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318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318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听到藤原幸璃的哀求,李南诧异的问道:“到你岛国平乱,数千兵马是不是太少了?”

    “不少,不少!”藤原幸璃解释道:“我岛国人口不多,数千兵甲齐备的士兵就足以扫平那些乱党了。”

    李南还真没去过这个时代的岛国,所以此时他才发现似乎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等待答复的藤原幸璃,李南突然冲着大殿中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说道:“服部半藏,她说的可属实么?”

    服部半藏来自于战国时期,那时候距离平安时代已经数百年了,他又参加了无数岛国的内部战争,所以此事问他最是合适。

    一身黑色忍者服的服部半藏,听到李南的呼唤后,从黑暗中悄无声息的走了出来。

    在藤原幸璃惊讶的目光中,服部半藏来至殿中,开口说道:“岛国地少人稀,即便是最大规模的战斗,参与的士兵也不超过二十万人。至于现在,只要拥有足够的弹药,那三千装备了‘南国火蛇’的士兵就足够了。”

    三千士兵确实不算多,现在负责组建镇南国海军的两位女统帅阿特米西亚和阿莎,麾下就有一万士兵和各式战船一百多艘。

    用三千士兵掌控岛国的命运,还能源源不断的得到大量的硫磺和其他矿产,这笔生意看起来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李南考虑了一番,还是答应下来。

第597章 刘延庆乃神人也() 
    虽然平安时代没有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日本战国时代那么让人耳熟能详,但在后世日本的动漫作品之中,故事发生地在平安朝或者以平安朝为原型的作品,其实也为数不少。

    例如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无敌神通,学问之神菅原道真的凄凉悲愿。

    文学作品中那些柔声细语的多情贵公子,娇羞美艳的深闺怨妇,聪慧狡黠的女诗人,轻歌曼舞的白拍子舞姬,严肃刻板的中年僧侣,午夜出没的妖魔鬼怪,似乎证明了这是一个精致美好的时代,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平安时代的岛国版图跟后世相比小了一圈儿。

    北海道岛是土著人虾夷族的天下,本州岛的旧土著割据自治,而西南边的琉球岛,现在还是愚昧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九州岛南部也是野人出没。

    不说那些四野之地,就连大和朝廷治下的绝大部分地方,也都保持着地广人稀、刀耕火种、野兽出没的状态,很多地方甚至连一座稍微像点样的城市都找不出来,岛国百姓的生活水平,甚至都不如欧洲中世纪的农奴。

    其实岛国如此落后,也是因为其文明诞生的太晚。

    岛国文明诞生于公元二世纪,而如今大和朝廷的雏形更是直到公元六世纪左右才形成,平安时代则开始于公元九世纪。

    虽然岛国从四周的邻国,尤其是从西面的中原天朝输入了不少的文化,但是想要从一个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也委实有些困难。

    现如今岛国人糟糕的饮食文化,恐怖的化妆手段,以及自虐的穿衣习惯,都让李南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藤原幸璃带来的诸般礼物,除了武士刀可以作为收藏品之外,其他的东西都是无用之物,也就是那些银锭还算有些价值。

    对于派兵进驻岛国之事,经过众臣商议之后,最后由藤原幸璃代表其父,摄政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忠实签订了《桂城条约》

    条约规定:镇南国将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海军部队帮助藤原家族平定内乱,该驻军每两年轮换一次,他们补给及薪酬全部由藤原家负责。镇南国定期会用战舰护送货船前去购买硫磺矿,并且送去士兵们需要的弹药。两国还订立了交易条款,藤原家族代表的岛国政府,用国内出产的硫磺,银等矿产,来交换铜钱和其他日用品。

    李南在桂州城接待各国来使,享受着备受煎熬的新婚生活,北方的宋国却在得知北辽皇帝耶律淳病故的消息后,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其实在第一次宋国北伐时,辽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国土被金国侵占大半,统治者天祚帝远遁,群龙无首,占据南京后登基继位的耶律淳还名不正言不顺,且身染疾病。

    当时只要北宋君臣能够冷静的处理,稳打稳扎不给敌人可乘之机,那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就算拖也能拖死兵马不足的北辽。

    然而,如今的宋国已经不是昔日名臣辈出的那个国度了,不管是像艺术家更多一些的宋徽宗赵佶,还是他身边那些敛财贪花能力超强的心腹大臣,都不善于处理政事和军事。

    北辽皇帝耶律淳病亡,萧皇后执政。

    得知这一消息的徽宗赵佶,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心又死灰复燃,拒绝了北辽孤儿寡母的求和请求,连忙命令刚刚败退回来的十万宋军再度北伐燕云,这次负责临敌指挥的都统制一职由刘延庆担任,代替背锅后被撤职的名将种师道。

    宋国第二次北伐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这并不是因为刘延庆的指挥能力比种师道高,也不是因为童贯吸取了前次失败的教训有所改进,而是因为辽国的局势已经糜烂到不可收拾了。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放在宋辽两国的话,就变成了“明君都是相似的,而昏君却各有各的缺陷。”

    宋辽两国爱恨交缠了这么多年,还结为兄弟之盟,没想到到了最后,两个国家的国君也像亲兄弟一般,都出奇的昏庸。

    宋徽宗赵佶就不必多说了,后世元朝的一位大臣曾评价他道:“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了形容赵佶一生最标准的评价。

    赵佶是个非常出色的艺术家,他书画双绝,放在后世至少也是中央美院、或者北系的教授,可是他生错了时代,却成为了大宋的皇帝。

    除了宋国的徽宗皇帝之外,辽国的那位天祚帝耶律延禧也是个奇葩。

    天祚帝倒是没有他宋国兄弟赵佶那样爱好广泛,他只喜欢打猎。

    女真开始反叛之际,天祚帝在打猎;女真人建立了金国,天祚帝在打猎;金**队攻陷了黄龙府,天祚帝在打猎;金国大军占领了辽国上京,天祚帝在大败而归后,还不忘打猎,可以说这是一个喜爱打猎到骨子里的皇帝。

    在这种宋辽两国谁比谁烂的比赛中,因为金国主攻辽国,所以宋国获胜。

    当辽国天祚帝的御帐亲军再度被金兵击溃,而宋军的十万大军也重新袭来之际,整个南京道都开始人心惶惶起来,而契丹人和汉人之间那种若隐若现的民族矛盾也随之激化。

    契丹人怀疑汉人此时要离心离德,而汉人则风闻契丹人要图己,在这种互相猜忌的局面下,大量汉族官吏军人开始主动向宋军投诚。

    涿州守将郭药师带着麾下的常胜军率先投降,随后易州守将也向宋军投诚,宋军兵不血刃的就取得了两州之地。

    就在徽宗赵佶得知这个消息,心中的喜悦之情还没有消散的时候,燕云传来最新动态:十万宋军又败了!

    当李南拿到最新的战报后,不由赞道:“刘延庆真乃神人也!”

    闻听此话,坐在会议桌旁的小恶魔提利昂,面露诧异之色的问道:“这刘延庆败得如此凄惨,王爷何出此言?”

    李南转身指着会议室中悬挂的大幅地图,感叹道:“刘延庆率领了十万宋军,身边还有熟悉南京地形的郭药师以及常胜军在,这还能被辽将萧干带着不到一万的士兵击溃,这是一件多难得的事情啊?”

    “哈哈哈……”听到李南这番嘲讽的言语,桌边众人齐齐大笑起来。

第598章 奢华的马拉列车() 
    斥候:以视敌进退也。所谓“斥,度也”,“候,即候望。”

    所谓的斥候也就是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

    在任何一本兵书中,都着重阐述了行军打仗时斥候的重要作用,但是从古至今却总是有人忽略此事。

    刘延庆,保安军人。出自将门,雄豪有勇,数从西伐,立战功,积官至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迁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改承宣使。破夏人成德军,擒其酋赏屈,降王子益麻党征。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从童贯平方腊,节度河阳三城。又从北伐,以宣抚都统制督兵十万。

    在西军中刘延庆称得上是个猛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帅才,此次统帅十万大军北伐,一路进展顺利,辽人或逃或降,让他心中的骄躁之气增长,终于导致大败。

    十万宋军渡过白沟之后,刘延庆甚至连斥候都没有派出去。

    虽然辽国降将郭药师提醒他,提防敌人伏击,导致十万大军首尾不能相应,但是刘延庆么可能听得进一个降将的话?依然我行我素。

    当宋国大军来到良乡之时,毫不意外的遭到萧干率领不满万人的辽国残军袭击。十万宋军被几千保家卫国的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龟缩在卢沟以南避战不出。

    其后郭药师献计于刘延庆:趁辽国萧干率领南京主力在前线,以轻骑突袭燕京,必能得到城内汉人的响应,燕京必取。

    刘延庆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当郭药师和宋将杨可世、高世宣等人率领骑兵杀到南京城,已经夺取各处战略要地,在城中街巷中苦战急待增援之时,刘延庆和他许诺的援军却不见踪影。

    援兵未至,宋将还下达了尽杀城中契丹、奚人的命令。再加上宋兵纪律紊乱,到处酗酒抢劫,引起了强烈反抗,所以最后反而是接到萧太后急报的辽将萧干,从前线抽调了三千精锐杀了回来。

    随后辽将萧干又效仿三国周瑜欺骗蒋干之计,故意泄漏了假情报,谎称辽国还有三十万大军即将来援,到时候以火为号全歼宋军。

    数日之后,辽军果然在卢沟以北点燃火把,刘延庆一见到火起,就以为传说中的辽军精锐来了,率先下令点火烧掉大营逃跑。

    一瞬间,十几万宋军还没和敌人交手就自我崩溃,直接退回了出发地雄州,沿路上全都是自相踩踏而死的宋军士兵!而辽人则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涿水。

    经过两次北伐之战,宋徽宗赵佶不但赔上了祖宗们积攒下来的钱粮物资,还有十多万的西军精锐,最重要的是被金国看出了虚实。

    南京城最终还是由金兵攻破,宋国派使臣前往南京索取约定好的燕云十六州时,金太祖完颜阿古打毫不避讳的对宋使说道:“我闻宋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五万众,一旦不战自溃,宋国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为我有,中国安得之!”

    宋国打不过辽国,而辽国打不过金国,所以在金人的心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很肯定的想法,那就是宋国绝对不是金国的对手。

    北方宋辽打的如何,李南并不是太担心,因为宋**队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每战必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最近李南都带人在镇南国境内的各处工矿企业巡视,毕竟打仗最后拼的是后勤能力,方腊的教训就摆在眼前,纵有百万人马,饿上几天也会烟消云散。

    镇南国各个行省之间,现在长途旅行已经方便快捷了许多,除了水泥公路、弹簧减震和橡胶轮胎出现之外,还有一个新鲜的交通工具也正式开始启用了,那就是马拉列车。

    受限于蒸汽机的制造,所以火车这种交通工具镇南国现在还弄不出来,不过依靠牛马大象等牲畜作为动力,在铁轨上运行木质的列车,这还是可以办到的。

    马拉列车其实在清末的唐山和哈尔滨等地都曾经出现过,而且这种依靠畜力运行的列车,用句后世耳熟能详的话来说,那就是非常环保。

    按照事先的测试和规划,铁路沿线的车站除了用来供乘客上下之外,还有更换拉车牲畜的功能,施行换马不换车。

    镇南国各行省和大型城市被马拉列车连接之后,不管是运送士兵,还是输送物资,速度都大大的提高了许多。

    “香烟、水果糖、麦芽糖、芝麻糊……”

    望着一个小姑娘拎着竹篮在各个车厢叫卖,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李南欣慰的笑了笑,不管怎么说,他确实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些不算差的改变。

    李南这次是从桂州乘坐马拉列车前往广源州的兵工厂视察,随行的还有新进迎娶的顺德帝姬赵缨络和那个赖着不走的高丽美人李孝善。

    李南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在镇南国内他就是实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