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406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406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南可不想让自己为数不多的谋臣,被其他人误解,因此连忙说道:“你详细说说。”

    “是!”提利昂应声后解释道:“自古以来攻打敌国容易,但是要想占领敌人的土地城市却是难上加难,想必这一点,殿中的诸位同僚都有过切身的感触。”

    提利昂说的没错,帝国初建之时,缺少基层的官吏,所以在场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有过管理一方的经历。

    众人在治理那些新从敌国占领的区域时,可谓是头痛至极。

    因为他们既不能对百姓过于严苛,生恐引发民乱,又不能任一些刁民放纵,得寸进尺造成祸端,这其中分寸的掌握实在是艰难的紧。

    见到殿中群臣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提利昂微笑着继续说道:“中华帝国还没有建立之前,陛下便深谋远虑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学校,经过这些年的培训,已经有大批的底层官吏学成,被派往帝国各地任职。”

    “如今吏部和国防部都有了一些人才储备,按照我们参谋部的计算,现在帝国能够占领后迅速消化的州府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听完提利昂的一番分析和解释后,殿中的大臣才明白他的意思,注意到龙椅上李南的神色,众臣意识到这似乎也是皇上的想法。

    虽说最多只能占领宋国的三个州府,但现在帝国上到群臣,下到百姓都希望能给忘恩负义的宋国一些教训和打击,所以这就足够了。

    中华帝国如今大部分疆域都提到了长江流域,目前长江以南,还属于宋国的州府就剩下了两浙路和江南东路。

    只要攻下了宋国的这两处州府,那帝国在长江以北所有疆域全部连成一线,先不说两地的价值,单说战略价值此战就不可避免。

    明了皇帝李南的意图后,金殿上群臣马上行动起来,外事部部长露迪娅马上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战书,命信使送往宋国。

    愤怒满怀,急着索战的克雷斯和斯巴达克斯,也都得偿所愿,李南命他们率领各自的步兵军团,准备进攻两浙路和江南东路。

    李南这位帝国皇帝一声令下,整个国家都急速的运作起来,关于宋国两处州府的所有资料都迅速的被送到总参谋部,解析了敌方的情报后,为两大军团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江南地区还有一部分宋国水师的存在,所以这一次阿莎也将乘坐‘海王号’,率领皇家海军黄海舰队从海路支援。

    就在帝国军队整装待发,准备进攻之际,来自中华帝国外事部的檄文,也用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宋国东京城钦宗赵桓的手中。

第769章 互相谦让的父子() 
汉太祖刘邦当年统一天下之后,被群臣拥为皇帝。

    成为皇帝后,刘邦到栎阳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刘邦见了父亲非常孝顺,五天向父亲叩拜一次。

    刘家的家令觉得天子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是礼法所不容的,便偷偷对刘邦的父亲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啊,地上怎会有两个皇帝。虽然皇帝是你的亲生儿子,可他是君主,你是臣子,你俩的地位有天地之隔。你怎能让皇帝向你下拜呢?这岂不是乱了礼法吗?”

    听家令这么一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可吓着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让儿子跪他了。每次刘邦来拜,太公总是拿着扫帚在门旁站立,见到儿子就往后退着走,眼睛也不敢看儿子一下。

    自此以后,世间才有了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的说法。

    如今宋国的东京城内暗流涌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座大宋的帝都内居住着两位皇帝。

    当日金兵南下兵分两路攻宋,曾派使者送来檄书。

    金人檄书中言辞狠厉,通篇都是指责宋国上下在征辽之战前后背信弃义,违背当初两国订立‘海上盟约’中的诸多条款,而宋国皇帝徽宗赵佶,自然也成了最大的罪人。

    宋徽宗看完檄书之后涕下无语。

    如今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已经来到了黄河岸边,只要金国大军渡过黄河,那只需要数日就可以来到东京城。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宋国君臣心中深深惧之,不少朝臣都希望徽宗能够承担毁诺的罪责,到时候再给金人些好处,或许这样就可以劝说金国撤兵了。

    徽宗赵佶面对如此困境,过于心焦愁虑,忽然气塞不省,坠御床下。

    按照后世的说法,赵佶因为情绪过于激动,所以患了中风偏瘫之症,半边身子麻木难动,连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病反倒让徽宗赵佶做出了选择,最终他决定顺应大势,引咎辞职,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

    赵佶这样做,以来可以平息金人的怒火,而来也可以将这个烂摊子交给皇太子赵桓处理。

    躺在御床上,口不能言的赵佶,举起左臂向诸多近臣索求纸笔,随后用左手在纸上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

    宣和殿中的白时中、蔡攸、童贯、张邦昌等大臣见此文字,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答话,顿时全部默然无语。

    宋徽宗见此,连忙又写道:“诸公以为如何?”

    这些宰执近臣们还是沉默不语。宋徽宗左右看了看见都无回应,只好无奈的继续书道:“皇太子赵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接着又写道:“吴敏朕自拔擢,今日不负朕,可呼来作禅位诏。”

    太宰白时中反对禅位,他坚持认为不可这样做,故久不受诏。宋徽宗屡次用左手在纸尾处书写:“少宰主之。”无奈之下,白时中乃受诏。于是,“召皇太子及三衙并召敏。”

    吴敏承命,携带已经拟好的禅位诏书走了进来。宋徽宗以手指着吴敏身后,说:“自此可称予。”

    禅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乂安,二十有六年。恭惟累圣付托之重,夙夜祇惧,靡遑康宁,乃忧勤感疾,虑壅万机。断自朕心,以决大计。皇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主鬯十载,练达圣经。宜从春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予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实所欣然。尚赖文武忠良同德协心,永底予治。”

    宋徽宗看了看诏书,用左手在诏书的结尾处写上:“依此,甚慰怀。”

    不久,皇太子赵恒来到宋徽宗御榻前,“恸哭不受命”。童贯与李邦彦急忙将御衣穿在赵恒身上,赵恒“举体自扑不敢受”。

    皇太子赵桓性格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基本上跟他父亲赵佶一般无二,但他毕竟也知道此时接受帝位,必然要面对金人的逼迫诘难,因此执意拒绝。

    宋太祖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宋帝国,在徽宗赵佶二十五年的统治之下,已经由一座锦绣江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破船漏屋,而且此时此刻,这一破船漏屋正在遭遇暴风骤雨,也就难怪这对父子互相推脱了。

    宋徽宗见状,心中怒意难当,用左手书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

    赵桓也不傻,当即回答说:“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宋徽宗无法,赵桓生母王皇后早已去世,他只好下令召郑皇后过来劝说。

    郑皇后奉诏来至宣和殿,她劝赵恒受诏继位,说:“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讬汝也。”

    赵桓还是极力推辞,宋徽宗只好命内侍扶拥太子去福宁殿即位。

    据说赵恒固不肯行,内侍扶拥甚力,太子与力争,几至气绝。既苏,又前拥至福宁殿西,宰执迎贺,遂拥至福宁殿。”

    当时,日已薄暮,百官都已在垂拱殿上集合。

    宰相白时中说:“不候上即位,先出宣诏,时中请任此事。”于是,白时中出来宣诏说:“群臣愿见新天子!”

    在徽宗赵佶和群臣的逼迫下,皇太子赵桓无力拒绝,只好即了皇位,是为宋钦宗。

    赵佶好不容易把烫屁股的皇位让了出去,自己退到了龙德宫中居住,但谁又能想到,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

    南方大宋敌国派来的三万远征军竟然在黄河岸边,将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的七万金兵和三万郭药师的联合部队击败。

    如此一来,东京城就保住了,宋国面对的敌人,就只剩下被太原城拖住的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军,而拥有种师道、李纲和刘延庆麾下数十万大军的赵佶,有些后悔了。

    得到中华帝国远征军击败金国东路军的消息后,刚刚被迫成为大宋皇帝的钦宗赵桓,却一扫愁容,喜出望外的笑了起来。

第770章 流着鲜血的皇位() 
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

    其中有与外人相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

    不管是至亲的父子、母子、叔侄、兄弟,都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历朝历代之中也有皇帝主动让出皇位的,但是那些争夺皇位的人,争夺的是由皇权带来的巨大利益,而那些让出皇位的,更多的却是在推脱一国之主的责任。

    自从秦始皇统一华夏以后,便开创了皇帝制度,把帝王的权力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会死亡,也就没有来得及安排由谁来接他的班,中国的皇位争夺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胡亥开始并没有准备争夺皇位,因为在他上面至少还有他的哥哥扶苏。

    那时虽然没有明确嫡长子继位制,但至少也应该由秦始皇指定接班人。而秦始皇却突然死了,这个巨大的制度漏洞,就为赵高这样的野心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通过游说胡亥和李斯,最终把胡亥扶上了皇位。

    胡亥当上皇帝以后,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而是怕他的兄弟争夺他的皇位。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他的兄弟全部处死了。

    随后建立的汉王朝,虽然没有上演胡亥那样的皇位争夺战,但对皇权的争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汉惠帝即位后,大权却一直在母亲吕后手里,对于任何想要触动手中权利的人,吕后这个能把韩信都杀掉的女人,可是绝对不会留情,不管他是谁!

    王莽由于是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所以在朝廷才能得到重用。可是,随着王莽权力的逐渐增大,他也就渐渐不安分了。终于有一天,向他姑姑要了玉玺,自己当皇帝了。

    提到历史,不得不说两位皇帝,那就是秦皇汉武。

    秦皇就不必说了,他虽然想让自己建立的国家延绵万代,却仅仅二世而亡。

    汉武帝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在汉武帝在位时期,汉军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又灭西南诸夷如滇国、夜郎,犁庭扫穴,置以郡县;

    汉武帝为华夏民族收复了秦末大乱丢失的宁夏、浙江、两广、贵州诸地,并将甘肃、云南、福建、西域、内蒙诸地收入中国版图,进而征服外蒙、朝鲜、越南和中亚各国……

    在汉武帝在位期间,中国的领土疆域扩大了整整一倍,汉人之所以在两千余年皆称之为汉人,便是因为汉武大帝刘彻,而非汉王朝建立者刘邦。

    就是这样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晚年却多病多疑。

    太子刘据被人诬告藏大量人偶于府中,刘据无奈之下起兵,最后兵败自杀。其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汉昭帝),因为刘弗陵还年幼,怕钩弋夫人效仿吕氏专权,武帝遂杀钩弋夫人,任命霍光等人辅政。

    不得不说,做这种事情最有名的还是汉朝末年那位曹丞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曹操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来扩充自己的势力。

    在曹操眼里,汉献帝除了有皇帝的名分,别的什么也没有,他自然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曹操既然说他是一心一意维护东汉王朝,也不好反悔,反正皇帝所能做的,他也都能做,因此也就没有打算把汉献帝废掉。

    曹丕对汉献帝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反正汉献帝说什么也不算,曹丕做什么事还碍手碍脚,所以就干脆一脚把汉献帝踢开了。抢夺人家的皇位,好象也不是什么太好的名声。于是,在曹丕的一手导演下,便上演了一出禅让皇位的闹剧。让一次还不行,必须三番五次让,好象汉献帝逼曹丕当皇帝似的。

    只是命运非常神奇,也很有戏剧性了,因为不久之后司马炎就又逼迫曹丕的子孙让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