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52章

善战之宋-第52章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次含光殿庆功宴上,汴京城保卫战表现突出的李继隆被封为知枢密院事、之前劝谏禁军出征太原府路的原知枢密院事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曹彬之子曹玮,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皇城司副统领,其余将领也获得封赏,其他奖励无数。

    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争取到辽国援军的功臣王靖仍旧是上轻车都尉,未获得任何的封赏。

    立功名册宣读完后,宋真宗赵恒推说身体不适先行离开了,殿中又恢复了最开始的喧闹,此时出现了十几名美丽大方、容貌娇美的秦淮女子在众人之中翩翩起舞,没有人会拒绝那充满诱惑的身体和勾人的眼神,舞池中,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们看着那些柔如无骨的身躯,脸上嘿嘿直笑,心神彻底沦陷在那靡靡之音中

    当灯熄灭时,宴会达到了最高潮,这个环节之中,漆黑一片,所有人都可以对里面的女子上下其手,据说这是获得了真宗赵恒的默许,这些女人都是从宫外专门跳舞的清倌人中挑选出来的,也算是为这些铁血沙场的将士们赏赐的一次福利吧。

    信王赵祉冷眼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表情平静但内心却恰恰相反,今天含光殿中,最受拥护人气最旺的无疑是寿春郡王赵祯,之前那些巴结自己的大臣这次竟然都跑到赵祯那里去了,而一向自己认为懦弱的寿春郡王,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甚至有几次自己和隆王赵佑就在他旁边,他就和没看到似的还在频频微笑着和人聊天。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发现一件颇有意思的事,之前丁成功对王靖的羞辱,本来应该为下属出头的赵祯,却在一旁冷眼旁观着没有任何的动作。

    这就让人感觉到奇怪了。

第93章 宋真宗赵恒的心思() 
说实话,以前他还真是太小看赵祯了,离开汴京城的这几年时间里,对方就从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皇子,发展到现在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若再给赵祯几年的时间待其羽翼丰满,太子之位的竞争对手又会增加一个人。

    “四弟,你在想什么呢?连大哥走过来了你都没有注意。”信王赵祉正在思索间没有注意到大皇子隆王赵佑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呵呵,最近天气寒冷,正在思谋着给父皇弄件皮袄。”信王赵祉笑道,看着隆王赵佑随便找了一个理由,自从赵佑被用重金从西夏换回之后,已经成为了不少人背地里暗中嘲讽的话柄,朝中关于大皇子册封太子的呼声因此一下子少了许多。

    隆王赵佑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最近瓦舍勾栏出了一个新戏班子,里面内容还比较有意思,那天来我这里坐坐?”

    “大哥我就不去了,你知道的,我不喜欢那些舞刀弄枪的玩意。”隆王赵佑少见的叫隆王大哥,但却拒绝了他的邀请。

    他心里清楚,这是隆王赵佑投来的一个和善的信号,看来隆王赵佑也对于赵祯有些提防了,想把自己拉过去和他对抗,但现在却并不最好的时机,因为——他也不期望隆王振作起来,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太子之争越来越让人感觉到无法掌控了,以目前来看,寿春郡王赵祯的根基暂时还无法跟自己和隆王赵佑相比,但是最近崛起的势头很猛,据说成都府规模已经快赶上汴京城的一半了,里面的郡王府建得非常豪华,让人羡慕不已。

    隆王虽然暂时失势,但毕竟是大皇子,真宗并不会因为一件事情就完全否定他,而自己这边,看来还要多多筹划一些才好。

    在汴京城城墙的一处隐蔽的角落

    一道身影从远处奔来,他四下张望着,然后轻轻的打了一个口哨,从旁边的城墙暗影中缓缓的浮现出了一个黑影。

    “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我已经找人收集到一些信息,证明了王靖和那个耶律奥古可能有暧昧关系,看样子寿春郡王赵祯应该是信了。”

    “赵祯有什么反应。”

    “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我了解他,越是表现的平静,内心一定越是愤怒,不管怎么说,失去了寿春郡王这个后台,王靖已经不足为惧了。”

    “还有,以后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不要轻易的叫我出来,赵祯现在很信任我,万一暴露了,你自己去向上面交代”

    “王靖这件事就很重要。”

    “总之,不管怎样,记住我说过的话,下不为例。”黑影说完身形一闪,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崇政殿

    宋真宗赵恒伏案批阅着奏章,旁边站着一个锦衣长袍的中年男子,原来的侍从已不见了。

    “陛下,现在已经一更天了,您该休息了。”

    “不急,还有几个奏章就全部看完了,”赵恒仔细盯着眼前的奏章头也没有抬起来,“蒙正,这次朕把你叫回来,让你当朕的禁军统领,实在是有些委屈你了,宫里的生活可比不上外边的世界精彩啊。”

    吕蒙正笑了一下,“陛下您这是说那里话,陛下还是皇子的时候,我就跟随着您,这些年我在山间野河游玩时,也常常会想起和陛下一起的时光。”

    “蒙正,论文你有定国安邦,封侯拜相之才,论武你十步杀一人,万军之中可取上将首级,但现在朝堂之中多为复杂,派系林立,朕却不想让你趟这趟浑水,思来想去,禁军统领是最好的位置,有你在朕则无忧矣。”

    “陛下,辅助您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这样也好,闲暇时候也可以和您下上那么几盘,不过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臣很久,想请陛下解惑。”

    “蒙正请说。”

    “之前辽国干旱,部族北迁,正是出兵的绝佳时机,以陛下英武之姿,为何不尽早将燕云十六州收回来,而却只取应州一地呢。”

    赵恒听到这话,朱笔一停放到了一边,看着问询的吕蒙正,脸上露出无奈之色,“蒙正啊,非朕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有些事情宜缓不宜早,不能操之过急,大宋民风淳朴,远不如关外那些民风彪悍,燕云十六州离开大宋年代已久,人心散焕,一心向宋者居于少数,向辽者反而众多,不比中原其他州郡,想要收回来必须民心向背,那个时候才能水到渠成。”

    “燕云十六州所处地势居高临下,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我中原必经之地,倘若能够夺取这十六州,大宋必稳如泰山,燕云十六州西为应州、寰州、朔州、云州四州、过飞狐口,中为蔚州、新州、武州三州,再向南为涿州、瀛州、莫州三州,有瓦乔关横在当口,北面迎向辽国为幽州、顺州、蓟州、檀州、儒州、妫州六州,这十六州除北部四州离雁门关较近,与大宋始终保持联系,其他州看似分散,实则浑然一体,若大宋贸然行动,势必会让这些州联合起来,继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一定会引起辽国和西夏势力介入,”

    “本次西夏入侵,也正是因为这些州当地的势力隐藏实力坐山观虎斗,才这般容易,朕敢断定,这些州背后的实力绝对不可小觑,贸然进攻一定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陛下所言极是,想不到这燕云十六州看似平静,实在暗潮汹涌啊。”

    吕蒙正双手背在身后,望着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但是明显比自己苍老的赵恒,暗自感慨着,这个大宋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蒙正,你过来一下,”赵恒看了一眼左右,压低了声音,“你以为这些年,朕什么都没有做么?朕的护龙堂其实已经有部分人渗透进了那些州,对这些势力也有所了解,朕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是因为朕在等待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

    “若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必须要让些州的实力自乱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苏秦张仪这样的人,这个人不但要有冷静的头脑,足够的大局观,而且还不能和任何势力有一点关系,只有这样,这些家族才会毫不防范,才能让发生的一些看上去顺理成章。”

    “陛下的意思是?”

    “王靖,他就是朕选的那个人,朕已经和他说过了,决定让他去应州担任知府事。”

第94章 离开() 
“陛下的任务这么危险,他还决定去,看来王靖这个人果然对大宋忠心耿耿啊,有机会的话,臣也想见见这位忠义之士。”

    赵恒笑了笑,他脑海中又浮现出了王靖当时坐在地上抓住自己的长袍痛哭流涕,求自己放过他的情景。

    “蒙正,朕有预感,他一定不会令朕失望。”

    次日清晨,汴京城寿春郡王府内,赵祯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在庭院里散步,在平时,原本王靖也会陪在他左右和他打打趣看看玩笑的,不过这时,赵祯感觉到虽然身旁少了一个人,有些空荡荡的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不适。

    对于自己冷落王靖的决定,他一点也不后悔,王靖再怎么能干,那也是自己的一个得力手下,如果他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难免以后不会由能成变成妄臣,这样的人权倾朝野之后会更加可怕,更加的不受控制,还有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当他听到了有关王靖和奥古公主之间的传闻后,心里一阵莫名的烦躁。

    先冷落王靖几天,让他知道自己的权威,摆正自己的位置,等过段时间再

    赵祯坐在凉亭上一边向池塘抛洒着食物,看着里面的鱼游来游去,心里一边不停的盘算着。

    这时,从外边匆匆跑过来一个侍从来到赵祯身边,“殿下,今天小人收拾王大人房间,发现里面干净整洁,王大人的衣物都不在了,他好像走了。”

    “什么?走了”

    听到侍从的话,赵祯不禁愣了一下,站起来随手将手里的食物全部扔进池塘,快步朝着王靖的卧室走去,看到门虚掩着直接推门而进。

    房间内,床边和摆设物件被摆放的整整齐齐,地面也显得很干净,在书案的桌面上,一封信静静的躺在那里,赵祯急忙的打开了信。

    “殿下,当你打开信的时候,下官已经在去应州的路上了,蒙殿下器重,下官真的很高兴能遇到您,在成都府这几年的时光里也是下官最为怀念的日子,感谢殿下给予下官的信任,成都府发展至今,下官确实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再帮助殿下了,成都府的发展已经比下官想象得好多了,殿下年轻有为,体恤下属,以后的成就并不会仅仅止步于成都府路,今后的路还很长,臣这一去不知多久才会回来,思来想去,还是有几件事想提醒殿下,请殿下自己斟酌,”

    一是经汴京城会战,下官想成都府的府军应该足以让人震惊了,但是请殿下记住,成都府的府军优势在于攻,缺点在于守,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守城而不是进攻;

    二是国家之兴在于民,成都府能够有今天,和当地蛮夷族与汉民融合是不可分开的,万望殿下能够勤政于民,多为民计民生而考虑,请一定要善待蛮夷族,天下生灵本无贵贱,望殿下以仁义为先。

    三是大皇子隆王赵佑和四皇子信王赵祉两人王储之争,万望殿下千万不要参与进来,当今陛下身强体壮,凡是又喜欢亲力亲为,至少十年之内,不会立储,仍希望殿下不要只争朝夕。

    另外,下官听到陛下问及他人先攻西夏还是辽国后,忧心忡忡,每每深夜不能寐,下官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开疆拓土,只是希望能永远处在太平之世,请殿下不要轻举杀伐之兵,更何况,即便想要有所作为,也应先向西而为,宋朝之所以积弱,乃是因为没有足够马匹补充骑兵,而吐蕃部族虽然兵力众多,但属乌合之众,只要用计得当,兵不血刃即可拿下吐蕃,有吐蕃如此辽阔之养马之地,养兵蓄锐,假以时日,大宋才有足够实力与北部西夏和辽国一战,否则必败无疑。

    这些事情下官本想当面告知殿下,但下官见殿下事物繁忙,也就不便打扰,陛下前几天通知下官就任应州知府事,今天起程,本欲告之殿下又不喜离别伤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辞而别,还请恕下官不告之罪,殿下请自珍重。”

    落款人是王靖!正是赵祯熟悉的手迹。

    赵祯又再次将信重新读了一遍,他此刻心里极为复杂,这几日有人和他说王靖骄傲自大,而且又说接到密报他和辽国公主耶律奥古态度暧昧,因此当他看到王靖的时候总是有些厌恶,故意不理会王靖,每当看到王靖看到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心里总会莫名的暗爽,但是当王靖真的离开他了,他却突然觉得自己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好像身边缺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

    以王靖的聪明,肯定已经猜到赵祯对他不满了,但王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在离开的时候又特意叮嘱了这几件事,信的从头到尾从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