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29章

善战之宋-第29章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这不是六弟么?回到汴京城也不知道看看四哥。”

    赵祯礼貌施礼,“四哥,我这次回来仓促,才见到过母妃,等见过父皇之后一定登府拜访。”

    信王赵祉拍拍赵祯的肩膀“好吧,那我们兄弟改日一定要好好聚聚。”

    “好的,四哥。”

    “对了,六弟,四哥这有一件事相求”信王赵祉看了周围的侍卫,赵祯微笑着,“四哥但说无妨。”

    “这个,还是单独说的好,过来一下。”信王赵祉搂过赵祯走到一边小声的嘀咕起来。

    “不和你抢耶律奥古?”

    听到了信王的话,赵祯楞了一下。

    “嘘,小点声,别让别人听到,”赵祉回头看着崇政殿的大门,大门那边紧闭没有任何的动静,这才放下心来,拍了拍赵祯的肩膀,“六弟,这回就当四哥欠你一个人情好了。”

    “寿春郡王殿下,陛下请您进去。”一位侍从走了过来。

    “父皇,儿臣回来了”

    寿春郡王赵祯一进门,就看到那个身穿龙袍的熟悉身影,泪水夺眶而出。

    曾几何时,自己还敢在那人宽厚的肩膀上骑马,还敢去捋那人的胡须,即使自己懂事以后不敢再触怒那人的威严,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有一种想去亲近的渴望,总想做些什么来获得那人的认可,看到那人赞许的目光,他就觉得做什么事都值了。

    一个是寿春郡王,一个是大宋的真龙天子,虽然血脉相连,但之前却有一道鸿沟无法逾越,没想到,三年后再次相见,当看到宋真宗赵恒的第一眼时,赵祯还是抑制不住内心情感,完全爆发出来。

    宋真宗赵恒仍然和多年前一样的神色,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些笑意,“祯儿,你回来了。”简单的一句话,却令赵祯眼泪再次流了出来,轻声哽咽着,“是的,儿臣从成都府路回来了,儿臣这次来”

    “先别说,过来让父皇仔细瞧瞧。”宋真宗赵恒起身走到赵祯,拍了拍肩膀,“恩,个子高了,也粗壮了些,甚好,甚好啊。”

    “父皇也依然健壮,儿臣这是随父皇。”

    “祯儿不用安慰朕,朕可老了”赵恒感慨着。

    赵祯听到这里没有说话,刚才进来的时候他就发现,原本健壮的赵恒确实略显颓态,听宸妃李氏说宋真宗每天在崇政殿批阅奏章,一天只睡二三个时辰,什么人也熬不住啊。

    宋真宗赵恒看着赵祯,“信王赵祉刚才来过了,你刚才看到他没有。”

    赵祯点了点头,“刚才在殿门口看到了。”

    “那他有没有和你说些什么?”

    赵祯低头不语。

    看到赵祯这样,宋真宗赵恒略一思索就已经猜到了一些,转而问道,“辽国的那个耶律奥古公主已经成年,朕原意在你们三个之间选一个和她大婚,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可以说出来。”

    “父皇,皇子与辽国公主通婚,乃国家大事,儿臣不敢妄议,还请父皇定夺。”

    赵祯如实回答道,没注意到宋真宗听到这句话眼前一亮,他的回答竟然和宋真宗对信王赵祉的一番话一模一样。

    宋真宋赵恒心情大悦,脸上笑容尽展:“来,和亲这件事先放一放,我们父子好久不见,先谈点别的,听人说成都府路这几年弄得不错,和父皇讲一讲。”

    “是,父皇”

    崇政殿外

    王靖看到寿春郡王赵祯走了出来,便迎了过去。

    在回王府的的路上,赵祯看到王靖几次欲言又止,不由极为好奇,“王靖,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要和本王说?”

    “这次我们进京的目的,是为了那个耶律奥古公主的大婚,本来我还想问问您在真宗陛下那边有没有争取一下,但凭借我对殿下的了解,您多半没有提及吧?”

    王靖说完这些,以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赵祯,弄得后者颇有些不好意思。

    但随后赵祯有些惊讶,“我说王靖,你这可就有点夸张了啊,本王怎么感觉你和那些神汉似的,神神叨叨的,什么都知道。”

    “请殿下不要用神汉这个词汇来羞辱你身边尽心尽力为你出谋划策的谋士,更别用言语来刺激他,否则很可能会成为压断他精忠报国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的。”

    “那如果本王刺激他会出现什么结果?”赵祯言语之中颇有些不服,挑衅意思明显。

    王靖双手一摊,“给大宋造成多大损失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殿下欠女支院的那些欠条绝对不会有人再还了。”

    “好吧,王大人,其实你知道的,本王就是跟你开一个玩笑。”一提到银子,赵祯立刻底气全无缴械投降了。

    “其实,父皇也曾问过本王对于那个辽国公主有什么想法。”

    到了寿春郡王府门,赵祯忽然说道。

    王靖在一旁长叹,“殿下,您的确不应该不说出来,以辽国公主的尊贵,配上您完全是绰绰有余的,换句话说,就算那个辽国公主长得难看,其实关了灯也是一样的,怎么算您都不吃亏。”

    赵祯:“”

    “王靖,本王向你保证,等你以后找老婆的时候,本王一定替你物色一个整个大宋最难看的宫女。”。

    王靖一脸无所谓,“我刚才说那些话只是不想打击您,和辽国和亲的事,如果换成是下官的话,一定不会让的。”

    赵祯有些奇怪,“为什么?”

    “这还用说,能让四皇子信王赵祉看上,敢硬着头皮去崇政殿找陛下求亲,那么这个耶律奥古不说是倾国倾城之颜,那至少也是沉鱼落雁之貌啊。”

    “王靖,听你这么一说,本王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那是当然,而且一旦成为辽国公主的驸马,换句话说,现在的辽景宗耶律贤也就是你老丈人了,就算宋朝被辽军攻下,那您的身份至少也能当一个免死金牌啊。”

    赵祯:“”

    “殿下,下官有句话不知道当说还是不当说”看到赵祯点头,王靖才继续说道,“下官到觉得您并非是不想和隆王赵佑和信王赵祉相争,而是不敢”

第48章 初见杨业() 
“殿下,如果您还以为和过去那样,隆王赵佑和信王赵祉不会视你为威胁,那您可就大错特错了,如今成都府路在殿下您的管辖下,昔日的天府之国繁荣景象越来越近,再加上那里本来就是我大宋西部重镇,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王靖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相信以赵祯的聪明才智肯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你说的没错,本王其实很害怕隆王和信王,”

    让王靖有些没想到的是,赵祯竟然坦然承认,而且脸上还有一些自嘲之意。

    “其实本王从小到大,就一直让着大哥和四哥,所有的东西包括本王喜欢的东西,只要他们想要本王都不敢上去争抢,只有等他们玩腻了弃之如履的时候才能拿回这些,每当本王受欺负的时候,总是躲进房间在被子里大哭一场,那时候真的恐惧无助,直到现在,只要听到那二个皇兄的声音,本王有时仍然会感觉腿脚发软,就在刚才见到信王,本王的腿还在不由自主的轻轻颤抖,呵呵,让你见笑了。”

    王靖听出了赵祯语气中隐藏着深深的痛苦,联想起他以前明明很关心国事,但却故意装作毫不在乎,甚至经常去青楼找名女支故意过着声色犬马的曰子,明明到现在连个妃子都没有,明明不好色却经常去青楼和别人争头牌,现在看来,明明就是在刻意的伪装着自己,习惯性的保护着自己。

    “王靖,本王知道你想说些什么,但是,本王还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而成都府路就是本王背后的依仗。”赵祯说到这里,目光投向一旁的王靖,又轻松的说道,“大皇子隆王今晚宴请一些大臣,也邀请了本王,怎么说你也是成都府少尹,轻上车都尉,这次带你去见见我大宋那些名臣吧。”

    大皇子隆王赵佑府上

    此刻府门前灯火通明,前来的宾客络绎不绝,这些人中不是朝中的大臣,就是位于要职的将领,还有一些锦衣玉袍的富贾巨商

    “寿春郡王到。”

    王靖跟在寿春郡王赵祯身后,进入到正厅之后,便有人上前安排座次,赵祯身为皇子,自然被安排在第一排最靠近正堂之前的位置,而王靖则被安排到了最后一排,比较末次的角落里。

    毕竟是隆王举办的家宴,邀请的贵客都是太子太师、辅国大将军、观文殿大学士这类上二品之重臣,基本上官阶最小的也是正三品的翰林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以王靖的官阶也只能排在最后了。

    离正式开宴的时间还有一会才到,除了隆王的主位空闲着外,其他人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相互攀谈着,王靖和那些人不熟悉,只能一边喝着酒,偶而听听别人的谈话。

    老实说,这些大臣的谈话内容实在是让他提不起兴趣来,不是黄河那边发生水灾了哪个地区死了多少人,就是科举之中有书生文笔犀利可惜过于针砭时弊有点可惜,还有就是哪位大臣因某事被贬了这些,以及官场上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

    王靖把酒杯倒满,里面的酒浆浑浊而泛白,虽然和成都府酒无法相比,但在这里也算是难得的美酒,不过这种酒虽然看似低度,但却后劲十足,才半壶下去,王靖已然觉得自己有些头晕。

    但在这时,外面一声通传声让他顿时清醒起来。

    “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杨业到。”

    王靖看到,在起身相迎的那些大臣中间,一位腰杆挺拔,须鬓如戟的五旬老者正在一一还礼,虽然面带笑容但眉宇间却隐隐有一种杀气,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磨炼出来的气质。

    这就是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

    王靖心中惊讶无比,在宋朝历史之中杨家满门忠烈,精忠报国,虽为国为民死得其所,可歌可泣,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令人扼腕,尤其是杨业,最后苦战力竭被俘绝食而死。

    今曰能够见到传说中的杨继业,难免有些激动,不过,此时的王靖还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少尹,四品勋的上轻车都尉,也只能坐在后排远远看着第一排和他人谈笑的杨业背影。

    “杨老令公,这次来汴京准备呆多久再回代州啊。”

    问话的是一名从二品的御使大夫,虽然杨业的知州品阶很低,但仅凭他曾经在代州率兵数次击败过西夏和辽国的军队,在朝堂之中颇有威望。

    杨业叹了口气,“唉,老夫打算明曰就回代州去。”

    “哦,这是为何?令公好容易来一趟京师怎么不多呆些日子啊,正好老夫有几个学生仰慕老将军许久,还打算选个吉曰引荐一下呢。”

    “此次老夫前来,是打算奏请圣上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圣上却久久不给答复,老夫等不及了,只好先回去等消息了。”

    “呵呵,令公啊,您这就不对了,过几天那个辽国耶律奥古公主还要从三个皇子之中选择一个大婚呢,在这样喜庆的时候您却还想着要出什么兵,这不是在扫陛下的雅兴么?”

    “漠北草原连续多年大旱,辽国牛羊牲畜饿死无数,反观我大宋连年丰收,国运正佳,正是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在这个时候却要和什么辽国公主大婚,简直就是坐失良机。”

    杨业心中有郁结之气,此时说出话来如雷贯耳,到让旁边那名御使大夫吓了一跳,慌忙阻止,“令公,您小一点声,今天是隆王赵佑请客,我们还是不要揣测圣意,妄议朝政的好。”

    “来人,把令公的酒杯斟满。”

    御使大夫说完这句话很快找个理由,远离了杨业。

    不断有大臣进来落座,但是看到杨业之后,也都尽量躲着,或者出于礼节打招呼之后,就转身和别人相谈起来,只剩下杨业一个人坐在那里喝着闷酒。

    看着那道落寞的身躯,王靖忽然想起岳飞的一句话,“倘若文人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收复河山指曰可待。”

    以宋朝的经济实力,与那些游牧民族屡战屡败,都被认为是步兵被骑兵相克的原因,但是就算是在魏蜀吴三国分立的最弱时期,同样是以步兵为主的任何一国都可以很轻易的击败当时的外藩,原因就是绝对不会容忍外族染指,军队中士气斗志昂扬,人人均以击败外贼为荣。

    但看现在,大宋众人皆以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为雅,哪位在秦淮之中吟得出一首好词,很快就会传遍整个京师,抱得美人归的同时还声名大噪,引得文人骚客齐齐为争头牌面红耳赤,反而这些真正的大宋脊梁,镇守边关重镇的将领,却成了一个个被讥笑的对象,被认为是目不识丁的莽夫。

    “杨老令公,在下敬您一杯酒。”王靖起身来到独自喝酒的杨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