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32章

善战之宋-第32章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宋时第一期刊发之后,就已经有很多人伸着脖子等待着寿春郡王赵祯系列的续集,因此当第二期刚刚一印发,其火爆的内容毫无疑问的直接再次引发了一场抢购狂潮,里面光于赵祯的一些描写极其露骨,尤其是细节描写更加被王靖写得血脉泵张,与上一期不同的是,王靖这次也加上成都府路剿灭马帮的一些事迹以及荣立战功的军士访谈,更令买到宋时的人看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就连汴京城最火热的说书酒楼都没有几个人去听了,都在议论着赵祯和成都府路的趣事。

    一时之间,寿春郡王赵祯已经成为汴京城街头巷子热议的话题,风头甚至直接碾压了耶律奥古公主大婚,就连隆王赵佑看到了宋时第一期,第二期,都在感叹他和自己的六弟相处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他的身上还有这么多趣事,真的好期待第三期赶紧发行。

    但同时,这也给赵祯内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侍女给他上茶的时候,只看了他一眼立刻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连侍女都知道了他的糗事,以至于后来只要听到别人说到宋时二个字,赵祯眼皮就跳个不停,落下了病根。

    王靖显然低估了宋朝这个物欲横流年代,但精神严重匮乏的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而他所兴办的宋时则恰好的迎合了这一点,不光是京城之中的那些百姓,富贾商贩,就连那些王公贵族和饱读诗书的书生都看得废寝忘食,放在手中如获珍宝,硬是把只有几页的宋时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多遍。

    甚至意犹未尽,更多的人在看完宋时前二期之后,都在焦急的打听,下一期的宋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能不能再快一点,真要急死个人了。

    正当所有人都在望眼欲穿的期待着宋时下一期爆料出赵祯的其他糗事的时候。第三期宋时也终于正式发布了,虽然有些姗姗来此,一周才出一期,但总比没有要强吧?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宋时三期却没有任何关于赵祯的描写,而是着重写了三年之前北征燕云十六州的那场战役,首先选了几个比较著名战场的描述,穿插了当时在战场上一些军士和将领的访谈,以及当时围困三州时的主要细节,最后又在头版头条的最显眼位置写上了关于与辽国合谈的条约,包括耶律奥古公主的和亲。

    而且还在下面详细记载了大宋北征军的阵亡人数。

    原本大宋的百姓都以为三年前的北征是一场大胜仗,但却不知道竟然会死了这么多人,所以当宋时三期一出,整个汴京就立刻沸腾一片,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着,其火爆程度完全超越了最前面的那二期,引起的轰动之大甚至惊扰到了皇城司,包括汴京的众大臣和将领。

    终于有大臣在大殿之上当场告发宋时妖言惑众,煽动闹事,要求朝廷出面立刻封了宋时这种妖书。

    “起奏陛下,臣已经查过了,宋时这种妖书的背后是成都府少尹,上轻车都尉王靖,臣认为,对于这种扰乱视听,又食君俸禄的乱臣贼子,应该严加责罚,以儆效尤,尤其是在辽国公主大婚之际,聚众闹事扰乱视听,更应该罪加一等,请陛下下旨。”枢密直学士张咏走出朝臣之列,大声说道。

第53章 宋真宗的任命() 
“张大人,此言差矣。”

    在张咏前面,曹彬走了出去,双手上拱,对大殿之上的宋真宗说道:“陛下,老臣昨天恰好看过那本宋时,老臣认为张大人说的有些不妥。”

    “曹国公请讲。”

    “回陛下,”曹彬端正仪表,沉声说道,“三年前,陛下下征讨诏,封老臣为北征军元帅,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在清河战役、应州城战、朔州和寰州城战中歼灭了辽军七万之众,同时还收复了应州,迫使辽国不得不用耶律奥古公主作为人质,请问诸位同僚,是也不是?”

    众臣纷纷点头,三年前北征燕云十六州那场战役可是真正的大胜。

    曹彬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众人皆以为当时我大宋为大胜,却并不知为此次北征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三万多将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说到这里,曹彬有些愧疚,至今为止北征已经过去三年了,但当时战场上的激烈气氛仍然回荡于心,喊杀声犹如昨日在耳边回响,尤其是攻打应州城时,一个个宋军将士从攻城云梯上掉下,又有无数人在后面顶上,再被射下来又有人跟上,整个应州城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宋军和辽军交战,血流成河,杀得天昏地暗,可是,由于当时的战场极大,条件所限,不少阵亡军士的尸首至今还找寻,只能在雁门关外建成一个个无名的坟冢,放眼放去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整个朝堂之上也一片沉寂,战场阵亡名册他们也都是见到过了,光是厚厚的书卷就写了二十几卷之多,只不过现在歌舞升平了,世人只记得三年前的那场大胜,早就把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魂遗忘到一旁了。

    “所以,老臣认为,没有人比老臣对北征这件事情更有发言权,老臣曾仔细看过时报上的内容,不得不说,上面书写的那些内容无一不实,并没有张大人口中所谓的妖言惑众。”

    “还有,老臣觉得,说出我大宋阵亡将士的数字并非是对他们的不恭,而是为了让他们永远让后世记住,永远让我大宋万千子民记住,永远让我们记住这些为我大宋捐躯的将士们,永远不要忘战懈战。”

    说完,曹彬就退回了朝列。

    宋真宗赵恒扫视着众臣,问道:“各位爱卿,关于这本宋时,你们还有人想说没有?”

    见底下群臣议论纷纷,但没有人肯上前,宋真宗目光扫向朝臣,说道:“蔡绍,你是开封府尹,你来说说,外面那些百姓现在都是怎么议论的?”

    蔡绍走出来,瞥了一眼张咏,如实说道,“回陛下,以臣所知道的情况,现在外面的百姓并非是骚动,而是都凑在一起议论实事,也在我大宋将士的英勇事迹拍案叫好,只不过因为人数众多,加上少数人情绪有些激昂,乍一看难免会引人误会,其实还好了还好了。”

    看到蔡绍返回了朝列,宋真宗轻笑着说道,“其实,不瞒诸位,朕的手底下倒也也有一本宋时。”

    赵恒嘴角微微上翘,身为九五之尊,让整个汴京城都轰动的宋时,又怎么可能会没有人给他呢,而且有句话他并没有说,其实他本人也是宋时的粉丝,那些让人捧腹喷饭的小段,可比每天批阅的那种枯燥的奏折有意思多了。

    张咏的言论其实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如果宋时真的对社稷有危,又怎么可能会大张旗鼓的满京师里宣传呢,除非那人不想活了。

    “朕以为,只要不影响到我大宋的江山社稷,只要没有煽动平民聚众造反,且这种叫什么报纸的东西还能够弘扬我北征军的英雄事迹,其存在价值的利要远远大于它的弊断,更何况朕还听说,宋时这种报纸的地点就在京城之中,并非手偷偷摸摸行鼠辈之事,任其存在又有何不可?”

    “陛下圣明,陛下以仁治天下,体恤民情,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堂之中群臣唱诺着。

    其实他们这些人中很多也都看到了宋时,虽然感觉里面的内容并无不妥,但毕竟非官家所发行,顾忌到圣意,并没有人愿意为之出头,而宋真宋态度既然已经表情,他们自然顺水推舟,表示赞同了。

    但没想到宋真宗赵恒这时话锋突然一转,喝了一声,“张咏,你身为累擢枢密直学士,不思所职,反而肆意为他人网罗罪名,你可知罪?”

    张咏从朝臣之列走出,双手高高举过头顶,然后伏下身来,行大拜之礼,久久没有抬起头来。

    他和寇准都是主战派,近来因为辽国耶律奥古大婚的事情,屡次上书阻扰,期望能够采纳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杨业的意见,挥师北上,夺取燕云十六州,虽然屡次被宋真宗驳回,但却仍固执己见屡屡上书,想来是宋真宗借此次机会正好发难。

    旁边的寇准见到这种情况,正准备走出来,忽然感受到宋真宗的灼灼目光,

    “朕倒要看看还有没有和你一起的同党。”

    寇准刚刚迈出半步,听到这句话,只能缓缓的收回了脚。

    “张咏,从即曰起,免去你累擢枢密直学士,贬为成都府少尹,待寿春郡王返回成都府时,随行一起上任。”

    “什么,成都府少尹?”

    张咏本来伏在地上,感觉自己凶多吉少,但听到殿上宋真宗的一番话不由的身躯一颤,抬起头来,正好和前面寿春郡王赵祯回头看他的目光相对。

    要知道枢密直学士虽然是正三品,贬为从四品的成都府少尹,但和手握实权的少尹相比,枢密直学士真的不算什么了,毕竟不在京师,不知道官有多小,宫里随随便便一个牌匾下来,砸到的几个人里就有好几个三品官,而少尹不一样了,在地方上除了府尹之外就属他最大了,倘若地方行政施政得力,几年之后就会平步青云。

    宋真宗这种看上去龙颜大怒的贬官,更像是名贬暗升。

    另一旁,赵祯虽然脸色平静,但此刻心中却汹涌澎湃,久久难以平静,对于张咏这个人他也有所耳闻,个人虽然耿直但能力却很突出,在大宋众臣之中也属于能臣那种,如果能够被派到成都府路协助他,自然是最好的,但却有一个问题,

    王靖现在是成都府少尹,如果任命了张咏,那王靖应该任何职。

第54章 绝食() 
要知道,当初成都府路一穷二白,马帮匪患横行时,基本上全都是王靖出手解决的,可以说,王靖在成都府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何况在赵祯看来,王靖实际上已经是他的左膀右臂了,如今被宋真宗送来一位能臣,又被断去一臂,这到底是想打压他还是想扶持他,对于父皇的心里他真的完全猜不透。

    朝堂之上,此时此刻五味杂陈的还有知枢密院事寇准,张咏和他同属主战派,两人在朝堂之中一唱一和,互相扶持,互为犄角,硬撑着本来就处于弱势的主战派。

    但在这个时候,张咏却被调离京师,可以预见,将来主战派的日子一定很不好过。

    皇城清水宫

    凉亭内,桌前有二盘清淡的点心,耶律奥古独自一人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她的脸色苍白,原本秀美的娥眉淡淡的蹙着。

    曾被称为的第一美女的耶律奥古,几年前初到宋朝时就如同出水芙蓉一般美丽动人,而三年后的她,容貌更胜从前,玲珑惹火的身材越发散发出一种少女的魅力,比大宋女子又多了一些英气,看到她的男人心里都会生出一种想把她拥入怀里好好怜爱的冲动。

    以前的耶律奥古,总是喜欢缠在在父皇身边,替父皇煞有其事的分析着底下大臣递上来的奏章,她的无厘头分析经常会让政务缠身的辽景宗捧腹大笑,她知道,自己的父皇信任耶律川,因为耶律川总能带给他想要的奇迹,她崇拜耶律川,因为他是辽国的战神,有了耶律川,辽国总是能够很轻松的战胜宋朝,而耶律川每次出征的时候都会从宋朝带回很多珍贵稀罕的东西送给他,还有数不清的绫罗绸缎,而她的父皇会很开心。

    在她心里,耶律川是不败的,哪怕是耶律川带着一百名士兵去迎战,也没有人会怀疑他会失败。

    和万千少女崇拜英雄一样的情怀,耶律奥古崇拜耶律川,每次在父皇身边看到耶律川,她的心跳就会加速,温文尔雅的耶律川身上有一种成熟的大叔魅力,让豪爽性格的她一瞬间变成只敢低头揪着衣角的少女,甚至有无数次耶律奥古都在梦里回想着,一身穿着大辽统领服的耶律川策马跃下,然后轻轻的跪在她的面前,手捧鲜花。

    “奥古,等你长发及腰,我娶你可好。”

    耶律奥古一次次的在梦里拼命点头然后被笑醒,在她心中早就有一个愿望,她想告诉父皇,我愿意嫁给耶律川,嫁给草原上最强健的雄鹰。

    她开始每天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只要长到自己的额头能够触碰到耶律川的胸口,能够拥进那温暖的怀抱就可以了。

    可是在三年前,那场清河战役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打破了她的幻想。

    辽国对大宋从无败绩的金身就此被打破,更严重的是,由于漠北草原连续多年的大旱,没有足够的草料导致数百万牲畜成批的大规模死亡,辽国百姓不得不举城向南迁徙。

    当她长发及腰时,却要被送到大宋这边,这对于耶律奥古来讲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耶律奥古的心在来到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最喜欢自己的辽景宗看着她哭闹着不肯去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