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487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487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李南来说,这艘自己费尽心机才得来的传奇战舰可真是好久没有乘坐了,来到船上之后不禁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帝国的战舰原本都是东方的福船,自从李南带回这艘强大无比的战舰后,才开始发生变化。

    东方的福船体形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翘,一般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

    这种战船以近战为主,火炮太少只是次级地位,同时由于水密隔舱存在,下层无法设置火炮,所以只有最上层火炮甲板。船帆为硬质帆板,需要的人手少于软帆。遇到风暴时下帆快,对风利用灵活,但是启动慢,且由于船帆面积限制,顺风时船速不如西方式软帆帆船。

    李南这艘从加勒比世界弄来的战舰属于典型的盖伦船,与福船同等吨位的排水量600吨的中型盖伦船作,可以配备40门火炮。远高于同吨位的福船。同时由于帆多,所以航速优于福船。

    全通式甲板虽然不利于抗沉,但却可以多布置火炮,同时由于船肋的存在,其坚固性也不算差。唯一不如福船的是其船舵在灵活性上远不及福船装备的平衡舵。由于其三角帆的存在,所以逆风时和福船差不了多少,软帆带给盖伦船高机动性,人员需求高于福船。

    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李南和其他海军将领都认为福船在同等吨位时,需要人员更少,且抗沉性更好。但火力和机动性不如盖伦船,所以得出的结果是福船更适合作为商船使用,战舰还是应该选择西方的盖伦船。

    目前帝国的各大船厂都开始建造新式的战船,这支航行在大海上的帝国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就全部使用的新式战船。

    清夫人带着李南的命令去平定岛国,顺道恐吓高丽,而李南则要去北方黄河前线看看,所以便选择乘船过去。

    如今的西方应该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所以世界上的海上霸主就是中华帝国,无论近海还是远海。

    金国还没有发展海军的意思,而且面对已经有三支成型舰队的帝国来说,他们也永远无法筹备出任何海军舰队了。

    阿莎率领的皇家海军黄海舰队就一直在黄河附近巡航,这个冰与火世界的女海盗可不是什么善茬,凡是没有悬挂帝国旗帜的船只出现,那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从无例外。

    望着帝国统治下的无边海疆,李南对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充满着信心,他相信在这块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土地上,将会出现一个强大到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抖的国家!

    想到称霸世界,李南不禁将目光转向了北方,在海洋的尽头就是金国的所在,现如今灭掉金国才是帝国的重中之重。

    站在甲板上吹着海风,身后传来了细微的脚步声,李南回头望去,原来是自己从神话世界带回来的傅天仇。

    李南笑着问道:“傅先生,你看朕的舰队可算雄壮威武啊?”

    “强大无比,老夫实在是前所未见!”见到这么强大的舰队,初来帝国的傅天仇由衷的赞叹道。

    “哈哈哈。”李南满意的笑了笑,随后说道:“傅先生你随我来帝国已有数月了,想必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了一切,不知你对帝国有何感受啊?”

    “呵呵,陛下圣明,老夫还真有些愚见。”傅天仇说着话,从怀中取出一份文函,呈给了李南。

    见到傅天仇递过来的奏章,李南不由笑道:“哎呦,这是早有准备啊!”

    伸手接过颇厚的奏章,不过此时海风太大,李南大概的翻看了几眼后,点点头道:“这份东西朕一会回去仔细看看,傅先生不如先跟朕简单的说一说。”

    傅天仇在原本的世界乃是当朝礼部尚书,所以他所奏之事,大多跟礼部管辖之事有关。

    礼部乃是华轩古代六大部门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礼部的指责范围很广,既要考吉、嘉、军、宾、凶五礼;还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务;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简单的来说,礼部就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和教育部的综合体。

    目前帝国的外交大臣是罗马皇妃露迪娅,教育大臣则是东京城昔日的花魁才女李师师。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强国无义战!

    按照现在的各国态势,除了北方的金国之外,帝国周边的都属于弱国,由于自身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所以在外交中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因此被帝国完全压制。

    来自罗马世界的露迪娅长袖善舞,能言会道,虽然有些虚荣之心,但依仗着帝国的威势,还是将帝国的外事部管理的风生水起。

    相比于露迪娅,李师师的性格太过柔弱,并不适合做一部之长,她自上任之后循规蹈矩却并无什么创新强化之举。

    傅天仇来到帝国之后,最关注的自然是礼部之事,所以他的奏折上最先提到的就是帝国教育部存在的各种缺失之处。

    其实对于教育部之事,李南也有些耳闻,只不过蜀中无大将,只能让廖化作先锋,李师师担任教育部长也是无奈之举,至少她的忠心无忧。

    既然如今有了一个现成的礼部尚书,李南也有所意动,当即询问道:“傅先生,若是朕将帝国教育之事交给你,你可有什么改良之策?”

    傅天仇乃是一个儒生,而儒家讲的要学优而仕,苦读诗书就是为了做官,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历史上很多的儒家子弟入世做官,并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

    听到李南这个皇帝所言,傅天仇当即答道:“老夫却有几句话要讲。”

    “讲来。”

    吹着海风,傅天仇侃侃说道:“陛下所建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偏远地区的百姓很难知晓本国之内发生的诸般大事,也不知道朝廷下发的各种惠民之策。

    就像当日发生在春华村之事,就因为底层官吏曲解上意,才险些对百姓民心造成伤害,因此老夫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可以将帝国的大小消息,迅速辐射到全国各地的机构!”

    听完这番话,李南不禁一怔,傅天仇所说的不就是报纸么!

    

第928章 法家思想来治国() 
报纸一物很多人都以为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实不然,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

    唐时的《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

    到了宋代,报纸的称谓就有许多,其中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等,一般来说“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

    “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当然“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而且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面向的都是官员,百姓可不曾得见。

    关于报纸的职能,从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例如从政党机关报的角度,报纸的职能如圣祖所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上层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概括了报纸的主要职能,那就是即传播各方面的观点,附带着一些娱乐。

    帝国现有的也是诏书命令的“邸报”,还没有面对百姓大众化的报纸,经过傅天仇这一提醒,李南不禁起了兴趣。

    “此事可行,你看这样可好……”

    傅天仇最近也调查研究了一番,想要为李南这个女婿皇帝查缺补漏,这才找到了报纸一途,也精心设计了很久,才写出这本奏折。

    此事听到李南随口说出关于报纸的职能,以及报社的建立和辐射向全国的种种办法,傅天仇顿时傻眼,他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刚听到个想法建议,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之完善到这种地步,真可谓是天纵之才。

    在傅天仇敬佩有加的目光中,李南大略讲述了一番后世关于报纸和报社的所见所知,临了还加了一句:“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办了,你直接组建个文化部。关于报纸的事情朕也就随口说说,至于行不行到时候你看着办。”

    先前因为傅天仇并无官职,所以李南称呼他为傅先生,傅天仇也自称老夫,如今皇帝委任了官职,那身份就不同了。

    傅天仇当即跪地谢恩:“蒙陛下信任,臣必定鞠躬尽瘁,将此事办好!”

    “咱们都是一家人,再说帝国也不兴这些跪拜的旧礼,起来说话吧。”

    说完了第一个建议后,还得了一个部级的官职,傅天仇心中喜悦,忙将第二个建议讲了出来。

    作为一个儒家弟子,傅天仇想要做的跟每个儒生一样,那就是打算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整个帝国,乃至整个世界。

    听到傅天仇的这番话,李南却慢慢皱起了眉头。

    李南作为一个帝王,他并不欣赏儒家的学说和思想,反而更喜欢墨家和法家之说。

    墨家的“尚同尚贤”之说,意思是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这可以说是一切封建统治者都不能容忍之事,因此也因为这点,墨家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没落。

    墨家的“非攻”,也就是反对“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而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前进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临近的小国被吞并。

    除此之外,墨家的“节用”、“非命”的思想,李南还是比较赞同的。

    说罢了墨家再说儒家,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非常有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自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开始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华夏每个人的思想就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就连灵魂来自后世的李南,骨子里都有部分儒家思想的存在。

    任何学说和思想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尤其是这个来自公元前几百年的古老学说,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与时俱进。

    可以说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期有一场巨变,因为董仲舒为了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他不得不将儒家的学说做出一些改变,来迎合帝王的要求。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

    其中跟个人修养有关的主要是提倡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这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除了“礼”需要改变之外,其他都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

    至于其他的以仁德治国、微言大义和重义轻利,以谦谦君子形象规范自身来跟敌国交涉等等,都与时代严重脱节,适应不了目前的局势和国情。

    目前帝国的乡村一级的学校,都已经将儒家的大多数典籍都排除掉,更多的是教育学生一些现代实用性较强,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科目。

    这种现象自然被很多儒家之人察觉,很多心有不满之人也数次进行反对,但李南这个帝王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此事也就被放在脑后了。

    如今傅天仇再次说起传播儒家思想之事,李南沉吟片刻,直截了当的对其说道:“人性恶才生法度,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以致贼盗,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疏导人性向善。用法治制度来约束臣下和百姓,远胜过儒家之人治。”

    傅天仇闻听此言,面上不禁变色,因为他已经听出来,李南所说的正是法家的思想学说,看来帝国皇帝认为法家更适合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不是李南的突发奇想,而是因为他的灵魂自后世而来。

    看后世的各个国家,再和法家思想对比一下,不难得出现代社会的国家,其实就是以“法”治国。

    相比于人性本善,李南认为人性本恶,而“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乃是人类的本性。

    后世的社会,人人逐利,加上法制的不健全与不作为,逐渐在社会中形成“唯利是图”和“金钱至上”的信仰,而及时更改法律,用法制来约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