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204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204章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的也对。****”韩卫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将火炮从几千里外的辽东运到大漠是不大可能,而且,可敦城虽然算坚城,但用抛石机足以应付…………“对了,有连弩没有?”

“有,枢密院调拨了五千连弩。对了、大将军,此次同来地还有新组建的三百甲骑,应该能助大将军一臂之力。”

甲骑什么的先不管,韩卫注意到了一点,“你说你是辽国降将,对西北招讨司的情况很熟悉是吧?”

表现的机会来了,不过耶律殇却有些哀伤。“是的,末将本是辽国宗室,爵封晋王,作为质子入明,今大明伐辽,辽国灭亡乃是大势所趋,末将也就降了大明朝。”

原来还是个宗室啊!

韩卫见耶律殇的神情很是哀伤,不禁有些同情耶律殇,宽慰了两句:“就象你所说的。明代辽乃是大势所趋。你在大明呆了几年,对大明想必也很熟悉,你应该知道,大明举国。自天子以下,皆信奉民族主义,在我们明人眼里,那些异族人要么臣服于大明,不从则死,天子更是视异族为草芥,生杀予夺………你是契丹人吧,这两百年来契丹人对汉人造下的罪孽太深了,不说大明百姓会百般报复契丹人。以天子的脾性和一惯地做法,一旦灭了辽国怕不是会下令连契丹一族都灭掉,你早早降了才是上策,至少不至于让祖宗无人祭祀,若以后你努力地话,以战功封王,重立辽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耶律殇收拾心情。强笑道:“末将受教了,末将也是这么想的。”顿了顿,又道:“实际上末将正有一策欲献与大将军。”

“哦,快快道来。”

“大将军,可敦城的守将应该是大石林牙。哦,是耶律大石,他也是一个宗室子弟,不过与那些贪图享乐只知章台走马地宗室子弟不同,耶律大石自幼就受到契丹传统的骑射培养,又学习了汉家文化,可谓文韬武略都有一手,见识不俗又肯实干,此人很难对付。据末将所知,大将军第一次攻打兴中府的时候就是耶律大石在守兴中府城。大将军对此人想必有些了解才是。”

韩卫点点头,也不怕自爆丑事,直言不讳:“是地。秦元1341年,本将军领军攻打兴中府,那一战本将军可谓是手段用尽,阴谋阳谋,甚至驱赶契丹平民为前驱,却仍未能攻下兴中府。最后还是朝廷与金国地战事稍歇王上下令从北线调来大批火炮才轰开兴中府城门。这耶律大石确实不好对付。据本将军观察,耶律大石的确文韬武略都有一手。不过其人文武方面地才能都不突出,让本将军顾忌的是,此人心狠。本将军驱赶数万契丹人为前驱攻城,此人居然能狠心下令对同宗同族之人放箭,本将军围城半年有余,他更是下令残杀城中百姓以人肉为食……种种事例不一而足,假以时日,此人怕是会成为一代枭雄,这可敦城有他来防守,实在是有些麻烦。”

听说韩卫曾驱赶契丹平民为前驱攻城,而那耶律大石更是下令放箭,耶律殇听得心里在滴血,恨韩卫残暴,却更恨耶律大石狠心毒辣,一时间心里各种滋味都有,直恨不得那耶律大石就站在他面前,他一定会冲上去砍几刀,当然,他也恨不得砍韩卫几刀,不过这种念头他也就敢想想,却是万万不敢去付诸实际行动的。

耶律殇干笑了两声以掩饰内心活动,才道:“这大石林牙传闻是位谦谦君子,却想不到实情竟是如此……不过大将军,要说大石林牙难对付,但要对付可敦城里地辽军却不难。”

“此话何解?”

“大将军有所不知,契丹一族人丁不旺,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但全族也不过三百来万人口而已,这些年辽国与大明和金国征战不息,金人残暴,大明将士又嗜杀……不是,是大明将士勇武善战,契丹人丁损失很大,到现在,全族所剩男丁不过二三十万人,还大多被抽调到大定府……”

韩卫直皱眉,“说重点。”

“喏!”耶律殇不敢再兜***,直接道:“西北招讨司本来就是用契丹三十四部之民打下来的,依靠的多是乌古人、敌烈人那样的臣服于契丹的部族,真正的契丹人并不多,可敦城里现在应该有四万到七万兵马,其中契丹兵应该不超过一万人,其余地多是乌古人、敌烈人、室韦人、茶扎剌人、蒙古人、室韦人和一些被征服的达达人,大将军,乌古人、敌烈人和室韦人现在可是臣服于大明的,茶扎剌人与大明也是盟友,在末将看来,这些人都可以招降。特别是乌古人和敌烈人,西北招讨司的兵马中以乌古敌烈兵马居多,敌烈大王尚在,让他来招降敌烈人恰到好处;至于乌古人,乌古人眷恋故土在整个大漠都是出了名的,只要大将军下令,若乌古人来降则允许其回还故乡,乌古人闻此消息定会闻风而降;室韦人则没什么好说地,室韦人世代忠于辽国,辽国灭亡在即,而末将本是辽国宗室,由末将招其来降应该问题不大……乌古、敌烈、室韦三部可传檄而定,加上茶扎剌人,可敦城中的数万兵马转眼就散去大半,大石林牙再有手段,可没有兵马他又能干什么?”

韩卫大喜,“若攻下可敦城,将军当居首功!”

“不敢,一切由大将军决断。”

韩卫派人招来敌烈大王和几位乌古贵族,又等了几日,谭破虏闻知韩卫这边受阻,遂率军来援。

谭破虏在光武城和韩卫分兵之后,渡过海勒水去了难河(在今外蒙境内,具体哪条河查不到,估计是鄂嫩河)以北,谭破虏先派人联系了茶扎剌人,茶扎剌人被蒙古人欺负得很惨,被蒙古人抢去大批的人口和牛羊不说,更被赶出了水草丰美的难河流域,闻知明军派人来联系,当下双方一拍即合,谭破虏与茶扎剌人联合出兵,大破蒙古,蒙古总共也就二十万帐,哈不勒带了十五万骑支援辽国,无一人回还,留守蒙古本部的兵马撑死也就六七万人,被谭破虏和茶扎剌人的联军打败,谭破虏和茶扎剌人平分了蒙古的人口和财产,至于土地,难河以南归茶扎剌,以北归大明。然后,谭破虏下令将蒙古人迁到栲栳泺(呼伦湖,这里是敌烈人的游牧地),而将敌烈人迁到难河来,难河流域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更胜栲栳泺一筹,谭破虏的迁徙命令直把敌烈大王美得,就差叫谭破虏一声亲爹了,却不曾想到,离开了熟悉的故土,离开了世代地盟友,敌烈部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至少几代人之内是没有大发展了。本来,按计划谭破虏是应该往西征讨梅里急等部,闻知韩卫在可敦城受阻,谭破虏遂掉头南下来帮韩卫一把,茶扎剌人听说明军正在攻打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作为盟友,也是为了向日后的大漠之主示好,茶扎剌人派了三万骑助战。

十一万北路明军,被征服的乌古人出了四万骑,敌烈大王也带来了将近三万骑,现在还加上茶扎剌的三万人,还有谭破虏从分到的蒙古人中也临时征召两万人,小小地防州城此时云集了二十余万兵马,还全都是弓骑,用草原上地话来说就是控弦之士二十万,更何况,算上各个部族中的那些大大小小地部落,这一次的防州聚兵可算得上是百族齐聚了,足足有一百多年大漠都没有这么热闹过。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一章 百族大会——新的大漠之主

耶律大石这几年实在是太郁闷了,特别是最近这一两个月,他都郁闷得想撞墙。

秦元1341年下,耶律大石防守兴中府失败,虽然他在城破的时候逃回了大定府,却差点被暴怒的辽帝耶律延禧以丧师失土之罪处死,幸好他是宗室,而且是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哪种,加上他大使银弹拉拢了不少大臣帮他求情,耶律延禧没杀他,却一脚把他踢到西北路招讨司。

这算是贬谪了,但耶律大石却是十分高兴,不为别的,就为了这里的几万精锐辽军。当时的辽国,北有金国东有大明,与南面的大宋也算不上友好,可谓是三面受敌,兴中府一失耶律大石就看出来了,辽国必亡,而且极有可能是亡于大明。

这一点算耶律大石猜对了,不过有一点他却想错了。金国攻打辽国是以战养战,那些女直人每攻占辽国一个城池就刮地三尺,拼命收集粮草、物资、工匠和军械以武装更多的女直人,然后攻打下一个辽国城池……耶律大石原本以为大明的做法也会是跟金国一个样,他认为,辽国必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大明朝吞灭,可惜的是,他算错了。汉人是文明种族,不是女直人那样的野蛮人,汉人会思考、有战略,大明朝是在第二年攻破了大定府,不会让耶律大石大跌眼镜的是,大明居然将大定府又还给了辽国,明人为什么这么做?直到今天耶律大石还没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不过,虽然他不知道明人这么做的目地。但明人这么做的后果他是亲身感受到了。国都陷落,耶律延禧丢脸丢到万里大漠中去了,在赎回大定府之后,耶律延禧不顾辽国国力衰弱。不顾满朝大臣的反对,不顾国计民生…………这位辽帝什么都不考虑,只知一味地征兵再征兵。更是将辽国全国稍微精锐点的兵马都抽调回大定府,其中就包括耶律大石自以为已入其囊中地西北路招讨司的那几万精兵。

西北路招讨司的辽军常年与大漠上地达达人作战。都是真正的百战精兵,耶律大石考虑,即使辽国亡了,仅仅依靠西北路招讨司地这几万精兵他也能成就一番霸业,至少以这几万兵马保住可敦城以及周边的草原是可以的,说不定趁着明人疏忽还能占到些便宜。**

可是该死的,大定府皇宫里的那位皇帝显然是被明人给逼疯了,他居然将西北路的精兵抽调一空。

耶律大石空欢喜一场。辽国未亡,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耶律延禧的旨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让他直流口水的精兵被调回大定府,辽军东撤地那段时间里,据耶律大石的心腹所说,那段时间的大石林牙非常恐怖,心腹们常常听到其大吼着要杀了耶律延禧之类的话。

好吧,精兵没了就没了,可敦城周边还有十数万契丹三十四部部民,从这些部落中他可以征召到一些人马。假以时日,这些人马又会重新成为精锐之师。

可是却传来了明军征讨大漠的消息。

耶律大石是真的要疯了,辽国还没灭呢,你们明人是不是兵马太多了,这里派一些那里调一点?随后的战况更是让他抓狂。乌古人被征服了,敌烈人也没有抵抗到底的勇气,哈不勒那个蒙古蛮子的做法虽然让耶律大石很满意,可惜。蒙古很快就被明军打残了。还连带着茶扎剌人也倒向了明人那边,而现在。情况更糟。

百族齐聚防州城,控弦之士二十万,如此百年不遇的大事别说近在咫尺地可敦城,就是稍远些的达达部落也收到了消息,不少部落都派人来打探消息,却得知是明军准备攻打可敦城…………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大漠要变天了。

让耶律大石气的吐血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人品太差,或者是辽国得罪的人太多了,知道明军准备攻打可敦城之后,原本就跟辽国不对眼的北部达达肯定是要落井下石地,这不必说,而那些一向与辽国相善地达达部落,比如说塔塔尔人(呼伦贝尔和金山一带是室韦人的祖地,唐朝末年,室韦人联合乌古斯人打败了回鹘人,室韦人开始迁入大漠,逐渐被称为鞑靼人,而那些留下来继续生活在祖地地室韦人就被称为Tatar,也就是塔塔尔人。金国灭辽之后,刚刚踏入大漠还摸不清楚状况的金人将生活在东部草原的游牧民族,包括乌古人、敌烈人、黑车子室韦和谟葛失等部统称为塔塔尔,后来蒙古人也就跟着这么称呼,而辽人口中的塔塔尔应该仅指黑车子室韦和谟葛失两部,再加上一些小的室韦部落。),这些该死的塔塔尔人,辽国封赏他们的时候他们可是一两银子都没少拿,现在辽国有难了,他们却临阵变节,听听细作是怎么回来报告的:

“大人,塔塔尔人已经臣服于明国,属下从南面的汪古直人(白达达)那儿得到的消息,塔塔尔人中的黑车子部联合明军攻破了谟葛失部和西京道,塔塔尔人反了。”

“反了,反了,全都反了。”耶律大石怒极,却也只能在可敦城里大声咆哮:“乌古人反了,敌烈人反了,茶扎剌人反了,现在又加上一个塔塔尔,汪古直人也靠不住,乃蛮人就更不用说了……大辽养的都是一群白眼狼。”

克烈人,也就是北部达达,耶律大石没说,克烈人可是从没对辽国表示过臣服,自然算不上是辽国养的。

虽然是在咆哮,但耶律大石心里明白的很,这怪不得那些部族背叛大辽,臣服于强者就是草原上的规矩,昔日大辽强盛。那些部族臣服于大辽,今日大明朝强盛,这些部族就投向了大明朝,等日后大明没落了。哼,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