊桥恐怕也是支撑不住的。
到时候即使蒋氏能幸运逃过一劫,也会折损不少兵力。况且坐在马车里的蒋氏必定是走在军队的中间的,马车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