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玄法变 >

第154章

玄法变-第154章

小说: 玄法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尚和申公豹领命,双双离去,各启师长。元始天尊赌斗失利,又有道祖鸿钧亲下断言,元始天尊自然不敢有违命,只收回了打神鞭,复命人并符敕金册一齐送往万寿山五庄观。申公豹没奈何,只能失意而归。武王虽不知神仙秘闻,但也猜出姜尚和申公豹的师门,暗中必有一番争锋,最终乃是姜尚这边占了上风,自此对姜尚更加倚重,不提。

且说姜尚重回西歧,报请武王,备言封神之事;不觉光阴如逝,非止一日,只见那日空中笙簧嘹,香烟氤氲,旌幢羽盖,黄巾力士,簇拥而束清风、明月亲捧符册和打神鞭,降临相府。正是:“紫府金符降玉台,旌憧羽盖拂三台;雷瘟大斗分先后,列宿群星次第开。讨察无私称至德,滋生有自序长才;仙神人鬼从今定,不便朝朝堕草莱。”

姜尚接了符敕金册和打神鞭,供于香案上,先望万寿山五庄观方谢恩拜毕,然后辞了清风明月,借土遁望西歧山来,一阵风过,早至封神台。待诸般礼仪皆毕,姜尚乃宣诰文,祭过天地,又命黄巾力士镇了方位,执定打神鞭,开始封神。

具体如何封法儿,乃是由三清商议。镇元大仙和胡卢修订,姜尚本人其实没什么自主权,不过照本宣科,念了一遍。所封者皆是身陨上榜的仙人修士,又有肉身成圣者只是挂职。听调不宣。由于镇元大仙和地府先天上的联系,其门下郑伦任三山正神,碧玉子及魔家四将任五岳正神,伯邑考倒是不曾变化,仍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受此影响,张桂芳补郑伦哈将之缺。黄天化补张桂芳之缺;魔家四将之缺由祟黑虎等顶上;又有其中有焰中仙罗宣脱厄未死,火部正神职位由太乙真人担任;申公豹未死。分水将军职位由鲁雄顶上,空出水部正神职位由哪吒挂职;金灵圣母未死。北极紫气之尊永坐坎宫斗母正神由龙吉公主担任,红鸾星之缺由玉石琵琶精补上。赵公明未死,但财部正神早由萧升、曹宝挂职负责多年。

胡卢门下六耳猕猴知事则是顶了本该是柏鉴的神位,挂了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一职,听调不宣。由于受胡卢的影响和镇元大仙的介入,封神一役中的死伤略少于原书,神位最终未能尽满。九尾狐狸精和九头雒鸡精忙碌一场,非但不曾犯下大恶,反而甚有贤名。女娲娘娘自然不会怪罪她等,亦在肉身成圣之列,却也难得。

阐教门下只有杨戬一人肉身成圣;至于申公豹,作为封神的候选人。并未上榜,日后与姜尚一样,入了仙道,另有成就。

162回 镇元仙立教讲道 胡道人隐居收“徒”

大乱之后,人心思安,正逢周朝新立.武王贤德.又有姜尚、申公豹等一班干臣辅佐,政明人和,一时大治;如是,那武王姬发,倒也称得上是一代明君英主。奈何时过近迁,当年老子用来作为人皇之基的那一道鸿蒙紫气,日渐稀薄。奈何运数不济,封神开启之时,文王姬昌健在;封神结束之时,伯邑考跃居天庭六御之一,此二者委实分去了不少的功德气运,尽管武王姬发功绩卓然,奈何平定商纣之后,仅两年就逝去,最终仍旧未能成就人皇之圣位。

武王即去,姜尚和申公豹滞留年久。归心日盛;奈何成王姬诵年幼。又拖了数年,方得回归。申公豹自入凡尘以来,时运不济,处处受制于姜尚,低了一等,苦闷难解。然而,申公豹深感愧对师门倚重之余,缕败缕战,斗志昂抑,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并不曾说什么“即生豹,何生尚~,可谓尽力竭力。

岂意凡间事了,才回教中,申公豹就愕然发现,情况大变,今非昔比。非止列位师兄不再亲近,就连元始天尊也变得不大待见自己,仅有黄龙真人依然如故。申公豹忧愁难解,伤心不已,但也不曾怪罪旁人。只道过错在己,叫师门失望在先。于是很有自觉地闭门不出,苦修勤炼,以待积厚而发。

忽一日,江湖谣言,镇元大仙准备开坛讲道,凡有缘者皆可去。申公豹和姜尚敌对多年,暗生惺惺相惜之意,又逢已身不受元始天尊待见。良久未能问疑解惑;忽闻此讯,申公豹认为机会难得,一来圣人讲道。万年不遇,或者竟有所悟;二来顺便瞻仰尊者之容,究竟何样人物才能教出姜尚这样才略过人、智谋无双的学生来。

于是,申公豹暂离洞府,径往万寿山而来。至五庄观,申公豹方知。原来此一回镇元大仙开坛讲道。乃是创教立说的先奏,欲从听道者从择根行深厚之人,收入门墙。申公豹闻事思情,不觉思及当年元始天尊对自己的苦心教诲,万般倚重。一时心中怆然,暗暗立誓,人与我滴水之恩,我当涌泉相报。

镇元大仙乃何人?地仙之祖,混元圣人,于是地仙皆来贺。又有三清、女娲、西方二圣、胡卢、祖龙等前来观礼,亦有其它隐世大神通者。因镇元大仙未有鸿蒙紫气亦能成道,只为那一丝证道机缘,居然自降身份,竟求入门。

不提诸般人情来往,单表镇元大仙讲道,先云:“来者皆是道家一脉。皆通道家之妙法,如今道家三分,以太清圣人、元始圣人和通天教主为尊。贫道运数不够,未能拜入道祖门下,不敢以称‘道’;之前侥幸证得混元,不敢忘昔日修行之苦。欲立一教,教化天下;静坐九年。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说,乃曰:名。”

又云:“道祖鸿钧开坛,每讲千年;贫道不如,只讲五百。”然后开始讲道:“……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如是等等,皆乾坤之道,阴阳变化之理;若以现代观点来看,很有些辨证法的味道。

各人根行不同,领悟亦不相同。五百年后,与会有突出者四仙,镇元大仙皆收录门下,分别为: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申公豹乃是有心之人,根基坚实,自然领悟颇多。收获非小;不但旧疑皆解,道行亦是大进。

奈何镇元大仙停讲,申公豹又无叛教之心,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去,自回洞府。

一日,黄龙真人来访;申公豹大喜,盛情款待之余,各叙离别之情。兴奋地说道:“师兄,日前镇元圣人慈悲,开坛讲道,贫道在万寿山听讲多时,大有所悟,只待苦修几年。必叫掌教老师和列位师兄刮目相看。”

黄龙真人亦替申公钓高兴,接道:“恭喜申师弟道行精进!不过你我交牟,贫道不得不提醒你,免的你届时失望伤心。掌教老师门户之见甚重,即使你修为大涨,亦不可轻露。否则一旦让掌教老师得知你修行他人之法,势必震怒雷霆,对你更加不满,若是严重,说不定会重罚于你,毁去你的修为。,.

申公豹岂不知黄龙真人之意?迟疑道,“这——”

黄龙真人与申公豹同病相怜。早知其心思,推心置腹地说道,“申师弟,贫道知道自从封神结束,心中闷闷,一心想证明给掌教老师看,贫道何尝不是如此?实不相瞒.文殊师兄等入释之前,准提圣人亦曾暗示过贫道,奈何当时贫道只想在封神一战中好好表现,以求吸引掌教老师的注意。

事实却是你我二人未曾习得高深法决,掌教老师又不待见咱们,偶有所悟,亦有诸多疑问,得不到指点,进境甚慢,差距越来越大。掌教老师眼中只有大功,不见苦劳,你我何来机会证明自己?可惜贫道悟的太晚,悔之不及,即使现在想及释教。亦不可得。申师弟,听为兄一句话,莫要再苦费心力啦!若有机会,还是早投他教为好;若无机会。就不要轻易修炼他教道法,免得招来杀身之祸。”

听罢黄龙真人这一番经验之谈。申公豹顿生茫然无措之感;却听黄龙真人又道:“申师弟,贫道知道你一时难以接受,言尽于此,师弟你自己考虑,希望你能早作打算,免蹈贫道复辙。”待黄龙真人离去,申公豹寻思良久,不得不承认黄龙真人说的在理;只是叛教之人难以被人不受接受,天下之大,能往何处?

申公豹心中苦涩,连日来闷闷不乐,于是生了游历之心。初入凡尘。忽闻姜尚著书立说,《六韬》问世;凭申公豹的智计,一眼就看出这是镇元大仙乘热打铁,意在扩大“名教”的影响力。有鉴于此,申公豹心生一念,暗思:“倘若贫道亦著一书,压过姜尚,岂非大功一件?或能叫掌教老师回心转意。”

然而,想着容易,做起来却难。申公豹一时无计,遂一面游历,一面研究世传之说,以求突破。一日至楚地,忽遇截教门人乌云仙;阐截两教有隙,但掌教老师已然和解,门下相见亦不必箭张弩拔。那申公豹八面玲珑,仅三言两语,就和乌云仙达成谅解,乃问:“道兄不在山中静修,入得红尘来,却欲何往?”

乌云仙性情与通天教主相类。亦不隐瞒,叹道:“如今时候不早。诸家学说兴起之机将至,前者姜尚著《六韬》,正是此理。吾教若要复兴,焉能不入世立说?奈何。封神一战,吾教损失惨重,还落了个逆天而行的名声。若要入世,自然须得相随于封神中胜者之后。恰好胡卢老师在封神之战中出力保全了吾教,于贫道亦有活命之恩。今闻胡卢老师隐居鬼谷,化名鬼谷子,吾师有意把人情还了,乃命贫道前往参谒,执弟子礼,侍奉三百年。”

申公豹闻言大喜,暗思:“胡卢老师声名显赫,智计绝伦,天下无人出其左右,贫道若能得其准许。侍奉前后,必有所得。”乃道:“素仰胡卢老师之命,恨不能得见,如今道兄欲往鬼谷,正合吾意,不知道兄可否代为引见?”

乌云仙不知申公豹打算,只笑道:“不过举手之劳,又有何难?胡卢老师甚是和善,必然不会见怪。”于是二人同行,共往鬼谷;至谷中。见礼坐下,说明来意。胡卢颔首接道:“且在谷中住下,不论你等如何来,贫道终归担了师长之名。虽不能因此传授尔等秘法道术,但也会尽到为人师者的义务。若有疑问。不限种类,皆可来问。”

二人谢恩告退,随柏鉴至临时住处;柏鉴说道:“谷中清苦,不似两位道友教中仙境,还望担待一二。”乌云仙和申公豹皆道:“无妨。”柏鉴又道:“想必两位道友亦知,此次受命而来,不过是走个过场,众人皆须有一化名,以供平日称谓。如今贫道自名孙宾,名字两位道友可曾想好?”乌云仙道:“以后道兄可称贫道庞绢。”申公豹则道:“可称贫道申不害。”

过了一月,又有一道人入谷,非是旁人,乃是原阐教副教尊燃灯道人。燃灯道人此来,乃是奉了西方二圣之命,不得不来。那西方二圣早先以为自家实力大增,冒着胡卢心生不满的危险,将燃灯道人渡至西方。岂意天外一战,叫西方二圣大吃一惊;又因多宝化胡一事,问计于胡卢。随后西方二圣商议良久。终于想出个馊主意,把燃灯道人派来。

你燃灯道人不是很厉害么?你胡卢道人不是因此不满么?好,我把燃灯派过来,令他执弟子礼,侍奉于你胡卢道人左右。你胡卢道人有了老师的名份,只要不搞出人命来,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名正言顺!

163回 胡卢授“徒”讲纵横 燃灯巧言藏祸心

胡卢隐居鬼谷,只是遵从诸圣约定,为诸家学说的兴起**:至于化名鬼谷子更非其本意,只是世人因谷名而名之。不过,胡卢即已被称作鬼谷子,却也随了他的心意,叫他定下了心念。日前与镇元大仙论,欲待下量劫时西征释教;大义之名,胡卢并不顾忌。他是感到悲哀,今日之神州何等之兴,大神通者何等之众,谁知来日神州之祸?

悲哀的同时,胡卢亦有惑,昔日的现实之心,现今的神话之境,究意是类似,还是一脉相承?倘若仅只类似,那历史的脚印何以如此坚实而执着?倘若是一脉相承,那包括自己在内的万千大神通者又将何往?

胡卢记得前世有一句话,似乎是路易十四的名言,大约说,我只求眼前,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然而,胡卢并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前世还可说岁难过百,现在呢?现在胡卢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洪荒一体大同,胡卢原本没觉得不妥,但是西方教的兴起,和镇元大仙的态度。忽然叫胡卢意识到,纷争之日不远矣!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古今亦然。唯一的不同,乃是镇元大仙和三清把西方教当作外人,很有些自己爱怎么争是自己的事情,外人亦来争,那就过份了。至于为什么西方教是外人,在这个洪荒一体大同的神话世界里,胡卢亦无法理解。不过,无法理解,并不等于胡卢会坐视;胡卢的心思很简单,既然以镇元大仙为友,帮得一次,也就帮得两次。

正因此念,胡卢认为有必要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清楚分明的提出来。并让神州之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