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预言师 >

第51章

大唐预言师-第51章

小说: 大唐预言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率领兵马与李世在白道会合,相互谋划说,突厥人虽然被打败了,但是颉利的势力还很强大,如果借着机会逃走的话,在碛北一带,还可依靠旧部族,道路阻隔而且遥远,恐怕一时很难追上。所以不如趁着现在使者在突厥的营帐里面,突厥人放下心来的时候,派遣一万勇士带着二十天的粮草直接突袭,生擒颉利之后就再无边关之祸了。

两人将计谋告诉给张公瑾,张公瑾者没有仁德,不答应。李靖说这是韩信当年的做法,根本不必怜惜出使的使者。李靖和李绩召集部下,部下们都奋勇争先,最后决定让武邑人苏定方、庞玉和郑思悦领兵一千作前锋,李靖和李绩带兵随后。

全军趁大雾秘密行军,距离突厥牙帐只有七里,突厥兵才发现,颉利乘千里马先逃,李靖大军赶到,突厥兵纷纷溃败。唐俭及时脱身回到唐朝。李靖军队杀死突厥兵一万多人,俘虏男女十余万人,得牲畜数十万头,杀掉隋义成公主,生俘她的儿子叠罗施。颉利率领一万多人想要渡过沙漠,李绩军队守住碛口,颉利兵至,通不过去,手下的部族首领均率兵众投降。

在此战中,苏定方、庞玉、郑思悦均作战勇猛,庞玉杀掉了义成公主,郑思悦带兵逼迫了颉利投降,苏定方俘获了萧皇后。李绩俘虏五万多人还朝。开拓土地从阴山北到沙漠,捷报迅速传到了朝廷。

突厥颉利可汗被押送到长安。夏季,四月,戊戌(初三),太宗在顺天门城楼,陈列大量文物,召见颉利,责备他说,你借父兄立下的功业,骄奢淫逸自取灭亡,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几次与我订盟而反复背约,这是第二条罪状。你自恃强大崇武好战,造成白骨遍野,这是第三条罪状。践踏我大唐土地上的庄稼,抢夺人口,这是第四条罪状。我原宥你的罪过,保存你的社稷江山,而你却数次拖延不来朝,这是第五条罪状。自从武德九年我与你在渭水便桥订盟以来,没有大规模的入侵行为。就因这一点可免你一死。颉利痛哭谢罪,退下宫去。太宗下诏让其住在太仆寺,赐给丰厚的食物。

太上皇李渊听说擒住了颉利可汗,感叹道,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不能报仇;现在我的儿子能一举剿灭突厥,证明我托付的人是对的,我还有什么忧虑呢!太上皇召集太宗皇帝与十几位显贵大臣,以及诸王、王妃、公主等,在凌烟阁摆下酒宴,酒喝到兴处,太上皇自己弹奏琵琶,太宗翩翩起舞,公卿大臣纷纷起身祝寿,一直到深夜。

之后太宗皇上专门召见安平公主和真人,笑着对真人说道,你当初说的话都应验了,现在朕说的话也要应验,于是就在长安城边上盖了一间很宏大的道观。真人说,太富丽堂皇了,虽然世间也要尊神敬鬼,但是治国的根本还是在于民心。修真之人本来就是方外之人,不可不在意人间的奢华,于是上书请求把这间道观改成学院,让国子监的学生使用,自己仍然住在公主府旁边的小道观里面。太宗看了他上的书觉得很对,于是赏赐他了很多财物,这些都被真人换成了书送到各个道观的义学里面去了。

突厥灭亡后,其属下的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向西投奔西域,投降唐朝的还有十万户,太宗下诏让郡臣商议如何处置。

大臣们都说:北方狄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祸患,现在很幸运他们已经败亡,应当全部迁徙到河南兖、豫之间,分别各个种族部落,让他们分散居住在各州县,教他们耕种织布,将他们转为农民,使塞北地区永远空旷无人。

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突厥、铁勒族自古以来很难臣服,陛下既然使他们称臣,请将他们安置在河北地区。分别设立酋长,统领其部落,则可以永无祸患。

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突厥虽然称为一个国家,但它的各部族划分都有其部族首领。现今应当乘其离散,各以本部族设首领,使其不互为臣属,纵使想立阿史那氏为首领,也只可领有其本部族而已。国家分为几部分则力量削弱,容易控制,几部分势均力敌则难以相互吞并,各自力图保全,必不能与大唐相抗衡。请求仍然在定襄置都护府,作为节度该地区的机构,这是安定边防的长久之计。”

夏州都督窦静认为:戎狄的本性,如同禽兽一般,不能用刑罚法令威服,不能用仁义道德教化,况且他们留恋故土的心情也不易忘却。将他们安置在中原一带,只有损害大唐而没有益处,恐怕一旦陡生变故,对大唐政权构成威胁。不如借着它将要灭亡的时机,施加意外的恩宠,封他们王侯称号,将宗室女嫁给他们,分割他们的土地,离析他们的部落,使其权势分化削弱,易于钳制,可让他们永为藩臣,使边塞永保平定。

温彦博认为: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之间,则违背其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办法。请求依照汉光武帝时的办法,将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塞外,保全其部落,顺应其风俗习惯,以充斥空旷之地,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这是较完善的策略。

魏徵认为:突厥世代为寇盗,是老百姓的敌人。如今幸而灭亡,陛下因为他们投降归附,不忍心将他们全部杀掉,应当将他们放归故土,不能留在大唐境内。戎狄人面兽心,力量削弱则请求归服,强盛则重又叛乱,这是其本性。现在投降的将近十万人,几年之后,发展到几倍之多,必是心腹大患,后悔都来不及。西晋初年胡族与汉民在中原混居在一起,郭钦、江统都劝晋武帝将胡族驱逐出塞外,以杜绝由此产生祸乱,武帝不听。此后二十余年,伊水、洛水之间,遂为北方戎狄聚居之地,此乃前代的明鉴!

温彦博说:君王对于天地万物,事无巨细,都要有所包容。现在突厥困窘,前来归附我大唐,为什么抛弃而不予接受呢。孔子说:对于教育对象不应区分亲疏贵贱。如果拯救他们于将亡之际,教他们生产生活,教他们仁义礼教,几年之后,全都变成我大唐民众。选择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使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畏惧皇威留恋皇恩,有什么后患呢!

期间,太宗召见真人与安平公主,告诉他们大臣们的意见,问他们应该怎么选择。安平公主不说话,真人说,如果要选择的话,我赞同魏征的说法。公主给真人使眼色,真人当作没有看见。太宗不悦,说我泱泱大国怎么能够没有容人之量,讥讽真人是修真之人,却没有慈悲为怀的心肠。

真人说不可以妇人之仁,一时之仁必成千古之祸,君不见东郭先生乎?太宗不高兴,等到真人和公主都走了之后,太宗在房间里面指责说真人是妖人,同时也开始恨上了安平公主。

当初,安平公主和真人所说的话,十有八九后来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来长孙皇后带着自己的儿女去见安平公主,希望能够让公主帮忙看相祈福,公主从来都是推脱不说。真人来了以后,长孙皇后同样带着儿女去见真人,真人指着当时的太子李承乾说,没有当皇帝的模样;指着魏王李泰说气量不足;指着长乐公主说无福;指着城阳公主说不利夫;指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后高宗说道这就是这个病秧子继承李唐的江山吗?

长孙皇后当时没有说什么,这个话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面,太宗愤怒地说我要杀了这个妖人,但是被长孙皇后阻止了,从此,太宗开始渐渐疏远了安平公主和真人。

长孙无忌授尚书仆射之后,真人就在外面说长孙无忌做人不知道收敛,将来一定会有大祸,这番话得罪了长孙无忌,恰巧这个时候李纲升任太子少师,真人在外面讲说李纲是个腐儒,命中注定了克死各种太子。这番话被长孙无忌上报给了太宗,太宗听后大怒,把南华真人和安平公主一起拿下问罪。

真人说:李纲王珪这个两个人是忠臣,但是不是良师,如果这两个人真的能够教好太子的话,我愿意砍下我自己的头。

长孙皇后认为安平公主是皇亲,向来被太上皇所喜爱,又是国家重臣的子女,素有功绩于国家,而且上柱国太常卿郑和开国侯归德将军郑思悦都愿意辞去自己的官职爵位来赎取公主的罪,因此不可以重罚。太宗皇上听从了皇后的建议,把真人杖责三十赶出了长安一年,将安平公主降为了县主,并且消减了她的封邑。

贞观六年,长乐公主和宗正少卿长孙冲前订婚,安平县主向长孙皇后提到说公主不可以早嫁被太宗皇上所斥责,从此,安平县主和南华真人于公主府深居简入,以写书教人自娱。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长孙仲,太宗以公主是皇后亲生,特别疼爱,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徵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均令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

太宗很生气,进宫中告知皇后,皇后感慨着说道:我总是听得陛下称赞魏徵,不知是什么缘故,如今见其引征礼义来抑制君王的私情,这真是辅佑陛下的栋梁大臣呀!我与陛下是多年的结发夫妻,多蒙恩宠礼遇,每次讲话还都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何况大臣与陛下较为疏远,还能如此直言强谏,陛下不能不听从其意见。太宗这才停止了怒气。

于是皇后请求太宗派宦官去魏徵家中,赏赐给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他说:听说您十分正直,今日得以亲见,所以赏赐这些。希望您经常秉持此忠心,不要有所迁移。

有一次太宗曾罢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以后找机会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太宗说:魏徵常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内,太宗惊奇地问这是何故。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才转怒为喜。

贞观七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

这个时候,太宗想起了当初安平能够谈论皇后的疾病,并且提出了预防的方法,只是后来皇后娘娘的事物越来越多,自己忘掉了。于是派人重新召见安平县主和南华真人来给皇后看病。

南华看了之后说道:这是旧病积累复发,加上长时间的劳累没有好好休养造成的,到了现在已经是医石无效了,只能够慢慢疗养勉强拖着罢了。

太宗听了很焦急,说如果能够治疗好的话,愿意册封南华为国师,重新封安平为长公主。南华摇头说不是我们不愿意治,只是现在确实已经没有办法了,很久以前就已经告诉过娘娘说要好好休养,但是她自己不在意而有了今天的结果,说起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太宗很羞愧,南华和安平治疗了长孙公主,让她的病渐渐好了起来,太宗销掉了之前对于南华和安平的惩罚,仍然把安平重新封为公主,要继续给安平公主加封邑,被公主拒绝了。过了不久,公主殿下和南华真人同时在公主府附近的道观里面消失掉了。禁卫兵搜遍了全城也没有找到这两个人,只看到了安平公主留下的关于处理后事的信件,才知道这两位是真正的成仙了。

等到贞观九年太上皇崩,贞观十年皇后娘娘薨,之后晋阳公主早夭,长乐公主病猝,真人和安平公主的话都一一应验了,这让太宗皇上很伤心,说道都是当初妖人妖言惑众才会有了今日的诅咒之验,因此下令除去安平公主的封号,把郑家的人下狱,被左右的大臣劝阻了。国公郑晟上书以老而病为由乞求告老还乡,太宗应允了,派遣郑思悦出京担任利州刺史,庞玉为他分辨,也被贬斥成为康州刺史。当时传言唐三代后,有女主武王,五连郡公,左武卫大将军,玄武门守将李君羡因为小名叫做五娘子,也因此而被杀头,抄家。

后来朝廷编纂史料,太宗的起居注上,关于安平公主的所有的记录都被删掉了,只是在后妃公主表上,保留了安平公主的封号而已,名字事迹什么的记录全部都没有了。

——《残隋初唐书》

尾巴的尾巴

 我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发现整个屋子里面还很暗,外面街上的灯光什么的穿透窗帘之后的微光让我隐隐能够看见自己的屋子里面的东西。我从床上爬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