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408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408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从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刘协降为了山阳公。不过这个山阳公还比较尊贵: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效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浊鹿城。

    刘协离开都城前去山阳的时候,曹丕还非常客气地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曹丕如此宽待汉献帝,一是因为刘协在位三十二年一直是傀儡,刘家的势力已经不足以对曹魏政权形成威胁;二是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

    即便如此,曹丕还是派遣李固驻守浊鹿城,监守山阳公刘协,一直到晋代到刘协的孙子刘康时,守军才撤走。

    相比于汉献帝刘协,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的唐高祖李渊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接班,他固然没有直接杀掉自己的父亲,但是从此李渊过上了囚犯的生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李渊支持李建成,李世民对此难免心有芥蒂,从李渊退位开端就将其视同幽禁。

    头三年,李渊还是住在皇帝专属宫殿太极宫,李世民住在东宫做皇帝,但是李渊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监视,其不能随不测出,而且大臣也不能来拜见,当时只有裴寂等少数之前心腹前来探望,但很快裴寂就因为妖僧之事被治罪,发配边疆,其中缘由或许也跟此有些关系。

    贞观三年四月,李渊终于“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后改名为大安宫)。

    离开太极宫的那天,李渊悄然回望这座生活了十几年的皇宫,想必心中充满了苦涩和感伤。

    贞观六年正月,监察御史马周上疏:“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

    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大安宫的居住条件有些差,而且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予以解决,一直拖了两年,才为太上皇李渊兴建大明宫,可惜宫殿还未建好,李渊便已经因病在大安宫驾崩了。

    有了这两位皇帝退位后的前车之鉴,徽宗赵佶心中暗暗决定,自己绝不会像汉献帝和唐高宗一样,屈辱的活下去。

第773章 父图谋子下辣手() 
徽宗赵佶虽然已经有了决定,但前几日刚刚让出皇位,如今又想着夺回来,哪怕是面对这些忠于自己的近臣,他也有些难以启齿。

    环视殿中,赵佶忽然看到自己的三子赵楷跪在一边,当即疑惑问道:“楷儿,你今夜至此,莫非赵桓也难为你了不成?”

    “正是!”见到赵佶终于问起自己,赵楷连忙语带悲声的说道:“儿臣自提举皇城司以来,一直为父皇尽心尽力办事,皇兄继位之后,儿臣也打算继续辅佐兄长,奈何”

    “呜呜呜”赵楷突然委屈的哭道:“奈何近日我得到消息,皇兄竟然召集一些朝臣,密议要将儿臣贬至凤翔。”

    “什么?”此时赵佶是真的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要知道相比于童贯和高俅手中的兵权,赵楷掌管的皇城司更是重中之重。

    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旧名武德司,位于东京左承天门内。实际上就是一个宋代的特务机构,性质类似明代锦衣卫。主要的职责是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在宋辽西夏等国相对和平的这些年,赵楷执掌的皇城司,将重点放在训练密谍,刺探情报上,就跟其他朝代的谍报组织一样,皇城司的恶名真是威震大宋。

    钦宗赵桓要将赵楷贬走,拿走皇城司,这就代表徽宗赵佶将会失去眼睛和耳朵,接下来不管做人和事都会缚手缚脚。

    原本赵佶的内心中还有些犹豫,但是他没想到钦宗赵桓下手竟然这么快,这是想要将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清楚的节奏啊!

    当自己无钱、无兵、无耳目之时,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待着自己?说实话赵佶有些不敢想了。

    徽宗赵佶再次闭目沉思了片刻,当他睁开眼睛后,直接询问道:“你们认为现在李纲、种师道还会听从朕的旨意么?”

    听到这句话,在场诸人都知道大势已定,蔡攸上前说道:“李纲与种师道虽然都是官家提拔的重臣,但微臣以为他们不会偏向陛下。”

    接下来其他人上前答话,对于李纲和种师道大家的观感差不多。

    这两人都属于性格刚正之人,素来与六贼不和,既然现在钦宗继位,那么这两位领军大将都有极大可能会听从朝廷的调遣,而不会偏向徽宗赵佶。

    如今童贯和高俅虽然手中有一些兵马,但是李纲带走了东京大部分禁军,种师道更是率领着征讨西夏大胜而归的精锐大军。

    不管徽宗赵佶想要做什么,只要带兵的李纲和种师道回到东京城,那名义上是大宋皇帝的钦宗赵桓就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兵权乃是重中之重,既然李纲和种师道不能为朕所用,诸卿可有其他良策?”

    这件事确实很重要,只要李纲和种师道带兵回京,那恐怕就是众人的末日,所以听到赵佶的问话,所有人都认真的思考起来。

    “臣有一个办法。”很快,在场之中,算是最知兵事的童贯开口说道。

    赵佶望着童贯,挥手忙道:“速速讲来。”

    “李纲和种师道奉旨带兵围堵南国军队,臣听闻两人都有放弃追敌,带兵返回东京,继而前往太原城进攻金兵西路军的想法。如若两人带兵回京,那形势将会恶劣至极,所以臣以为应该让他们继续追击南国军,直至全歼为止。”

    “嗯。”赵佶点点头,他明白童贯的意思,那就是尽量的迟滞李纲和种师道回京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改变处境。

    思索了一下现在的形势,徽宗赵佶说道:“军报上说南国军队不过三万人,在黄河岸边跟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激战之后,如今只剩下两万余人。而李纲和种师道麾下几有二十多万大军,恐怕他们不会耗费多少时间便会回京,到时又该如何呢?”

    “此事倒也好办。”

    检校太傅梁师成开口说道:“老臣保举一人,乃是西军大将刘延庆。此人对官家忠心耿耿,只需官家下旨让其在各处州府收拢兵马,那他手中很快就会聚起数万大军。万一李纲和种师道两人带兵回京,那只需让刘延庆牵制他们即可。”

    “不错,此谋甚好!”赵佶听罢梁师成的话,顿时露出笑容,当即对赵楷吩咐道:“事不宜迟,快取笔墨来!”

    当夜龙德宫中灯火通明,次日凌晨,数个信使便快马加鞭冲出了东京城。

    接下来东京城更是波澜起伏,对于处置六贼的呼声越来越高,殿前司太尉高俅很快也被牵连起来,紧接着郓王赵楷探知的消息也变成了现实,在钦宗的授意下,已经有朝臣开始弹劾起他了。

    就在赵佶等人还在谋划复辟之时,钦宗赵桓却等不及了,所以很快就有人倒霉了。

    梁师成虽然号称‘隐相’,官居检校太傅,但他毕竟是个太监,不但无兵马护卫,平时还在宫中行走办事,所以钦宗赵桓最先对付的就是他。

    钦宗赵桓派人将梁师成招到宫中,等他到来后便直接将之拿下,并下诏历数他的罪状,直接将梁师成缢杀,对外却说他是因病暴毙,顺便还抄了他的家。

    第二个倒霉的就是曾经的少宰,也就是右宰相王黼。

    钦宗赵桓对付已经罢相的王黼,倒并不全是因为他是徽宗赵佶的宠臣心腹,而是因为另一件事。

    在诸多皇子之中,徽宗赵佶最喜欢的儿子不是长子赵桓,毕竟这个太子不喜音律,不善诗文绘画,跟赵佶格格不入。

    赵佶最喜欢的儿子是三子赵楷,此子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

    赵楷还是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他曾经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其后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

    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赵佶曾经有数次想要改立三子赵楷为太子,但此事有违祖训,这才按下未提,但他身边的宠臣早就看出了其中的苗头。

    王黼就是因为投靠了赵楷,因此他才与钦宗赵桓积怨颇深,所以这次他就成为了钦宗首批要对付的目标。

    

第774章 孤军深入的金军() 
王黼,原名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人,此人口绝伦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崇宁年间进士。

    初因何执中推荐而任校书郎,迁左司谏。因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宣和元年,任特进、少宰,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郓王赵楷受徽宗赵佶喜爱,因此王黼暗中替他筹划夺太子位。皇孙赵谌为节度使、崇国公,王黼认为赵谌只能任观察使,召宫臣耿南仲讲明自己的意图,让他代替太子起草辞去赵谌官职的奏书,赵谌竟被罢官,王黼想以辞赵谌官职来动摇太子的地位。

    王黼跟刚刚登基为帝的钦宗有仇,所以这个老狐狸早就知道自己的处境堪忧,因此梁师成被暗中缢杀后,钦宗赵桓正打算对其下手时,感觉到风向不对的王黼当即逃到了龙德宫。

    这下事情就不好办了,钦宗赵桓先收拾并没有实权的梁师成和王黼,很显然是有所考虑的,也是一种政治策略,实际上就是为了测试一下徽宗赵佶的反应。

    钦宗赵桓走了这步棋,就是为了测试一下太上皇赵佶的态度,如果对方的反应并不算强烈,还在接受范围之内,那他就打算采用逐步加深的方法来继续执行计划,最终达到清除所有隐患的目的。

    不得不说,缺谋少智的钦宗赵桓能使用这种高明的政治策略,这说明他的身边还是有一些能人智士的。

    如今王黼逃进了龙德宫,这就给钦宗赵桓出了一个难题,他既不想跟太上皇正式撕破脸,也不想放弃既定的计划。

    钦宗现在感觉为难,而龙德宫中的太上皇徽宗赵佶,则是满腔怒火。

    自从赵佶成为大宋的皇帝之后,除了开始的几年有太后滞碍之外,此后的日子可以说过的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自由生活。

    如今才刚刚退位几天,自己的儿子竟然就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手,这根本是一点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联想到以后的生活,赵佶的心中真是忧怒交加。

    东京城这对皇帝父子,钦宗赵桓占据着正统大义,他现在是宋国的合法皇帝,获得了大部分臣子和百姓的承认。

    而徽宗赵佶虽然失去了帝位,但依附在他身边的童贯和高俅两人,却掌管着东京城内仅有的一些军队。

    东京城的形势比较复杂,徽宗赵佶不想背上出尔反尔,舍不得皇位的骂名,因此迟迟不敢动手。

    钦宗赵桓是想动手,但他手中无兵,只能等待李纲和种师道回京,所以父子二人陷入了僵局之中。

    当梁师成被杀,王黼逃到龙德宫后,感觉到危险的徽宗赵佶,终于被恐惧驱使着做出了改变,他马上招来了童贯和高俅,准备使用强力的手段来复辟。

    就在这对父子为了皇位即将相残,东京城马上就要出现血雨腥风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

    金国西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兵分两路,留一半人马与大将银术可继续围困太原,自己则亲率人马袭向东京城。

    此时,不管是徽宗赵佶,还是钦宗赵桓,乃至于大宋的朝臣百姓,这才想起来金国是兵分两路南下攻宋的。

    徽宗赵佶为什么会被吓得中风偏瘫,然后禅让出皇位,就是因为金国东路军速度极快,在宋国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黄河边。

    如果不是李南带着帝国远征军,在黄河岸边击败了由金国二太子完颜宗翰率领的东路军,恐怕现在东京城下已经满是金兵,而徽宗赵佶也早就逃亡他处了。

    金国东路军的危机解除后,宋国君臣上下似乎忘记了还在被金兵包围的太原城,而赵佶为了怕李纲和种师道回京,还特意让他们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围剿帝国远征军。

    如今金国西路军来袭,而李纲、种师道和奉旨征召厢军的刘延庆,以及他们的大军都还在京东东路的登州城外作战。

    金兵来袭这个巨大的危机,终于让徽宗和钦宗这对父子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心思,马上商讨对敌之策。

    完颜宗翰在进攻太原城的时候,是用的是困城法。

    他命人在太原城外矢石不到、数里的范围内遍植鹿角木,中间仅留了小路供人行走,还纵犬警之。完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