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205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205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李南救下漱儿,因其父母双亡,所以便将她送至东京城任其伯父李格是家中。

    匆匆数年,如今的李漱儿早已经长大,并且在东京城文坛中崭露头角,许多青年才俊开始追求她,其中有一人乃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小儿子赵明诚。

    李漱儿的伯父李格是跟宰相赵挺之为一党之人,所以不需要问任何人的意见,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

    就在去年,两人正筹备婚礼之际,政坛不倒翁蔡京再次夺得相位,开始反击老对手赵挺之。

    蔡京上任之后,再次借助党争之事打击敌手,李漱儿的父亲李格非乃是苏轼的弟子,所以她也被扣上了元佑党人的罪名。

    下台之后的赵挺之每日都担心蔡京的报复,因此深怕李漱儿牵连到自己,所以就在成婚当日将新妇赶出了家门,以证自己跟元祐党人毫无干系。

    赵挺之的心够狠,但是再次成为宰相的蔡京想弄死他,又何须什么借口?

    不用蔡京出手,自有其门人走狗出面,罗织罪名将赵挺之极其家眷全部打入大牢。

    赵挺之在入狱之后,曾经多次托人向自己投靠的定王殿下求援,但皇长子赵桓懦弱无能,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因为担心惹怒蔡京,所以置若罔闻,五日后权倾一时的前任宰相赵挺之病故。

    听罢了何大人讲述的京中风云之事,李南不关心赵挺之和蔡京的政治斗争,而是开口问道:“敢问大人,我那表妹李漱儿后来如何了?”

    何大人叹道:“唉!那小娘子在成婚当日被夫家赶出门去,她那伯父李格是也不敢沾惹元祐党人之事,所以本官也不知她的去向。”

    想起当年那个粉妆玉砌的小女孩,李南万万没想到她的命运竟然如此多舛,看来自己有必要找一找她,别的帮不了,但至少可以给些银钱,让其安安稳稳度过此生。

    众人边喝边聊,不知不觉也饮下了不少美酒,原本沉默寡言的张书夜话语也多了一些。

    李南因为跟何大人的一番攀谈,他的身份在三人眼中已经没有什么疑问,所以他们毫不避讳的谈起了平叛军略之事。

    听了几句后,李南连忙拱手说道:“今日能与诸位大人畅谈实乃三生有幸,但在下乃一介商贾,不敢知晓军国大事,容小子告退。”

    “哦,那好。”何大人笑道:“等你到了东京,本官定要在樊楼好好的招待你一番。”

    张书夜本来对李南还有几分戒心,此时见到他要离席而去,顿时疑心尽去,也善意的提醒道:“如今两浙路和江南路有方腊作乱,建议你最好避开这两地北上。”

    李南面带笑容,意味深长的说道:“多谢诸位大人提点,那咱们就日后再见。”

    离开了红粉楼,在返回客栈的路上,阿舒尔好奇的问道:“主人,您想接触地方的领军人物张书夜,这我可以理解,但您为何在他们谈及军略之事的时候离开呢?”

    “呵呵呵”

    李南轻笑道:“就凭大宋已经烂透的这五路兵马,哪怕张书夜是诸葛武侯在世,也无济于事。我这次来这钦州城为的是看他这个人,而不是为了打探他们的谋划。”

    “主人为何要对这个张书夜如此重视?”阿舒尔依旧疑惑不解。

    “我书房里有一本书叫做宋史,有空你可以好好瞧瞧,看过之后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会如此看重他了。”

    北宋徽宗时期,出色的名臣武将数量不少,若是在其他明君在位之时,想必他们都会有流传千古的作为。

    史书记载,梁山伯的反贼宋江,率领军队纵横大宋东部十多个州府,数万宋兵无人是其敌手,可是就在海州,这支军队被知州张书夜击败并且招安。

    在不久后金兵南下围攻东京城之时,整个大宋数十路州府中,也只有张书夜一人率领着数万军马赶去勤王护驾。

    由于大宋朝压制武人的优良传统,所以李南从来不担心那些武将。

    这些武将就是再厉害,领兵作战之时也会受到上到皇帝,中到朝臣,下到到监军的种种掣肘,实际上发挥不出五成的实力。

    但是宋朝的文官就不同,尤其是张书夜这种全能型的文官,这样的人物才是李南需要担心的大患。

    例如这次大宋派兵征讨造反的李南,别说是五路征讨使,就连其中一路的总管职位,武将都没有资格担任。

    别看监军孙傅对张书夜还算客气,那是因为他是文官,要是换个武将在此领兵,那孙监军估计连跟他同桌吃饭的兴趣都没有。

    张书夜久战不下,撤兵到广南西路防守,东京城只是派遣何大人来斥责几句,要是武将这么做,那估计此人的脑袋早已不见了。

    当面见过了张书夜,这钦州城再无久留的必要,李南等人第二天便离城继续北上。

    目前两浙路和江南东路有方腊作乱,按理说应该避开此处,从其他州府行走较为妥当,但是李南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南选择这条路线当然不是故意惹事,而是因为杭州就在两浙路。

    宋朝陆运不如水运发达,京杭大运河就是东京城到南方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露迪娅等人到东京城是为了收回从辽国和宋国骗回来的最后一笔银钱,因此需要运送的银钱绝对不少。

    按照李南的估计,她们十有八九会选择方便快捷的水运,所以李南打算带人从京杭大运河北上,沿途搜索她们的踪影。

    离开钦州城后,李南一行人穿州过府,数日后终于离开了福建路,进入方腊的势力范围两浙路。

    方腊现在手下的兵马有数十万之众,不久前又刚刚攻下了杭州这座大城,所以福建路安抚使吓得赶紧将大部分驻军调到了毗邻两浙路的州府之中。

    车队进入方腊的地盘,行了半日之后,眼前出现的景色就截然不同了。

    十月份两浙地区的气温还很高,可是道路两边的水田中却空空如也,从到处飘洒的黑色飞灰上可以推测出,这里的庄稼也被方腊那伙人给烧光了。

    虽然大家都是反贼,但是从对待百姓方面来说,李南痛恨方腊多过宋江。

    宋江小打小闹,最初起义的也是梁山伯那些吃不上饭的渔民,后来聚集的那些不是山贼土匪,就是同样吃不上饭的百姓,而方腊则不同。

    方腊这个混蛋东西说的挺好听,为了天下百姓才造反。实际上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他的叛军,他派人四处烧毁无辜百姓的房屋,毁掉他们的农田,使得那些被逼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只能跟着他一起拼命。

    李南骑在马上,面色阴沉的带领车队沿着荒无人烟的道路前行,终于来到了一座不大的小城前。

    几名侍卫推开虚掩着的城门,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惨状让人不忍直视。

    从城门望去,街道上横七竖八的倒着不少尸体,估计这些人死了已经很久了,黑压压的苍蝇铺满了腐烂的尸体。

    “赶紧回来!”李南见到那几个侍卫想要进城去查探,连忙出声阻止。

    这个满是尸体的小城现在已经成为了死城,估计现在或者在不久之后就会出现病疫,李南可不想让自己人进去冒险。

    绕过这座死城之后继续北行,车队刚刚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前,忽然听得一声呼哨,从林中走出了不少人,粗略来看大概有七八百人左右。

第383章 杀不尽的暴民头() 
    李南早就猜到路上会不太平,但是没想到刚刚进入两浙路,就遇到了这些人。

    堵在前方的这上千人,大多数都衣衫褴褛,双目无神,手中拎着粪叉和竹枪,宛如一群行尸走肉,只有为首的十来个人手里拿着真正的刀枪。

    李南不知道面前的这些人是方腊的军队,还是小股的贼匪,其实。。。这也没什么区别。

    这些人缓慢的向前逼近,刚刚进入射程,心狠手辣的阿舒尔便率先放箭了。

    神臂弩在大宋属于管制武器,路上穿州过府的多有不便。而无论手枪还是步枪,太过引人注意,所以李南的这些侍卫这次出行,每人都带了一把冰火世界流行的十字弩。

    这种十字弩弓臂短小,射程也不远,但是对付这些暴民足够了。

    “嗤嗤嗤……”将近五十枝弩矢射向人群中,站在前面的几个首领模样的家伙,还未说话就像刺猬一样倒在了地上。

    李南带着杀气的冲着他们喝道:“要命的赶紧滚,谁敢拦路,他们就是下场!”

    面前的人群停下了脚步,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用泛着绿光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李南身后的三辆马车,还有众人胯下的骏马喘息着。

    阿舒尔了解李南,知道自家的主子有些时候心太软,所以开口劝道:“主人,这些人的手上肯定都沾过别人的血,这就跟猛兽吃过肉食一样,以后到哪都是祸害。”

    阿舒尔的话说的没错,几十秒后,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他们人少,杀光他们抢吃的!”

    这喊声就像一个信号,这七八百人原本毫无表情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狂热的情绪,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简陋武器冲着车队冲锋过来。

    这次不用谁下令,所有的侍卫们有条不紊的射出十字弩上的弩矢,随后用配套的上弦器挂上弩弦,再次射击……

    身穿单衣的暴民们就是一群没有思想的活靶子,不断的有人中箭倒下,但是后面的人似乎看不到一样,先择了继续前冲,当他们来到车队前面十几步的时候,半数侍卫挥舞着锋利马刀冲进了人群中。

    虽然只是五十人的骑兵马队,但是面对这些既无护甲,又没有真正武器的暴民来说,这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战斗很快结束了,一个也没有逃掉。

    李南下马后来到了一具尸体的前面,用长剑挑开他的脏兮兮的上衣后,就看到一个干瘪到极点的肚子。

    将宝剑送回鞘中,李南叹息道:“看起来,方腊军已经开始缺粮了。”

    “方腊就是个蠢货!”阿舒尔不屑的说道:“几十万的军队,他们上哪去找粮食,就算宋国真的被他攻打下来,最后他也养不活这些人。”

    “一个利用宗教来满足自己欲望的家伙,他成不了大事,咱们还是赶路吧。”

    纵身上马后,李南提醒众人道:“下次记得留几个带头的,我们需要打探一些情报。”

    车队越往北走,遇到的小股暴民越多,按照秦时计首授爵的军功制度来说,那李南等人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连升数级,因为每一个人至少都杀死了几十个不长眼的家伙。

    李南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侧首问道:“前面就是温州城吧,那里是谁的地盘?”

    “我知道!我知道!”十多个双手被缚,用绳子拖在马后的暴民首领,争先恐后的叫喊着。

    指了指一个方口粗眉的男子,李南说道:“你来。”

    那男子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不顾扑面而来的尘土,连忙说道:“温州城是明教余道安的地盘,他是明教九大舵主之一,据说不但武艺非凡,还得到过明王传授的仙法!”

    “呵呵,仙法。”李南嘲弄的笑了笑,继续问道:“余道安手里有多少人?有武器和马匹么?”

    “当初余道安率领三千人攻下温州城后,就将四门锁死,所以手底下的人应该不多,武器和马匹肯定是有一些的,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数量。”

    听罢这汉子的话,李南好奇的问道:“你为什么对余道安这么了解?”

    “唉!实不相瞒,我本是黄岩的县尉,叛军来袭后我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带着一群人拼命混口饭吃。”

    最初听到此人是个临阵逃脱的县尉时,李南本来是有些怒意的,可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算是自己面对成千上万的暴民来袭,恐怕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无奈的摇摇头,李南从马背上的挎包里取出一张饼丢给了他,这个前任的县尉连忙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这让其他被拖在马后的匪首,都看的眼睛发红。

    温州城要比李南路上见过的那死城大了不少,车队刚刚来到南门外,就从城头上飞来一支箭矢。由于距离过远,箭矢插在了众人面前十多米的地方。

    李南等人抬头望去,只见城头上出现七八个头缠红巾的教众,其中一个身穿锦袍的男子似乎是个头领。

    此人手中握着一张长弓,冲的众人高呼道:“温州城是余舵主的地盘,不管你们是谁,都赶紧滚!”

    “呵呵,口气不小啊。”李南冷笑着说道:“叫余道安出来,我有些事要问他。”

    李南的语气和态度,明显激怒了城头上这个小头领,他当即破口大骂道:“去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