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 >

第45章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第45章

小说: 重生纨绔独霸隋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碰上了,咱们兄弟就合兵一处,再冲上他一个来回!”李元霸点头称好,李冰带着队伍冲出突厥队伍后拐弯掉过头来,与李元霸合兵一处,这将近一千的骑兵又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

这个时候苏定芳和秦用也是冲进了突厥队中与突厥骑兵混战在一起,苏定芳与秦用二人虽然没有李冰李元霸那两个开着外挂的人那么猛,但是好歹也是隋唐中响当当的人物,带着队伍也是一通厮杀,打得突厥几乎没有反抗之力。

多年以后阿尔扎丹的部落里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我真傻,真的,”阿尔扎丹抬起他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汉人都很瘦小,只能被我们欺负;我不知道居然还会有那样的变态。我得意的领着三千人,去汉人的地盘砸场子。他们是很勇敢的,我的话他们也句句听;我们拿着家伙出发了。我们抢砸了好几个场子。可是那天却碰见了那个男人,一声雷响,大家都说:糟了,怕是惊动了上面了。再打下去;果然我们被杀的丢了场子,就逃走了三四十人……”他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等李冰和李元霸再次冲到自己的阵营的时候,枪兵和刀兵都已经和敌人打做一团,由于前面的一阵冲杀,突厥人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现在的战斗已经变成了定北军群殴突厥人,有道是好狗架不住癞狗多,呃,错了,应该是好汉架不住流氓多,跟着李冰久了,定北军的士兵虽然彪悍听话,但是打仗的时候也被李冰传染上了流氓气息,打仗的时候不喜欢单挑,就喜欢以多打少,哪怕自己比对方猛,只要不是敌众我寡,他们都喜欢一股脑的冲上去群殴。可怜的突厥汗国铁勒部落的勇士们,除了逃走了阿尔扎丹为首的三四十人外,几乎全军覆没在这里。虽然是以一万人打三千,但是一下子消灭将近三千的突厥,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胜仗了,但是定北军也伤亡达到近千人,其中十之三四还是在混战的时候被自己人误伤的。胜利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定北军在这次的战斗中承受了战火的洗礼,开始向着一支百胜之师迈进,随着逃跑的阿尔扎丹的宣传,定北军的名字也开始在草原上流传了起来。

李冰吩咐将阵亡的士兵们的尸体装殓好,随军携带,等到了五原的时候再厚葬,经过队长、伍长清点人数后的上报,李冰也知道了这几百人的名字,他准备在到了五原之后,为他们刻碑纪念,士兵们见李冰对待死去的士兵如此的敬重,也深深的感觉到了一股被重视的感觉,无形中对待李冰的忠心又加深了。

现在的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民族大一统的概念,对于大隋来说,突厥人就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突厥人也却是没有把汉人当做人来看,在他们的眼里,汉人就如猪狗一般,而中原,就是突厥的牲口圈,没有粮食了就来杀伤口牲口过年。所以在这些背景的熏陶下,李冰对这些突厥兵也没有当做自己的兄弟的意思,吩咐定北军的士兵们仔细打扫战场,没死的突厥兵再补上刀,定北军现在不要俘虏。

一日后终于到了黄河南岸,过了黄河,就是五原的辖区了,但是黄河上摆渡的船很少,李冰骑马在附近一顿找,才不过找到二十来只小船,再加上已经得到消息的五原郡派来等候的船,也是花了一个白天的工夫才渡过黄河。

过了黄河之后,五原派来的人的指引下,定北军一路抓紧赶路,终于在第二天的上午到了五原郡治所九原县城外。

新来五原的定北侯率领的定北军刚刚打了个大胜仗。所以李冰定北军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九原县城的百姓们都自发的拿着粮食、水果等出城门五里去迎接,都争相来看看这支消灭了三千突厥兵的英雄部队。

看着老百姓们发自肺腑的欢迎自己、爱戴自己,定北军的将士们第一次感觉到作为一个军人的光荣,也终于感觉到,原来有时候不用凭着武力强抢,老百姓也是可以尊敬自己的。他们出去的时候,只要自豪的说一声:“自己是定北军的!”周围的老百姓就会一股脑的涌过来,有要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的,有把手中拿着的吃的、用的全都塞给他的,就算是在街边喝碗羊汤,也会遇到路边那些怀春少女们飞过来的飞眼,卖羊汤的老伯也会给你盛上满满的一碗肉,然后把给的钱再分文不差的退回给他们,他们的内心被触动了,原来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是件这么简单的事,只要他们平日里对百姓秋毫无犯,打仗的时候保护好老百姓,打退敌人,就这么简单。李冰也适时的剽窃了后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除了最后一条不虐待俘虏,他都照着原样的在军中宣布了,三大纪律七项注意一经实施,军中的风气大为改观,定北军和九原城的居民们都安居乐业,实现了大隋年间的军民一家亲。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第六十三章 立足

李冰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上次战斗中阵亡的战士们造陵墓厚葬。

九原城外,一大片的荒地上,定北军所有的人都穿上了自己的黑色甲胄,齐齐的战立着,最前面的李冰正在慷慨激扬:“你们是骄傲的大隋军人,这次长眠在这里的兄弟们,他们无愧于我大隋男儿的称号,他们是合格的军人,他们是为了我们大隋,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战死沙场,他们对得起自己身上背负着朝廷、背负着的百姓的殷切希望,他们是真的勇士,在与突厥一战中,他们奋勇杀敌,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为我们定北军的战旗上抹黑,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百姓的保卫工作,朝廷不会忘记他们,我不会忘记他们,百姓也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弟,我们的亲人,我们定北军是一直新军,但是我们这支新军顶住了战火的考验,一战消灭了三千突厥兵,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突厥兵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一样是人,被刀砍了,被枪刺了,被箭射了他们一样会死,所以突厥并不可怕,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心里记住这些为了大隋,为了百姓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们不在九泉之下蒙羞,我们要更加努力的训练,驱逐鞑掳,保我家园,精忠报国!”

“下葬,敬礼默哀!”作为此次葬礼的主持的苏定芳沉声说道。

“啪齐刷刷的脱帽的声音,李冰也摘下了自己的银翅帅字盘龙盔,恭敬地朝着正在填土的几句棺木敬礼。每个棺木上还盖着一面写着一个血红色大大的李字的黑色定北军战旗。这个时侯,场上一片安静肃穆,只能听见填土时的沙沙声。外面,很多的百姓都自发的前来为战死地士兵们送行。百姓们看着齐刷刷的敬礼的士兵们,在他们的后面默默的站着,心里哀悼着那些长眠于此的士兵。

快要填满地时候,十个士兵抬过一面巨大地石碑,立在上面,用土埋紧,正面写着几个大大地字“大隋爱国将士永垂不朽”。正是李冰的笔迹,来到九原城后连夜找城中地石匠赶制的,石碑的背面,上书:“大隋仁寿十三年六月,大隋定北军战突厥铁勒部于榆林郡西山谷,大败突厥三千余人。乃我朝史大胜。定北军亡九百余人。天佑我朝,上乘天命。下应皇运,长眠于此,永保太平。大隋敕封定北侯李讳冰题于大隋仁寿十三年六月二十一”哪些字的下面,就是那些阵亡将士的名讳。

等石碑埋完,高高的树立在九原城外,定北军的将士们才礼毕,带上了各自地头盔。这个时候。李冰开始对上场战斗进行了总结,表彰了在上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地人。其中徐世绩因为表现英勇,奋勇杀敌,杀死突厥兵的数量较多,是这一次升迁最快地,被李冰提拔为校尉,定北军是不属于朝廷管辖的,受朝廷管辖的只是自己而已,定北军性质属于侯爷的亲军,军中的升迁、军职问题都是由说了算的,也就是说军中人的职位只是个虚名,只能代表他在定北军中的地位,虽然享受朝廷拨给的粮饷俸禄,但是在朝中没有实权,就像是李冰虽然是这支队伍的元帅,最高指挥者,但是在朝廷编制里面,他也不过是个从三品的云麾将军而已。为了区别士兵中的等级,借鉴了现代的军衔制度,李冰制定了一部分象征等级的肩章项章之类的,将军五级,校尉六级,当李冰把一套象征着五级校尉的章亲自发给徐世绩的时候,李冰看见这个青年兴奋的哭了出来,这是他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下面的士兵们也是一脸羡慕的看着他。提拔了英勇的士兵以后,由于全书消灭了突厥兵,他们抢来的那些钱粮也就被定北军收缴了,李冰又对这次收缴来的战利品进行了分配,其中的六成被李冰在基本上每个士兵都能领到的基础上按照战功为主赏赐了下去,然后剩余的四成留三成冲公,用于购买粮草之类,其余的一成被李冰分给了城中的一些贫困人家。

赏赐完毕后,由秦用带着队伍回到军营,这个时候,在远处默默看着的百姓们才各自带着祭品,来到辈前,焚香,拜祭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李冰看着这些诚心祭拜的百姓们,心中百感交集,幸亏自己穿越到的,是李渊这个贵族之家,要是穿越到一个普通的民众家里的话,别说是领着兵沙场上建功立业,指点江山了,就是温饱问题都不知道能不能解决,说不定现在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呢,这个时代的百姓们的性命真是廉价啊,有句话叫做视人命如草芥,这个年代的百姓性命不值钱,死上一个两个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廉价的性命导致了百姓们廉价的需要,你只需要保护好他,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会安分守己,甚至对你感恩戴德,人心,对于这个时代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也许很难,但是对于李冰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很简单,虽然他不会刻意的去抵制阶级的存在,但是他可以做到的是,让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老百姓只要有了一条活路,只要没有野心,谁还会造反?唐代的李世民不就是深谙此道吗?他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实际上,唐太宗时期,徭役赋税等还是很沉重的。虽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那是相对于前朝而言的,总的来说还是很沉重的。

现在的天下毕竟还是大隋朝的天下,而且杨坚也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关于赋税方面他也没有办法干预,他只能过问,但是却不能去改变,也就是说虽然他这个侯爷在五原郡享有一定的实权,但是郡守之类的这些地方官吏并不是完全都听他的,五原郡还不知他一个人的天下。

带着苏定芳等人到了城中,今天五原郡守宴请李冰及几位将领,是为了和李冰以及他手底下的这些个将领打好关系,毕竟李冰来了之后,名义上他还是五原郡的最高长官,但是实际上很大的程度上他都得看李冰的眼色行事,况且李冰还节制五原郡的兵马,也就是说李冰现在是五原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所有军事上的事他都无权过问,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李冰享有军事大权,那郡守怎么敢放肆,只能小心翼翼的巴结着李冰。

李冰身边的心腹们几乎全都是些武官,打仗还行,让他们去治理地方那可就差强人意了,也就是李道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可是他年纪太小,不足以服众,他现在急需一批能够插进五原郡的地方行政中的文官,有些事他这个侯爷没有办法直接插手,就需要地方行政上也有自己的人。可是这样的人上哪去找呢,军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可以,但是李冰还舍不得放他们走,还想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多留些日子好好磨练一下,所以没有办法,他只好让定北军的士兵们来毛遂自荐一下,定北军中很多人都是士子投笔从戎的,当然房杜二人他是不会放走的,就从那些自荐上来的人中挑选了几个机灵点的塞进了五原郡的地方行政里面,定北军中出去的人的忠诚李冰还是相信的。虽然明知李冰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但是郡守哪里敢拒绝,只好应承下来。没办法,谁让人家枪杆子硬,而且别说是他手底下的一万定北军,就是那朝中的靠山王也唐国公也不是他一个郡守能惹得起的。

安插下的那几个文官现在的职位都不高,那些高的职位总是要留给人家五原本土的派系的嘛,要慢慢的蚕食才行,不是一天两天完成的事,李冰也把这些事暂时放下不管。安心的抓起现在五原的军队建设来。

五原郡的地方兵力不过八千人,大部分都是步兵,只有不到六百人的骑兵,裁掉里面年龄大的、残废的、没有战斗力的三千人,把剩下的五千人一股脑的打散后并入了自己的定北军中训练,原来五原的地方兵当中有不少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混混,进了定北军之后,还想搞以前的那老一套,拉帮结伙,无视军纪,结果被定北军中的长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