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春秋 >

第819章

华夏春秋-第819章

小说: 华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让人失望的,但是这项实验结果也被当做了国家最高机密被保护了起来,海军的绝大部分将领并不知道这件事,当然,那些更低级的军官与飞行员更不清楚了。另外一方面,中国也从2040年左右开始研制新一代的攻击机,以及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

同时,中国从2030年左右就启动了的新一代,后者说是完全划时代的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在2044年左右就已经取得了成效!这种新式战斗机可以说是自喷气式战斗机出现之后,航空方面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战机的核心动力不再是喷气发动机,而是以聚变核能技术驱动的电磁喷射发动机,同时用聚变动力为战机提供全新的武器系统,让很多以前战斗机设计师都梦想着的武器装备具备了实际的使用价值!

其实,新动力的原理很简单,早在聚变技术投入使用的时候,就由一位法国的科学家提了出来。该系统分为两种工作方式,即大气层内工作模式与大气层外工作模式。在大气层内,发动机将通过吸取空气,然后通过动力系统前部的装置将空气电解成阴阳粒子,两种粒子被送入不同的加速器内,然后由加速器内的强大电磁场将其加速到每秒上万公里的速度,最后喷射出去,形成动力。而在大气层外,将依靠战机本身携带的水,或者别的工作介质,起到与空气一样的作用!

当然,原理是很简单,但是在21世纪初的时候,要将这些工作都实现,却显得非常困难。在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技术难题存在于空气电解,以及粒子加速器的小型化方面。而到了2030年左右,随着粒子炮的飞速发展,加速器的小型化工作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中国在2035年制造了第一台实验性战机使用加速器,其重量已经控制在了15吨左右。当然,这时候的技术仍然是不成熟的,因为这台15吨重的粒子加速器却只能够提供2吨的推力,根本就满足不了实际使用的需要!

到2040年,中国已经在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工作,以及粒子加速器的小型化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整套系统的重量控制在了10吨左右,而且能够产生8吨的推力,这已经接近了战机使用的水平。但是,中国并没有急于将其投入使用,因为这一直属于中国的最高国家机密。

到2044年,中国在电解器方面也取得了进步,生产出的第一台实验型电解器能够每秒产生2。5公斤的电解气体,同时重量控制在了1。5吨左右,当然,其需要的强大电力只能依靠聚变反应堆提供!同年,中国在聚变反应堆直接发电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粒子加速器的研制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套动力系统的重量已经降低到了10吨(包括电解器与聚变反应堆发电系统),同时,产生的推力能够达到35吨左右!

从这方面来讲,发动机已经能够用于除战斗机之外的所有战机了!虽然这还达不到现在喷气式发动机近20推重比的技术水平(如果达到这一水平,10吨重的新型发动机就必须要产生200吨的推力),而且发动机还需要进一步小型化,不然无法装备在战斗机上。但是,中国在2045年1月左右,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架实验型战机,并且开始在内地的空军实验基地进行了飞行实验,取得的结果是让人非常满意的!因为新战机并不需要携带燃料,所以只要动力系统能够达到5的推重比,就能够满足实战的需要。同时,这种动力系统多余的电能,为战机装备新一代战术武器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到中日战争爆发之前,实验机已经进行了100多项相关方面的实验,取得的结果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所以,在海军提出要新一代攻击机的时候,由该实验战机发展而来的新一代攻击机的设计方案也被提交了上去。虽然,该方案在速度,以及完成度上都要比别的方案慢很多,但是当海军航空兵的工程人员一拿到这份方案的时候,心情激动了起来,因为这正是他们在寻找的,理想中的新式攻击机!

在得到海军的拨款之后,改攻击机设计方案的研制进度是非常惊人的,到2045年底的时候,第一架实验型攻击机就已经生产了出来,然后接受了海军苛刻的对比实验。但是,随后发现该攻击机的性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2046年年初的时候,海军选择了一种过度型攻击机,并且为5支航母舰队换装了这种过度型攻击机。直到2047年初,新型攻击机才解决了所有技术上的问题,这才被海军采纳,并且最终引来了战斗机的一次飞跃性的技术革命!

过度型攻击机采用的仍然是常规动力,但是攻击机的体积与重量都被加大了。其机长达到了22米(不包括机头的空速管),翼展18米(不包括翼尖的电子干扰吊舱),到垂尾顶端的高度为6。5米。战机的最大速度为2。2马赫,海平面的最大速度为1。5马赫,最大升限2。5万米,爬升速度,在海平面上最大为每秒350米。同时,战机携带的武器都采用了保型设计,所以在携带了反舰导弹之后,并不会过于严重的影响到战机的性能。战机空重达到了12吨,最大起飞重量为42吨,能够携带25吨燃料,最大载弹量达到了12吨,能够携带4枚重3吨的新一代反舰导弹对11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如果进行空重加油的话,作战半径将超过1800公里!当然,因为这种攻击机确实是太大了一点,装备在“黑龙江”级航母上之后,就必须减少战斗机的携带数量,或者是增加航母甲板上的运做难度!当然,也正是这一原因,所以“雅鲁藏布江”级航母立即上马开始建造了!

有了新式的战机与航母是不够的,还需要新式的导弹。而为Q…3(这种攻击机的代号)专门研制的新型导弹在2046年也顺利的投入使用了。这种导弹重达3吨,比以前任何一种战术攻击机携带的反舰导弹都要大,都要重。导弹的射程达到了450公里左右,射程的增加量并不大。但是,导弹的战斗部重达1。2吨,实际装药量却只有500公斤左右,这主要因为导弹采用的分离式战斗部,而且增加了众多的用于对抗粒子炮的系统与设备!导弹的战斗部采用了三级串列方式,其前两级战斗部的主要作用就如同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一样,先撕开战列舰的主装甲,为后面的主战斗部杀开一条血路。因为导弹的速度达到了5马赫左右,所以主战斗部的前端为贫铀合金药罩,即使前两级战斗部没有能够穿透战列舰的主装甲,主战斗部也能够依靠速度击穿至少450毫米的钢质装甲!这就如同双重保险一样。而装药量达到了450公斤的主战斗部只要进入战舰体内,就算是日本的战列舰都绝对承受不起这么巨大的破坏与杀伤!当然,关于这种导弹上的反粒子炮系统,一直就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机密,一直没有相关方面的报道与消息,但是在后面的实战中,已经证明这种导弹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在中日战争初期,中国攻击机对抗战列舰与航母这些海上怪物最有效的武器!

当然,这场海战给中日海军带来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航母与战列舰方面的巨大变化,而是关系到了整个海军的未来!

首先,在海战中,双方的潜艇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正面交战中,潜艇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一方面与双方对潜艇的战术使用有着关系,而另外一方面,却是潜艇在正规海战中的生存能力的问题!当然,关于潜艇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核潜艇的发展,一直是任何一个国家最高的国家机密,所以,这方面的改变是最难察觉的。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当时中国海军立即就启动了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同时着重研究了潜艇在海战中的战术使用问题。当然,不管怎么样,在正规的海战中,潜艇能够发挥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在海洋上,潜艇最大的作用是破坏对方的后方交通线,而并非在正规海战中进行战斗!

另外,就是对海军舰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在前面已经稍微提到过。

最严重的问题是舰队的协同作战问题。任何一支完整的舰队都需要由各种承担不同任务的战舰来组成。其中,航母承担的是远程打击,以及为舰队提供最主要的防空网的任务,战列舰是舰队对地,对海打击的主要力量,以及作为航母贴身保镖而存在。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舰队提供区域防空以及反导能力,特别是在海战中,巡洋舰提供的区域防空能力往往是舰队最装要的一道防空屏障。驱逐舰的任务是提供点防御能力,并且是舰队最主要的水面反潜力量。核潜艇是舰队最主要的反潜力量,同时也是在必要时候偷袭对方舰队的主要力量。而只有这些战舰进行完美的,且有效的配合,才能够让舰队发挥出应有的强大作战实力。所以,舰队中,是少不了任何一种战舰的,不然就是一支不完善,而且片面的海军舰队。当然,在执行登陆作战任务的时候,还要算上两栖战舰,这些就暂时不讨论了。

在以往,舰队的反潜任务主要是由远洋护卫舰承担的,但是随着海军技术的进步,战斗中对战舰要求的提高,即使排水量达到了5000吨的远洋护卫舰都已经无法承担起为航母舰队提供反潜任务了!所以,从2025年左右开始,中美欧等海军强国几乎一致的放弃了远洋反潜护卫舰,开始发展反潜型驱逐舰,并且很快就由其承担起了舰队主要的水面反潜任务,同时也是舰队中最重要的反潜舰艇!

到了2035年左右,中美欧分别在聚变反应堆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海军主力舰艇开始装备新式的聚变反应堆。但是,受到当时该技术的限制,聚变反应堆的体积还无法满足1万吨以下战舰的使用要求。所以,到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战斗在第一线的中国舰艇中,只有巡洋舰即其更大的战舰才装备了聚变动力系统,让战舰的速度能够达到50节以上。而排水量在1万吨左右的反潜驱逐舰却只能够使用常规动力,最大的速度只能达到35节左右。而这就是舰队的最大速度,也是舰队配合作战中的最严重的问题!

这场海战之后,中国海军高度重视驱逐舰无法跟上舰队最高速度的问题,并且很快就确定了解决方案,开始生产新一代驱逐舰!这种新型驱逐舰装备有一种小型化的聚变动力系统,最大速度能够达到50节,满足了舰队配合作战的要求。当然,这种改进是很不彻底的,因为不管哪种反潜舰艇,如果速度超过了20节的话,几乎就无法进行反潜作战了。所以,中国同时开始研制新一代的反潜武器系统。

这次,中国的目光落到了地(海)面效应飞机上。其实,这是一种飞机与战舰的结合体,最早由俄罗斯开始研制,后来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但是在这之前,主要的用途是运输,而非反潜作战。现在,中国已经在机用聚变动力系统方面取得了突破,也就解决了该型效应飞机的航程与持续作战问题。而作为反潜系统的载体,不但速度快,而且噪音小,能够满足苛刻的反潜作战要求,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当然,第一种达到实际使用要求的这类反潜系统直到2048年才投入使用。所以,在这之前的3年中,中国海军一方面生产过度型的驱逐舰,另外一方面,也在增加核潜艇的数量,因为谁都知道,最佳的反潜武器就是潜艇,特别是先进的核潜艇,将是对方潜艇的最大克星。而到2045年中,中国第一艘聚变动力核潜艇正式服役,在2046年初投入作战使用,随即,中国以每年5艘的速度,开始全面建造这型核潜艇,到2047年,建造速度达到了每年一个月一艘!可以说,正是中国核潜艇的强大力量,为水面舰队提供了强大的海下掩护力量!

日本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日本在聚变动力小型化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与难题,与中国根本就不在一个技术水平上。所以,日本只能够发展大型反潜巡洋舰来弥补反潜实力方面的差距!

发展反潜巡洋舰其实也是可行之道,但是这却极大的增加了日本海军造船厂的负担,分散了日本本就不强的国力,耽误了其防空巡洋舰的生产。同时,日本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其原定于2045年中服役的聚变动力核潜艇的建造进度被延迟了,直到2047年才下水进行海试,而且实验的结果非常糟糕,直到日本战败之前,才解决了相关的技术问题,也就没有在战争中发挥多少作用了!

当然,日本的潜艇本身就比不上中国海军的潜艇。而这成为日本海军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谁都清楚,二战时潜艇表现出来的巨大战争力量,而现在随着潜艇技术的进步,潜艇的威胁就更加强大了!最主要的是,现在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都回到了东海与南海地区,那么能够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