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498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498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可以让帝国国内的竞技受到巨大的刺激,无论是军工周边产业、还是战争中消耗的各项物资,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果战争最后胜利,这种效应就有可能比较明显地显示出来。

    最重要的是战争可以强化国民的精神素质,从爱国主义、斗争精神、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各方面锻炼民众。

    除此之外,战争可以吸引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增加百姓的自豪感,如果稍加利用的话,那些在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也可以更迅速的获得百姓的认可和崇拜。

    相比于鼓励通婚等办法,鲁达的这个战争刺激法更现实高效一些,而且完全可以跟大量招募底层士兵的方式相结合。

    既然李南和大部分内阁大臣都认可了这个方案,那接下来就需要确定攻击的目标了。

    鲁达站起身来,走到悬挂在李南身后的那副巨大的地图面前,指向了帝国的最南端临近的国家………真腊帝国!

    “选择真腊帝国有很多好处。”

    鲁达为大家解释道:“真腊帝国当年国主御驾亲征,率领十七万战象军攻打山罗之战,其后国主战死,两位领军大将马拉托和哥丹威暗中投降,签订了山罗密约。

    这两位真腊将军回国之后,双双自立为王,将真腊帝国一分为二,时时互相攻伐,让真腊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

    正所谓鹬蚌相争,双方的实力都在不断消耗,百姓也对他们离心离德,所以参谋部认为征讨真腊帝国的计划,会变得非常轻松。”

    “我补充一点。”情报局局长瓦里斯说道:“我交战之前,可以将马拉托和哥丹威跟我国签署的山罗密约泄漏出去,让真腊百姓知道这两人的真面目,洗清帝国派人刺杀原真腊国主之事,估计会对这场战争的民心导向有所提升。”

    李南见到众臣对此事都表示同意,当即说道:“好!看来将真腊帝国收入帝国怀抱的时候已经到了。”

    “既然如此,那就各自下去准备。这次攻打真腊的士兵,尽量由加入了帝国的异国移民,获得自由的战俘和黄河以北的汉人组成,招募完成之后,直接带他们去交趾进行训练,这样就可以提前让他们熟悉热带的气候。”

    帝国的皇帝和内阁确定了此事之后,很快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就开始加速运转起来。

    如今的帝国各行业中,士兵的地位高于其他,其次才是农民、工人和商人。

    而且加入了帝国军队后的待遇非常优厚,除了平时的军饷之外,战时还有补贴,家属都会享有各方面的优待,受伤和死亡都有帝国提供的高额抚恤金等等。

    就因为这样,所以在其他国家还在强制征兵,在中华帝国内,当兵已经成为了一件让无数年轻人羡慕的职业了。

    这次的征兵令一出,无数人涌向了各地的报名处,而且数量最多的就是社会底层的那些人,因为他们自己也想通过当兵,来改善自己和家庭的地位,从而在帝国内骄傲自豪的生活。

    大量的合格的兵员被送往了交趾行省,而这支帝国新军团的统帅,李南钦点了潜力巨大的岳飞。

    就在征兵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皇宫寝殿之中充满着欢声笑语。

    看来这两个小公主都继承了父母好斗的天性,长大了不少的小丫头们骑在父亲的背上,在铺着厚厚地毯上奔驰着,她们不断的高声大笑,而站在一边的庞秋霞和扈冰则保护着女儿不掉下来,她们的俏脸上也满是笑容。

    李南的体力非常好,所以陪自己的女儿玩也不知道累,直到雌狐玛丽的身影出现在寝宫中,他才停了下来。

    “有急事?”扈冰问道。

    “是。”雌狐玛丽晃了晃手中的两份奏折,点了点头。

    庞秋霞来到李南的身边,将自己的宝贝女儿抱在怀中,对这不情愿离开马背的小丫头说道:“乖,你父皇要去做事了,快下来吧。”

    两个女儿都被各自的母亲抱走,李南接过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是来自帝国情报局和军部的报告。

    :。。阅读网址:

    

第949章 意外的参军之人() 
这两份奏折来自不同的部门,但上奏的事情却差不多,都是关于这次全国士兵招募的事情。

    按理说招募士兵这样普通的事情,应该由军部独自处理解决,即便是遇到一些问题,也应该报到内阁大臣处,由提利昂来权衡利弊,不至于还惊动一国之君。

    不过凡事都有意外,而这次的事情诸多臣子还真不敢妄加处置,原因就在于来参军的一些人身份不同。

    就像李南跟内阁诸臣商量过的那样,本次征兵主要招募那些异国移民、获得自由的战俘和北方汉民,希望既由参军,改变这些不被帝国百姓认可之人的社会地位。

    军部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招募地点,而交趾这个帝国的根据地自然也不例外,很快一批在交趾等地生活的战俘就来报名了。

    这些人各个武艺精湛,有的还是文武双全,他们参军可以说是上上之选,而引起注意的就是他们的身份。

    当年明教起义军在方腊的率领下,汇聚了百万之众席卷大宋南部,就连初露锋芒的李南和他的镇南国,那时候也不想跟明教硬碰硬。

    其后宋国朝廷派遣童贯携西军精锐,联合张书夜等人的大军,开始剿杀明教。

    明教人数虽多却是乌合之众,面对大宋战斗力最强的西军将士,真的是屡战屡败,最后逃向了西川之地。

    恰恰就在此时,李南带兵在入川的要道白帝山、赤甲山和白盐山处堵住了明教大军。

    明教教众当时后有大宋数十万的追兵,前有镇南国大军堵截,可谓是走到了绝路之中。

    李南不想同室操戈,跟同是汉人的明教教众拼杀,所以承诺,只要方腊愿意率众投降,那自己就保方腊以及所有将领的性命。

    方腊最终选择了投降,而李南也信守诺言,不但饶了明教诸多首领的性命,还让他们带着家眷去交趾偏僻之地生活。

    如今好几年过去了,方腊以及他麾下的四天王八骠骑等人,都在交趾东海行省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可谓是过的安静平和。

    按理说败军之将,没有受死也就是李南对他们的仁慈和恩典,要是换做别的帝王,早就将之全部斩杀了。

    只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像方腊和他麾下的一些人并不喜欢这种平淡如水的生活,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就这样在这偏僻之地生活下去。

    当帝国招募士兵的消息传到交趾东海行省之后,方腊等人心动了。

    这次主要招募的就是异国移民和战俘,而方腊极其家属部众正符合第二个条件,所以就有了大批精英人士前往征兵处之事。

    帝国情报局一直都派人监视国内的不稳定人物,而方腊这位原明教教主自然是主要对象,因此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帝都长沙。

    方腊身份特殊,众臣无人敢处理此事,故而才奏到了李南面前。

    看罢了这份奏折后,李南傲然一笑。

    李南跟其他的帝王不同,由于有着后世纵观华夏历史的见识,眼界宽,懂得多,所以他的心胸也格外的宽阔。

    在华夏历史上,其实人数众多的汉人是最喜欢安定的民族,只要还能继续生活,他们就绝对不会叛乱。而每一次乱世,都是由于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铤而走险。

    当年方腊或许可以借着宋朝之乱起势,而现在帝国百姓安居乐业,他就算再有能耐,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想到这里,李南将奏折放在桌案之上,拿起御笔在上面批复道:“万千江河,终将东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命人将这两份奏折送出去后,李南坐在桌边考虑了一下,又给宗泽写了一封信。

    对于其他宋国的旧臣来说,宗泽自从来到帝国之后,可谓是颇受重用,一跃成为了帝国的交通大臣。

    这既是因为他自己能力所致,二来也是李南为了显示帝国不拘一格的用人态度。

    宗泽上次就有举荐岳飞之功,而皇帝李南对岳飞也非常重视,所以自从这件事在帝国内传扬开来之后,每日都有很多的故旧朋友来访,快要把宗府的门槛都踏烂了。

    这些故人的来意,宗泽自然知晓,可是他为人忠直,又是降臣,所以自此以后没有向李南推荐其他人选。

    今日看到方腊之事,李南突然想起两位故人来,这两人都是宋国少有的精英,既然明教之人都可从军为国效力,那任由他们二人闲置,也有些太过浪费了。

    最近北方各处道路都开始动工,一切工程都开始之后,宗泽也返回帝都家中休息。

    这日宗泽正在家品茗读书,猛然听得家中仆役来报,说到御林军皇帝的亲卫登门,不免有些惊讶。

    送来李南的亲笔信函之后,御林卫当即离开,而宗泽返回房中,打开了书信看了起来。

    宗泽的夫人闻听皇帝派人前来,也不免担忧,她赶紧来到书房,没想到却看到宗泽手中握着书信,正在沉思中。

    “老爷,皇帝派人来,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宗泽沉吟片刻口答道:“嗯,算是好事吧,不过也有坏处。”

    “哦?”宗夫人诧异问道:“老爷,此言和解啊?”

    扬了扬手中皇帝的亲笔书信,宗泽笑着说道:“陛下命我举荐两个宋国降臣,看来这两人即将平步青云,这算是好事。可如此一来,咱们家中恐怕就更不得安宁了,估计来求我帮忙举荐的人会更多了。”

    “呸!你个老东西,净吓唬我。”

    宗夫人佯怒指责道:“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看来皇帝陛下还真是很看重你,这是给你增光呢,你还不领情!”

    说到这里,宗夫人不免好奇的问道:“皇帝到底看上了哪两个人啊?”

    “头一位你肯定知晓,他就是原宋国侍中张耆之孙,进士出身,曾任右司员外郎、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

    “你说的人是张叔夜?”不等宗泽说完,宗夫人就打断他的话,惊讶的说道:“他当年可是率领五路州府的兵马,征讨过皇帝陛下啊,这怎么会?”

    “这就是帝王的气魄啊!”宗泽颇为感慨的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如今竟然启用张书夜,实在是让人敬佩!”

    “还有一人呢?”

    “另一位跟张书夜的经历有些相似,此子名为韩世忠,听说也是西军的猛将。当年跟帝国作战中,童贯带兵逃跑,这员小将被擒。韩世忠因为是战犯首领,所以一直被关押在劳工营中修路,目前正在我的管辖之下,正因为如此,皇帝陛下才会来信让我举荐他们二人吧。”

    皇帝想用这两人,却让宗泽来举荐,以后两人受到重用之后,必然会对宗泽感激涕零,这简直就是白捡的好事,因此宗夫人喜笑颜开的说道:“还是陛下英明!”

    

第950章 张书夜和韩世忠() 
数日后,金銮殿上,群臣云集,共同商议帝国之政事。

    眼看着其他臣子都已经出班禀奏事了,帝国交通大臣宗泽迈步来到殿中,高声说道:“臣有本启奏!”

    李南心领神会的笑道:“哈哈哈,原来是宗爱卿,不知你有何事啊?”

    “回陛下,臣此次想要举荐两位大才!”

    “哦?说来听听。”李南装作不知的说道。

    宗泽当着众臣,大声说道:“我举荐这两位,乃是宋朝降臣张书夜和韩世忠!”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殿上群臣不由都是一惊,不管是后来加入帝国的官吏,还是以前的开国老臣,都听说过两人的面子,不由议论纷纷起来。

    李南望着殿中的诸位臣子惊讶的神色,脸上带着微笑,并未说话,只是高坐旁观。

    宗泽心中有底,故而继续说道:“张书夜乃是文武全才之人,虽然他以前做过错事,但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当年听命于故宋国主,因此率兵攻打镇南国并非他之过也。

    自从张书夜被原宋国当作战犯交到帝国以来,他每日都在劳工营中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见已有悔意。但如此大才每日在工地效力,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如今帝国求贤若渴,故而臣才向陛下举荐此人。”

    听完宗泽的这番话,李南假作沉思片刻,这才开口说道:“宗爱卿所言极是,那就宣他上殿吧。”

    殿中护卫高声向外喊道:“宣张书夜上殿!”

    很快两位御林护卫便带人来到金銮大殿之上,张书夜低头走到殿中,双膝跪地后拜道:“罪臣张书夜叩见皇帝陛下!”

    李南摆摆手道:“张书夜,你起来说话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